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民事責任
(1)刑事責任。企業高管的犯罪主要集中在經濟類犯罪,比較常見的是:偷稅罪、內挪用資金罪、職務侵佔罪容、企業人員受賄罪等。從企業設立、運營到終止的整個過程中,企業高管們都有可能面臨犯罪的風險。
(2)民事責任。在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若是董事會決議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那麼參與決議的董事負有賠償責任。另外,《公司法》還增加了股東代表訴訟的規定,賦予股東對董事及高管提起賠償的訴訟權利。
(3)行政責任。由於行政責任一般只是警告、罰款等,導致很多企業高管容易忽略這項責任。《產品質量法》《證券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對行政責任均有規定。
2. 違反《公司法》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方面
《公司法》有詳細規定。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一百九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百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一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二條公司違反本法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簿以外另立會計賬簿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三條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四條公司不依照本法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如數補足應當提取的金額,可以對公司處以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五條公司在合並、分立、減少注冊資本或者進行清算時,不依照本法規定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公司在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隱匿財產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六條公司在清算期間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
第二百零七條清算組不依照本法規定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或者報送清算報告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
清算組成員利用職權徇私舞弊、謀取非法收入或者侵佔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退還公司財產,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零八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提供虛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記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並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執照。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過失提供有重大遺漏的報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處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並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執照。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其出具的評估結果、驗資或者驗證證明不實,給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失的,除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外,在其評估或者證明不實的金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零九條公司登記機關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予以登記,或者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百一十條公司登記機關的上級部門強令公司登記機關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予以登記,或者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或者對違法登記進行包庇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百一十一條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的,或者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一十二條公司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一十三條外國公司違反本法規定,擅自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關閉,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百一十四條利用公司名義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嚴重違法行為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百一十五條公司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的,其財產不足以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二百一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企業對自己的責任承擔有限民事責任對錯,原因分析下
錯誤。
企業不一定是法人。比如: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是企業不是法人。
個人獨資企業,簡稱獨資企業,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全部資產為投資人所有的營利性經濟組織.不是法人的原因在於:
1,獨資企業本身不是財產所有權的主體,不享有獨立的財產權利;
2,獨資企業不承擔獨立責任,而是由投資人承擔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立的組織體,包括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兩種類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主要原因:
1,合夥財產是合夥人的個人財產;
2,合夥人對團體債務仍然要負無限連帶責任.合夥團體所負的民事責任最終要歸到合夥人的頭上,合夥團體並不能獨行其是自己承擔責任。
公司制企業是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的企業,稱法人企業。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是法人企業。企業要取得法人資格,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現行法律規定成立,包括在成立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在成立後組織的合法性。我國公司制企業必須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成立,方能取得法人資格。
(2)有獨立的財產。
法人企業擁有獨立的財產,是它作為民事主體參與經濟活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的物質基礎。法人企業應具有與其經營范圍、經營規模相一致的財產總額。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法人的名字是法人的字型大小,是它區別於其他法人的標志。企業法人是一個經濟組織,組織必須有一個有序的組織機構,組織的功能才能發揮。企業法人的場所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地方,也是企業作為民事主體的住所。企業法人必須有場所,一是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二是有利於國家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
(4)必須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這一條件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必須承擔民事責任;二是只能由它自己承擔;三是有能力承擔。企業能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以其是否擁有獨立財產為基礎的。公司制企業由多個投資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其它法人)出資,依法定程序設立,所有投資主體的出資形成公司獨立的法人財產,並與投資主體的其它未投入的財產相分離,公司以它擁有的全部財產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具有與自然人一樣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4. 《公司法》規定公司的財產責任是( ) A. 公司以全部凈資產承擔民事責任 B. 公司以注冊資本為限
選A。
《公司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回制人提供擔保,必須答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公司是指股東依照《公司法》的規定出資設立,股東以其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即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
5. 公司法中法律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特徵:
1.責任主體的專法定性。屬公司法上法律責任的主體是狹義的,必須由《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監事和經理、清算組及成員、有關責任人員、評估機構,驗資機構和驗證機構等中介機構及其他人等。只有《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責任形式的全面性。《公司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涵蓋了法律責任的所有形式。公司法在第十二章「法律責任」中主要規定了各種主體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基本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只用一個條文進行描述,主要在《刑法》中加以具體細化,但是,犯罪行為的基本形態在《公司法》已有所指。
3.責任內容的多樣性。《公司法》對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既規定了制裁的形式,又規定了懲罰的內容。如行政責任中規定了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取消資格、吊銷執照等形式,罰款又根據情節的不同規定多種不同幅度。同時採用了列舉式的方式規定各種違法行為,幾乎列舉的各種行為都對應著相應的責任內容。
6. 企業經營異常屬於民事責任么
企業經營異常一般應該不屬於民事責任。
7. 公司法中法律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特徵:
1.責任主體的法定性。公司法專上法律責任的主屬體是狹義的,必須由《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監事和經理、清算組及成員、有關責任人員、評估機構,驗資機構和驗證機構等中介機構及其他人等。只有《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責任形式的全面性。《公司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涵蓋了法律責任的所有形式。公司法在第十二章「法律責任」中主要規定了各種主體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基本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只用一個條文進行描述,主要在《刑法》中加以具體細化,但是,犯罪行為的基本形態在《公司法》已有所指。
3.責任內容的多樣性。《公司法》對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既規定了制裁的形式,又規定了懲罰的內容。如行政責任中規定了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取消資格、吊銷執照等形式,罰款又根據情節的不同規定多種不同幅度。同時採用了列舉式的方式規定各種違法行為,幾乎列舉的各種行為都對應著相應的責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