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438

刑法438

發布時間: 2021-01-03 11:03:23

『壹』 刑法都有哪些罪名,請按罪行大小幫我列一下

防衛過當致人死亡,可能引申的罪名有過失致人死亡、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故意殺人罪。

首先,一般要排除打架斗毆,因為司法實踐中斗毆行為不認為存在防衛行為,既不可能正當防衛也不太可能存在防衛過當。

所謂的防衛是侵害人意圖侵害受害人,受害人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權益被迫實施的自我救濟,而不是雙方均想傷害對方的打架斗毆,一旦雙方行為人一開始都有傷害的故意,就是打架斗毆,不存在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的問題,只看犯罪後果和行為本身定罪量刑。

如果是正當防衛是無罪,如果是防衛過當是減輕或免除處罰。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很少定過失致人死亡,因為極難認定只存在過失,不存在故意,除非是假象防衛。通常防衛過當致人死亡一般都是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罪,簡單的說,如果防衛人是用刀刺向非致命部位因為偶然因素導致侵害人死亡的,肯定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如果防衛人是用刀刺向致命部位(如心臟、腹部、頭部等致命部位)一般定故意殺人罪。

兩個罪名(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故意殺人)的法定刑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但是,故意殺人罪是反向適用,看法條就很明顯了,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先考慮有期徒刑、很嚴重的才考慮死刑,而故意殺人罪是反向適用,先考慮死刑、最後考慮有期徒刑。因此,實際在量刑上是有區別的。

這兩罪的行為人如果構成正當防衛,那麼必須減輕處罰,所謂的減輕處罰是法定刑直接降格。就是,不論是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還是故意殺人罪,法定刑幅度降格為3至10年有期徒刑。如果防衛人如果是初犯、有自首情節(從輕處罰),處5年有期徒刑是正常的。

因此,如果你要寫斗毆致人死亡,可以肯定的至少10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你必須寫成防衛過當,而非斗毆。另外,A也不能在實施搶劫、強奸、綁架和持刀行凶等重大暴力犯罪,因為,如果A正在實施這些行為,B如果反抗或者拯救被害人可以行使最高防衛權(致人死亡),B是無罪,不可能判刑。

因此,A的行為必須是一般性的毆打B(不能持有凶器),B的自我保護制止行為才是防衛行為,在防衛過程中,行為過當導致A死亡,才是防衛過當。

########################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成立正當防衛必須滿足以下要件:

1、有實際的不法侵害存在,這是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不法侵害行為是指違反法律並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既包括構成犯罪的嚴重不法行為,也包括尚未構成犯罪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之類的不法行為,而且這種不法侵害是客觀的、現實的。如果實際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為人自以為存在不法侵害而實施防衛行為的,不是正當防衛,而是屬於假想防衛。

2、不法侵害必須正在進行。指不法侵害人已經著手實施侵害行為且侵害行為尚未結束。不法侵害行為開始和存續的時間,就是行為人實施正當防衛的時間。

3、目的是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不具有防衛合法權益的目的而實施的貌似正當防衛的行為,如防衛挑撥即故意挑逗、引誘對方實施不法侵害,然後以正當防衛為借口加害於對方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情況而是犯罪行為。

4、防衛行為必須針對不法侵害人進行,是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正當防衛必須對准目標,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

5、防衛行為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是正當防衛的行為和結果限度要件。所謂必要限度是指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衛強度。

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是防衛過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是指一般人都能認識到其防衛強度超過了正當防衛所必需的強度。重大損害是指防衛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或者其他人人身傷亡,或者造成其他能夠避免的嚴重損害。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

『貳』 刑法共有多少條罪名判死刑的有哪些

刑法個條文設置了58種死刑罪名:
1.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7個條文(102、103、104、108、110、111、112)7種死罪:(1)背叛國家罪;(2)分裂國家罪;(3)武裝叛亂、暴亂罪;(4)投敵叛變罪;(5)間諜罪;(6)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7)資敵罪。
2.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5個條文(115、119、121、125、127)14種死罪:(1)放火罪;(2)決水罪;(3)爆炸罪;(4)投放危險物質罪;(5)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破壞交通工具罪;(7)破壞交通設施罪;(8)破壞電力設備罪;(9)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10)劫持航空器罪;(11)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12)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13)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14)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3.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6個條文(141、144、151、153、170、199)8種死罪:(1)生產、銷售假葯罪;(2)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走私武器、彈葯罪;(4)走私核材料罪;(5)走私假幣罪;(6)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7)偽造貨幣罪;(8)集資詐騙罪。
4.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個條文(232、234、236、239、240)5種死罪:(1)故意殺人罪;(2)故意傷害罪;(3)強奸罪;(4)綁架罪;(5)拐賣婦女、兒童罪。
5.第五章侵犯財產罪,1個條文(263)1種死罪:(1)搶劫罪。
6.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4個條文(295、317、347、358)7種死罪:(1)傳授犯罪方法罪;(2)暴動越獄罪;(3)聚眾持械劫獄罪;(4)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5)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6)組織賣淫罪;(7)強迫賣淫罪。
7.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2個條文(369、370)2種死罪:(1)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2)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
8.第八章貪污賄賂罪,2個條文(383、386)2種死罪:(1)貪污罪;(2)賄賂罪。9.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11個條文(421、422、423、424、426、430、431、433、438、439、446)設12種死罪:(1)戰時違抗命令罪;(2)隱瞞、謊報軍情罪;(3)拒傳、假傳軍令罪;(4)投降罪;(5)戰時臨陣脫逃罪;(6)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7)軍人叛逃罪;(8)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9)戰時造謠惑眾罪;(10)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11)非法出賣、轉讓武器裝備罪;(12)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

『叄』 中國刑法上,犯什麼罪的處罰最重呢

中國刑法上,死刑最重。

死刑適用的罪名共計45個。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7個)

1、背叛國家罪(第條、第113條)

2、分裂國家罪(第103條第一款、第113條)

3、武裝叛亂、暴亂罪(第104條、第113條)

4、投敵叛變罪(第108條、第113條)

5、間諜罪(第110條、第113條)

6、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罪(第111條、第113條)

7、資敵罪(第112條、第113條)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14個)

8、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9、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0、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1、投放危險物質罪(原投毒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條)

12、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

13、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4、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5、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條)

16、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5條第1款)

17、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第125條第2款)——25條第2款(《修正案(三)》第5條)

18、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第125條第2款)

19、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127條第1款)

20、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127條第2款)

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2個)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2個)

21、生產、銷售假葯罪。(第141條)

22、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條)

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個)

23、故意殺人罪(第232條)

24、故意傷害罪(第292條)

25、強奸罪(第236條)

26、綁架罪(第239條)

27、拐賣婦女兒童罪(第240條)

五、侵犯財產罪(1個)

28、搶劫罪(第263條)

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3個)分為:妨害司法罪(2個)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1個)

29、暴動越獄罪(第317條)

30、聚眾持械劫獄罪(第317條)

3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七、危害國防利益罪(2個)

32、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第369條)

33、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第370條)

八、貪污賄賂罪(2個)

34、貪污罪(第382條、第383條)

35、受賄罪(第385條、第386條)

九、軍人違反職責罪(10個)

36、戰時違抗命令罪(第421條)

37、隱瞞、謊報軍情罪(第422條)

38、拒傳、假傳軍令罪(第422條)

39、投降罪(第423條)

40、戰時臨陣脫逃罪(第424條)

41、軍人叛逃罪(第430條)

42、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第431條)

43、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438條)

44、非法出賣、轉讓軍隊武器裝備罪(第439條)

45、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第446條)

(3)刑法438擴展閱讀:

死刑適用的對象:

1、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

2、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里所說的「審判的時候」是指從羈押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而不是僅指法院審理階段。因此,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上懷孕的婦女都不適用死刑;

審判時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共計451個。
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51次會內議討論容,通過了《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確定了413個罪名,並於12月16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的形式對外公布。刑法經過八次修正,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罪名達到451個。

『伍』 刑法中的身份犯有哪些特徵

一般而言,犯罪之成立,與犯人之身份無關,但在若干情形,法律將「身份」或「其它特定關系」規定為構成要件或為刑罰加減或免除之原因者,此種犯罪稱為「身份犯」。反之,刑法上多數犯罪,原則上於行為人之資格並未設限,即為「非身份犯」,又稱「普通犯」。特徵如下:
1、身份犯是一類犯罪,不是指犯罪人或一般違法行為
這是身份犯的形式特徵。對於犯罪,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以犯罪主體的情況為標准,可以將犯罪分為身份犯與非身份犯。這是從犯罪主體的角度出發,說明有一部分犯罪,按照法律規定,其行為主體除具備一般主體的條件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條件,始為身份犯,否則屬於常人犯。身份犯的這一特徵首先將它同一般違法行為區別開來。一般違法行為同犯罪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更談不上是身份犯了,因而,即使是有身份的人實施的一般違法行為,也不能稱作身份犯。其次,身份犯也不同於犯罪人。身份犯是一類犯罪,而犯罪人一般是指其行為觸犯了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人。比如累犯、慣犯、主犯或自首犯等。身份犯與犯罪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身份犯必須由一定的犯罪人實施,故犯罪人是構成身份犯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但身份犯之犯罪人並非是一般的自然人,其主體必須具有特定的身份。二者具有交叉重合關系。
2、身份犯是以行為人的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這是身份犯的本質特徵,也是身份犯與普通犯罪相區別的標志。它包括如下兩層含義:其一,身份犯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的犯罪。換言之,身份犯中之「特定身份」只能是行為人所具有的,而非受害者所具有的。據此,在有些犯罪中,盡管其犯罪對象也具有一定的身份,如拐賣婦女、兒童罪的對象必須是「婦女、兒童」,打擊報復證人罪的對象只能是「證人」,但這些身份並非行為人所具有,因而它們都不屬於身份犯。其二,身份犯是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所謂身份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是指沒有這種身份,便不構成犯罪,至少不成立身份犯。如貪污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受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不具備此身份的人自無單獨成立此罪的可能,但可以成立普通犯罪,如盜竊罪、詐騙罪等。所謂身份作為量刑情節,是指不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但有此身份卻影響到刑罰的輕重。
例如,我國《刑法》第243條誣告陷害罪的主體,不要求以特定身份為要件,任何年滿16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實施該罪,但是如果主體具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依照該條第2款的規定應從重處罰。換言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雖不是誣告陷害罪的構成要件,但這種特殊身份卻是誣告陷害罪從重處罰的根據,因而由他們實施的誣告陷害罪就屬於身份犯。
由上可見,身份犯的一個顯著特徵就在於行為人的特定身份能夠影響定罪或量刑,如果某一身份對定罪量刑沒有任何影響,即使刑法對其做出規定,也不屬於身份犯。如我國現行《刑法》第438條第2款規定:「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的,依照本法第127條的規定處罰。」即對於軍人實施上述行為的,不依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論處,而構成第127條之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但是該款並來規定對軍人應從重或從輕處罰,即軍人這一特定身份並未影響定罪或量刑,因而該款不屬於身份犯。
理論上需要探討的是身份犯是否包括單位犯罪在內,即此處的「人」是否也包括法人在內?我們對此持否定態度。首先,身份就其本意來講,是指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包括人的出身、資格或人身狀況等。這種個人要素當然只能屬於自然人所有,單位不可能具有這種身份。因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均將身份犯限於自然人犯罪。其次,犯罪主體的特殊身分必須對定罪量刑有影響,而從各國刑法的規定來看,對單位犯罪採用的處罰方法主要有代罰制、法人責任或雙罰制,在具體對單位處罰時只籠統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而沒有刑罰加減之規定。也就是說,單位犯罪不符合身份犯的特徵,因而不能歸入身份犯的范疇。
3、身份犯是由刑法規定的,不是由判例和刑法理論所認可的
這是身份犯的法律特徵。也就是說,哪些犯罪必須由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哪些犯罪因行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而使刑罰加重、減輕或者免除,完全取決於刑法的規定,否則不能稱其為身份犯。例如,在我國《刑法》規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前,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或支出即使超過其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說明其真實來源的,也不屬身份犯。在刑法規定以後,該行為就屬於身份犯。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根本要求和體現。
至於如何理解身份犯的「法定性」這一特徵,我們認為,除刑法條文明確規定外,還應包括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中有關身份之規定。這是因為,在我國,法律解釋對定罪量刑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就其效力而言,屬於法定解釋,是對刑法條文含義的進一步明確,以指導司法適用,因而它們同被解釋的刑法條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中涉及到的有關主體特定身份對定罪量刑有影響的規定當然應視為身份犯。
概而言之,身份犯之法定性分為兩種情況: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只能由刑法明文規定;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量刑情節的犯罪既可以由刑法明文規定,也可以由刑法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加以明確。至於學理解釋以及從司法實踐中概括出的一些酌定量刑情節,例如犯罪分子因具有領導幹部身份或者具有執法人員身份而應從重處罰的,則不能視為身份犯的范疇,否則會使身份犯的范圍無限擴大,以致於失去對身份犯研究的意義。

『陸』 刑法中身份犯的特徵有哪些

一般而言,犯罪之成立,與犯人之身份無關,但在若干情形,法律將「身份」或「其它特定關系」規定為構成要件或為刑罰加減或免除之原因者,此種犯罪稱為「身份犯」。反之,刑法上多數犯罪,原則上於行為人之資格並未設限,即為「非身份犯」,又稱「普通犯」。特徵如下:

1、身份犯是一類犯罪,不是指犯罪人或一般違法行為

這是身份犯的形式特徵。對於犯罪,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以犯罪主體的情況為標准,可以將犯罪分為身份犯與非身份犯。這是從犯罪主體的角度出發,說明有一部分犯罪,按照法律規定,其行為主體除具備一般主體的條件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條件,始為身份犯,否則屬於常人犯。身份犯的這一特徵首先將它同一般違法行為區別開來。一般違法行為同犯罪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更談不上是身份犯了,因而,即使是有身份的人實施的一般違法行為,也不能稱作身份犯。其次,身份犯也不同於犯罪人。身份犯是一類犯罪,而犯罪人一般是指其行為觸犯了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人。比如累犯、慣犯、主犯或自首犯等。身份犯與犯罪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身份犯必須由一定的犯罪人實施,故犯罪人是構成身份犯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但身份犯之犯罪人並非是一般的自然人,其主體必須具有特定的身份。二者具有交叉重合關系。

2、身份犯是以行為人的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這是身份犯的本質特徵,也是身份犯與普通犯罪相區別的標志。它包括如下兩層含義:其一,身份犯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的犯罪。換言之,身份犯中之「特定身份」只能是行為人所具有的,而非受害者所具有的。據此,在有些犯罪中,盡管其犯罪對象也具有一定的身份,如拐賣婦女、兒童罪的對象必須是「婦女、兒童」,打擊報復證人罪的對象只能是「證人」,但這些身份並非行為人所具有,因而它們都不屬於身份犯。其二,身份犯是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或量刑情節的犯罪。

所謂身份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是指沒有這種身份,便不構成犯罪,至少不成立身份犯。如貪污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受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不具備此身份的人自無單獨成立此罪的可能,但可以成立普通犯罪,如盜竊罪、詐騙罪等。所謂身份作為量刑情節,是指不以特定身份作為犯罪構成要件,但有此身份卻影響到刑罰的輕重。

例如,我國《刑法》第243條誣告陷害罪的主體,不要求以特定身份為要件,任何年滿16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實施該罪,但是如果主體具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依照該條第2款的規定應從重處罰。換言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雖不是誣告陷害罪的構成要件,但這種特殊身份卻是誣告陷害罪從重處罰的根據,因而由他們實施的誣告陷害罪就屬於身份犯。

由上可見,身份犯的一個顯著特徵就在於行為人的特定身份能夠影響定罪或量刑,如果某一身份對定罪量刑沒有任何影響,即使刑法對其做出規定,也不屬於身份犯。如我國現行《刑法》第438條第2款規定:「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的,依照本法第127條的規定處罰。」即對於軍人實施上述行為的,不依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論處,而構成第127條之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但是該款並來規定對軍人應從重或從輕處罰,即軍人這一特定身份並未影響定罪或量刑,因而該款不屬於身份犯。

理論上需要探討的是身份犯是否包括單位犯罪在內,即此處的「人」是否也包括法人在內?我們對此持否定態度。首先,身份就其本意來講,是指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包括人的出身、資格或人身狀況等。這種個人要素當然只能屬於自然人所有,單位不可能具有這種身份。因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均將身份犯限於自然人犯罪。其次,犯罪主體的特殊身分必須對定罪量刑有影響,而從各國刑法的規定來看,對單位犯罪採用的處罰方法主要有代罰制、法人責任或雙罰制,在具體對單位處罰時只籠統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而沒有刑罰加減之規定。也就是說,單位犯罪不符合身份犯的特徵,因而不能歸入身份犯的范疇。

3、身份犯是由刑法規定的,不是由判例和刑法理論所認可的

這是身份犯的法律特徵。也就是說,哪些犯罪必須由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實施,哪些犯罪因行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而使刑罰加重、減輕或者免除,完全取決於刑法的規定,否則不能稱其為身份犯。例如,在我國《刑法》規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前,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或支出即使超過其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說明其真實來源的,也不屬身份犯。在刑法規定以後,該行為就屬於身份犯。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根本要求和體現。

至於如何理解身份犯的「法定性」這一特徵,我們認為,除刑法條文明確規定外,還應包括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中有關身份之規定。這是因為,在我國,法律解釋對定罪量刑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刑法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就其效力而言,屬於法定解釋,是對刑法條文含義的進一步明確,以指導司法適用,因而它們同被解釋的刑法條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中涉及到的有關主體特定身份對定罪量刑有影響的規定當然應視為身份犯。

來源邢台律師網頁鏈接

概而言之,身份犯之法定性分為兩種情況: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只能由刑法明文規定;對於以主體特定身份作為量刑情節的犯罪既可以由刑法明文規定,也可以由刑法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加以明確。至於學理解釋以及從司法實踐中概括出的一些酌定量刑情節,例如犯罪分子因具有領導幹部身份或者具有執法人員身份而應從重處罰的,則不能視為身份犯的范疇,否則會使身份犯的范圍無限擴大,以致於失去對身份犯研究的意義。

『柒』 刑法法條竟合的使用條件

法條競合(又稱法規競合、法律競合),是指由於法律對犯罪的錯綜規定,一個犯罪行為同時符合了數個法條規定的犯罪構成,但數個條文之間存在著整體或者部分的包容關系,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條文而排斥其他條文適用的情形。這是刑法分則和特別刑法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法律現象。例如,刑法第264條規定的盜竊罪,其犯罪對象是「公私財物」,第127條規定的盜竊槍支、彈葯、爆炸物罪,其犯罪對象是「槍支、彈葯、爆炸物」,前者的外延可以包容後者,因此,觸犯第127條的,也必然觸犯第264條,這兩個條文就形成了法條競合。法條競合的現象紛繁復雜,數個不同條文的犯罪構成要件,由於內涵外延的大小不同,因而產生包容與被包容關系。其中外延大的通常叫做一般法或普通法,外延小的叫做特殊法或特別法。
從我國刑法的規定看,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競合情況:
(一)因犯罪主體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378條戰時造謠擾亂軍心罪和第433條戰時造謠惑眾罪。二者的行為都是戰時造謠惑眾,擾亂軍心,不同的是後者的主體是現役軍人,前者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前者可以包容後者。
(二)因犯罪對象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116條的破壞交通工具罪與第275條的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的競合,主要因為前者破壞的對象是特殊財物,即交通工具,後者是一般財物,後者可以包容前者。
(三)因犯罪目的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363條的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和第364條的傳播淫穢物品罪、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製品罪的競合,主要因為前者是基於特殊的目的,即牟利,後者可以是基於任何目的,後者可以包容前者。
(四)因犯罪方式或手段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192條的集資詐騙罪與第266條的詐騙罪的競合,主要因為前者是用特殊的方式詐騙,即非法集資,後者可以用各種欺騙手段,後者可以包容前者。
(五)因犯罪時間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424條的臨陣脫逃罪與第435條的逃離部隊罪的競合,主要因為前者犯罪的時間是「戰時」,後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後者可以包容前者。
(六)因數個特殊要件形成的法條競合
例如,刑法第438條盜竊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與第264條的盜竊罪的競合。前者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現役軍人,犯罪對象是特殊財物,即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後者是一般主體、一般財物,後者可以包容前者。

『捌』 有誰知道中國刑法的具體內容,最好是全部的419宗罪名,

1.背叛國家罪(第102條)
2.分裂國家罪(第103條第1款)
3.煽動分裂國家罪(第103條第2款)
4.武裝叛亂、暴亂罪(第104條)
5.顛覆國家政權罪(第105條第1款)
6.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第105條第2款)
7.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第107條)
8.投敵叛變罪(第108條)
9.叛逃罪(第109條)
10.間諜罪(第110條)
11.為境外竊取、剌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第111條)
12.資敵罪(第112條)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13.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4.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5.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6.投毒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7.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8.失火罪(第115條第2款)
19.過失決水罪(第115條第2款)
20.過失爆炸罪(第115條第2款)
21.過失投毒罪(第115條第2款)
22.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5條第2款)
23.破壞交通工具罪(第116條、第119條第1款)
24.破壞交通設施罪(第117條、第119條第1款)
25.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26.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27.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第119條第2款)
28.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第119條第2款)
29.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第119條第2款)
30.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9條第2款)
31.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第120條)
32.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條)
33.劫持船隻、汽車罪(第122條)
34.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第123條)
35.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第124條第1款)
36.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第124條第2款)
37.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5條第1款)
38.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第125條第2款)
39.違規製造、銷售槍支罪(第126條)
40.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7條第1款、第2款)
41.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7條第2款)
42.非法持有、藏槍支、彈葯罪(第128條第1款)
43.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第128條第2款、第3款)
44.丟失槍支不報罪(第129條)
45.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第130條)
46.重大飛行事故罪(第131條)
47.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第132條)
48.交通肇事罪(第133條)
49.重大責任事故罪(第134條)
50.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第135條)
51.危險物品肇事罪(第136條)
52.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7條)
53.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8條)
54.消防責任事故罪(第139條)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55.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第140條)
56.生產、銷售假葯罪(第141條)
57.生產、銷售劣葯罪(第142條)
58.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第143條)
59.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條)
60.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第145條)
61.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第146條)
62.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第147條)
63.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第148條)

第二節 走私罪

64.走私武器、彈葯罪(第151條第1款)
65.走私核材料罪(第151條第1款)
66.走私假幣罪(第151條第1款)
67.走私文物罪(第151條第2款)
68.走私貴重金屬罪(第151條第2款)
69.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第151條第2款)
70.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製品罪(第151條第3款)
71.走私淫穢物品罪(第152條)
72.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第153條)
73.走私固體廢物罪(第155條第3項)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74.虛報注冊資本罪(第158條)
75.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第159條)
76.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第160條)
77.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第161條)
78.妨害清算罪(第162條)
79.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第163條)
80.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第164條)
81.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第165條)
82.為親友非法牟利罪(第166條)
83.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第167條)
84.徇私舞弊造成破產、虧損罪(第168條)
85.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第169條)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86.偽造貨幣罪(第170條)
87.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第171條第1款)
88.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第171條第2款)
89.持有、使用假幣罪(第172條)
90.變造貨幣罪(第173條)
91.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第174條第1款)
92.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第174條第2款)
93.高利轉貸罪(第175條)
94.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第176條)
95.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第177條)
96.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第178條第1款)
97.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第178條第2款)
98.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第179條)
99.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第180條)
100.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第181條第1款)
101.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第181條第2款)
102.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第182條)
103.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第186條第1款)
104.違法發放貸款罪(第186條第2款)
105.用賬外客戶資金非法拆借、發放貸款罪(第187條)
106.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第188條)
107.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第189條)
108.逃匯罪(第190條)
109.洗錢罪(191條)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110.集資詐騙罪(第192條)
111.貸款詐騙罪(第193條)
112.票據詐騙罪(第194條第1款)
113.金融憑證詐騙罪(第194條第2款)
114.信用證詐騙罪(第195條)
115.信用卡詐騙罪(第196條)
116.有價證券詐騙罪(第197條)
117.保險詐騙罪(第198條)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118.偷稅罪(第201條)
119.抗稅罪(第202條)
120.逃避追繳欠稅罪(第203條)
121.騙取出口退稅罪(第204條第1款)
122.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5條)
123.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6條)
124.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7條)
125.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8條第1款)
126.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9條第1款)
127.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第209條第2款)
128.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9條第3款)
129.非法出售發票罪(第209條第4款)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130.假冒注冊商標罪(第213條)
131.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第214條)
132.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第215條)
133.假冒專利罪(第216條)
134.侵犯著作權罪(第217條)
135.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第218條)
136.侵犯商業秘密罪(第219條)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137.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第221條)
138.虛假廣告罪(第222條)
139.串通投標罪(第223條)
140.合同詐騙罪(第224條)
141.非法經營罪(第225條)
142.強迫交易罪(第226條)
143.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第227條第1款)
144.倒賣車票、船票罪(第227條第2款)
145.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第228條)
146.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第229條第1款、第2款)
147.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第229條第3款)
148.逃避商檢罪(第230條)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149.故意殺人罪(第232條)
150.過失致人死亡罪(第233條)
151.故意傷害罪(第234條)
152.過失致人重傷罪(第235條)
153.強奸罪(第236條第1款)
154.姦淫幼女罪(第236條第2款)
155.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第237條第1款、第2款)
156.猥褻兒童罪(第237條第3款)
157.非法拘禁罪(第238條)
158.綁架罪(第239條)
159.拐賣婦女、兒童罪(第240條)
160.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第241條第2款)
161.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第242條第2款)
162.誣告陷害罪(第243條)
163.強迫職工勞動罪(第244條)
164.非法搜查罪(第245條)
165.非法侵入住宅罪(第245條)
166.侮辱罪(第246條)
167.誹謗罪(第246條)
168.刑訊逼供罪(第247條)
169.暴力取證罪(第247條)
170.虐待被監管人罪(第248條)
171.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第249條)
172.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第250條)
173.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第251條)
174.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第251條)
175.侵犯通信自由罪(第252條)
176.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第253條第1款)
177.報復陷害罪(第254條)
178.打擊報復會計、統計人員罪(第255條)
179.破壞選舉罪(第256條)
180.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第257條)
181.重婚罪(第258條)
182.破壞軍婚罪(第259條第1款)
183.虐待罪(第260條)
184.遺棄罪(第261條)
185.拐騙兒童罪(第262條)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186.搶劫罪(第263條)
187.盜竊罪(第264條)
188.詐騙罪(第266條)
189.搶奪罪(第267條)
190.聚眾哄搶罪(第268條)
191.侵佔罪(第270條)
192.職務侵佔罪(第271條第1款)
193.挪用資金罪(第272條)
194.挪用特定款物罪(第273條)
195.敲詐勒索罪(第274條)
196.故意毀壞財物罪(第275條)
197.破壞生產經營罪(第276條)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198.妨害公務罪(第277條)
199.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第278條)
200.招搖撞騙罪(第279條)
201.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第280條第1款)
202.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第280條第1款)
203.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第280條第2款)
204.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第280條第3款)
205.非法生產、買賣警用裝備罪(第281條)
206.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第282條第1款)
207.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第282條第2款)
208.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第283條)
209.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第284條)
210.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第285條)
211.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第286條)
212.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第288條)
213.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第290條第1款)
214.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第290條第2款)
215.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第291條)
216.聚眾斗毆罪(第292條第1款)
217.尋釁滋事罪(第293條)
218.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第294條第1款)
219.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罪(第294條第2款)
220.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第294條第4款)
221.傳授犯罪方法罪(第295條)
222.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第296條)
223.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參加集會、遊行、示威罪(第297條)
224.破壞集會、遊行、示威罪(第298條)
225.侮辱國旗、國徽罪(第299條)
226.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第300條第1款)
227.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第300條第2款)
228.聚眾淫亂罪(第301條第1款)
229.引誘未成年人聚眾淫亂罪(第301條第2款)
230.盜竊、侮辱屍體罪(第302條)
231.賭博罪(第303條)
232.故意延誤投遞郵件罪(第304條)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233.偽證罪(第305條)
234.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第306條)
235.妨害作證罪(第307條第1款)
236.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第307條第2款)
237.打擊報復證人罪(第308條)
238.擾亂法庭秩序罪(第309條)
239.窩藏、包庇罪(第310條)
240.拒絕提供間諜犯罪證據罪(第311條)
241.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第312條)
242.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第313條)
243.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第314條)
244.破壞監管秩序罪(第315條)
245.脫逃罪(第316條第1款)
246.劫奪被押解人員罪(第316條第2款)
247.組織越獄罪(第317條第1款)
248.暴動越獄罪(第317條第2款)
249.聚眾持械劫獄罪(第317條第2款)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250.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第318條)
251.騙取出境證件罪(第319條)
252.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第320條)
253.出售出入境證件罪(第320條)
254.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第321條)
255.偷越國(邊)境罪(第322條)
256.破壞界碑、界樁罪(第323條)
257.破壞永久性測量標志罪(第323條)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258.故意損毀文物罪(第324條第1款)
259.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第324條第2款)
260.過失損毀文物罪(第324條第3款)
261.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第325條)
262.倒賣文物罪(第326條)
263.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第327條)
264.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第328條第1款)
265.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第328條第2款)
266.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第329條第1款)
267.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第329條第2款)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268.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第330條)
269.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第331條)
270.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第332條)
271.非法組織賣血罪(第333條第1款)
272.強迫賣血罪(第333條第1款)
273.非法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第334條第1款)
274.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事故罪(第334條第2款)
275.醫療事故罪(第335條)
276.非法行醫罪(第336條第1款)
277.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第336條第2款)
278.逃避動植物檢疫罪(第337條)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279.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第338條)
280.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第339條第1款)
281.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第339條第2款)
282.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第340條)
283.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第341條第1款)
284.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第341條第1款)
285.非法狩獵罪(第341條第2款)
286.非法佔用耕地罪(第342條)
287.非法采礦罪(第343條第1款)
288.破壞性采礦罪(第343條第2款)
289.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第344條)
290.盜伐林木罪(第345條第1款)
291.濫伐林木罪(第345條第2款)
292.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第345條第3款)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293.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294.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條)
295.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條第1款、第2款)
296.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第349條第1款)
297.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條第1款)
298.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第350條第1款)
299.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條)
300.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第352條)
301.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第353條第1款)
302.強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條第2款)
303.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條)
304.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第355條)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305.組織賣淫罪(第358條第1款)
306.強迫賣淫罪(第358條第1款)
307.協助組織賣淫罪(第358條第3款)
308.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第359條第1款)
309.引誘幼女賣淫罪(第359條第2款)
310.傳播性病罪(第360條第1款)
311.嫖宿幼女罪(第360條第2款)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312.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第363條第1款)
313.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第363條第2款)
314.傳播淫穢物品罪(第364條第1款)
315.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製品罪(第364條第2款)
316.組織淫穢表演罪(第365條)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317.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第368條第1款)
318.阻礙軍事行動罪(第368條第2款)
319.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第369條)
320.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第370條第1款)
321.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第370條第2款)
322.聚眾沖擊軍事禁區罪(第371條第1款)
323.聚眾擾亂軍事管理區秩序罪(第371條第2條)
324.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第372條)
325.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第373條)
326.僱用逃離部隊軍人罪(第373條)
327.接送不合格兵員罪(第374條)
328.偽造、變造、買賣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第375條第1款)
329.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第375條第1款)
330.非法生產、買賣軍用標志罪(第375條第2款)
331.戰時拒絕、逃避徵召、軍事訓練罪(第376條第1款)
332.戰時拒絕、逃避服役罪(第376條第2款)
333.戰時故意提供虛假敵情罪(第377條)
334.戰時造謠擾亂軍心罪(第378條)
335.戰時窩藏逃離部隊軍人罪(第379條)
336.戰時拒絕、故意延誤軍事訂貨罪(第380條)
337.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第381條)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338.貪污罪(第382條)
339.挪用公款罪(第384條)
340.受賄罪(第385條)
341.單位受賄罪(第387條)
342.行賄罪(第389條)
343.對單位行賄罪(第391條)
344.介紹賄賂罪(第392條)
345.單位行賄罪(第393條)
346.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第395條第1款)
347.隱瞞境外存款罪(第395條第2款)
348.私分國有資產罪(第396條第1款)
349.私分罰沒財物罪(第396條第2款)

第九章 瀆職罪

350.濫用職權罪(第397條第1款)
351.玩忽職守罪(第397條第1款)
35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罪(第397條第2款)
353.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第398條)
354.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第398條)
355.枉法追訴、裁判罪(第399條第1款)
356.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第399條第2款)
357.私放在押人員罪(第400條第1款)
358.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第400條第2款)
359.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第401條)
360.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402條)
361.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罪(第403條)
362.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第404條)
363.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第405條第1款)
364.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第405條第2款)
36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第406條)
366.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第407條)
367.環境監管失職罪(第408條)
368.傳染病防治失職(第409條)
369.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第410條)
370.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第410條)
371.放縱走私罪(第411條)
372.商檢徇私舞弊罪(第412條第1款)
373.商檢失職罪(第412條第2款)
374.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第413條第1款)
375.動植物檢疫失職罪(第413條第2款)
376.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第414條)
377.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第415條)
378.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第415條)
379.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第416條第1款)
380.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第416條第2款)
381.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第417條)
382.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第418條)
383.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第419條)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384.戰時違抗命令罪(第421條)
385.隱瞞、謊報軍情罪(第422條)
386.拒傳、假傳軍令罪(第422條)
387.投降罪(第423條)
388.戰時臨陣脫逃罪(第424條)
389.擅離、玩忽軍事職守罪(第425條)
390.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第426條)
391.指使部屬違反職責罪(第427條)
392.違令作戰消極罪(第428條)
393.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第429條)
394.軍人叛逃罪(第430條)
395.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第431條第1款)
396.為境外竊取、剌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第431條第2款)
397.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第432條)
398.過失泄露軍事秘密罪(第432條)
399.戰時造謠惑眾罪(第433條)
400.戰時自傷罪(第434條)
401.逃離部隊罪(第435條)
402.武器裝備肇事罪(第436條)
403.擅自改變武器裝備編配用途罪(第437條)
404.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第438條)
405.非法出賣、轉讓武器裝備罪(第439條)
406.遺棄武器裝備罪(第440條)
407.遺失武器裝備罪(第441條)
408.擅自出賣、轉讓軍隊房地產罪(第442條)
409.虐待部屬罪(第443條)
410.遺棄傷病軍人罪(第444條)
411.戰時拒不救治傷病軍人罪(第445條)
412.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第446條)
413.私放俘虜罪(第447條)
414.虐待俘虜罪(第448條)

『玖』 中國刑法死刑罪名有哪些

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7年修訂版),死刑罪名有46個。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7個)

1.背叛國家罪(第102條、第113條)

2.分裂國家罪(第103條第一款、第113條)

3.武裝叛亂、暴亂罪(第104條、第113條)

4.投敵叛變罪(第108條、第113條)

5.間諜罪(第110條、第113條)

6.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罪(第111條、第113條)

7.資敵罪(第112條、第113條)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4個)

8.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9.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0、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1、投毒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2.投放危險物質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條)

1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

14.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5.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6.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條)

17.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5條第1款)

18.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第125條第2款)——25條第2款(《修正案(三)》第5條)

19.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第125條第2款)

20.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127條第1款)

21.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127條第2款)

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2個)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2個)

22.生產、銷售假葯罪。(第141條)

23.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條)

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個)

24.故意殺人罪(第232條)

25.故意傷害罪(第292條)

26.強奸罪(第236條)

27.綁架罪(第239條)

28.拐賣婦女兒童罪(第240條)

五、侵犯財產罪(1個)

29.搶劫罪(第263條)

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3個)

30.暴動越獄罪(第317條)

31.聚眾持械劫獄罪(第317條)

32.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七、危害國防利益罪(2個)

33.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第369條)

34.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第370條)

八、貪污賄賂罪(2個)

35.貪污罪(第382條、第383條)

36.受賄罪(第385條、第386條)

十、軍人違反職責罪(10個)

37.戰時違抗命令罪(第421條)

38.隱瞞、謊報軍情罪(第422條)

39.拒傳、假傳軍令罪(第422條)

40.投降罪(第423條)

41.戰時臨陣脫逃罪(第424條)

42.軍人叛逃罪(第430條)

43.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第431條)

44.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438條)

45.非法出賣、轉讓軍隊武器裝備罪(第439條)

46.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第446條)

(9)刑法438擴展閱讀

刑法修正案九對集資詐騙罪等9個罪的刑罰規定作出調整,取消死刑,這9個罪名是:

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

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

『拾』 公元438年,頒布了什麼法典

公元435年,狄奧多西二世組成以安提奧庫斯為首的16人委員會,籌備匯編自君士專坦丁以來的法律。3年後於屬君士坦丁堡頒布。法典分為16篇。前5篇為私法,其餘則分別為公法、刑法、市政法、軍事法和教會法。但大規模、系統的法律匯編工作則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進行的,即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開始進行的。

熱點內容
房山良鄉律師 發布:2025-10-10 18:49:48 瀏覽:795
法院確情 發布:2025-10-10 18:35:36 瀏覽:114
湖北司法廳幹部任命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76
論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依據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2
立法是法治的 發布:2025-10-10 18:28:15 瀏覽:76
法官大人在線 發布:2025-10-10 18:22:11 瀏覽:870
法律法規培訓評價 發布:2025-10-10 18:07:01 瀏覽:249
工會立法宗旨 發布:2025-10-10 17:27:34 瀏覽:876
新民法典第五編 發布:2025-10-10 17:15:11 瀏覽:825
禁食野味法規 發布:2025-10-10 17:14:25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