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非司法案件

非司法案件

發布時間: 2021-01-03 03:40:20

① 為什麼說案件越離奇越要經得起司法程序審視

2008年10月3日,14歲的湯蘭蘭(化名)向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龍鎮警方寫了一封舉報信,稱其從7歲開始被父親、爺爺、叔叔、姑父、老師、村主任、鄉鄰等十餘人強奸、輪奸,前後長達7年。4年後,包括她父母在內的11人獲刑,罪涉強奸罪、嫖宿幼女罪,其父母還被判犯有強迫賣淫罪。2017年6月,湯蘭蘭之母萬秀玲出獄。她說自己很想找到女兒,還原當年事態。而湯蘭蘭卻「人間蒸發」——直到今年1月,萬秀玲才查詢到,女兒已經改名遷戶。(澎湃新聞1月30日)

目前,最高檢兩位工作人員約見了該案律師及兩位當事人,雙方就申訴一事進行了面談,這說明了案件存在被重審的可能性。但仍有兩點必須謹慎:一是在司法重新介入案件的調查、復盤之前,所有的猜疑、解讀,都只能是「合理想像」而非站隊,涉事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搞有罪或無罪推定;二是盡管有必要找到受害者,但她除了依據法律程序配合正常調查,沒有義務站到輿論前台來回應真相,在對案件的重新審查過程中,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是必要的。

誠如網友所言,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太可怕」的案件——如果是真的,那太可怕了,一如電影《熔爐》;如果是假的,那也太可怕了,一如電影《狩獵》。無論是哪種「可怕」,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任何一方,都應該有直面真相的勇氣和擔當。

② 保險司法案件包括哪些

1、侵佔類案件。
包括職務侵佔案件和貪污類案件。其中,職務侵佔是指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佔為己有的行為。貪污是指國有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2、挪用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本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行為。
3、詐騙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資金的行為。其中,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內詐騙填列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外詐騙填列。為了區分重點,保險機構及從業人員利用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進行非法集資的詐騙不列入此類。單獨統計。
4、商業賄賂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排斥競爭對手為目的,給予或許諾給予交易對手的有關人員、或者能夠影響交易的其他相關人員以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5、非法集資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未 經批准,以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為載體,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的行為。
6、傳銷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保險營銷為掩護通過發展人員並以其直接發展人員的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或認購保險單證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7、非法經營類案件。是指未經保險監管機構的批准,擅自設立保險機構、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行為。
8、其他類案件。指除侵佔、挪用、詐騙、商業賄賂、非法集資、傳銷以外的案件。 當一個案件涉及多個罪名時按照「主罪優先」、「特殊優於普通」的原則予以分類。不重復統計。

③ 司法案件指什麼

藉助公檢法才能解決的社會矛盾

④ 父親犯過刑事案件,判處緩刑兩年,子女考非警察、司法類的公務員,政審可以過的機率有多大

主要是看直系親抄屬犯的是什麼罪,如襲果是死罪,那就不能報考。
如有配偶、直系親屬被判處死刑或正在服刑,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親屬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直系親屬或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親屬被判處危害國家安全罪等情形,報考政法機關的;
有配偶、直系親屬或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親屬正被立案審查,有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親屬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且正在服刑等情形,報考相關政法機關的;
都視為政審不合格。
樓主的情況報考需謹慎,最好不要報考政法機關。
不過,一般只有公安會審查的比較嚴格,檢法兩院對這個審查不嚴的,也很少會主動審查你父親是不是有犯罪情況。

⑤ 外地犯的刑事案件法院為什麼發函到當地司法所調查呢

對於適用緩刑的案件,審判法院需要發函到當地司法所,對被告人進行社會關系調回查,比如答:鄰里關系;村(居委會)意見;家庭關系等。司法所將對所調查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並作出是否適用緩刑,緩刑期間是否願意接受該犯進行監管教育(書面語叫:「社區矯正」)的意見。審判法院在受到當地司法所的意見後,再作出判決。一般法院會採納當地司法所的調查意見的。

⑥ 非正式的法源能夠成為司法機關裁判案件的理由嗎

1、憲法、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人大及其常委內會制定的法律;
2、國務院制定容的各種法規,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
3、在審判實踐中,司法解釋事實上也是一種重要發源。
除了上訴三種外,其餘的非正式發源包括:習慣法、地方政府規章、學術界的理論等均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最多隻能作為參考。
當然,地方政府規章在很多情況下,其所起的「參考」作用還是很大的,在沒有其它反面證據和不良社會影響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規章也是一個重要依據。

⑦ 司法解釋xx縣行非查第50號用於執行案件申查是哈意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查詢是指人民法院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單位調查詢問或審查追問有關被申請人存款情況的活動。
凍結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時,對被申請執行人在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單位的存款所採取的不準其提取或轉移的一種強制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凍結措施時,不得凍結被申請執行人銀行賬戶內國家指明用途的專項資金。但被申請執行人用這些名義隱蔽資金逃避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凍結。
凍結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的最長期限為六個月,需要繼續凍結的,應在凍結到期前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辦理凍結手續,否則,逾期不辦理,視為自動解除凍結。
劃撥是指人民法院通過銀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單位,將作為被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規定的數額劃入申請執行人的賬戶內的執行措施。劃撥存款可以在凍結的基礎上進行,也可以不經凍結而直接劃撥。
人民法院採取查詢、凍結、劃撥措施時,可直接向銀行營業所、儲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無需經其上級主管單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當地銀行、信用合作社必須協助辦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貸款或貸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絕和搪塞。拒絕協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罰款,建議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給予紀律處分。
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在執行實踐中,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經常使用的一種執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緊密相聯的兩個執行措施,扣留是臨時性措施,是將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暫扣下,仍留在原來的單位,不準其動用和轉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 。如超過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該項收入交付申請執行人。
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
查封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被申請執行人的有關財產貼上封條,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的執行措施。
拍賣是人民法院以公開的形式、競爭的方式,按最高的價格當場成交,出售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變賣是指強制出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以所得價款清償債務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執行中需要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的,可以交由有關單位變賣,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的,變賣前,應就價格問題徵求物價等有關部門的意見,變賣的價格應當合理。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所得的金錢,應及時交付申請執行人,並結束執行程序。
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被申請執行人不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且還將財產轉移起來,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實的財產狀況。針對這些情況,《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在搜查中,如發現有應依法查封或者扣押的財產時,執行人員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查封、扣押。如果來不及製作查封、扣押裁定的,可先行查封、扣押,然後在48小時內補辦。
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的財物
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及應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一方當事人交付財物或者票證的,執行人員應在做好被申請執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傳喚雙方當事人到庭或到指定場所,由被申請執行人將法律文書交付的財物或票證應當直接交付申請執行人簽收。被申請執行人不願當面交付的,也可以將應付的財物或票證先交給執行人員,由執行人員轉交。對當事人以外的公民個人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交出。經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就依法強制執行並可按照《民事訴訟法》第103條的規定予以罰款,還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建議,給予其紀律處分。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向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單位轉交。有關單位和個人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因其過失被毀損或滅失的,人民法院可責令持有人賠償。拒不賠償的,人民法院可按被申請執行財物的實際價值或者票據的實有價值裁定強制執行。
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
強制加倍支付
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被申請執行人的義務是交付金錢,在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交付金錢的同時,對他拖延履行義務期間的債務利息,要在原有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從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交付日屆滿的次日起計算,直至其履行義務之日止。另一種情況是指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因為拖延履行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故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遲延履行金的數額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另行決定。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20條發出的執行通知,除責令被申請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外,並應通知交納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在這兩種措施中,既有給申請執行人補償損失的部分,也有對被申請執行人制裁的部分。
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有關財產權證照」是指房產證、土地證、山林所有權證、專利和商標證書、車輛執照等不動產或特定動產的財產權憑證。在執行過程中,有些財產被執行後改變了權利人,只有辦理了財產權證的轉移手續才算徹底完成執行任務。人民法院的執行人員在辦理這些證照轉移手續時,需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說明具體要求,通知有關單位協助辦理,有關單位有協助辦理的義務。

⑧ 公安機關立案以後是不是非要走司法程序

公安機關立案以後一定要走司法程序的。

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後,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訴訟案件立案及民事訴訟立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有犯罪事實存在。

2.該犯罪事實依法需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犯罪事實,但法律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不能立案。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立案;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

①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③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④依刑法告訴乃論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⑤被告人已經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8)非司法案件擴展閱讀: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⑨ 非刑事司法賠償類型有哪些

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指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中的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我國國家賠償范圍包括3類:(1)行政損害賠償,指行政機關與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的范圍。(2)刑事損害賠償,指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違法實施侵權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依法由國家承擔的賠償責任。(3)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損害賠償,指法院在民事、行政案件的過程中,違法採取強制措施造成損害所給予的賠償。行政損害賠償、刑事損害賠償是國家賠償的重點,需要全面掌握。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損害賠償在這里專門進行講述。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採取的強制措施包括有3類:(1)妨害訴訟行為採取的排除措施;(2)訴訟保全措施,如財產保全、證據保全;(3)生效法律文書的強制執行措施。強制措施的採取直接關繫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必須依法實施,違法採取強制措施而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損害,國家必須對此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幾個問題的解釋》第二項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適用刑事賠償程序予以賠償:(1)錯誤實施司法拘留、罰款的;(2)實施了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以及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3)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同時,如果人民法院審理的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發生錯判並已執行,依法應當執行回轉的,或者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申請有錯誤造成財產損失依法應由申請人賠償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以上賠償范圍表明,國家賠償排除了以下的損害賠償:(1)立法賠償。在有些國家,立法機關的立法也可能引起國家賠償,我國的國家賠償不包括立法賠償。(2)軍事賠償,即軍事機關在作戰、演習等活動中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損害所給予的賠償,我國國家賠償不包括軍事賠償。軍事賠償不在國家賠償范圍內不等於不賠,而是按照特殊的規定予以賠償。(3)公有公共設施的損害賠償,大多數國家的國家賠償由兩類組成,一類是運用國家權力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另一類就是公有公共設施的設置、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損害賠償。我國國家賠償目前並不包括公有公共設施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損害賠償與刑事損害賠償,應作為把握的重點。

⑩ 什麼叫司法

1、定義不同

司法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民法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在國家司法中:

(1)司法是國家司法行為: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非監禁刑罰的執行機關)、刑法執行機關,在行使調查(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程序行為。

(2)司法是國家司法機關:廣義的國家司法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及刑罰執行機關;狹義的國家司法是指司法行政機關(冠以中國司法)。



(10)非司法案件擴展閱讀:

我國司法機關職權

1、審判權: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

2、檢察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

3、偵查權: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機關的性質。

4、特殊偵查權:國家安全機關依法行使特殊偵查權,同樣具有司法機關的性質。

熱點內容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
法院開膛詞 發布:2025-10-10 11:07:32 瀏覽:230
商品合同法罰款 發布:2025-10-10 11:07:29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