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扶養
A. 撫養、贍養和扶養的區別
撫養,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長輩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晚版輩的撫育、權教養。贍養,主要是指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兒女的合理要求。扶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扶養是指一定范圍的親屬間相互供養和扶助的法定權利義務。它沒有身份、輩分的區別,是贍養、扶養、撫養的統稱·即包括長輩對晚輩的撫養、晚輩對長輩的贍養和平輩親屬間的扶養。我國繼承法、刑法使用扶養一詞·即採用廣義的解釋。從國外立法來看·大多數國家採用廣義說。狹義的扶養專指夫妻之間和兄弟姐妹等平輩親屬之間相互供養和扶助的法定權利義務。東歐一些國家的立法採用狹義說。我國現行《婚姻法》採用狹義說。
B. 撫養和扶養的區別
撫養,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長輩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晚輩的撫回育、答教養。贍養,主要是指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兒女的合理要求。扶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扶養是指一定范圍的親屬間相互供養和扶助的法定權利義務。它沒有身份、輩分的區別,是贍養、扶養、撫養的統稱·即包括長輩對晚輩的撫養、晚輩對長輩的贍養和平輩親屬間的扶養。我國繼承法、刑法使用扶養一詞·即採用廣義的解釋。從國外立法來看·大多數國家採用廣義說。狹義的扶養專指夫妻之間和兄弟姐妹等平輩親屬之間相互供養和扶助的法定權利義務。東歐一些國家的立法採用狹義說。我國現行《婚姻法》採用狹義說。
C. 請教:法律上規定,如何才算形成扶養關系
法律並沒有復對扶養關系的形成作出具制體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也是由法院來判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要對未成年的子女的生活教育等盡到照顧管理的義務,子女要對年老的父母的生活起居進行適當的照顧等,而且按照立法的意圖,這種管理照顧的義務要持續一定的時間才可以認定為形成扶養關系。
對於繼父母於繼子女間的撫養關系,要看實際情況來進行判定,如果真如您所說,繼父母於繼子女間沒有任何管理照顧的行為,那麼就可以認定雙方之間不存在撫養關系。
D. 什麼是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
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是指基於《婚姻法》、《民法通則》、《繼承法》等法律所賦承的監護關系、繼承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扶養關系,本著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而形成婚姻家庭關系中所承擔的法定義務的人。這個法定義務人既承擔著法定義務,也傳承著民族的傳統美德與自然習俗。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E. 法定的贍養,扶養,撫養關系包括哪些內容
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是指基於《婚姻法》、《民法通則》、《繼承法》等法律所賦承的監護關系、繼承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扶養關系,本著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而形成婚姻家庭關系中所承擔的法定義務的人。這個法定義務人既承擔著法定義務,也傳承著民族的傳統美德與自然習俗。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條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第二十八條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第二十九條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F. 撫養與扶養的區別
1、對象不同
扶養,是指夫妻雙方、兄弟姐妹等同輩之間在物質和生活上的相互幫助;。
撫養,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長輩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晚輩的撫育、教養。
3、法律定義不同
《婚姻法》第二十條 【夫妻扶養義務】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與子女】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G. 什麼是法定撫養
是指基於《婚姻抄法》、襲《民法通則》、《繼承法》等法律所賦承的監護關系、繼承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扶養關系,本著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而形成婚姻家庭關系中所承擔的法定義務的人。這個法定義務人既承擔著法定義務,也傳承著民族的傳統美德與自然習俗。
H. 民法通則撫養的親屬中的直系親屬指哪些
直系血親是指有著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即生育自己的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包括直系長輩血親(生育自己的)和直系晚輩血親(自己所生育的),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等。目前我國的法律對於直系親屬定義、范圍比較模糊,一般認為直系親屬的范圍廣於直系血親,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直系親屬不僅包括自然血親還包括擬制血親,直系血親只包括自然血親。例如:父母,子女。直系血親僅指親生父母和子女,直系親屬既包括親生父母和子女,還包括養父母和子女以及有撫養和贍養關系的繼父母和繼子女。 (二)直系親屬包括部分直系血親和配偶。例如:在戶口和有些表格中直系親屬為:配偶,父母,子女三者。 (三)直系親屬包括直系血親、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例如:有些喪假的適用條件為: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的死亡。這里的血親包括擬制血親。 (四)直系親屬包括直系血親,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直系血親是指有著直接血緣關系的親屬,即生育自己的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包括直系長輩血親(生育自己的)和直系晚輩血親(自己所生育的),如父 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等。
I. 法律上撫養和扶養的區別
撫養,簡單地說,就是「保護並教養」。撫養關系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並且版是長輩對無行為能力權人(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保護並教養,強調的是教育和保護。撫養的目的是要讓子女健康成長。
扶養,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扶養泛指特定親屬之間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而存在的經濟上相互供養、生活上相互輔助照顧的權利義務關系,囊括了長輩親屬對晚輩親屬的「撫養」,平輩親屬之間的「扶養」和晚輩親屬對長輩親屬的「贍養」三種具體形態。狹義的扶養則專指平輩親屬之間尤其是夫妻之間依法發生的經濟供養和生活扶助的權利義務關系。
我國《婚姻法》按不同的主體的相互關系對撫養、扶養、贍養分別加以規定,其「扶養」則屬於狹義的。而《刑法》、《繼承法》、《民法通則》等法律規范中又是都適用「扶養」,其「扶養」屬於廣義的。基於此,在法學研究和法律適用總體上,我們應按廣義的「扶養」來理解,在具體的親屬關系中,則不妨分別指稱。
關鍵是要區分不同主體的相互關系,簡單來說,撫養的主體關系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如父母和子女,祖和孫。而兄弟姐妹之間則是扶養關系,而非撫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