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積極作用

民法典積極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2-31 19:58:17

民法典的頒布有何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意義重大!

㈡ 我國社會主義民法對依法治國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民法對我國依法治國的作用

民法是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個法律部門,它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體現在:在法律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促進市民社會的形成;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以及促進人的觀念革新。
憲法確定我國基本治國方略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良好的法律是法治建設的基礎與核心。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民法作為與人類經濟、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個法律部門,其對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法治建設依靠法律,民法在法律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關鍵和最基本的標志。在眾多的部門法中,發展歷史最悠久,因而也是最完善、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民法。眾所周知,商品經濟是民法產生的經濟基礎,而最早的民法就是羅馬法,它是當時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體現了商品經濟最一般的規律。從羅馬法流傳下來的許多基本原則,如平等自由、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等;基本制度,如所有權、債權制度等等,一直保存至今,我國的民法也不例外。解放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由於民法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特性,民法逐漸受到重視,《擔保法》《物權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的出台就是體現,老百姓也逐漸認識了民法,了解了民法。如今我們翹首以待《民法典》能得以出台,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將會更上一個台階。
市場經濟是法治建設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要求經濟運行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通過市場供求關系來組合生產要素和分配多元的利益,這對市場主體的自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法所具有的平等、公平的品質是對這種自覺性的最好扶持與保障,這正與市場經濟關系的內在要求相符合,因而民法必然成為市場經濟的法律選擇並發揮著主導作用。民法的發展歷程說明了「民法是一切部門法的基礎,其他部門法可以說都是從不同側面對民事法律關系和基本原則的保護、充實和發展,或者為它們的完滿實現創造必要的法制條件和環境」。又由於民法被實踐所證明的正義性,其他法律也逐漸吸收了民法蘊涵的平等、自由、人權的價值觀念以及源遠流長的基本原則。「有關平等、自由的觀念,往往都是先在民法中予以確認,而後才見諸憲法的。民法的許多觀念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加工即可成為法哲學的研究對象,成為整個法學發展的向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法對多元利益的調整功能使競爭激烈的社會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因此,民法是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的主要法律規范,它與市場經濟的關系較之其他法律部門更加密切。民法的發展代表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民法的進步將推動法治國家的建設與和諧社會的建立。
二、市民社會是法治產生的社會基礎,民法促進市民社會的形成
馬克思認為,隨著社會利益分化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兩大相對立的體系,整個社會就分裂為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兩個領域。可見,市民社會是與國家相對應的私人自治領域,在這個領域內個人自由地進行商品交換,合理地追求著自己最大化的利益。在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關繫上,先有市民社會,後有政治國家,市民社會是政治國家產生的前提,政治國家是市民社會的體現。如果「有一定的市民社會,就會有不過是市民社會正式表現的一定的政治國家」。那麼,這樣的政治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二元分化是中國法治建設必須選擇的進路,因此市民社會的建立是中國法治之路的不歸選擇。
但是,如何建立市民社會?由於歷史原因及現實情況,我國的市民社會不可能像西方國家的市民社會一樣自發形成,只能靠外部力量的規范與引導。這一外部力量直接表現為民法。「民法在市民社會的表現形態就是私法自治,私法至上是市民社會的一種內在信念。市民社會中人的價值在法律上反映為兩個方面,即私權的充分享有和私權的不受侵犯。」民法是市民社會的基本法,這一歷史使命唯有民法才能完成。民法對市民社會的規范與引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用權利本位、意思自治的基本理念、平等公正的價值及具體制度來保證私法主體的利益和經濟民主的實現;另一方面它又通過界定國家權力運作的范圍,來控制政府權力的濫用,以尊重私權,真正實現私法自治的美好局面。民法實質調整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之間的關系,民法越發展,市民社會越發達,政治國家的領域也就越狹小,民法成了市民社會建立與發展的主要動力。可見,確立民法的基本地位是正在形成中的市民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民法重要作用的又一體現。
三、市場經濟是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法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現代法治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濟,法治國家的建立將是空中樓閣。綜觀人類社會的歷史,法治總是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有關,而與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以國家壟斷為內容的產品經濟、計劃經濟無緣。西方國家法治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是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一個國家法治的實現程度取決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依法治國依賴充實完備的法律,法律的出現源於社會的需要。而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交換的不發達使得社會對復雜的法律規范需求很少,更多求助於習慣、宗教等;在產品經濟和計劃經濟體制下,政治和經濟融為一體,經濟關系由行政命令來調整,法律的作用微乎其微;市場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是以市場作為配置社會資源的基本手段,經濟關系靠經濟規律自發調節,社會需要大量的法律規范,法治國家才有實現的可能。市場經濟本質上必然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構成了法治的基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自我權益的關注更自覺、更積極,對法治的要求更強烈,民法成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因為市場范圍的大小、市場成熟程度、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主體的獨立程度。首先,民法以確認市場主體的獨立資格為首要任務。賦予市場主體以法律資格相當於為市場經濟注入鮮活的血液,它使市場經濟得以健康運轉起來。這種對主體資格的確認徹底摒棄了等級特權思想,培養了人們獨立人格與自由權利的觀念。市場經濟的張揚個性、追求平等、自由、效率的特性正好滿足了民法公平、正義、自由的精神內涵,從而民法的作用就是解放人們的思想,使市場經濟充滿活力。其次,民法以通過設置並不斷壯大民事權利的方法,使人們得以自由地從事民事行為並受到民法的保護。再次,民法通過規定基本制度與原則來對多元的利益沖突加以協調,促使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進行。最後,民法的責任制度能保障市場主體權利的實現,從而創造一個和諧的競爭環境。
總之,民法以人為中心,以意思自治為基本理念,以權利為基點,以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則為手段,以責任制度為保障,為市場經濟法治化作了科學的構建,使市場經濟獲得了一個完整的法制基礎以及成功的法治模式。」
四、法治建設是人的工程。民法推進人的觀念革新
法治建設歸根結底是人的工程。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也必然是依法治國的主體。法治的實現不僅在於有無良法的存在,更在於法律被遵守的程度。守法的行為源於守法的觀念,守法的觀念來自對法律的信任,亦即對自己及他人權利的尊重。因此,權利觀念的培養是法治建設的思想基礎。沒有觀念的革新,法治便是空談。
中國古代由於長期的自然經濟與重農抑商、重刑主義,使得商品生產與交換被遏制在極狹小的空間內,商品經濟極不發達,也無從產生自由、平等、公平等觀念;並且由於幾千年專制體制即人治社會對中國的政治統治、身份有別、國家本位的思想統治,使人們習慣於從義務的角度思考自己和評價他人的行為,因而很難滋生出權利的意識。在人格不獨立、身份不平等、身體不自由的地方,法治便是遙遠的夢想。而民法蘊涵的傳承於羅馬法的私法自治、身份平等、私權神聖的基本理念,必然有助於現代社會人們權利觀念的培養,而且只有在這種權利文化中才能造就出法治所需要的理性公民。隨著民法原則被憲法升格為民主與法治的普遍原則,權利觀念已滲透到整個社會中。高度宣揚民主與民法精神,使公民的權利觀念由「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轉變,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公民具有正確的、強烈的權利義務觀念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條件,因為從根本上說,法治要靠公民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來實現。
總之,民法是權利法的性質,獲得私人的權利是民法的終極關懷。盡管任何法律都以保護人的權利為宗旨,但只有民法表現得最徹底、最充分、最淋漓盡致。提高民法的地位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去關注自己的權利,去尊重他人的權利,這樣,法律的權威必將樹立,法治的國家必將到來。

㈢ 拿破崙頒布《法典》有什麼積極意義

拿破崙的民法典的意義:
(一)《拿破崙法典》示世界各國以法律統一之可能
(二)《拿破崙法典》樹各國法典編纂以模楷
影響:
1840年的法國《民法典》之所以稱為《拿破崙法典》的緣故,固且由於它是在拿破崙執政時代所完成、公布。然而拿氏自己對於那法典積極的熱心和加意的培護,卻也是一件不可抹殺的事實。譬如,在1800年8月12日,他曾下過一道命令,要立時組織一個四人的「法典起草委員會」,並限定他們於是年十一月內完成其全部工作。這種舉動雖未免失之躁急,然而拿氏對編纂民法典之熱忱,於此可見一斑。又如當草案在參政院全體大會討論的時候,拿氏不但積極參與,並且親任主席。該會共開過一百零二次,拿氏任主席竟至九十七次之多。拿氏以軍書旁午之身而克如此,我們實不能不承認他對於此事興趣之濃厚。在革命之前(即所謂「舊制」之下),法國民法均以地方為單位;其種類之多,以數百計。伏爾泰謂旅行法國者之換法律猶如其換馬匹一樣,蓋即指此。但自羅馬法研究之逐漸復興,這些法律遂漸趨於少數化及統一化。所以,羅馬法之復興與法國民法之統一,實有連帶的關系。緣十二、十三世紀之際,歐洲文藝復興(Renaissance)微具曙光;羅馬法的研究亦呈蘇蘇之象。各國學者群趨義大利之波倫亞(Bologna)大學習律,而波倫亞遂成為研究《優帝法典》之中心。法學大師依納留(Irnerius)便名貴一時,學者景從。[5]未幾,而有所謂之「注釋派」(Glossators)產生。但「注釋派」之研究羅馬法純是學理的,猶如我們今日研究穆勒的名學或康德的哲學一樣。

㈣ 《法國民法典》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

作為一部開創近代私法先河的民法典,《法國民法典》的進步意義不容小覷。這種進步意義首先表現在對人的自由、尊嚴和權利的確認和維護上。在民法典的立法結構設置上,始終圍繞「人」這個中心,被譽為「人法」。即以「人」而不是以「物」為中心,先規定人,再規定人的財產,最後才規定取得財產的方法。同時,在具體的民事法律規則中,處處著力保障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例如,《法國民法典》1134條規定,人們可以在不違反法律與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的情況下,自由訂立契約,創建自己期望的各種民事關系。
其次,革命性地重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平等」替代了「等級」。《法國民法典》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此處特別強調「所有法國人」,即意在廢除法國大革命之前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平等現象。如它明確規定了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在法律待遇上的平等,禁止歧視非婚生子女。可以說,正是這些明確和具體的法律規則,擊破了固守千年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制度,使《人權宣言》中的平等觀念變成了現實。

再次,確立所有權神聖、契約自由和過錯責任原則,奠定了近代私法體系的三大基本原則。《法國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用法律制度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牢固根基。拿破崙曾在立法討論中闡明了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地位,他說:「我擁有許多的軍隊,但我不能侵佔一塊土地,因為侵犯一個人的所有權,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權利。」正是《法國民法典》對人人可平等擁有受法律保護的所有權的規定,最大程度地激發了法國民眾創造財富的熱情。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繁榮的市場交易,而《法國民法典》確立的契約自由原則恰以國家強制力保護了人們在自由合意基礎上訂立的契約,明確給予它相當於法律的效力,從而表明了國家像保護私有財產一樣保護私人契約的制度選擇。19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突飛猛進證明,私法三原則統領下的《法國民法典》確乎起到了為初興的資本主義保駕護航的歷史作用。
《法國民法典》的第四個進步意義在於祛除壁壘,統一了法國的資本主義市場交易規則。《法國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國南部、北部地區分受羅馬法和習慣法的影響,存在因經濟社會規則不一致甚至相互沖突而引起的各種矛盾。對此,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形象地諷刺道,在法國旅行需要經常更換法律,就像經常更換馬匹一樣。《法國民法典》的施行結束了這種規則割據、沖突的局面,實現了法國境內經濟社會生活基本准則的統一。此舉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易,促進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如果滿意,求採納。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哪些重要意義

一、《民法典》是調整民事關系的基本法,是完善我國民事立法、健全經回濟法制、建立正常的社會答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步驟。
二、《民法典》既是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也為民事和經濟審判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
三、《民法典》對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㈥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6)民法典積極作用擴展閱讀:

民法典對依法治國的影響:

從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彰顯。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色、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對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良法善治,必將發揮重大的積極作用。

㈦ 編纂民法典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2019年12月23日,復「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制亮相。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場,一本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與會人員面前,提請會議審議。

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成為過去一年來國家立法工作中耀眼的一道印記。

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到 「兩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立法之路蹄疾步穩。

2019年,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的拆分審議密集進行。明確禁止高利放貸、進一步完善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合理確定無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努力傾聽人民心聲、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訴求、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讓立法的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

民法典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期間,13718位網民提出114574條意見。社會公眾普遍認為,編纂民法典,以法典化方式確認、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取得的法治成果,充分彰顯、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優勢。

隨著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臨近,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幾代人熱切期盼的中國民法典,即將迎來歷史性時刻。

㈧ 民法典拿破崙法典積極消極作用

積極作用:從法律上鞏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秩序,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打擊了封建復辟勢力;拿破崙對外擴張法典,動搖了歐洲封建專制統治,擴大了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成為歐美各國制定法典參考的藍本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