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訂婚
1. 為什麼圖一的習慣是民法的間接淵源,而圖二的 B民間訂婚習慣不是間接淵源
習慣不是我國民法的淵源,習慣法才是。民間訂婚的習俗還沒有上升到習慣法的高度。至於圖一中,應該是泛指,習慣中有的已經上升為習慣法,而且做單選題有個「不選最對,只選更對」的說法
2. 訂婚受法律保護嗎
女方應歸還彩禮,訂婚不受法律保護。
婚約不受法律保護。婚約又稱訂婚或定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以結婚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訂立婚約不是結婚的法定必經程序,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完全以他們在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行為及結婚證書為依據。因此說,婚約不受法律保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因此,如果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男方可以要求返還其彩禮,返還的機率很大。
(2)民法訂婚擴展閱讀:
婚約即訂婚的處理原則
1、訂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和手續
法律不提倡訂婚但是也不禁止訂婚,是否訂婚由當事人自願決定。但是,任何人不得強迫當事人訂婚。
2、婚約沒有法律效力
只有雙方完全自願才能履行;雙方同意解除婚約的,可以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約,並不必須徵得對方同意。
3、因為婚約引起的財產糾紛,訴到法院一般會受理
法院的考慮是解決財產問題,而不是特別指向婚約。
3. 除民間定親外,還有那些是民法不作調整
戀愛關系民法不做調整
好意施惠民法不做調整
4. 關於訂婚彩禮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你沒有任何責任的,理由如下:
1:你和女孩子訂婚有兩年之久,如果你家已經按照農村風俗向女方給了一些彩禮,你和女方就形成了附條件的合同關系,這種因婚約贈送彩禮的行為是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的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意思是說原來女方是自原與你戀愛,並還要達到和你結婚的條件時,你家才向她(家)給了一定的錢財,但是,今天女方反悔不同你結婚了,當附加條件(結婚)不能達到時,她就應當將這些彩禮歸還給你,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的規定,你的情況正是符合本條法律第(一)項的規定,所以,你要求女方返還彩禮是合理合法的。
2:男女在戀愛過程中應該有健康向上、自主、自愛,的戀愛觀,女方在戀愛中自願與你同居系雙方的戀愛觀偏差所至,並非任何一方的單方的責任,並且也沒有給女方造成任何損失和嚴重後果,所以女孩向男方索賠是沒有道理的,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你可以與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如果她要向法院起訴,她的這一請求也得不到法院支持的。
5. 法律規定訂婚彩禮的事
總結一句,過了彩禮沒結婚,哪怕發生關系了,只要男方去告,法院會判女方返還彩禮。
6. 為何訂婚不是民事行為
下面從三個角度為你解釋:「為何訂婚不是民事行為」的問題。其中第二個角度和第三個角度是幫助你理解用的。
角度一:
就民法而言,行為區分為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兩大類。
民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發生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民事行為又稱為法律行為。而所謂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訂婚是的目的通俗地說的為了結婚,但是僅僅訂婚這一個行為並未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也不直接體現結婚的法律後果。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公序良俗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雖然沒有產生婚姻關系的民事法律後果,卻會產生返還義務等民事法律後果。所以訂婚是事實行為。
角度二:
根據魏振瀛教授的說法,民事行為,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當然,同樣毋庸置疑的是意思表示為要素。這樣就更容易區分了,訂婚時並沒有直接設立結婚之權利義務的意思表示。(結婚行為才是以結婚的意思表示設立相應的婚姻權利義務),由此,可以明顯辨別出訂婚不是民事行為。
角度三:
採用枚舉法來解釋什麼是民事行為,只有以下七種:合同行為,婚姻行為,遺囑行為,收養行為,處分行為,贈與行為,獎勵和獲得報酬等。也就是法律條文或明文或暗示地規定了以上7種行為是民事行為。
7. 關於訂婚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訂婚,在法抄律上稱為婚襲約,是指男女雙方以結婚為目的而對婚姻關系的事先約定。
1、訂婚引發人身關系糾紛,法院丕予受理。
在我國,訂婚不是結婚的必經程序,法律對訂婚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男女雙方只要是自願訂婚,法律也不會進行干涉。訂婚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只有雙方完全自願才能夠結婚。法律對婚約不予保護,不強制履行。雙方同意解除婚約的,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約的,也無須徵得對方的同意,單方就可以解除。
2、「青春補償費」,法律不支持。
在一些婚約糾紛中,有這樣一種情況:訂婚後,雙方經過很長時間後才解除婚約,一方有過錯,而另一方已過了適婚年齡。因此無過錯方提出青春補償費的要求。這種所謂的青春補償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也無法得到法律的支持。當然,如果由於過錯方的原因,給無過錯的一方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可以要求過錯方賠償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但絕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8. 訂婚關系受民法調整嗎
訂婚屬於民間習俗不受法律保護。
9. 民法淵源 民間訂婚習慣為什麼不算民法淵源
法的淵源是指可被司法機關適用的規范來源,一般就是法律條文了。司法解釋在我國法院專審判過程中是被屬正式適用的。我國司法制度,審判中不能引用民間習慣、判例、學說,所以BCD都不是我國法的淵源。
在美國、英國等判例法國家,法院是遵循先例的,一旦法院作出一個判決,這個判決就成為法律,以後的判決都要遵循這個判決所確定的法律規則。但我國沒有這種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