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確認程序
A. 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協議,哪些可以到基層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程序
僅限於負有給復付義務的調解協制議。具有身份確認關系內容的不能申請確認,如:雙方於某年某月某日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法解釋四》第四條: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給付義務達成的調解協議,雙方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B. 司法確認制度的程序
就以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程序為例,1、啟動是由根據《人民調解法》、最高院頒布的《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以及《民事訴訟法》的關於司法確認程序的規定,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2、審理是根據在《若干規定》中規定了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司法確認申請,應當在三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並及時向當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第一是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或者不屬於接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二是確認身份關系的;第三是確認收養關系的;第四是確認婚姻關系的。
3、裁定確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調解協議的合法性和自願性進行審查以後,發現調解協議的內容符合法律規定,並且是雙方當事人自願共同申請司法確認程序的,對於該調解協議,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作出確認裁定書。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25條、《若干規定》第8條,人民法院在對訴外調解協議進行確認或不予確認時均需採用決定書形式,而針對同一問題,《人民調解法》未予明確,新《民事訴訟法》第195條則主張適用裁定書。
4、裁定駁回,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調解協議的合法性和自願性進行審查以後, 發現調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不是雙方當事人自願共同申請司法確認程序的,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對於該調解協議,決定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的,應當作出不予確認決定書。根據《若干意見》和《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的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第一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第二是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第三是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第四是損害社會公序良俗的;第五是涉及是否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第六是內容不明確,無法確認和執行的;第七是調解組織、調解員強迫調解或者有其他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准則的行為的;第八是其他情形不應當確認的。但是當事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調解協議,或者調解組織、調解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調解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對調解協議效力不予確認,但當事人明知存在上述情形,仍堅持申請確認的除外。經過裁定駁回的調解協議,仍是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的。當事人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5、法院裁定駁回申請後,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司法確認程序關於調解協議涉及到案外人的權利時,在《若干規定》第十條規定:「案外人認為經人民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做出確認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確認決定」。
C. 民事糾紛雙方已經在當地社區寫好了協議要到法院蓋章還要走什麼流程
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處理。
附:<中華版人民共和國民事權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四條、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曰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D. 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都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194條規定,當事人應該共同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提出,一方當事人提出申請,另一方表示同意的,視為共同提出申請。調解協議達成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在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當然,當事人提出確認申請可以採用書面或口頭形式,當事人口頭提出申請 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筆錄,並由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當事人提出申請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司法確認申請書;調解協議書;身份證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2011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5次會議通過)
為了規范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民事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程序,進一步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規定,結合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 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由主持調解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管轄。
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並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條 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確認申請書、調解協議和身份證明、資格證明,以及與調解協議相關的財產權利證明等證明材料,並提供雙方當事人的送達地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第四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司法確認申請,應當在三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應當編立「調確字」案號,並及時向當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雙方當事人同時到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的,人民法院可以當即受理並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或者不屬於接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
(二)確認身份關系的;
(三)確認收養關系的;
(四)確認婚姻關系的。
第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司法確認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十日。
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確認的決定前,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撤回司法確認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第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確認申請後,應當指定一名審判人員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通知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場,當面詢問當事人。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如實陳述申請確認的調解協議的有關情況,保證提交的證明材料真實、合法。人民法院在審查中,認為當事人的陳述或者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備或者有疑義的,可以要求當事人補充陳述或者補充證明材料。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未按時補充或者拒不接受詢問的,可以按撤回司法確認申請處理。
第七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二)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
(四)損害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內容不明確,無法確認的;
(六)其他不能進行司法確認的情形。
第八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調解協議符合確認條件的,應當作出確認決定書;決定不予確認調解協議效力的,應當作出不予確認決定書。
第九條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確認決定後,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作出確認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條 案外人認為經人民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作出確認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確認決定。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辦理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不收取費用。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可以將調解協議不予確認的情況定期或者不定期通報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和相關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建立的調解員名冊中的調解員調解達成協議後,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的,參照本規定辦理。人民法院立案後委託他人調解達成的協議的司法確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4〕12號)的有關規定辦理。
E. 民訴有哪6個特別程序
民事訴訟法特別程序如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章特別程序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第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第一百八十條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但審理選民資格的案件除外。
第二節選民資格案件
第一百八十一條公民不服選舉委員會對選民資格的申訴所作的處理決定,可以在選舉日的五日以前向選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八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選民資格案件後,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結。
審理時,起訴人、選舉委員會的代表和有關公民必須參加。
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應當在選舉日前送達選舉委員會和起訴人,並通知有關公民。
第三節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第一百八十三條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四條公民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下落不明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公告期間屆滿,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第一百八十六條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四節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第一百八十七條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一百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意見的,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
第一百八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百九十條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五節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第一百九十一條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財產的種類、數量以及要求認定財產無主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核實,應當發出財產認領公告。公告滿一年無人認領的,判決認定財產無主,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
第一百九十三條判決認定財產無主後,原財產所有人或者繼承人出現,在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對財產提出請求,人民法院審查屬實後,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六節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第一百九十四條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節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司法確認程序擴展閱讀: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參考資料:網路-民事訴訟法
F. 法院司法確認的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
由調解委員會所在的法院管轄,需要三方都到場,屬於非訟程序,不用開庭,用裁定書賴確認
G. 當事人可否請求撤銷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確認決定
當事人不能對法院作出的司法確認決定申請再審,要求予以撤銷,因為司專法確認屬於適用特別程序屬審理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八十條 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
H. 司法確認是司法程序還是非訴程序
您好來,司法審查是司法自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並賦予確認書的執行力的必要條件。不同於作為行政權特徵的強制力,更不同於公司企業所講的執行力,民事司法領域的執行力是一個特定乃至專屬概念。因為執行力的本質屬性和存在價值乃保障終局的給付裁判可以得到實現。裁判的權威性來自司法的權威,司法的權威則有賴於程序正當以及在正當程序中如何運用司法手段來保障司法結果的公正性,以利於司法結果的實質權威。
司法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審判,審判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司法審查。就司法確認制度而言,它實質上是通過一個司法程序對人民調解協議進行審查,從而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並通過賦予司法確認書具有執行力來實現人民調解書的效力。而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司法審查的過程。從一般意義上講,司法審查程序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訴訟程序—表現為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也可以是非訴程序—表現為確認程序或宣告程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I. 法院辦案程序違法,司法確認裁定書是否有效
程序違法,裁決結果就不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