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鑒定人管理

司法鑒定人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1-05 17:39:41

『壹』 廣西司法鑒定管理條例規定,成為司法鑒定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廣西來司法鑒定管理條例第十二條、源第十三條已經規定
第十二條公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司法鑒定人執業證》:
(一)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二)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專業執業資格或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相關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工作十年以上經歷,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行業對執業資格有特別規定的,還應當符合行業規定。
第十三條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予登記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
(一)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受過開除公職處分的;
(三)被吊銷《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或者被司法行政部門撤銷司法鑒定人登記的;
(四)所在的司法鑒定機構受到停業處罰,處罰期未滿的;
(五)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貳』 哪一部門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你好!
這一切與資質與技術等能有關的鑒定等都歸國家人保部管
請採納

『叄』 哪一部門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中第2條規定:「國家隊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一)法醫類鑒定;(二)物證類鑒定;(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肆』 《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怎樣查詢鑒定人的執業資格

個人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由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表;
(二)身份證、專業技術職稱、行業執業資格、學歷、符合特殊行業要求的相關資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經歷、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及業務成果等證明材料;
(三)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個人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其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書面意見。
第十五條司法鑒定人審核登記程序、期限參照《司法鑒定機構登記管理辦法》中司法鑒定機構審核登記的相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作出准予執業的決定,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書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鑒定機構並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司法鑒定人執業證》由司法部統一監制。《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是司法鑒定人的執業憑證。
《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使用期限為5年,自頒發之日起計算。

『伍』 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的第四章 權利和義務

第四章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一條司法鑒定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查閱與鑒定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詢問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當事人、證人等;
(二)要求鑒定委託人無償提供鑒定所需要的鑒材、樣本;
(三)進行鑒定所必需的檢驗、檢查和模擬實驗;
(四)拒絕接受不合法、不具備鑒定條件或者超出登記的執業類別的鑒定委託;
(五)拒絕解決、回答與鑒定無關的問題;
(六)鑒定意見不一致時,保留不同意見;
(七)接受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
(八)獲得合法報酬;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二條司法鑒定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受所在司法鑒定機構指派按照規定時限獨立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鑒定意見;
(二)對鑒定意見負責;
(三)依法迴避;
(四)妥善保管送鑒的鑒材、樣本和資料;
(五)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六)依法出庭作證,回答與鑒定有關的詢問;
(七)自覺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監督、檢查;
(八)參加司法鑒定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陸』 司法鑒定人的簡介

【注音】sīfǎjiàndìngrén
【釋義】是指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回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出答鑒定意見的人員。 2005年9月司法部發布的《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司法鑒定人應當具備本辦法規定的條件,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取得《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按照登記的司法鑒定執業類別,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司法鑒定人應當在一個司法鑒定機構中執業。」
「司法鑒定管理實行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司法行政機關對司法鑒定人及其執業活動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司法鑒定行業 協會依法進行自律管理。」
司法鑒定人應當具備《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取得《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按照登記的司法鑒定執業類別,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司法鑒定人應當在一個司法鑒定機構中執業。

『柒』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鑒定管理是怎麼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出台意見規范司法鑒定管理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

規范司法鑒定工作提高司法鑒定質量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出台意見規范司法鑒定管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聯合出台《關於建立司法鑒定管理與使用銜接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和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規范司法鑒定工作,充分發揮司法鑒定作用,提高司法鑒定質量。

《意見》要求,司法行政機關要嚴格履行登記管理職能,切實加強對法醫類、物證類、聲像資料、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等鑒定事項的管理,嚴格把握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准入標准,加強對鑒定能力和質量的管理,規范鑒定行為,強化執業監管,推動司法鑒定工作依法有序進行。人民法院要規范鑒定委託,完善鑒定材料的移交程序,規范技術性證據審查工作,規范庭審質證程序,指導和保障鑒定人出庭作證,加強審查判斷鑒定意見的能力,確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和信息交流機制,協調解決司法鑒定委託與受理、鑒定人出庭作證等實踐中的突出問題,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制度。

委託與受理是司法鑒定的關鍵環節,《意見》要求,司法行政機關要嚴格規范鑒定受理程序和條件,依法科學、合理編制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名冊,為人民法院提供多種獲取途徑和檢索服務。鑒定機構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接受鑒定委託,不得私自接收當事人提交而未經人民法院確認的鑒定材料,要規范鑒定材料的接收和保存,需要調取或者補充鑒定材料的,由鑒定機構或者當事人向委託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要加強對委託鑒定事項特別是重新鑒定事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審查,擇優選擇與案件審理要求相適應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

《意見》對鑒定人履行出庭作證也做了規定,強調人民法院要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審查、啟動和告知程序,通過強化法庭質證解決鑒定意見爭議。要為鑒定人出庭提供席位、通道等,依法保障鑒定人的人身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視頻作證室,並採取不暴露鑒定人外貌、真實聲音等保護措施。鑒定人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由當事人承擔的,由人民法院代為收取。司法行政機關要監督、指導鑒定人依法履行出庭作證義務,對於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作證的,要依法嚴格查處。

《意見》明確,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司法鑒定監督,完善處罰規則,促進鑒定人和鑒定機構規范執業。監督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對處罰決定有異議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發現鑒定機構或鑒定人存在違規受理、拒不出庭作證等違法違規情形的,可暫停委託其從事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業務,並告知司法行政機關或發司法建議書。司法行政機關要按規定及時查處,並向人民法院反饋處理結果。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經依法認定有故意作虛假鑒定等嚴重違法行為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至一年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視情節不再委託其從事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業務。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記者 羅書臻)

『捌』 司法鑒定人的執業證由那個單位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96號《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中有如下規定:
第二章主管機關
第八條司法部負責全國司法鑒定人的登記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指導和監督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對司法鑒定人的審核登記、名冊編制和名冊公告工作;
(二)制定司法鑒定人執業規則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規范;
(三)制定司法鑒定人誠信等級評估制度並指導實施;
(四)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司法鑒定人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標准和辦法;
(五)制定和發布司法鑒定人繼續教育規劃並指導實施;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九條省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司法鑒定人的登記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司法鑒定人的審核登記、名冊編制和名冊公告;
(二)負責司法鑒定人誠信等級評估工作;
(三)負責對司法鑒定人進行監督、檢查;
(四)負責對司法鑒定人違法違紀執業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五)組織開展司法鑒定人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工作;
(六)組織司法鑒定人參加司法鑒定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在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具體是誰負責保管《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但是,由於每一次鑒定人參與鑒定工作後,撰寫並編制《司法鑒定意見書》的時候,都要附上《司法鑒定人執業證》的復印件,且《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使用期限為5年,即每5年,司法鑒定機構都需要為本機構的鑒定人到司法部進行續簽,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鑒於工作需要,司法鑒定機構一般會為司法鑒定人代為保管《司法鑒定人執業證》。

『玖』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
《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5號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為了加強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適應司法機關和公民、組織進行訴訟的需要,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特作如下決定:
一、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二、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以申請登記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一)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二)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的專業執業資格或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相關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與所申請從事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關工作十年以上經歷,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受過開除公職處分的,以及被撤銷鑒定人登記的人員,不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五、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業務范圍;
(二)有在業務范圍內進行司法鑒定所必需的儀器、設備;
(三)有在業務范圍內進行司法鑒定所必需的依法通過計量認證或者實驗室認可的檢測實驗室;
(四)每項司法鑒定業務有三名以上鑒定人。
六、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編入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並公告。
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的增加和撤銷登記情況,定期更新所編制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並公告。
七、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不得設立鑒定機構。
八、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
鑒定人應當在一個鑒定機構中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九、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
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鑒定人應當依照訴訟法律規定實行迴避。
十、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十一、在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十二、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十三、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違反本決定規定行為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
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一)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騙取登記的;
(三)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絕出庭作證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十四、司法行政部門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辦事,積極推進司法鑒定的規范化、法制化。對於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責任人員,應當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十五、司法鑒定的收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制定。
十六、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進行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十七、本決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法醫類鑒定,包括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法醫物證鑒定和法醫毒物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包括文書鑒定、痕跡鑒定和微量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包括對錄音帶、錄像帶、磁碟、光碟、圖片等載體上記錄的聲音、圖像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況過程進行的鑒定和對記錄的聲音、圖像中的語言、人體、物體作出種類或者同一認定。
十八、本決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北碚法學會 發布:2025-10-13 06:09:07 瀏覽:89
公司公車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05:55:01 瀏覽:782
南京大學2018法律碩士面試成績 發布:2025-10-13 05:44:19 瀏覽:929
物業管理條例培訓目的 發布:2025-10-13 05:43:39 瀏覽:479
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含義 發布:2025-10-13 05:43:01 瀏覽:843
依法治稅報告 發布:2025-10-13 05:42:52 瀏覽:340
環境法是行政法嗎 發布:2025-10-13 05:11:06 瀏覽:492
勞動合同法曾湘泉 發布:2025-10-13 05:05:58 瀏覽:464
試述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3 05:04:33 瀏覽:540
合同法對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發布:2025-10-13 05:01:32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