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律概念
㈠ 民法的含義是什麼
民法含義:規定公民和法人的財產關系(如債權、繼承權等)以及跟它相聯系的人身版非財產關系(如勞動、權婚姻、家庭等)的各種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1)民法法律概念擴展閱讀:
修訂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㈡ 民法的概念是什麼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廣義的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婚姻家庭關系和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狹義的民法不包括婚姻法和屬於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規范。
㈢ 民法上物的概念
民法上物的概念物來包括金源錢和有價證券。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1、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2、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3、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4、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3)民法法律概念擴展閱讀:
關於標的與物的區分:
標的或訴訟標的是一種法律關系,沒有實體存在,而物有實體存在。訴訟標的有時可能會涉及標的物,也可能不涉及任何標的物。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但不是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物。舉例說明,因為房屋租賃產生了爭議,訴訟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的房屋租賃關系,標的物是所租賃的房屋。
㈣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麼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
㈤ 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徵
1、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規范調整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它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特徵
(1)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的方生、變更和消滅,大多取決於民事主體的意思,二不是由法律直接規定所發生。
(3)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
3、不屬民法調整的:
(1)戀愛關系:約會、婚約、定情約定等戀愛行為民法不調整,但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損害的除外。
(2)親情關系:幫助看護小孩或老人等,但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損害的除外
(3)好意施惠關系、社交。又稱情誼關系,泛指不能在當事人之間產生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約定。下列「無償」約定屬於好意施惠關系:①搭便車;②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車;③順路代為投遞信件;④邀請參加宴會、舞會、郊遊。⑤請吃飯、看電影、干媽與義父等關系,但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損害的除外。
(4)合同界域之外的約定。有些約定貌似合同,但是按其性質不適宜採用合同法調整或者以合同法調整將產生不公正的結果的,這些約定屬於「合同界域之外」的約定,不屬於法律事實,不產生合同法上的法律效果。
例如:甲男與乙女同居期間鄭重約定,乙女應當按時服用避孕葯。乙女想生一個小孩,籍此「抓住」甲男,因而偷偷停服葯物。乙女生下小孩後,甲男與乙女分手,法院判決甲男支付小孩的撫養費,甲男則訴請乙女賠償自己因支付撫養費所受的損失,因為乙女違反了雙方的約定。根據民法理論,甲男與乙女之間的約定涉及到「最為隱秘的個人自由領域」,這個領域是不容通過合同予以約束的。即便當事人具有受約束的意思,也不成立有效的合同。因而,甲、乙之間的約定屬於「合同界域之外的約定」,不構成合同,甲男不得訴請乙女承擔違約責任。
再比如:A.B.C.D和E五人約定,每人每周各出10元錢,交給E購買彩票,並選擇五人事先確定的號碼。一次,E因為過失沒有去購買彩票,無巧不成書的是,他們事先確定的號碼這次卻中了一等獎,獎金高達100萬元。A.B.C.D起訴,要求E賠償其各自應得的獎金。根據民法理論,五人的約定亦屬於「合同界域之外的約定」, E無須對其餘四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為=事實行為(非表意行為)+民事行為(表意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可撤銷、效專力未定等屬其他民事行為)
1、民法上的行為,包括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就是非表意行為,民事行為就是表意行為,這些概念可以通用。
二者的區別為是否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2、民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的行為,
也就是說行為人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有效果意思和目的意思地從事這些行為,將內心意思表示於外部,法律效果根據其意思的內容確定。
如果這種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規定要件,是真實的自由的,就是合法的民事行為,也就是民法法律行為。
如果這種意思表示有不真實或不自由的缺陷,那麼效力上可能是無效的、可撤銷的、效力待定的,這就是你問題中所說的無效、可撤銷、效力未定等其他民事行為。雖然他們效力上有欠缺,但仍然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的,因此仍然屬於表意行為,也就是都屬於民事行為。㈦ 什麼叫民法
民法就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內。容依據《民法總則》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㈧ 民法含義是什麼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1、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對於合同所進行的概念界定,對民法的定義更為妥當的表述應為: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註:
定義中「自然人」還是」公民「的表述經歷三個階段:《民法通則》中使用:「公民」,《合同法》中使用「自然人」,《物權法》中使用」自然人「。
2、含義
2.1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2.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
2.3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3.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3.2民法為文明法
3.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展開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1、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對於合同所進行的概念界定,對民法的定義更為妥當的表述應為: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註:
定義中「自然人」還是」公民「的表述經歷三個階段:《民法通則》中使用:「公民」,《合同法》中使用「自然人」,《物權法》中使用」自然人「。
2、含義
2.1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2.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
2.3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3.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3.2民法為文明法
3.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3.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3.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3.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3.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