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時間規定

民法時間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04 05:54:48

A. 打民事官司有時間規定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當事人在進行民事訴訟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均有時間限制的規定,其中最主要的有訴訟時效的規定、法院立案的規定、當事人上訴期限的規定和審結期限的規定。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他就不能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權利的時間規定。《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個另有規定指的是第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另外,第137條規定了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人民法院立案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對案件經審查後,決定列為訴訟案件予以處理的時間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這里的「7日之內」就是立案的時間。

當事人上訴的期限,是指當事人不服原審法院的裁判,依法定程序和期限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訴訟時間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47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限,簡稱審限。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按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審結期限。

.按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5個月:環需要延長的,要報道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按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6條規定,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時,根據《民事訟訴法》159條規定,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除了以上幾類時間的規定外,還有許多規定,如被告人提出答辯狀的期限為收到起訴狀的15日之內;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副本之日起起5日內送達原告: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3日內告知當事人,等等。這些規定,無論是針對當事人還是法院的規定。都要遵守,也就是說所有的訴訟行為只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才能生效,否則不產生效力,還要承擔一定的後果。

B. 民法總則時間效力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總則時間效力的規定具體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3、第一百八十九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4、第一百九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5、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6、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7、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8、第一百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9、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3)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4)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10、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1、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2、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3、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4、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1、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2、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3、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4、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5、第一百九十七條 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6、第一百九十九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C. 欠款有效時間<<民法通則>>的新規定

《民法通則》復第135條規定的:「制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D.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時間為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八條, 一般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回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答效期間為三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3月18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4)民法時間規定擴展閱讀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E.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專的總則編,屬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5)民法時間規定擴展閱讀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F. 求民事訴訟的一些時間規定

民事訴訟涉及到時間的規定非常具體繁多
僅就常見時間規定舉例:
民事訴訟內法第一百容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G. 民法上的時間原則

在《民法通則》一百三十五~一百四十一條有講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專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屬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H.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權利的訴訟時間期限為幾年

三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章訴訟時效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內請求保護民事容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8)民法時間規定擴展閱讀:

提起民事訴訟的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熱點內容
順義刑事律師 發布:2025-10-12 01:52:05 瀏覽:848
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 發布:2025-10-12 01:39:58 瀏覽:762
生活中的民法原則 發布:2025-10-12 01:39:57 瀏覽:691
行政法經典著作 發布:2025-10-12 01:39:48 瀏覽:915
法院能 發布:2025-10-12 01:38:49 瀏覽:11
下列社會關系屬於民法調整的是 發布:2025-10-12 01:23:52 瀏覽:665
罰款是否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10-12 00:58:23 瀏覽:213
18年實級職稱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5-10-12 00:51:44 瀏覽:78
法官大人在上 發布:2025-10-12 00:50:52 瀏覽:286
法院輔警面試題 發布:2025-10-12 00:13:48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