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懲罰
『壹』 行政處罰與司法區別
行政處罰與司法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主 體
行政處罰:國家內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司法容: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
二、客體
行政處罰: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司法:對象是案件,主要內容是裁決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和爭議及對有關案件進行處理
三、程序要求
行政處罰:雖然有相應的程序性規定,處罰活動相對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
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 主動性程度
四、性質
行政處罰:「不能不理」 主動
司法:「不告不理」被動
五、工作身份
行政處罰:與行政相對人形成行政法律關系:既是執法者,又是一方當事人
司法:以第三者身份居間裁判
『貳』 法律上行政處罰,司法處罰,有幾種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內罰款;
(三)沒收違法容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條規定的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分為:
(一)警告;
(二)罰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也有當事人違反民事訴訟行為的處罰:拘留、罰款。
『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十二條至八十九條的司法解釋
第八十二條 需要傳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接受調查的,經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使用傳喚證傳喚。對現場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詢問筆錄中註明。
公安機關應當將傳喚的原因和依據告知被傳喚人。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人,可以強制傳喚。
第八十三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情況復雜、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傳喚的原因和處所通知被傳喚人家屬。
第八十四條 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的,被詢問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更正。被詢問人確認筆錄無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詢問的人民警察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被詢問人 要求就被詢問事項自行提供書面材料的,應當准許;必要時,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詢問人自行書寫。
詢問不滿16周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
第八十五條 人民警察詢問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證人,可以到其所在單位或者住處進行;必要時,也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人民警察在公安機關以外詢問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
詢問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證人,同時適用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
第八十六條 詢問聾啞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證人,應當有通曉手語的人提供幫助,並在筆錄上註明。
詢問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證人,應當配備翻譯人員,並在筆錄上註明。
第八十七條 公安機關對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可以進行檢查。檢查時,人民警察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對確有必要立即進行檢查的,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當場檢查,但檢查公民住所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
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進行。
第八十八條 檢查的情況應當製作檢查筆錄,由檢查人、被檢查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被檢查人拒絕簽名的,人民警察應當在筆錄上註明。
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對與案件有關的需要作為證據的物品,可以扣押;對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佔有的財產,不得扣押,應當予以登記。對與案件無關的物品,不得扣押。
對扣押的物品,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二份,由調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
對扣押的物品,應當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對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按照有關規定處理。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及時退還;經核實屬於他人合法財產的,應當登記後立即退還;滿6個月無人對該財產主張權利或者無法查清權利人的,應當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所得款項上繳國庫。
『肆』 妨礙司法公正怎麼處罰
妨礙司法公正是普通法地區的一種刑事罪,為可公訴罪行之一。由於普通法中沒有就可公訴罪行定下特別的罰則,所以可判處的監禁刑期並沒有上限。理論上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但現代已經少有罰得如此重的案例。
『伍』 在中國虐待動物會有什麼司法懲罰
首先,應當看虐待的是什麼動物,如果是野生保護動物,則要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追究虐待者的責任;
其次,如果虐待是一般動物,如果是他人所有的動物,則可能會產生對他人的賠償責任等問題;
再次,如果虐待的是自己所有的動物,如寵物,則與上兩種情況相比缺少相應的法律救濟途徑。原因在於,我國《物權法》中已經明確將動物規定為是一種法律上的「物」,即所有人可以隨意處分,因此,從法律角度上來講,所有人對自己所有的動物(即自己的所有物)是可以進行任意處置的,既不會產生民事上的法律責任,更談不上刑事責任。但是,動物畢竟是一種活物,如果對其過於殘忍,則會產生極大的社會道德危機,呼籲我國的《動物保護法》快點出台吧。不過,我國已經開始起草工作了,網上有專家意見稿,LZ可參見一下,網址如下:http://www.022net.com/2009/10-13/43144623319843.html
『陸』 黨紀處分、政紀處分、司法處罰三者的關系
你好
黨紀處分是對違反黨章及相關黨內規定的人員處分,是黨內處分,處內罰種類:警告容、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政紀處分,應該是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行政紀律而作也的處分,這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處罰種類: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司法處罰,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判處刑罰,適用予一般人,處罰種類: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死期;另有附加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時也是黨員的,以上三者可以同時作出,如對受賄者開除黨籍,撤職,判刑!
『柒』 司法機關處罰是否適用行政處罰法
司法拘抄留又稱為民事拘留襲,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證審判活動正常進行,對實施了嚴重妨害訴訟活動的人,採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法院擁有司法拘留的決定權。司法拘留與行政拘留不同,具體區別如下 :
1、法律性質不同:司法拘留是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採取的具有懲罰性質的措施;行政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人採取的,具有處罰性質。
2、適用對象不同:司法拘留實施了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既包括民事訴訟參與人,也包括案外人;行政拘留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尚不構成犯罪的人。
3、法律依據不同:司法拘留依據《民事訴訟法》; 行政拘留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處罰法》等行政法規。
4、適用目的不同:司法拘留保障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行政拘留懲罰一般的行政違法者。
5、適用機關不同:司法拘留人民法院決定,司法警察執行,交公安機關有關場所看管;行政拘留由公安機關決定執行。
6、羈押期間不同:司法拘留15日以下;行政拘留15日,並罰時不超過20日
7、法律後果:司法拘留是對於有妨害訴訟行為人的懲戒,與判決結果無關,可以提前解除;行政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人的處罰。
『捌』 社區矯正期間再犯罪怎麼處罰,司法所所長構成玩忽職守
根據兩高兩部制發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二十五條 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六條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或者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罪犯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監獄管理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監獄應當立即赴羈押地將罪犯收監執行。
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將罪犯收監執行。
『玖』 如果有人表示自己如果因為輿論罪被司法懲罰,出來一定要屠童大殺,司法還敢懲罰大嗎
首先,我國家刑法的規定中,沒有輿論罪這一罪名;第二,司法機關不可能因為罪犯揚言如被懲罰會實施報復性行為,而放棄對罪犯的追究。說幾句狠話,司法機關放過你了?這種想法未免太幼稚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