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的區別
A. 醫療鑒定和醫學鑒定字眼之間有區別嗎
醫療事故來鑒定自,是指由醫學會組織有關臨床醫學專家和法醫學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運用醫學、法醫學等科學知識和技術,對涉及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有關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
醫學鑒定(Medical identification),應當是指傷者在醫院里的各種檢查化驗結果和損傷、疾病的診斷證明等內容。法醫學鑒定是法醫鑒定人按照法律程序,運用法醫學和醫學的理論與技術,對涉及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案件中的屍體、人身、物證及文證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並做出科學的結論。它是訴訟證據的一種,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證據作用。
B. 醫療糾紛是做醫學會鑒定還是司法鑒定有利
醫療事故鑒定與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的區別有如下幾點:
1、鑒定的機構不同專。事故鑒定是各地醫學會承屬擔,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由有資格的司法鑒定機構承擔,上海就有一家比較權威的機構。
2、醫療事故鑒定有兩級,地級市醫學會鑒定後,如果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省級醫學會申請第二次鑒定,但司法鑒定則無這樣的層級區別。如當事人不服,則可以另行委託其他有資質的機構重新鑒定。
3、公信力有差異:醫學會由於是在掛靠在當地衛生局的學術組織,可以說是衛生局的婢女,自然要偏向其屬下的醫院。公信力當然要差一些。司法鑒定的機構則和醫院沒有那麼的瓜葛,偏心的情況可能會少一些。
4、性質上不同。醫療事故鑒定基本上是技術鑒定。司法鑒定則是獨立的專業機構所做鑒定,如果其鑒定行為違法並造成當事人損失的,依法要承擔賠償責任。但醫學會基本上沒有能力承擔賠償責任。
至於其利弊,如果患者是死亡或傷殘的損害結果,醫療事故按照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來確定賠償標準的話,受害人所得的賠償大大少於醫療過錯損害賠償,差別太大了。至於上海市是否還有其他的規定,我不清楚。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差別。
C. 什麼是司法鑒定,如何區分醫學會鑒定與司法鑒定
從鑒定的主體上說,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屬於集體合議鑒定製,而法醫鑒定屬於個人負責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25條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實行合議制。《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33條第(五)項規定,經合議,根據半數以上專家鑒定組成員的一致意見形成鑒定結論。 從鑒定程序上說,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要嚴格按照《條例》及《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規定的程序進行,否則會因程序違法而不被法院採信。而法醫機構對醫療糾紛的過錯和因果關系的鑒定並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定。從鑒定分析意見的內容上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分析意見與法醫鑒定的分析意見相比,前者缺乏邏輯性,而後者分析意見相對更為詳盡,更具有說服力。這可能與法醫鑒定專家更具有法律知識有關,而醫療糾紛鑒定實際上有時是需要一定法律知識的。從鑒定報告的形式上看,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報告書,鑒定專家是不需要簽名的,而法醫鑒定報告書鑒定專家是必須簽名的。這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最受詬病的地方,實際上也有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本身規定的「公開」原則。從出庭質證的要求上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對是否出庭質證沒有進行規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明確拒絕出庭作證的。而法醫鑒定是明確規定要出庭進行質證的。雖然在司法實踐中,法醫鑒定專家出庭質證率也非常的低,但畢竟對其出庭質證的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拒絕出庭質證是違背民事訴訟法關於鑒定結論質證的規定,這也是法醫鑒定取代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比較有說服力的理由之一。在有些地方法院就曾經明確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報告書沒有鑒定專家簽名,鑒定專家不出庭作證的,法院對其鑒定結論不予採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與法醫鑒定的區別在患者方看來最大的區別在於,後者更具有中立性。組織進行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醫學會的章程規定其是為作為會員的醫療機構和醫學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因此,《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醫療事故處理辦法》中衛生部門「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游戲規則。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不過是從「老子給兒子鑒定」變成了「兄弟給兄弟鑒定」。
D. 司法鑒定和法醫鑒定有什麼區別
一、啟動程序不同
首先,應當說鑒定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它是鑒定組織應糾紛雙方或糾紛處理部門的要求,對糾紛中的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判斷,最後得出結論性意見的行為。因此,任何鑒定都存在鑒定啟動的問題,即誰有權委託鑒定組織進行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學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或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兩種啟動方式。前者屬於行政鑒定,解決的是行政處理醫療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即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問題和賠償調解問題。後者屬於自行委託的鑒定,其作用在於給雙方當事人一個「判定的標准」。
司法鑒定是獨立於自行委託鑒定和行政鑒定之外的一種鑒定。目前根據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鑒定的啟動一般是由雙方當事人申請或法律服務機構申請,委託社會上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機關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託專門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因此,從比較醫療鑒定與司法鑒定的啟動程序可以看出,二者的啟動程序是不同的。由於司法處理是目前法制國家認同的所有糾紛最終救濟途徑,司法處理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加之司法鑒定在啟動之前,雙方的醫療糾紛已經起訴至法院,法官對於案件的全部情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對於案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專業技術問題以及法律問題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顯然法官委託鑒定可能有更強的針對性,提供的材料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因此,從鑒定程序的啟動上看,司法鑒定優於醫療鑒定。
二、鑒定人員的組成不同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省、市兩級醫學會分別組建轄區范圍內的醫學專家庫,由雙方當事人從專家庫中抽簽選擇醫學專家參加醫學鑒定,鑒定人員是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醫學專家。
而司法鑒定是由司法鑒定機構組織兩名以上具備司法鑒定人資格的法醫學專家主持鑒定,同時可特邀或聘請臨床醫學專家參加鑒定。
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都有臨床醫學專家的參與,所不同的是,參加鑒定的醫學專家數量的多少和在鑒定中的主次地位。因此,醫學鑒定、司法鑒定各有利弊。但是,鑒定畢竟是一項法律服務的特殊工作,有特殊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這其中還涉及法律問題、證據審查和甄別以及事實認定等問題。因此,單純的臨床醫學專家開展鑒定很難讓鑒定做得完美。
在國外有些發達國家雖然沒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製度,但是他們有類似的一些做法,比如專家聽證仲裁製度等。一般主持聽證的都是醫學專家,同時邀請醫療律師到場作法律指導。從這個角度看,從事司法鑒定的法醫能夠將醫學知識與法律結合的更融洽。
三、鑒定的組織者不同
鑒定是一種依照法律規定,有組織、有秩序進行的社會行為。強調鑒定的法律程序性,不得違反公平、公正和科學的原則,任何影響公正的因素都可能影響鑒定的效力。因此,鑒定的組織者也是鑒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規定,醫學鑒定由醫學會負責組織。一方面醫學會組建本轄區的專家庫;另一方面,由醫學會設立醫學鑒定辦公室承擔鑒定事務。醫學會在整個醫學鑒定過程中扮演了組織者的角色。
司法鑒定的組織者是司法鑒定機構,其在鑒定中的功能與作用,與醫學會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司法鑒定機構與醫學會二者,在與醫療機構的關繫上卻有明顯的不同。
醫學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團體,但他由於在衛生行政機關掛靠,由政府出資設立,並由當地衛生行政官員管理,實質上它與衛生行政機關及醫療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是醫學會的會員(單位)。而司法鑒定機構隸屬於不同的司法機關,是在司法行政機關登記注冊並受其監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其與醫療機構的組織關系相對鬆散,受到醫療機構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在醫療事故處理的過程中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
四、鑒定的內容和鑒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在涉及民事賠償的醫療糾紛訴訟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強調違約問題,目前一般是將醫療損害事件作為侵權糾紛來處理。因此,法官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療損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的四個要件:
1、損害行為,通俗講,就是醫院在治療、搶救的過程中存在的醫療過錯行為。這里需要提醒廣大患者及其家屬,這里所講的過錯行為是現實存在、並且可以用相關證據證明的「過錯行為」。
2、損害結果,就是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功能障礙、器官缺損、身體殘疾、患者死亡的結果;如果患者及其家屬手頭上有「診斷證明」、相關檢查「報告」。可以客觀的證明受到的損害後果的,就可以作為損害後果的證據。
3、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醫療糾紛中的核心和難點,由於患者到醫院進行治療時本身就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怎樣區別損害後果是由於原發疾病造成的,還是醫院的醫療損害造成的,需要通過鑒定來區別,再劃分責任大小。在法律的責任劃分上講求「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患者的傷害後果就是由於醫院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的,在能夠確定這樣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醫療行為本身是否具有過錯。該條應當說是屬於「結論性」的了。在判定上需要醫療專業技術的支持。
而其後3、 4兩個要件,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法官難以判斷真偽,即使醫療機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舉證,法官也難以從醫療機構提供的證據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法官更多地需要專業鑒定機構來解決這些問題。司法鑒定正是滿足了法官的這一要求,在鑒定中著重解決醫療行為是否具有過錯,過錯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但是,醫療事故鑒定卻難以解決問題。雖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鑒定辦法》的規定,醫學會專家組做出的鑒定應當包括上述特定內容。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和衛生行政處理的特定要求的原因,目前醫學會做出的鑒定結論仍然只注重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事故的級別等等。這就使得醫學鑒定不能滿足司法審判的需要,導致法官不得不重新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E. 醫療鑒定和司法鑒定的區別,最好是以表格的方式作答!
.提起鑒定的申請人不同
醫療事故的啟動:根據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或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兩種啟動方式。前者屬於行政鑒定,解決的是行政處理醫療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即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問題和賠償調解問題。後者屬於自行委託的鑒定,其作用在於給雙方當事人一個「判定的標准」。即可提起鑒定的申請人為:衛生行政部門或者醫患雙方。
司法鑒定的啟動:目前根據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鑒定的啟動一般是由一方當事人申請或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代為申請,委託社會上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機關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託專門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能夠提起鑒定的申請人是不同的。在訴訟之前,如果做過鑒定,就可以明確確定案由,可以選擇其所適用的法律依據和賠償的計算方法,從而節省訴訟期限和訴訟費用。
2.鑒定機構不同
醫療事故的鑒定機構: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再次鑒定工作,即醫療事故的鑒定機構是醫學會。司法鑒定的機構是司法行政機關登記注冊並受其監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即司法鑒定所。由於司法鑒定所隸屬於司法機關,受醫療機構影響較遠,能夠客觀公正地實施鑒定,因此較受患者青睞。
3.鑒定的內容和結果不同
醫療事故鑒定的內容主要為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醫療事故的級別以及院方的責任大小。而司法鑒定的內容主要是院方對患者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司法過錯,以及過錯的大小和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F. 司法精神鑒定和精神病鑒定的區別
1、首先范圍不一樣。司法精神鑒定是是臨床精神病學的一個分支,精神病鑒定的范圍要大於司法精神鑒定的范圍。
2、其次,側重點不一樣。司法精神鑒定涉及與刑事、民事和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有關的精神疾病問題,其主要任務是對涉及法律問題又患有或被懷疑患有精神疾病的當事人進行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為司法部門和法庭提供專家證詞和審理案件的醫學依據。
現代精神病鑒定則包括各種精神病、神經症、心身疾病或伴隨軀體疾病的精神障礙、適應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偏異,以及諸多類別的兒童智能或品德發育障礙的診治和矯正處置問題。
3、發展前景不一樣。精神病鑒定在理論上涉及醫學遺傳學,心理發育學和社會科學,在實踐上與心理咨詢相結合。司法精神鑒定則只和刑事、民事訴訟按鍵結合。
(6)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的區別擴展閱讀:
司法精神鑒定刑事責任能力的分類:
1、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疾病的發作期且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可以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2、限定刑事責任能力: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3、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間歇期且無任何後遺症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社會功能良好,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G. 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何區別一般民訴狀採取哪一種謝謝!!
1、醫學鑒定(Medical identification),應當是指傷者在醫院里的各種檢查化驗結果和損傷、疾病的診斷證明等內容。
2、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3、法醫學鑒定是司法鑒定一種,法醫鑒定人按照法律程序,運用法醫學和醫學的理論與技術,對涉及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案件中的屍體、人身、物證及文證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並做出科學的結論。
4、醫學鑒定不等於是法醫學鑒定,醫學鑒定與法醫學鑒定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兩者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5、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法醫鑒定是訴訟證據的一種,具有獨立的證據作用,而醫學鑒定則不是訴訟證據,不具有獨立的證據作用。
6、到目前為止,刑訴法授權省政府指定醫院可以搞醫學鑒定,還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授權指定醫院可以搞法醫學鑒定。「醫學鑒定」是「法醫學鑒定」的前提和基礎,「法醫學鑒定」是在「醫學鑒定」基礎上法律的適用和提高。
7、一般民訴狀採取司法鑒定,它是訴訟證據的一種,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證據作用。
H. 醫學會鑒定和司法鑒定的區別
醫學會鑒定是醫院的鑒定,
司法鑒定,
是法醫鑒定的,具有法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