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撤銷緩刑

刑法撤銷緩刑

發布時間: 2021-01-01 18:58:42

『壹』 撤銷緩刑數罪並罰判決是個什麼東西來著

根據法律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回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答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數罪並罰。決定執行的刑罰,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的數罪並罰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的數罪並罰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數罪並罰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數罪並罰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貳』 撤銷緩刑時判決書主文應當如何表述

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宣告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的刑罰。如何在審判新罪或漏罪的刑事中對撤銷緩刑進行表述,司法實踐中做法並不統一。僅筆者所知的表述方式有以下五種(以下判決書內容均來自網路筆者注): 1、撤銷嵩明縣人民法院(2005)嵩刑初字第52號刑事判決中對被告人呂雲濤犯重大責任事故罪宣告緩刑三年的決定(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6)昆刑抗字第08號); 2、撤銷長垣縣人民法院(2003)長刑初字第106號刑事判決書中對李紅朝宣告緩刑二年的執行部分(河南省長垣縣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4)長刑初字27號); 3、撤銷(2005)許魏刑初字245號刑事判決書中對被告人黃春安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的緩刑部分(河南省太康縣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8)太刑初字第49號); 4、撤銷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2006)三刑初字第52號刑事判決書主文第二項,即對被告人劉高楊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的緩刑考驗期限(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7)二中少刑終字第00996號); 5、撤銷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4)順刑初字第1056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王亮所宣告的緩刑,原判有期徒刑三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2007) 佛刑一初字第17號)。 上述五種不同表述方式說明廣大刑事法官對《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中的撤銷緩刑一語在理解上還存在很大的分歧,這種分歧從本質上講只有一點,即應以何種方式來撤銷緩刑,是採取撤銷緩刑判決書中與緩刑相關的判決主文的方式,還是採取撤銷緩刑本身的方式?前四種表述主式選擇了前者,使執行緩刑失去了判決依據,緩刑被當然撤銷;第五種表述方式則選擇了後者,直接撤銷了緩刑本身,但緩刑判決主文中的緩刑部分依然被保留著。 筆者認為,上述五種表述方式中,第五種最科學,最嚴謹,最符合刑法原理,最能體現立法本意。 其一,對《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中的撤銷緩刑一語進行文義分析可知,撤銷緩刑一語是個非常簡單的動賓結構,撤銷是謂語,是動作,緩刑是賓語,是動作作用的對象。該動賓結構准確無誤地表明撤銷的對象是緩刑,而不應是緩刑考驗期、緩刑部分、緩刑執行部分、對被告人宣告緩刑的決定等緩刑判決主文中的部分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犯罪分子,在緩刑、假釋考驗期限內再犯新罪或者被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應當撤銷緩刑、假釋的,由審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審判新罪時,對原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予以撤銷;如果原來是上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宣告緩刑、假釋的,審判新罪的下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撤銷原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審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對原審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撤銷後,應當通知原宣告緩刑、假釋的人民法院和執行機關。該條規定是對《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細化,將撤銷緩刑表述為對原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予以撤銷、撤銷原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延續了《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表述方式,進一步說明應當被撤銷的是原判決、裁定宣告的緩刑、假釋本身,而不是原判決中與緩刑相關的判決主文部分。 其二,在我國,人民法院的判決具有既判力,一旦生效,除非經法定的審判監督程序,不得被全部或部分撤銷。而審理新罪或漏罪的審判程序是第一審程序,並不是對緩刑判決中被告人所犯罪行的再次審理,既然不是審判監督程序,當然也就無權撤銷緩刑判決的一部或全部。《刑法》第七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五十六條的表述,正是為了避免使人產生審理新罪或漏罪的合議庭或法官可以不經審判監督程序直接撤銷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誤解,以維護生效判決的既判力。 對於第一點質疑:筆者認為,緩刑是有期徒刑和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它是指對於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暫緩執行原判刑罰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規定一個考驗期暫緩執行所判刑罰,如果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律規定應當撤銷緩刑的事由,原判刑罰即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撤銷緩刑是對刑罰執行方式的變更,是獨立於定罪量刑問題的刑罰執行問題,可以在不改變原判決的情況下單獨作出。類似的情形比如,對犯罪分子予以減刑、假釋時無須改變原判決主文中確定的刑期,而應由人民法院作出獨立的減刑、假釋裁定。 對於第二點質疑,筆者認為,僅變更緩刑判決書所確定刑罰的執行方式並不會影響判決書體系和內容的完整性,也不會損及生效裁判的執行效力。因為緩刑判決所確定的刑罰本身具有選擇性,即在緩刑未被撤銷時暫緩執行所判刑罰,一旦緩刑被撤銷,拘役或有期徒刑自動生效,執行機關應立即將犯罪分子收監執行。據此,緩刑判決書在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拘役)ⅹ年,緩期ⅹ年執行的判決主文後還隱藏著一個默示條款,即一旦緩刑被撤銷,應立即將犯罪分子收監執行所判刑期。只不過由於我國《刑法》中對此有明文規定,此默示條款不必寫進判決主文。因此,緩刑被撤銷後,緩刑判決書中的默示條款自動生效,緩刑判決書的執行力和權威性並不會受到影響。

『叄』 請問緩刑考驗期滿後發現緩刑考驗期內犯有新罪,法院會怎麼處理

新罪已經過追訴時效的,也應當對前罪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刑法》第七十七條並專未規定所犯新罪必須在屬追訴時效之內才能撤銷緩刑,因此行為人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但是該新罪系在緩刑考驗期滿之後被發現,即使發現時該新罪已經過追訴時效的,也應當對前罪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3)刑法撤銷緩刑擴展閱讀

第三,系爭情形下撤銷緩刑符合「舉重以明輕」的解釋原理。如上所述,《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了應當撤銷緩刑的第三種情形,即違反相關緩刑的監管規定或者禁止令,情節嚴重的。首先,違反相關緩刑的監管規定或者禁止令,並無「時效」限制,應當無爭議地「撤銷緩刑」。

其次,無論是從社會危害性還是從人身危險性角度考量,實施新罪(違反刑法規定)均比違反相關緩刑的監管規定或者禁止令更為嚴重。因此,在違反性質較輕規定即應當撤銷緩刑的情況下,沒有理由對性質較重的違反刑法規定的情形不撤銷緩刑。

『肆』 上訴期內犯新罪,原判緩刑如何處理

【案情】王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宣判後第三天,王某駕駛貨車不慎將行人李某撞傷,李某經搶救無效死亡。經交警部門認定,王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公安機關以王某涉嫌交通肇事罪為由,將王某刑事拘留。 第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我國刑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適用緩刑的前提條件是「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否則應直接撤銷緩刑宣告,執行原判刑罰。王某被宣判緩刑第三天就涉嫌犯交通肇事罪,確實在繼續危害社會,因此應當直接撤銷對他的緩刑宣告,並與新犯罪實行數罪並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不應當直接撤銷對劉某的緩刑宣告,應當等判決生效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此案,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至於對王某的新犯之罪,可以按照數罪並罰的原則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應當建議公訴機關對本案提起抗訴,由上級法院依法作出二審判決。 第四種意見認為,對被告人冬某所犯新罪行為單獨判處,既不適用數罪並罰的條款也不適用撤銷緩刑的條款,兩判決應合並執行。 【評析】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刑法》第72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從緩刑制度的立法本意上來看,宣告緩刑的只能是確實不再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它體現了寬嚴它體現了寬嚴相濟、區別對待、懲罰和教育相結合的刑事辦案原則。如果失去了可以適用緩刑的前提條件,就應當予以撤銷。王某在判決宣告後又涉嫌犯交通肇事罪,客觀上確實在繼續危害社會,從而也就失去了適用緩刑的前提條件,故應當撤銷其緩刑。 根據《刑法》第77條之規定,以下三種情形應當撤銷緩刑:一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包括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二是發現漏罪,即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前還有未被判決的依法應當追究的犯罪行為;三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具有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但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本案從事實界限看顯然不屬於第二種情形,從時間界限來看,也不符合第一、三種情形,這樣便出現了存在撤銷緩刑的法律事實,卻因執法無據不能撤銷緩刑的矛盾,顯然不符合我國刑法寬嚴相濟與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對此,我們不能因為立法上的疏漏而不予作為。從《刑法》第77條的立法本意看,對上訴期內和緩刑考驗期內出現犯罪或嚴重違法行為的,應作出同樣的評判,如果在這兩個不同時間段內因同樣的行為作出完全相反的評判,既不符合立法本意,也有失立法的公平性,故對本條文的理解應作擴張解釋,即本條適用的時間界限應包含上訴期。 綜上,筆者認為,本案應當根據《刑法》第77條之規定,直接宣告撤銷被告人王某的緩刑。同時為避免司法實踐中對此問題的爭議,有必要通過立法程序對《刑法》進行修正,即將《刑法》第77條修改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之後緩刑考驗期滿前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伍』 什麼是緩刑考驗期滿和緩刑的撤銷

答:緩刑考驗期滿,是指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沒有再犯新罪,沒有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沒有情節嚴重的違反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並且經過了考驗期限。根據刑法第76條的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如果沒有上述三種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
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是指原判決的有罪宣告仍然有效,原判的刑罰也沒有錯誤,但由於犯罪人在考驗期內符合法定條件,原判決所宣告的刑罰不再執行。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認為原判的刑罰已經執行完畢。
緩刑的撤銷,是指由於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沒有遵守法定條件,而將原判決宣告的緩刑予以撤銷,使犯罪人執行原判刑罰甚至實行數罪並罰。緩刑的撤銷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如果原判決宣告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日期應當折抵刑期。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經過了緩刑考驗期後才發現行為人在緩刑考驗期內所犯新罪的,也應當撤銷緩刑。
二是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如果原判決宣告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日期應當折抵刑期。問題是,在經過了緩刑考驗期後才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否撤銷緩刑?我們持否定回答。因為刑法第77條明文規定,只有在緩刑考驗期內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才能撤銷緩刑;既然在緩刑考驗期內沒有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就不能撤銷緩刑,只能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並執行。
三是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這種緩刑的撤銷,並不是以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在緩刑考驗期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為充足條件;換言之,只有具有上述違反行為,並且情節嚴重的,才應當撤銷緩刑;具有上述違反行為但情節並不嚴重的,不能撤銷緩刑。另一方面,其中的「違反法律」,不包括違反刑法。如果違反刑法,則屬於上述第一類緩刑撤銷,應當實行並罰,而不只是執行原判刑罰。在這種情況下撤銷緩刑,不存在數罪並罰的問題。原判決宣告以前先行羈押的,應當折抵刑期。

『陸』 緩刑期間犯罪,但完畢之後才發現,那樣還會撤銷緩刑嗎

緩刑期間犯罪,但完畢之後才發現,那樣還會撤銷緩刑嗎?

一、《刑法版》第七十七條權【緩刑的撤銷及其處理】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二、如何確認,關鍵取決於緩刑它本身不是刑罰,而是對其刑罰的考驗期限,按照《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只要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的,緩刑執行完畢發現的,也應當撤銷緩刑,實行並罰。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