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地方

司法所地方

發布時間: 2021-01-03 06:25:52

司法所審前調查,但是我住的地方不在戶口所在地的地方,能通過司法所嗎

沒有什麼關系,只是核實而已,怕什麼?要錢木有撒...

㈡ 案子還沒有開庭司法局的材料已經交過了今天地方的司法所打電話叫我過去談話司法所有權決定我能不能判緩刑

法院對准備判緩刑的,委託司法局進行社區矯正評估,司法局讓司法所調查寫報告,法院根據司法局的意見決定是否判緩刑。

㈢ 鐵路法院判緩刑後制行單位是地方檢察院和司法所嗎

1、根據刑訴法258條規定: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版依法實行社區權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在實踐中,社區矯正機構是司法局,由其下轄的司法所負責具體社區矯正事宜,但是在某些行政區,比如說國營農場,不歸當地市縣管轄,沒有設置司法所,因此會設立相應的社區矯正辦公室等機構來負責具體執行事宜。
2、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也擔負著對司法局所等部門的社區矯正工作的監督,因此實踐中會出現當地檢察機關介入監督社區矯正工作的情況。

㈣ 糧道街司法所在什麼地方

武昌區糧道街司法所在候補街60號院內,候補街小學對面

㈤ 法院還沒開庭,但是將判緩刑的材料遞交到了地方司法局,司法局也同意接收了,是不是法院開庭時就一定會判

不一定,法院擬適用緩刑,但是也要符合條件。

現在法院一般會要求社區的司法所做一個評估調查,一方面由司法所來評估這個人的人身危險性和矯正可能,另外一方面是司法所要說明有無矯正條件,發給司法局是讓司法局做社區矯正適用前調查。符合條件才能判緩刑。最終決定權在法院。司法局覺得不符合緩刑條件的,法院可能照樣判刑。

判緩刑的條件:

1、被判處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暫不執行所判刑罰也不致於再危害社會;

3、罪犯不屬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四條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

受委託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委託機關的要求,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及時提交委託機關。

(5)司法所地方擴展閱讀: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規定定期向執行緩刑的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4、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而在假釋環境中,剝奪政治權利仍然是從緩刑結束時開始執行。同主刑條件一致。

㈥ 北京市朝陽區大屯社區司法所地址在什麼地方電話號碼是多少

亞運村真的沒有圖書館,你只能去亞運村大屯路天柿園圖書大廈周圍。

㈦ 判緩刑要司法局社區矯正辦簽字蓋章是么意思先去哪個地方

是判了還是沒有判?沒有判的話,是法院向你居住地的司法所委託審前社會調查,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需要到你居住轄區內司法所接受社會審前調查。如果是法院已經宣判了的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到你居住地的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報到,然後填寫登記表,他會告之你再到居住的轄區司法所報到;另外一種是直接到你居住轄區內的司法所報到辦理入矯。
文件規定是先到區司法局再到司法所,但是有的地區也有省略這一步驟,直接到居住轄區司法所。具體情況你可以打電話到司法所或者司法局咨詢一下,省得再多跑一趟。
很詳細啦,給採納吧

㈧ 打架法院判了緩刑法院說要我回老家到地方司法所報到接受矯正 在本地司法所不行嗎

你好!


我來幫助你解答這個問題。

社區矯正條例第六條規定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也就是說,矯正人員在你居住的司法所接受矯正。這里說的住所與戶籍地不同,以居住地為准

矯正期間居住地變更,有司法機關負責轉到新的居住地所在司法所管理。


你說回老家,老家是可以接收的。只是你在外出打工,需要司法機關批准。


祝如意!

㈨ 街道辦和司法所是同一個地方嗎

看名字就知道不是了

㈩ 司法局和社區矯正是一個地方嗎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及其派出機構(司法所)在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接受社區矯正的罪犯,稱為社區服刑人員,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區服刑的人員。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對於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應作為重點對象,適用上述非監禁措施,實施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有三個目的:直接目的是通過社區矯正組織進行社會化的教育,使罪犯適應並順利回歸社會;間接目的是增強社區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根本目的是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法律依據: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熱點內容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
法院開膛詞 發布:2025-10-10 11:07:32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