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監護

民法通則監護

發布時間: 2021-01-05 16:42:08

『壹』 民法通則中的監護有更改嗎

可以變更監護來人。

自法律依據:1、《民法通則》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20、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貳』 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在監護制度方面相比有哪些不同

您好,來民法總則新增了成年監護自製度。民法通則有兩類,一個是按照成年與否,未成年由監護人監護;二是精神病人監護。原來把很大一部分群體都漏掉了,他們精神沒問題,但智力有問題,智障、痴獃等,都不能納入精神監護中。如果老年人突然失去行動能力,可以提前做一個安排。如果突然發生,按照配偶、子女、親屬等順序排,如果還有異議,由法院進行裁決。
《民法總則》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叄』 民法通則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根據《民法復通則》的規定,監護制人的職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即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日常生活,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不受侵犯,對未成年的被監護人進行管教。
(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對被監護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妥善保管,對被監護人的合法收入依法加以保護。非為被監護人的利益,監護人不得利用或處分其財產。
(三)代理被監護人參加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監護人是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當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監護人有權代理被監護人提起民事訴訟。當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的監護權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犯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肆』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適於做監護人的是什麼

(1)被監護人的近親復屬,包制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願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3)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主要的原則是有利於被監護人的生活和成長原則。
參考依據是生活上的聯系、經濟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三大因素。
望採納

『伍』 我國民法通則關於監護人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通則》的規定,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一)保護被版監護人的人身權益權。即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日常生活,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不受侵犯,對未成年的被監護人進行管教。(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對被監護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妥善保管,對被監護人的合法收入依法加以保護。非為被監護人的利益,監護人不得利用或處分其財產。(三)代理被監護人參加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監護人是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當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監護人有權代理被監護人提起緝單光竿叱放癸虱含僵民事訴訟。當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的監護權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犯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陸』 民法中的監護分類有哪些

你好,
一、民法總則監護的形式
第二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及其監護順序】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成年人監護制度】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遺囑指定監護】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協議監護】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監護人的指定、臨時監護人】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公職監護人】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意定監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二、我國現行監護制度存在的缺陷
我國現行監護制度已經實施了近三十年,學者間認為,其主要缺陷是,未形成完整的監護制度,且理念陳舊、操作性差,與我國國情及當今監護立法發展趨勢有所不符。對我國現行監護制度作這樣的評論尚屬中肯,但仍不夠充分。我國現行監護制度的缺陷主要體現在:
第一,混淆監護與親權的關系,以監護權代替親權。對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補正究竟適用親權還是監護權,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做法不同。英美法系不存在親權概念,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直接用監護權補正其行為能力,但主要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均規定,未成年子女一經出生,其父母就是其親權人,負有身份照護義務和財產照護義務,以親權補正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只有親權人均死亡或者喪失親權或者被剝奪親權,才須為未成年人指定監護,以監護權補正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我國在制定《民法通則》時,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親權和監護制度未加區分,不適當地使用了英美法系的監護制度。監護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不明確,會造成民法體系的混亂。
第二,對被監護人的范圍規定不完全。監護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7]同時保護與被監護人進行交易的相對人的權益,規定完全的被監護人范圍,就顯得尤為重要。《民法通則》規定的被監護人,只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經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補充,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可以通過意定監護、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進行保護。問題是,除了上述被監護人之外,還有其他人也存在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可能。按照現行規定,18周歲至未滿60周歲且不是精神病人的成年人,即使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也不在被監護人范圍中,不能獲得監護而無法保障其合法權益。例如,18周歲至未滿60周歲、處於持續性植物狀態的人(以下簡稱植物人),根本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但在現行監護制度下,卻仍然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獲得監護制度的保護。
第三,監護種類不完善。《民法通則》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我國的監護種類包括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和意定監護,形式上似乎完整,但具體內容過於簡單,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其一,現行意定監護局限在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才可以適用,沒規定18周歲至不滿60周歲的人可以適用意定監護,立法空白過大。其二,遺囑監護具有意定監護的性質,即後死亡的父或者母通過遺囑為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是必要的,但現行法律對此沒有規定。其三,《民法通則意見》第22條規定的「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是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於他人,即監護權委託,是必要的。
第四,欠缺監護監督制度。《民法通則》18條第3款前段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這確實是監護監督,但究竟誰是監護監督人,怎樣進行監護監督,都沒有規定,制度殘缺。具體表現在:一是沒有規定被監護人的所在單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對監護人有監督權;二是沒有將國家的監護監督人地位和監督權授予給任何行政部門,國家機關監護監督制度權力欠缺;三是對於特別需要進行監督的意定監護人,沒有規定意定監護監督制度,存在立法漏洞,會使監護制度流於形式。
第五,欠缺監護人報酬和清算制度等財產監護規則。我國現行監護制度除了《民法通則》18條規定了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時的賠償責任,以及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之外,沒有規定監護的其他財產性內容。首先,現行監護制度沒有規定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可以在被監護人的財產中請求適當報酬的權利,有欠妥當。其次,沒有規定財產監護的具體規則,監護開始時沒有被監護財產的清單和簽署制度,監護終止時沒有規定監護人應當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清算,並將財產移交給被監護人、新的監護人或者被監護人的繼承人,使被監護的財產無賬可查,給監護入侵吞被監護人財產提供了可乘之機,是監護制度的重大漏洞。
第六,欠缺對身心障礙人的照管制度。各國法的監護制度通常與輔佐、保佐、照管等制度相伴存在,從而對尚未達到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身心障礙人進行法律保護。我國沒有類似制度,對身心障礙人的權益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得到必要的保護。

『柒』 據《民法通則》監護人應當履行哪些職責

您好!根據《民法抄通則》的規定,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即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日常生活,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益不受侵犯,對未成年的被監護人進行管教。(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對被監護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妥善保管,對被監護人的合法收入依法加以保護。非為被監護人的利益,監護人不得利用或處分其財產。(三)代理被監護人參加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監護人是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當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監護人有權代理被監護人提起緝單光竿叱放癸虱含僵民事訴訟。當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的監護權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犯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捌』 新民法通則中監護制度改革的內容

監護權 :監護權是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回和成年精神病人的答合法權益 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對於處於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他的父母。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親權以及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或行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他人保護的權利也是監護權. 滿18周歲的人對一個未成年人要看二者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關系的可能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權利義務,二者之間存在親屬關系或其他法律規定的,滿18周歲的人可能會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玖』 民法通則是多少條寫的監護人職責有三條

《民法通則》第十抄八條襲 監護人的職責權利與民事責任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熱點內容
江蘇法官培訓學院方山 發布:2025-10-13 02:23:47 瀏覽:543
勞動法做滿一年年假有幾天 發布:2025-10-13 02:22:23 瀏覽:203
政治體制中的行政法誰譯的 發布:2025-10-13 02:22:14 瀏覽:343
高文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13 02:14:16 瀏覽:542
合同法顯失公平條款 發布:2025-10-13 01:59:59 瀏覽:702
勞務派遣法律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01:51:23 瀏覽:470
宣城市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10-13 01:47:33 瀏覽:192
經濟水平與道德水平 發布:2025-10-13 01:47:32 瀏覽:703
立法的許可權劃分 發布:2025-10-13 01:46:31 瀏覽:629
個人與個人勞務協議書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01:46:31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