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司法程序
❶ 什麼是仲裁前置程序
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前置是我國處理勞動爭議案件中的首要程序,凡是勞動爭議,必先經過仲裁。而根據《勞動法》的規定,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有調解、仲裁和訴訟三種方法。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
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勞動法》第79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從該條「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規定可以看出,單位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不是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必經程序。即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通過單位單位調解委員會解決,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1)仲裁司法程序擴展閱讀:
勞動法之所以把勞動爭議仲裁作為訴訟的前置程序的原因
(一)為了緩和雙方當事人的對立情緒,立法者不希望把勞動爭議都推倒法院以訴訟方式解決,而是希望主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即使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不了,也可以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產生一定的緩沖作用,避免矛盾激化。
(二)有些勞動爭議涉及的專業性很強,先經過勞動仲裁機構的處理可以發揮勞動仲裁部門勞動業務熟悉的優勢,在勞動仲裁部門作出裁決後,再由法院審理,更有利於法院及時、准確地處理勞動爭議案件。
(三)法院的民事糾紛案件種類繁多,審理期限較長,而勞動爭議仲裁結案期限相對較短,將仲裁作為訴訟的前置程序,使一大批勞動爭議案件在仲裁階段得到處理,能夠使勞動爭議處理期限縮短,防止久拖不決,損害勞動者利益。
仲裁是訴訟的前置程序,應當理解為只要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了仲裁申請,無論仲裁機構作出什麼處理結果,當事人不服,向法院起訴,法院都應受理。因為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後,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1、仲裁機構依法作出裁決;
2、仲裁機構逾期不作出裁決;
3、仲裁機構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
因此,當發生勞動爭議時,不論我們是否准備提起勞動訴訟,都應該提起勞動仲裁,即使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也行使了申請仲裁的權利,進行了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前置程序。對於仲裁機構決定不予受理的勞動爭議,可以直接起訴。
❷ 現在勞動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嗎
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是訴訟前的必經程序。其他案件可以選擇適用,不是必經程序。
另外,商事爭議,約定仲裁的,只能仲裁處理,不能訴訟。
❸ 房產糾紛申請仲裁有哪些程序和手續
因房產發生糾紛的原因多樣,解決房產糾紛的方式也具有選擇性。當事人可以選擇通過仲裁、訴訟或者調解的方式進行解決。那麼,房產糾紛仲裁需要多少錢呢?華律網小編為你講解。
一、房產糾紛仲裁費用
按照我國《仲裁法》的規定,房地產糾紛申請仲裁時必須要交付仲裁訴訟費,其中包括案件受理費和案件處理費兩種。
(1)案件受理費
該費用是一種"國家規費"。主要用於仲裁機關的業務經費開支的補充。
(2)案件處理費。
案件處理費不同於案件的受理費,處理費是根據當事人雙方爭執的事項或仲裁訴訟的需要,對房屋、土地進行評估、勘測、鑒定或取證等所需的費用,是按實際支出當事人先向有關單位支付,或由當事人先預交處理費,由仲裁機關代付給有關單位,結案後統一結帳。
案件處理費主要包括:評估房產、裝修、水暖設備及附屬物的價格;評估房屋、土地租金;測量房屋、宅基地、房基地的面積、豎向標高等;鑒定房屋設備等工程質量和完損狀況;拆砌牆身、鑒定所有權;證人誤工補貼及差旅費;仲裁人員跨省、市外調的差旅等。
二、房產糾紛官司費用是多少
訴訟費用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案件受理費,二是其他訴訟費用。
房產案件屬於財產案件,其案件受理費按照爭議的金額以一定的比例繳納:爭議金額不滿1,000元的,每件交50元;超過1,000-50,000元的部分按4%交納;超過5萬-10萬的部分按3%交納;超過10萬-20萬的部分按2%交納;超過20萬-50萬的部分按1.5%交納;超過50萬-100萬的部分按1%交納;超過100萬的部分按0.5%交納。
除了繳納案件受理費外,還要交納其他訴訟費用,包括: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出庭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補貼;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實際支出的費用;執行判決、裁定或者調解協議所實際支出的費用等。
❹ 仲裁程序
申請和受理。申請,是指一方當事人根據合同仲裁條款或事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發生的爭議依法請求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的行為。提起仲裁申請是當事人為獲得仲裁、解決糾紛的一種請求,是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一種手段,也是仲裁機構行使仲裁權的前提。只有當事人提起仲裁申請,仲裁委員會才能受理案件。
受理,是指仲裁機構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後,認為符合受理條件,決定立案進行仲裁的程序。受理是仲裁程序的開始,是仲裁機構開始行使管轄權的標志。
(2)仲裁庭的組成。仲裁機構仲裁案件,不是仲裁委員會直接仲裁,而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實現的,這個組織稱為仲裁庭。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庭組成有兩種組織形式:①獨任仲裁庭,即由一名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②合議仲裁庭,即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仲裁庭的組織形式由當事人約定,仲裁員由當事人選定或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3)開庭和裁決。開庭是仲裁庭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與人參加下,對仲裁請求進行實體審理和裁決的活動。開庭是仲裁活動的實質階段。其目的是查清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裁決是指仲裁庭在實體上對當事人權利義務作出裁斷。裁決是仲裁審理的最終程序,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❺ 仲裁程序屬於司法程序嗎
在性質上是准司法性質的。不屬於司法程序,但又類似。具有司法一些特點,如仲裁裁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❻ 仲裁程序與民事訴訟程序的比較
1.受案案范圍不同。仲裁的受理范圍限於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於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及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和勞動爭議、農業集體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爭議,特別是刑事案件,均不適用仲裁方式。而訴訟對一切因私權發生的糾紛均可受理。
2.提起條件,仲裁必須有雙方當事人事前或事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才能受理,而訴訟只要有一方當事人起訴合法就受理。
3.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方面上,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後,仲裁委員會將申請提交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自身無權採取保全措施。
4. 組成仲裁庭和審判組方面 ,仲裁是當事人自願選定仲裁員或共同委託仲裁委員會指定,裁決權由仲裁庭行使,此外個別疑難案件不排除仲裁專家委員會進行討論,但形成的意見僅供仲裁庭參考;訴訟由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庭和審判庭組成人員,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有的案件還要交審委會討論。
5.審理的方式,仲裁原則上不公開審理,不允許旁聽。訴訟一般應當公開審理,允許旁聽、采訪,只有涉及隱私、商業秘密、國家機密以及商婚案件中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除外。
6.審級不同,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即仲裁裁決作出後,具有當事人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訴訟實行四級二審終審、一般兩審終審,還可以申請再審。
❼ 仲裁或訴訟程序是什麼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8條這樣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那麼,仲裁和訴訟這兩種解決糾紛的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尊重當事人意願是仲裁方式的最大特點,當事人運不運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解決哪些糾紛、到哪家仲裁機構、由誰來主持等等都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商定;訴訟則實行強制管轄,審判庭的組成也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就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而訴訟則不同,當事人如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15日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二審,二審即為終審。另外,從審限上看,青島仲裁委員會規定普通程序應在組庭之日起3個月審結,如選擇簡易程序則應在2個月內審結;而人民法院規定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審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3個月內審結。再者,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不公開進行,案情不公開,裁決不公開;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則實行公開審理原則,但依法不應公開審理的除外。在裁決的執行方面,如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同時,按照《紐約公約》的約定,青島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可以在所有簽約國內得到執行。
❽ 為什麼勞動仲裁必須是訴訟的前置程序這背後是什麼原因
勞動法之所以把勞動爭議仲裁作為訴訟的必經程序,是有原因的。
回首先,為了緩和雙方當事答人的對立情緒,立法者不希望把勞動爭議都推倒法院以訴訟方式解決,而是希望主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來解決,即使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不了,也可以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產生一定的緩沖作用,避免矛盾激化。
其次,有些勞動爭議涉及的專業性很強,先經過勞動仲裁機構的處理可以發揮勞動仲裁部門勞動業務熟悉的優勢,在勞動仲裁部門作出裁決後,再由法院審理,更有利於法院及時、准確地處理勞動爭議案件。
再次,法院的民事糾紛案件種類繁多,審理期限較長,而勞動爭議仲裁結案期限相對較短,將仲裁作為訴訟的前置程序,使一大批勞動爭議案件在仲裁階段得到處理,能夠使勞動爭議處理期限縮短,防止久拖不決,損害勞動者利益。
❾ 勞動仲裁和司法程序的關系與區別是什麼
勞動仲裁和司法程序的關系和區別是:勞動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程序,發生勞動爭議,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直接去法院是不受理的,只有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訴!勞動仲裁的裁決具有強制執行力,對不履行仲裁裁決的,一方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勞動仲裁當事人不一定要出庭,可以由代理人出庭,這和法院的民事訴訟一樣,或撤銷案件,或缺席判決;律師也是一樣,可請可不請,這是當事人的權利!如果當事人熟悉勞動法和仲裁的程序,完全可以自己去打官司,免去了高額的律師費。
❿ 仲裁是 勞動爭議 進入司法程序前必備的嗎
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爭議訴訟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後審」制,勞動爭議當事內人須首先將爭容議提交勞動仲裁機構進行仲裁。仲裁裁決後,如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應在收到裁決書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未經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收到仲裁裁決後,當事人未在十五日內起訴的,裁決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該裁決,否則對方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在十五日內起訴的,仲裁裁決不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應當對該勞動爭議進行全面審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