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司法協助
❶ 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有哪些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第一批)》規定,媒體報道中的禁用詞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內容,分別是社會生活類的禁用詞,法律類的禁用詞,民族宗教類的禁用詞,涉及我領土、主權和港澳台的禁用詞以及國際關系類的禁用詞。其中,社會生活類的禁用詞中提到與文藝有關的規定如下:對文藝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後」、「巨星」、「天王」等詞語,一般可使用「文藝界人士」或「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等。
以下是新華社規定的第一批禁用詞:
一、社會生活類的禁用詞
1.對有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獃子」、「弱智」等蔑稱,而應使用「殘疾人」、「盲人」、「聾人」、「智力障礙者」等詞語。
2.報道各種事實特別是產品、商品時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強烈評價色彩的詞語。
3.醫葯報道中不得含有「療效最佳」、「根治」、「安全預防」、「安全無副作用」等詞語,葯品報道中不得含有「葯到病除」、「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最新技術」、「最高技術」、「最先進製法」、「葯之王」、「國家級新葯」等詞語。
4.對文藝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後」、「巨星」、「天王」等詞語,一般可使用「文藝界人士」或「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等。
5.對各級領導同志的各種活動報道,不使用「親自」等形容詞。
6.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通稿中不應使用「哇噻」、「媽的」等俚語、臟話、黑話等。如果在引語中不能不使用這類詞語,均應用括弧加註,表明其內涵。近年來網路用語中對臟語進行縮略後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報道中使用。
二、法律類的禁用詞
7.在新聞稿件中涉及如下對象時不宜公開報道其真實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屬;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婦女和兒童;
(4)採用人工受精等輔助生育手段的孕、產婦;
(5)嚴重傳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脅迫賣淫的婦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強制戒毒的人員。
涉及這些人時,稿件可使用其真實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張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8.對刑事案件當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應使用「犯罪嫌疑人」。
9.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訴,被告也可以反訴。不要使用原告「將某某推上被告席」這樣帶有主觀色彩的句子。
10.不得使用「某某黨委決定給某政府幹部行政上撤職、開除等處分」,可使用「某某黨委建議給予某某撤職、開除等處分」。
11.不要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稱作「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不要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稱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級人大常委會的委員,不要稱作「人大常委」。
12.「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不得稱「村長」。村幹部不要稱作「村官」。
13.在案件報道中指稱「小偷」、「強奸犯」等時,不要使用其社會身份作前綴。如:一個曾經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寫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寫成「教授罪犯」。
14.國務院機構中的審計署的正副行政首長稱「審計長」、「副審計長」,不要稱作「署長」、「副署長」。
15.各級檢察院的「檢察長」不要寫成「檢察院院長」。
三、民族宗教類的禁用詞
16.對各民族,不得使用舊社會流傳的帶有污辱性的稱呼。不能使用「回回」、「蠻子」等,而應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隨意簡稱,如「蒙古族」不能簡稱為「蒙族」,「維吾爾族」不能簡稱為「維族」,「哈薩克族」不能簡稱為「哈薩」等。
17.禁用口頭語言或專業用語中含有民族名稱的污辱性說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來指代「庸醫」,不得使用「蒙古人」來指代「先天愚型」等。
18.少數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稱為民族,只能稱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人」,不能稱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族」等。
19.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稱與後世民族名稱混淆,如不能將「高句麗」稱為「高麗」,不能將「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泛稱為「突厥族」或「突厥人」。
20.「穆斯林」是伊斯蘭教信徒的通稱,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為一談。不能說「回族就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就是回族」。報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稱「穆斯林」。
21.涉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報道,不要提「豬肉」。
22.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說「宰」,不能寫作「殺」。
四、涉及我領土、主權和港澳台的禁用詞
23.香港、澳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在任何文字、地圖、圖表中都要特別注意不要將其稱作「國家」。尤其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名稱連用時,應格外注意不要漏寫「(國家)和地區」字樣。
24.對台灣當局「政權」系統和其他機構的名稱,無法迴避時應加引號,如台灣「立法院」、「行政院」、「監察院」、「選委會」、「行政院主計處」等。不得出現「中央」、「國立」、「中華台北」等字樣,如不得不出現時應加引號,如台灣「中央銀行」等。台灣「行政院長」、「立法委員」等均應加引號表述。台灣「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等也應加引號。嚴禁用「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稱呼台灣地區領導人,即使加註引號也不得使用。
25.對台灣地區施行的所謂「法律」,應表述為「台灣地區的有關規定」。涉及對台法律事務,一律不使用「文書驗證」、「司法協助」、「引渡」等國際法上的用語。
26.不得將海峽兩岸和香港並稱為「兩岸三地」。
27.不得說「港澳台遊客來華旅遊」,而應稱「港澳台遊客來大陸(或:內地)旅遊」。
28.「台灣」與「祖國大陸(或『大陸』)」為對應概念,「香港、澳門」與「內地」為對應概念,不得弄混。
29.不得將台灣、香港、澳門與中國並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內地與香港」、「大陸與台灣」或「京港」、「滬港」、「閩台」等。
30.「台灣獨立」或「台獨」必須加引號使用。
31.台灣的一些社會團體如「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有「中國」、「中華」字樣者,應加引號表述。
32.不得將台灣稱為「福摩薩」。如報道中需要轉述時,一定要加引號。
33.南沙群島不得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
34.釣魚島不得稱為「尖閣群島」
35.嚴禁將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
五、國際關系類禁用詞
36.不得使用「北朝鮮(英文North Korea)」來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直接使用簡稱「朝鮮」。英文應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Korea」或使用縮寫「DPRK」。
37.有的國際組織的成員中,既包括一既有國家,也包括一些地區。在涉及此類國際組織時,不得使用「成員國」,而應使用「成員」或「成員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而應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方」(英文用members)。
38.不使用「穆斯林國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蘭國家」或「伊斯蘭世界」。
39.在達爾富爾報道中不使用「阿拉伯民兵」,而應使用「武裝民兵」或「部族武裝」。
40.在報道社會犯罪和武裝沖突時,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沖突參與者的膚色、種族和性別特徵。比如,在報道中應迴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41.公開報道不要使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等說法。可用「宗教激進主義(激進派、激進組織)」替代。如迴避不了而必須使用時,可使用「伊斯蘭激進組織(分子)」,但不要用「激進伊斯蘭組織(分子)」。
42.不要使用「十字軍」等說法。
43.人質報道中不使用「斬首」,可用中性詞語為「人質被砍頭殺害」。
44.對國際戰爭中雙方的戰斗人員死亡的報道,不要使用「擊斃」等詞語,可使用「打死」等詞語
45.不要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稱「黑非洲」,而應稱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❷ 有誰知道,昨天晚上焦點訪談的內容是什麼
《焦點訪談》 20160417 電信詐騙:不應有法外之地。
電信詐騙屬於非接觸性犯罪,隨著網路電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信詐騙的發案數量年均增長20%至30%。據統計,以台灣人為骨乾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實施的詐騙犯罪,占整個電信詐騙案件的20%,損失卻佔50%以上,千萬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台灣電信詐騙集團實施的。僅去年被騙子從大陸卷到台灣的贓款就有100多億元。
將坑害民眾、危害社會的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當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奇怪的是,在台灣島內卻傳來另外的聲音,一些政客和輿論認為大陸無權押解回來台灣的犯罪嫌疑人,強烈要求放人。一些政治勢力甚至借機用民粹主義挑起兩岸對立,把一些不了解情況的民眾蒙在鼓裡。那麼,肯亞當局將台灣犯罪嫌疑人遣送到大陸的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據呢?
不僅在大陸,台灣方面的專家、學者也認為,把台灣籍犯罪嫌疑人遣返至大陸是沒有問題的,符合國際法中「被害人所在國優先」的原則。
前台灣警察大學教授、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葉毓蘭表示,根據台灣現有的法律,台灣地區人民在境外犯詐欺罪,台灣沒有管轄權,即使犯罪嫌疑人被遣送台灣,按照以往經驗也會因偵辦成本過高,而被簡單處理。因為台灣法律的縱容,使得這些罪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戒。
美國國際法專家朱利安·庫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也表示,將罪犯遣送於第三方,在國際法中並不是非法的,並且由於受害人位於中國大陸領土,大陸從肯亞接收台灣籍詐騙犯是完全合乎國際法的。
在大量事實和法理面前,台灣島內輿論也漸漸發生逆轉。台灣《中國時報》撰文稱,朝野「立委」把騙徒當作無辜者,是對國際犯罪司法管轄原則的無知和黑白不分。一些台灣民眾也紛紛在網上留言,支持大陸方面的作法。
16號深夜,台灣法務部門負責人也發表聲明,對一些政客藉此事件痛罵大陸,製造對立,激發仇恨的做法表達強烈不滿,認為這類操弄民粹的作風,真的會害慘台灣。
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台灣有人一邊批評大陸的做法,一邊又在做著令人所不齒的事情。就在前天,也就是4月15日,20名台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馬來西亞遣返回台灣。可剛到台灣機場,他們就被當場釋放了,有嫌疑人直接對媒體說,回家的感覺真好!而事實上,台灣方面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么做了。台灣輿論稱,台灣已經成為詐欺犯的天堂了。
由於兩岸對犯罪嫌疑人分開處理,很多作案累累的台灣犯罪嫌疑人沒得到應有懲處,一些人剛被押回台灣,就被當即釋放。15日台灣當局當場釋放被馬來西亞遣返的20名台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就是最新的一例。不過,這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台灣方面對電信詐騙嫌犯的縱容,導致許多人不斷重起爐灶,多次犯罪。近幾年,公安部刑偵局副處長張軍,多次參與打擊境外電信詐騙犯罪案件的偵破工作,遇見的台灣犯罪嫌疑人有好幾百人。2012年6月,他曾在印度尼西亞參與過一次執法合作。
在清繳柬埔寨犯罪窩點的行動結束之後,張軍發現,有一個台灣籍的犯罪嫌疑人一直在盯著他。他說:「上次就是你在印度尼西亞,也是你抓的我。」也就是說短短三個月內,犯罪嫌疑人在印度尼西亞被抓獲後,又被台灣釋放,跑到柬埔寨繼續作案。
那麼台灣當局為什麼會不斷上演捉放曹呢?這與台灣立法不夠完善有關。由於台灣沒有專門針對電信詐騙的刑法規定,而是把電信詐騙當作一般詐騙對待,因此詐騙集團頭目往往被判刑較輕,有的只被處以罰金。正是因為低風險高收益,因此犯罪分子趨之若鶩。
釋放犯罪嫌疑人十分容易,但查處跨境電信詐騙案件的難度卻非常大。首先,它關繫到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司法協助問題,這也是最難的部分。其次,由於此類案件發生在境外,證據鏈條很容易斷裂,查證十分困難。第三,追贓很困難。
正因為如此,盡管每年台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會從大陸騙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但多年來從台灣追繳回的贓款卻僅有20.7萬元,其他絕大部分贓款都被他們轉移、揮霍,還有極小部分被台灣當局收繳。
盡管打擊跨境電信詐騙活動面臨重重困難,但是並不意味著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它取決於雙方,特別是台灣當局是否願意拿出誠意來共同解決。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5日呼籲:犯罪就要接受法律制裁,不要讓台灣成為詐騙集團輸出的地方。大陸公安機關也明確表示,將會加大打擊力度。在加大打擊大陸內部的電信詐騙犯罪同時,也誠邀台灣方面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犯罪活動。
隨著電信詐騙案件事實和危害的不斷披露,嚴厲打擊、依法嚴懲這類跨境犯罪活動越來越成為兩岸大多數人的共識。的確,對於大陸打擊侵害兩岸民眾福祉、抹黑台灣形象的電信詐騙犯罪的行動,台灣方面不僅不應該政治操作、模糊焦點,相反,還應適當檢討相關法律、完善司法體系,達到懲治罪犯、救濟受害人的目的。
❸ 查是否能入境台灣怎麼查大陸查的到嗎
現在台灣地區與大陸的司法合作加強,如果台灣地區有記錄,當然知專道;至於你回去是否還會追究屬刑事責任,這要看台灣地區的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因大陸與台灣地區在刑事方面的合作還不是很深,如果是按照大陸的法律,你是不會再追究的!!
目前兩岸主要是在民事方面司法聯系比較多,對於刑事方面,司法協助是有,一般是取證方面,至於兩岸法院是否相互通報,不知,但要通報也是高院通報!
❹ 如何繼承海外遺產
問題:我們村鎮很多人有海外親戚,有的海外親戚有很多財產。請問,如果海外專親戚去世屬,國內公民如何繼承他們的遺產?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9條規定:「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你可依法確定遺產所在地的國家法律,並依據其法律要求提供下述有關證件或資料:
①由繼承人戶籍所在地,或行為、事實發生地(如婚姻締結地、出生地)的公證機關出具的繼承權證明書或者當事人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書、結婚證明書或者有關當事人的出生證明書。這些公證文書一般還需取得有關國家駐我國使、領館的認證或簽證。
②委託書。繼承人若委託國外親友、其他繼承人、中國銀行、華僑團體、外國律師或我駐外機關代辦申領遺產時,必須出具合法的委託書,它是受委託人以委託人名義申領遺產的身份證明。這一委託書也必須經過公證和有關國家駐我國使、領館認證。
③其他有關證件,如死亡證明書等。
④遺產若是在與我國有司法協助關系的國家,則可按有關司法協助規定,向法院申請執行。
上述文件和事項我國公民均可自己親自去辦,也可委託律師或他人去辦。
❺ 陳同佳案後台灣向香港發出司法協助請求,香港為什麼沒有將陳同佳移交給台灣而是在香港對其進行了審理
香港法律是屬地主義,對香港市民在領域外的犯罪無法審理,香港審理陳同佳的罪名並回不是在台灣的殺人案,答而是在香港盜刷他自己女友信用卡的罪名,最終判了22個月。同時香港和台灣之間沒有引渡條例,所以無法把陳同佳引渡到台灣接受審判。
❻ 新華社規定翻譯禁用詞,你都知道哪些
社會生活類
◆禁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獃子」、「弱智」等蔑稱,而應使用「殘疾人」、「盲人」、「聾人」、「智力障礙者」等詞語。
◆報道各種事實特別是產品、商品時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強烈評價色彩的詞語。
◆醫葯報道中不得含有「療效最佳」、「根治」、「安全預防」、「安全無副作用」等詞語,葯品報道中不得含有「葯到病除」、「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最新技術」、「最高技術」、「最先進製法」、「葯之王」、「國家級新葯」等詞語。
◆對文藝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後」、「巨星」、「天王」等詞語,一般可使用「文藝界人士」或「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等。
◆對各級領導同志的各種活動報道,不使用「親自」等形容詞。
◆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通稿中不應使用「哇噻」、「媽的」等俚語、臟話、黑話等。如果在引語中不能不使用這類詞語,均應用括弧加註,表明其內涵。近年來網路用語中對臟語進行縮略後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報道中使用。
法律類
♣在新聞稿件中涉及如下對象時不宜公開報道其真實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屬;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婦女和兒童;
(4)採用人工受精等輔助生育手段的孕、產婦;
(5)嚴重傳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脅迫賣淫的婦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強制戒毒的人員。
涉及這些人時,稿件可使用其真實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張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對刑事案件當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應使用「犯罪嫌疑人」。
♣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訴,被告也可以反訴。不要使用原告「將某某推上被告席」這樣帶有主觀色彩的句子。
♣不得使用「某某黨委決定給某政府幹部行政上撤職、開除等處分」,可使用「某某黨委建議給予某某撤職、開除等處分」。
♣不要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稱作「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不要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稱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級人大常委會的委員,不要稱作「人大常委」。
♣「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不得稱「村長」。村幹部不要稱作「村官」。
♣在案件報道中指稱「小偷」、「強奸犯」等時,不要使用其社會身份作前綴。如:一個曾經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寫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寫成「教授罪犯」。
♣國務院機構中的審計署的正副行政首長稱「審計長」、「副審計長」,不要稱作「署長」、「副署長」。
♣各級檢察院的「檢察長」不要寫成「檢察院院長」。
民族宗教類的禁用詞
▼對各民族,不得使用舊社會流傳的帶有污辱性的稱呼。不能使用「回回」、「蠻子」等,而應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隨意簡稱,如「蒙古族」不能簡稱為「蒙族」,「維吾爾族」不能簡稱為「維族」,「哈薩克族」不能簡稱為「哈薩」等。
▼禁用口頭語言或專業用語中含有民族名稱的污辱性說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來指代「庸醫」,不得使用「蒙古人」來指代「先天愚型」等。
▼少數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稱為民族,只能稱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人」,不能稱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族」等。
▼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稱與後世民族名稱混淆,如不能將「高句麗」稱為「高麗」,不能將「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泛稱為「突厥族」或「突厥人」。
▼「穆斯林」是伊斯蘭教信徒的通稱,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為一談。不能說「回族就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就是回族」。報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稱「穆斯林」。
▼涉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報道,不要提「豬肉」。
▼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說「宰」,不能寫作「殺」。
涉及我領土、主權和港澳台的禁用詞
●香港、澳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在任何文字、地圖、圖表中都要特別注意不要將其稱作「國家」。尤其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名稱連用時,應格外注意不要漏寫「(國家)和地區」字樣。
●對台灣當局「政權」系統和其他機構的名稱,無法迴避時應加引號,如台灣「立法院」、「行政院」、「監察院」、「選委會」、「行政院主計處」等。不得出現「中央」、「國立」、「中華台北」等字樣,如不得不出現時應加引號,如台灣「中央銀行」等。台灣「行政院長」、「立法委員」等均應加引號表述。台灣「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等也應加引號。嚴禁用「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稱呼台灣地區領導人,即使加註引號也不得使用。
●對台灣地區施行的所謂「法律」,應表述為「台灣地區的有關規定」。涉及對台法律事務,一律不使用「文書驗證」、「司法協助」、「引渡」等國際法上的用語。
●不得將海峽兩岸和香港並稱為「兩岸三地」。
●不得說「港澳台遊客來華旅遊」,而應稱「港澳台遊客來大陸(或:內地)旅遊」。
●「台灣」與「祖國大陸(或『大陸』)」為對應概念,「香港、澳門」與「內地」為對應概念,不得弄混。
●不得將台灣、香港、澳門與中國並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內地與香港」、「大陸與台灣」或「京港」、「滬港」、「閩台」等。
●「台灣獨立」或「台獨」必須加引號使用。
●台灣的一些社會團體如「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等有「中國」、「中華」字樣者,應加引號表述。
●不得將台灣稱為「福摩薩」。如報道中需要轉述時,一定要加引號。
●南沙群島不得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
●釣魚島不得稱為「尖閣群島」。
●嚴禁將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
國際關系類禁用詞
▶不得使用「北朝鮮(英文NorthKorea)」來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直接使用簡稱「朝鮮」。英文應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或使用縮寫「DPRK」。
▶有的國際組織的成員中,既包括一些既有國家,也包括一些地區。在涉及此類國際組織時,不得使用「成員國」,而應使用「成員」或「成員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而應使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方」(英文用members)。
▶不得使用「穆斯林國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蘭國家」或「伊斯蘭世界」。
▶在達爾富爾報道中不得使用「阿拉伯民兵」,而應使用「武裝民兵」或「部族武裝」。
▶在報道社會犯罪和武裝沖突時,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沖突參與者的膚色、種族和性別特徵。比如,在報道中應迴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公開報道不要使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等說法。可用「宗教激進主義(激進派、激進組織)」替代。如迴避不了而必須使用時,可使用「伊斯蘭激進組織(分子)」,但不要用「激進伊斯蘭組織(分子)」。
▶不要使用「十字軍」等說法。
▶人質報道中不使用「斬首」,可用中性詞語為「人質被砍頭殺害」。
▶對國際戰爭中雙方的戰斗人員死亡的報道,不要使用「擊斃」等詞語,可使用「打死」等詞語。
▶不要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稱「黑非洲」,而應稱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❼ 在台灣違法被遣送回大陸還要受到什麼處罰嗎
海峽兩岸有犯罪引渡協定,即便逃到對岸,被公安抓到時還是會被遣送回台灣服刑
引渡是指一國把專在該國屬境內而被他國指控為犯罪或已被他國判刑的人,根據有關國家的請求移交給請求國審判或處罰。引渡制度是一項國際司法協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國家有效行使管轄權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國際法上,國家沒有必須引渡的義務, 引渡的法律依據應為含引渡條款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以及相關國內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的頒布施行,為中國國內有關機關處理中外之間的引渡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