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亮生活
Ⅰ 民法在生活中的體現,舉出5個列子,寫明主客體,名稱,內容及主客體的權利與義務。
買早餐 主體買賣雙方 客體;早餐 買賣合同 買方付錢 ,賣方付貨
坐公交 主體乘內客與公交公司 客體運輸容行為 運輸合同 乘客付錢 司機把人安全運往目的地
剪頭發 主體理發店與顧客 客體理發行為 服務合同 顧客付錢 理發師剪發
請律師打官司 主體律師與顧客 客體法律服務行為 委託關系 顧客付錢 律師參加訴訟
向銀行貸款 主體銀行與客戶 客體錢 債務關系客戶支付本金與利息 銀行貸款
Ⅱ 如果沒有民法,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民法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准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法是保障市場體制正常運行的有效法律形式。
民法的主體制度使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能夠作為獨立平等的主體進入市場;法律行為制度賦予當事人以廣泛的行為自由和活動空間;物權制度控制著主體對各種物品的權利限度,同時也保護著主體對特定物品的正當權利。民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有助於協調商品交換者的利益沖突,引導他們開展正當競爭。民法不僅有效地穩定市場秩序,而且能夠推動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為市場交換的高速運行提供方便。債權制度的確立,實現了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離,使商品交換在信用制度的擔保下,跨越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有力地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行。民法的代理制度,有助於避免事必躬親;居間制度使得人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行紀制度使憑借專業組織為自己謀利成為可能。時效制度則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簡言之,民法為現代化市場提供一般規則與市場主體的基本行為規范,使他們可以遵循這些規則進行活動,並使市場秩序獲得保障。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
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
民法是私法,要求劃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劃分政治生活和市民生活。在市民社會和市民生活中,實行私法自治原則,要求國家公權力不得隨意介入、干涉,這有利於抑制公權力的不當擴張與膨脹。權力機關不法或不當侵害民事權利,也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必將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綜上所述,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基本法,自其誕生以來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與作用無疑是讓人震撼的。由此,人們對於民法社會作用和地位的認識和探究就應該不斷地深化與提高。而且,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具體內容的揭示,更要深入剖析制約或促進其功能發揮的諸要素,以民法的功能研究為切入點,洞察民法與社會其他現象的互動規律,實現民法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Ⅲ 民法與生活 選擇題 出生、死亡
1、下列陳述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
A、私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
B、私權利可以放棄,還可以有償轉讓
C、私權利的范圍是不特定的,其合法性界定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合法
D、大多數私權利可以放棄、有償轉讓
2、下列原則中,哪一個不屬於社會本位所奉行的原則( )
A、無過錯責任 B、私權神聖
C、所有權附有義務 D、對契約自由的限制
3、「市場准入」的立法,指的是( )
A、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 B、民事主體的行為能力
C、民事主體的權利 D、民事主體的經營范圍
4、下列陳述中,哪一個是正確的( )
A、精神病人不能獨立實施任何法律行為
B、精神病人經過其法定監護人同意,可以獨立實施任何法律行為
C、精神病人可以獨立實施與其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法律行為
D、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獨立實施與其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法律行為
5、失蹤人可以通過( )解決其與失蹤人的債權債務關系
A、宣告失蹤制度 B、宣告死亡制度
C、宣告失蹤人為禁治產人制度 D、向失蹤人的配偶或其成年子女主張債權
6、法人的獨立責任是指( )
A、法人的投資人以其投資為限對外承擔財產責任
B、法人的財產與法人成員的財產相分離,因此,法人對外欠的債務只能用法人的財產償還
C、法人的財產就是法人成員(股東)的財產,因此,法人的責任就是股東的責任
D、法人的投資人(股東)以其投資額為限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財產責任
7、張三的父親去世以後,張三的母親(80歲,無生活來源)跟兒子張三一起生活。張三的母親背著張三向鄰居借錢1000元用於購買上門推銷的治療儀。張三的母親讓張三還給鄰居錢,張三不還,鄰居起訴張三及其母親。此錢( )
A、因張三的母親沒有收入來源,張三對其母親有贍養義務,故應當由張三還錢
B、張三是其母親的法定監護人,應當對其母親的借款行為承擔責任,故應當由張三償還
C、先由張三母親還,如果經查其母親沒有能力償還,再由張三償還
D、應當由張三的母親償還
問題補充:單選
Ⅳ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內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容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但對於我國經歷1978年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經濟法」,歷來有爭議,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目前全國人大的主流意見是屬於「經濟法」,但按照德國、法國、韓國等大陸法系國家,它們也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Ⅳ 民法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調節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人身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
Ⅵ 民法總則給普通人帶來哪些變化
民法總則給普通人帶來變化如下:
1.尊重民事主體的自主判斷
民法總則在第一章基本規定內里明確,民事容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2.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
民法總則在重視和貫徹人文關懷理念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很多條文都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民法是人永遠走不出的網,可以說一個人從「進入搖籃」之前到「進入墳墓」之後,都會受到民法總則的關注。
3.體現了對家的重視
民法總則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4. 對21世紀人們的社會生活作出回應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供參考。
Ⅶ 我國民法規定:多少歲兒童不需要負責民事責任
《刑法》規定,14周歲以下不用負責刑事責任。
縱橫法律網-江蘇國磊律師事務所-路光亮律師
Ⅷ 談談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憲法」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版表決通過後,它權將成為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草案)通過後,它是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集各種規則之大成。過去我們已有一些民事單行法律,如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等等。這些法律都將被廢止,經過修訂編入這一部法典里。
因為它調整的是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一個自然人而言,從他還沒有出生開始,到其死後一段時間,這個人生活的每一階段、每個步驟,都由這部法律管。
出生前,在母親肚子里,這部法律就規定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出生是一個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件。從出生起,他就成為民法上的人,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會與父母形成撫養關系、監護關系。
還沒長大,他就有各種財產關系,如買學慣用品、其他生活資料。長大後,他要結婚,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編會加以規定。父母出錢支持他買房,有物權法加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