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資料
A. 我國司法制度的核心是( )
C.人民民主專政
B. 中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的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版制度、司法行權政管理制度、人民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
司法制度是指國家體系中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織與活動的原則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
C. 名詞解釋: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織與活回動的原則以答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我國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嚴密的人民司法制度體系,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制度、仲裁製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D. 司法制度的審判制度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自治縣人民法院、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法院,其職權主要有:
(1) 審判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第一審案件,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對於所受理的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2) 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
(3) 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為便利人民訴訟,由基層人民法院設若幹人民法庭,作為派出機構,但人民法庭不是一個審級。其職權是審理一般民事和輕微刑事案件,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進行法制宣傳,處理人民來信,接待人民來訪。它的判決和裁定就是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中央直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轄市和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其職權主要有:
(1) 審判下列案件:
① 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或者我國公民侵犯外國人合法權益的刑事案件。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是重大的涉外案件,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是:確認發明專利權案件;海關處理案件;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② 基層人民法院移送的第一審案件。
③ 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對它所受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2) 監督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對基層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基層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高級人民法院設於省、自治區、直轄市,其職權主要有:
(1) 審判下列案件:
① 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重大或復雜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
② 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③ 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對海事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
④ 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復核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被告人不上訴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其中同意判處死刑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審。
(3)復核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4)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權,核准部分死刑案件。
(5)監督轄區內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是指根據實際需要在特定部門設立的審理特定案件的法院,在我國設軍事、海事、鐵路運輸法院門法院。
軍事法院設三級:基層軍事法院,大軍區、軍兵種軍事法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是軍內的最高審級,其職權是:
(1) 審判正師職以上人員犯罪的第一審案件;
(2) 審判涉外刑事案件;
(3) 最高人民法院授權或指定審判的案件以及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其他第一審刑事案件;
(4) 負擔二審、死刑復核、再審的審判任務。
大軍區、軍兵種軍事法院包括各大軍區軍事法院,海軍、空軍軍事法院,二炮部隊軍事法院,解放軍總直屬隊軍事法院等。這是中級層次的軍事法院,其職權是:
(1) 審判副師職和團職人員犯罪的第一審案件;
(2) 審判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以及上級軍事法院授權或指定審判的案件;
(3) 負擔上訴、抗訴案件的審判。
基層軍事法院包括陸軍軍級單位軍事法院,各省軍區軍事法院,海軍艦隊軍事法院,大軍區空軍軍事法院,在京直屬部隊軍事法院等,其職權是:
(1) 審判正營職以下人員犯罪,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第一審案件;
(2) 上級軍事法院授權或指定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海事法院是為行使海事司法管轄權而設立的專門審判一審海事、海商案件的專門人民法院。198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關於海事法院收案范圍的規定》,規定海事法院受理中國法人、公民之間,中國法人、公民同外國或地區法人、公民之間,外國或地區法人,公民之間的海事商事案件,包括5大類14種:
(1) 海事侵權糾紛案件10種。主要有: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築物和設施的損害賠償案件,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質或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他船及貨物損害的賠償案件,海上運輸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業過程中的人身傷亡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
(2) 海商全國案件15種。主要有:水上運輸合同糾紛案件,水上旅客和行李運輸合同糾紛案件,海員勞務合同糾紛案件,海上救助、打撈合同糾紛案件,海上保險合同糾紛案件等。
(3) 其他海事海商案件11種。主要有:海運、海上作業中重大責任事故案件,港口作業糾紛案件,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洋開發利用糾紛案件,船舶所有權、佔有權、抵押權,或者海事優先請求權糾紛案件,涉及海洋、內河主管機關的行政案件,海運欺詐案件等。
(4) 海事執行案件5種。主要有:海洋、內河主管機關依法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依據《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公約》的規定,當事人申請中國海事法院承認、執行外國或者地區的仲裁機構仲裁裁決的案件,依照中國與外國簽定的司法協助協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協助執行外國法院裁決的案件等。
(5)海事請求保全案件2種。即訴前申請扣押船舶的案件和訴前申請扣押船載貨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
鐵路運輸法院是設在鐵路沿線等的專門人民法院,它主要審判下列案件:
(1) 由鐵路公安機關偵破、鐵路檢察院起訴的發生在鐵路沿線的刑事犯罪案件。
(2) 經濟糾紛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共有12類,包括:鐵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國際鐵路聯營合同糾紛案件;鐵路系統內部的經濟糾紛案件;違反鐵路安全法規對鐵路造成損害的侵權糾紛案件;鐵路行車、調車作業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原告選擇鐵路運輸法院起訴的侵權糾紛等。 設於首都北京。它是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依法行使國家最高審判權,同時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下列職權:
(1) 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工作。
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2) 審判下列案件:
① 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刑事訴訟法規定,它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民事訴訟法規定,它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是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行政訴訟法規定,它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是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② 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③ 核准判處死刑的案件。
④ 進行司法解釋。即對於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⑤ 領導和管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事宜。
E. 我國司法工作制度包括那些
一、貫徹執行國復家司製法行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編制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並實施。二、制訂全市法制宣傳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各行各業的依法治理和對外法制宣傳工作。三、指導全市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工作;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四、管理和指導全市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五、指導和監督全市律師、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綜合管理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六、管理和協調全市法律援助和12348法律服務。七、主管公證工作。八、負責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工作人員業務教育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九、指導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對局直屬單位、全市律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監督。 十、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F. 我國司法制度有哪些特點
第一,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本質上仍然具有階級性,它是取得政權的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農民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在具有階級性這一點上,我國法律制度與其他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是一致的,然而,階級性的內容及其與人民性的關系卻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其他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的本質屬性只是階級性,在本質屬性的意義上,人民性是受排斥的,充其量也只是在局部范圍或形式上具有某些程度有限的人民性。我國法律制度則不同,它的階級性和人民性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一致關
系,它的階級性正是通過對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加以確認而表現出來的。
第二,國家意志與客觀規律的統一。任何歷史類型的法律都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形式,但是,它能否始終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則不能一概而論。剝削階級類型的法律制度只是在該階級處於上升時期才能與客觀規律在實質上相一致,此後,受少數人狹隘利益所局限,法律制度便日漸與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相背離。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反映的不是少數人狹隘的特殊利益,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而這種共同利益的具體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在相應地發展變化,它與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因此,國家意
志和客觀規律就能夠始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保持一種實質的動態性統一。
G. 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史的基本信息
作 者: 張兆凱
I S B N: 7806656448
頁 數: 396
開 本: 32開
封面形式: 精裝本
出 版 社: 嶽麓書社
出版日期: 2005-3-1
H. 司法制度的起源
制度產生及其演變歷程
摘要: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伴版隨著夏朝的建立,司法制權度就隨之誕生了。司法制度的產生與國家的誕生同時代,之後是隨之法制的不斷完善發展而發展的。我國現行的司法制度實質上是基於中國傳統的的大理寺職責是審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監察的司法體制和吸收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中優秀因素進而產生發展的,它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發展歷程。因此,探討我國司法制度的產生及其演變歷程對發展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強法制建設有重要意義。
I. 各國政治制度及司法制度(詳細的書籍)
可以看看《西方政治制度史》馬嘯原著 是歐美主要國家的
J. 簡述漢代的司法制度
漢代的司法制度主要以 約法三章 為基礎的。
公元前2o6年,劉邦攻入咸陽,宣布廢秦苛法專與百屬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這是西漢立法的開端「約法三章」。
建立西漢王朝以後,面對新的形勢,劉邦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命丞相蕭何參照秦律制定漢律.蕭何在秦六律的基礎上增加《戶律》、《興律》、《廄律》三章,合為九章,稱《九章律》。《九章律》是漢朝的一部重要法典,是整個漢律的核心和主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