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坦白司法解釋

坦白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02 13:04:14

A. 派出所認定自首檢察院能認定為坦白嗎

派出所認頭自首條件: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派出所會出具說明,起訴意見書也有說明。檢法兩院都會採納。

B.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區別犯人的自動坦白和被迫招供

您好,您要問的是否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區別犯人的自動坦白和被迫招供問題的復函內,其內容容如下: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57年1月14日法辦秘〔57〕字第21號函及附件收悉。來文所問按照「1955年肅清反革命分子運動審判工作經驗初步總結」內所提「應該把犯人自動坦白和在法庭上因為證據確鑿被迫招供加以區別」的原則,審訊員在審訊中提出了證據,或者稍稍提示了一下犯罪事實(如審訊員問被告:你在好久某地與某某人怎麼樣呢?)以後,犯人才交待,應作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視其坦白的程度,在處刑問題上予以考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C. 貪污司法解釋後,貪污34萬,退臟,坦白可以判緩刑嗎

國家工作人員貪污34萬屬於數額巨大的情形,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專徒刑,並處屬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積極退贓認罪悔罪可以爭取緩刑,但難度很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D. 芻議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坦白,自首與立功

廣義的坦白包括自首。狹義的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動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被司法機版關指控的犯權罪事實,並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
自首與狹義的坦白之間的相同之處是:
(1)二者都以犯罪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為前提;
(2)二者在犯罪人歸案之後都能如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
(3)二者的犯罪人都具有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
(4)二者的犯罪人都可以得到適當的從寬處罰。
二者的區別是:
(1)自首是犯罪人自動投案之後主動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的行為,坦白是犯罪人被動歸案後如實供述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行為;
(2)自首的犯罪分子悔罪表現較好,其人身危險性相對較小;坦白的犯罪分子往往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被迫認罪的,其人身危險性相對較大;
(3)自首是法定的從寬處罰情節,坦白是酌定的從寬處罰情節。

E. 刑事訴訟中,證據的種類,供述中坦白和承認的區別

證據的種類是指表現證據事實內容的各種外部形式。證據種類實際上是證據在法律上的分回類,是證據的法定答形式。證據種類的劃分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備法定形式的證據資料不能納入訴訟軌道。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2款規定:證據有下列七種:(1)物證、書證;(2)證人證言;(3)被害人陳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5)鑒定結論;(6)勘驗、檢查筆錄;(7)視聽資料。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F. '坦白從寬,但絕不可能既往不咎'這句話有沒有法律依據

從字面上理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包含兩個方面的政策意義:「坦白」是指嫌疑人如實回答審訊人員的提問,一個人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如果主動坦白就會獲得從寬處理:「抗拒」則是指不如實回答訊問,如果抗拒不交代,將被從嚴懲處。

但實際上,這個口號與現行法律規定和法律理念並不相符。按照刑法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一個人因犯罪所受的處罰,只能與其犯罪事實相適應,面對偵查、審判人員調查時的坦白或抗拒態度,並非犯罪事實,也不當然構成從寬或從嚴處罰的理由。 《刑法》第67條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對自首者,只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言外之意也可以不從輕或減輕處罰。換句話說,坦白並不當然意味著會從寬處理。 根據法律規定和現代司法理念,如果嫌疑人僅僅「抗拒」不說而沒有其他法定的從重或加重處罰情節,對「抗拒」者也不能「從嚴」處罰。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口號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有關基本法律還沒有完善的時候,這個口號對於打擊犯罪特別是「反革命犯罪」有積極作用。當時新政權成立不久,犯罪較多,社會治安還不穩定,對犯罪嫌疑人實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有利於分化瓦解犯罪組織,從快偵破和打擊犯罪。 但現在,「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政策的歷史背景已經遠去,在強調法治的當代社會,程序的正當性和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的原則,使得這一口號已經過時。 現代法治理念承認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基本人權,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不得強迫人們自證其罪」,我國於1998年簽署的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規定:「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這個觀念其實很簡單-人人都有保護自己的心理趨勢,即便自己犯了事,也會不自覺地隱瞞或者抗拒不說-這是人類自保的天性,司法應當尊重這種天賦的人權。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及著名的「米蘭達規則」,它的核心內容是指偵查人員必須告知嫌疑人「有權保持沉默」。現在,嫌疑人與被告人的「沉默權」已經被很多國家的法律認可。沉默權的實質,就是尊重人們「不自證其罪」的權利。

G. 我國刑法關於自首和坦白的主要規定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2個規定:

1、《刑法》第六十七條 【自首】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2、《刑法》第六十八條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坦白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案例:

在本期案件中,被告人許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多次挪用公款達180餘萬元進行非法活動,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而且屬於數額較大,依照刑法的規定,應當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鑒於許某主動投案自首,且在投案前全部歸還了挪用款項,因此對許某予以減輕處罰,法院一審以挪用公款罪判處許某有期徒刑三年。

自首、立功是法定從輕、減輕的情節,還有一些屬於法院在量刑時應當予以充分考慮的酌定從輕、減輕情節。同樣的罪名可能承受不同的刑種和刑期,這一方面可能由於犯罪的情節、後果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由於犯罪人在犯罪之後的表現不同。

一些犯罪人在實施犯罪行為之後向有關部門自首,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檢舉、揭發他人的犯罪行為,就應當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犯罪之後自首補過依法從輕減輕量刑

H. 坦白和自首

自首與坦白存在相同之處:都以實施了犯罪行為為前提;都是在歸案後如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都是從寬處罰的情節。那麼,有什麼區別呢?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被動歸案後,如實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行為。他們的區別首先在於是否自動投案:一般自首是犯罪人自動投案;坦白是被動歸案;坦白與自首的關鍵區別還在於所供述的罪行是否已被司法機關掌握: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是自首;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本人罪行的,是坦白。因此,自首與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險程度不同,自首更能說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減輕。所以,自首是法定的從寬量刑情節,坦白是酌定量刑情節。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I.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坦白的規定有哪些

《中來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源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熱點內容
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周峰上海 發布:2025-10-09 16:10:50 瀏覽:818
勞動合同法第一七條 發布:2025-10-09 16:09:11 瀏覽:566
香港婚姻法的財產分配 發布:2025-10-09 15:58:04 瀏覽:300
一周一天假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10-09 15:58:01 瀏覽:471
國際經濟法實踐課感想 發布:2025-10-09 15:46:48 瀏覽:247
建立醫務制度規章建設 發布:2025-10-09 15:37:20 瀏覽:588
農行員工違反規章制度處理辦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09 15:36:57 瀏覽:352
如何確定手機簡訊作為證據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9 15:36:05 瀏覽:551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