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競合
Ⅰ 刑法上的競合有幾種
一、法條競合的概念 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條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而由於數個法律條文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包容關系,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不能再適用的情況。 現實生活中的犯罪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像在理論上闡釋或者法律條文中規定的那樣此罪即此罪,彼罪即彼罪。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犯罪行為既是獨立的,同時又被包容在另一個犯罪行為之中,成為另一個犯罪行為中的一部分,也有的犯罪行為的一部分被包容在另一個犯罪行為的一部分之中,形成此罪中包容有彼罪、彼罪中包容有此罪的情況。在刑法分則條文的規定中,有的法條規定的犯罪可能是另一法條規定的犯罪的一部分,或者一個法條規定的犯罪的一部分可能是另一個法條規定的犯罪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一個犯罪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法條規定的犯罪構成的情形,如刑法中規定的軍人叛逃罪,既符合第430條規定的軍人叛逃罪的犯罪構成,又符合第109條規定的叛逃罪的犯罪構成。由於行為人主觀上只有一個犯罪故意,客觀上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符合一個犯罪構成,雖然兩個法條都對這種犯罪行為作了規定,但是在處理時只能按照一個法條定罪而排除其他法條的適用。 法條競合情況的發生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概括地說,包含以下幾種原因:(1)由於犯罪對象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與軍人配偶結婚的行為,既符合第259條規定的破壞軍婚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258條規定的重婚罪的構成要件。(2)由於犯罪手段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行為,既符合第224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266條規定的詐騙罪的構成要件。(3)由於犯罪對象和犯罪手段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既符合第193條規定的貸款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266條規定的詐騙罪的構成要件。(4)由於犯罪結果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以刑訊逼供的方式致人傷殘的行為,既符合第234條規定的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247條規定的刑訊逼供罪的構成要件。(5)由於犯罪主體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軍人故意泄露國家軍事秘密的行為,既符合第398條規定的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432條規定的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構成要件。(6)由於犯罪目的而形成的法條競合。如以牟利為目的傳播淫穢物品的行為,既符合第363條規定的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的構成要件,又符合第364條規定的傳播淫穢物品罪的構成要件。 法條競合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不同法律之間的法條競合,另一種是同一法律之中的法條競合。 二、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 既然法條競合是一個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法律條文的犯罪構成,那麼在處理這類案件時究竟應當適用哪一個法律條文,這就是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適用法律條文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這是指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不同法律的規定,既符合特別法規定的犯罪構成,又符合普通法規定的犯罪構成,適用法律時以特別法的規定處理的原則。 普通法是在普遍范圍內適用的法律,而特別法是在特定范圍內適用的法律。特別法的規定或者是針對特定的主體,或者是針對特定的犯罪,或者是針對特定的地域。立法機關之所以在普通法之外又制定特別法,目的就是為了懲治特定主體或特定地域的特定犯罪,以保護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特別法的立法意圖就是對特別犯罪予以特別處罰,從而以特別手段保護特別的社會關系。正因為如此,所以對特別犯罪只能依照特別法而不能依照普通法定罪處罰,否則,特別法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二)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的原則 這是指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同一部法律中的不同條款,既符合特別條款的犯罪構成,又符合普通條款的犯罪構成,適用法條時以特別條款的規定處理的原則。 立法者在一部法律的普通條款之外又規定特別條款,其用意是為了對那些特別的犯罪予以特別的處罰,目的也是為了保護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因此,當出現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部法律中不同條款的情況時,通常應當按照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的原則處理。 (三)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 這是指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同一部法律中的不同條款時,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特別條款所規定的法定刑低於普通條款所規定的法定刑,就依照重法優於輕法處理的原則。 刑法的任務在於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刑法中對不同的犯罪規定或重或輕的刑種和刑度,依據的是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就要做到重罪重判,輕罪輕判。行為人的行為同時符合兩個條款規定的犯罪構成,按照法定刑重的條款定罪處罰是合理的。在適用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時,需要注意必須符合三個條件:(1)必須是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部法律中的不同條款;(2)必須是特別條款的法定刑明顯低於普通條款的法定刑;(3)必須是刑法中對於適用普通條款沒有禁止性的規定。只有當上述三個條件同時都具備時,才能按照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處理。
Ⅱ 刑法上的想像競合和法條競合分別指甚麼2者又有何關系
1、刑法制裁的是犯罪抄,犯罪是襲一種行為,但是一種行為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會得出不用的結論,即競合。
2、 所謂想像競合,就是一個行為可能符合多個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因而可能構成多個犯罪,例如,甲用爆炸的方法殺死仇人乙,就可能構成爆炸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兩罪想像競合。
3、所謂法條競合,就是兩個罪名是普通罪名與特別罪名的關系,一個行為構成特殊罪名,必然構成普通罪名,例如,法官丙徇私輕判被告人,就構成徇私枉法罪或者枉法裁判罪,兩罪法條競合。
4、兩個究竟有何關系,我覺得最大的共性就是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都是一行為觸犯數罪名,而想像競合是偶然的競合,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案件中發生的競合現象;而法條競合是必然的競合,因為法條競合是由於刑法存在一般規定與特別規定而導致的。
Ⅲ 刑法的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的區別
通說對想像競合犯與法條競合犯的區別,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回
其一,法律性質答不同,前者是犯罪行為的競合,屬於罪數形態,後者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形態;
其二,產生原因不同,前者是以行為人實施特定的犯罪行為作為中介,後者本身是法條之間的重合或交叉關系,不需要以犯罪行為作為中介;
其三,罪過數量不同,前者具有多個罪過,後者只有一個罪過;
其四,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數量不同,前者作用於體現不同直接客體的數個犯罪對象,後者作用於體現一個直接客體的單一犯罪對象;
其五,法條關系不同,前者的數法條不存在重合或者交叉關系,後者的數法條之間存在重合或者交叉關系;
其六,法律後果不同,前者所觸犯的多個法條都應當在判決中援引(所犯輕罪仍然成立),後者只能適用一個法條而排斥其他法條的適用。
Ⅳ 刑法中的「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有什麼區別
想像競合犯,也稱想像的數罪、觀念的數罪、一行為數罪,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專數個罪名的屬情況。如對正在依法執行公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暴力使之受輕傷的,同時觸犯了妨害公務罪與故意傷害罪。即貌似數罪,實為一罪,擇一重罪處罰。 法條競合,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兩個以上內容有重合或交叉關系的法律條文。換言之,一個犯罪行為之所以觸犯數法條是立法技術上的原因造成的,與犯罪形態無關,純屬法律適用問題。如《刑法》第224條的合同詐騙罪與第266條的詐騙;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與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等。對法條競合犯,一般按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選擇適用的法條,但法有特別規定的例外。 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在理論上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在適用上也有交叉的現象。
Ⅳ 犯罪競合
犯罪競合是刑法學的概念.一般稱之為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
想像競合犯,刑法上又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
從想像競合犯的概念可以看出,想像競合犯是行為人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犯行為,而侵犯了數個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形,例如,張三持搶試圖殺害李四,而向李四開槍,結果既打死了李四,又打傷了在場勸阻的王五,張三故意持槍殺人的行為同時獨犯了刑法的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兩個罪名,這就是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是實質的一罪,即行為人實施一行為所採取的犯罪方法或造成的犯罪結果雖然可能觸犯其他罪名,但因其只有一個行為,是真正的一罪,假的數罪,採取的辦法是從一重罪處罰,不實行數罪並罰。
法條競合犯產生於立法上法條之間存在著某種重復的情況。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因為數個法條都有規定,以致同時可以適用數個法條,但只在數個法條中選擇一個法條運用,而排斥其他法條,成立單純一罪的情況。其基本特徵有二:一是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法條;二是數法條相互間有重合關系。法條竟合的一個特點就是數個犯罪構成之間在法律上具有包容關系,也就是說一個犯罪構成在法律上為另一個犯罪構成所包容,所以實質上只完全符合一個犯罪構成.比如:某人出於搶劫槍支、彈葯的故意,實行了搶劫槍支、彈葯的行為,同時觸犯了搶劫槍支、彈葯罪和搶劫罪,而前一罪的構成就為後一罪的構成所包容,實際上只構成搶劫槍支、彈葯罪.
在法條竟合的情況下,有兩個適用原則,一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二是重法優於輕法.
但是注意法條競合犯必須是一行為,如果是數行為而觸犯數法條的,則要數罪並罰。
Ⅵ 如何通俗地解釋,什麼是刑法上的競合
刑法中的競合,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對「法條競合犯」的處理原則是:
1、當法條重合時,特別法優於普通法。
如我國刑法規定了盜竊罪,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同時又規定了盜竊槍支、彈葯罪,屬於特別規定。特別法與普通法的競合,是在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了兩種社會關系的情況下發生的。如「盜竊槍支罪」,既侵犯了槍支的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對槍支的管理秩序,所以,在刑罰上對競合犯選擇對社會關系侵犯性質嚴重的罪定罪,一般適用特別法。
2、當法條交叉時,復雜法優於簡單法。
如行為人為了達到殺人目的而實施爆 炸行為,構成「爆 炸罪」。刑法規定的「殺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權,是簡單法,而刑法規定的「爆 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權、公私財產權,是復雜的社會關系,是復雜法。復雜法規定的犯罪對社會關系侵犯的性質較簡單法更為嚴重,所以當「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交叉時,一般選擇復雜法處罰。
3、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
如我國刑事立法規定了「詐騙罪」與「招搖撞騙罪」,二罪之間具有普通法和特別法的競合關系。但刑法規定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詐騙罪規定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顯然,「詐騙罪」規定的法定刑重於「招搖撞騙罪」。所以當招搖撞騙犯罪詐騙公私財產數量特別巨大並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招搖撞騙罪的法定刑不符需要時,就不能適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一般原則,而應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重法優於輕法原則是法條競合法律適用原則在特殊情況下的補充,更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
Ⅶ 我國刑法中哪些法間存在競合 急求
?你是否想問刑法中存在的法條競合有哪些?
刑法中最常見的是想像競合,即版犯罪嫌疑人權的一個行為觸犯若干個法條,但因為只有一個行為不能構成數罪,如搶劫過程中致人死亡,同時構成搶劫罪、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但只以搶劫罪定罪量刑。
此外的就是法條競合,即法條之間存在交叉。最典型的是詐騙罪相關的,金融詐騙屬於特殊的詐騙,即集資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保險詐騙罪等都與詐騙罪有相應的重合,但因為侵犯了特別的客體,而單獨成為獨立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希望對你所有幫助,歡迎採納。
Ⅷ 刑法的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的區別
我試著回答一下。
想像競合犯是一個事實行為觸犯的多個罪名,法條競合版犯是法條之間能夠互相重權合,而可能觸犯的多個罪名。也就是說法條競合犯,不需要有實行行為就可以判斷。比如信用卡詐騙罪與詐騙罪之間,就是法條競合犯。
1、AD
A盜竊罪、破壞通訊設施罪。B不構成盜竊罪,只有一罪。C只是偷稅罪。D妨礙公務罪、故意傷害罪
2、ABCD
A數罪並罰。B數罪並罰。C這個好像是定盜竊罪。D不一定構成盜竊罪。
Ⅸ 刑法中的「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存在著六點差異:
第一,想像競合犯是犯罪行為或犯罪行為所觸犯的不同罪名的競合,屬於犯罪數之單復的形態;法條競合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之關系的形態。
第二,想像競合犯是觀念的競合(觀念上的數罪),即想像競合犯是實質一罪,其以一個犯罪行為觸犯的數個不同罪名由於觀念因素或主觀認識的影響而發生競合;法規競合是客觀存在的或現實的競合,即法規競合本為單純一罪,但由於客觀存在著的法律條文的錯綜規定而致使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競合。
第三,想像競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
第四,想像競合犯中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關聯,是以行為人實施特定的犯罪行為為前提或中介;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的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實際發生為轉移。
第五,想像競合犯是由於行為人實施了犯罪行為而觸犯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所以,數個法條均應適用於導致不同罪名競合的犯罪行為,且應在比較數個罪名法定刑的輕重後擇一重者處斷之(但所觸犯的輕罪成立,其法條仍應引用);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發生為前提,故在數個法條中只能選擇適用一個法條即特別法、實害法或重法對犯罪人予以處罰,而排斥其他相競合的法條即普通法、危險法或輕法的適用。
第六,想像競合犯是犯罪之單復的形態,故關於想像競合犯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罪數問題和對犯罪行為觸犯的數罪名如何處罰的問題;法規競合是法條之關系的形態,故關於法規競合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法律適用問題。
Ⅹ 刑法理論中有哪些競合我一直不太明白,什麼「法條競合」「想像競合」的,還有什麼,它們都是什麼意思
法條競合是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比如有個人偷槍,觸犯了127調盜竊槍支罪,也觸犯了264條盜竊罪。還有如果一個人與軍人家屬重婚的,就觸犯了258條重婚罪和259條破壞軍婚罪。這都是一個行為,結果有2條以上的法律可以適用。
想像競合是數個行為,從一重罪處罰。比如行為人乙以泄憤為目的,白天放火燒毀了一個靠近市區並裝滿十萬件國旗的倉庫,觸犯侮辱國旗國徽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兩罪在主觀目的與構成要件上相去甚遠,但由於侮辱國旗國徽罪的最高刑遠比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來的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和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十萬件國旗被燒毀所造成的後果也是符合「情節特別嚴重」的構成要件,故應按照故意毀壞財物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根據第五十六條的規定)
還有個法律擬制。法律擬制,又稱法定擬制,是將原本不符合某種規定的行為也按該規定處理。法律擬制的目標通常在於:將針對一構成要件所作的規定,適用於另一構成要件。我國刑法規定了許多法律擬制條款。比如,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搶劫罪)定罪處罰。該條規定的行為原本不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但立法機關通過法律擬制,賦予其與搶劫罪相同的法律效果。
類似的還有牽連犯,繼續犯。
看刑法罪數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