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居住權條款
㈠ 《民法典》中的居住權對房屋買賣有什麼影響
「居住權」不得轉讓和繼承,而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不得出租。意味著就算房屋完成了過戶,因為所購買的房屋已經登記了「居住權」,買房者也可能無法入住。同時,你住在某個地方也不意味著你擁有對這個房屋有居住權。
而且在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條件下,居住權才會「消滅」。其餘條件例如出售房屋,轉租房屋等,居住權不會產生變動。
「居住權」對二手房屋買賣有哪些影響?
明年開始,二手房的買賣會多一條必備手續,購房時不僅需要查詢房屋的權屬、司法查封、設立抵押等情況,還需查詢房屋是否登記有居住權。
以後買房要注意什麼?
設立了居住權的房屋,其自由處置受到限制,在房屋交易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障礙,因為即使是房屋能夠過戶,但如果合同約定的居住時間還在持續,依然需要保障居住權人的權益。
作為購房者,如果房子是用來自住,一般也不會考慮此類房子。一旦房屋的居住權在房管局登記了,就算成立,房屋交易後,新房主拿到所有權也不能趕走居住權人。會出現買了房卻住不進去尷尬場面。
居住權對二手房屋買賣的影響還是挺大的,等居住權開始實施了以後,購買二手房的朋友需要及時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或請專業的律師從旁協助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㈡ 房屋所有人如何登記居住權在哪登記
一、居住權登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二、居住權登記機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截至2020年8月,居住權登記機構還未設立。
(2)民法典居住權條款擴展閱讀
1、居住權只能在他人的住宅上設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2、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原則上不能出租,但是可以有例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條:「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㈢ 民法典(草案)中那個條紋最吸引你的注意為什麼
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當屬對《民法典》(草案)的審議了。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通過了,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執行。其中有兩條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新設居住權以及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自動續期。
《民法典》在物權編中,專門設一章用6個條文確立了居住權。應該說這是一個明顯進步。
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權必須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規范過去長期存在的租賃公房只有住房證明,沒有合同,雙方權利義務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的問題,同時也規范保姆與僱主之間權利義務關系以及以房養老問題。
第367條規定:居住權合同的形式和內容,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姓名、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條件要求、期間以及爭議解決方法等。
第368條規定:居住權應當是無償設立的,不能有償,除非有約定,為的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居住需求。同時規定應當向登記機構進行登記,這符合物權公示原則。
第369條規定:「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目的是為了解決自身居住,去世後收回。因此不得轉讓、繼承,也不得出租謀利。如長期租賃的公房,夫妻去世後,子女不能繼承,也不能轉讓給親朋好友居住或者出租,必須收回。
第370條規定:「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那麼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後,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對於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如父母立下遺囑,去世後留下的房屋由沒有房屋的子女或者保姆居住等問題,也應參照本章規定。
(3)民法典居住權條款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在向會議做說明時說,編纂民法典已列入調整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民法典編纂工作擬按「兩步走」進行: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㈣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有何值得關注的內容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值得關注的內容有:增設安寧權、增設居住權、更傾向於女性權利的保護等等。
1、民法典增設安寧權,還世界一個清凈
民法典把「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可以要求判決侵權方承擔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在內的法律責任。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的權利,內容包括公民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情況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以及隱私利用權。
這種權利不止保護現實生活中的權利,也保護網路虛擬世界的權利。來源不明的簡訊、騷擾電話,滿屏亂竄的彈窗廣告、毫無底線的明星偷拍,都將成為打擊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安寧權的適用空間會不斷擴大,線上線下雙重維權,公眾的個人空間會變得愈發安全、自由。」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說。
2、民法典增設居住權,「以房養老」有保障
「居住權」是指權利人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以滿足生活居住需要的用益物權。根據民法典第366條和第371條,居住權的設定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合同約定或遺囑設定。
3、婚姻家庭編,新增條款更傾向於女性權利的保護
婚姻家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佔比不算大,但地位卻十分重要。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對比原來的婚姻法,存在著較大幅度的改動。比如,離婚冷靜期的增設,讓更多想要離婚的夫妻多了一個緩沖的機會。
此外,訴訟離婚實踐中,經常存在「久調不判」問題,民法典為解決此問題,新增一款「應准予離婚」的情形,即如果初次起訴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男女雙方分居滿一年,再次起訴離婚的話,法院應判決准予離婚,這給那些想從婚姻中脫身、卻始終深陷泥潭的人了一個新的解決思路。
(4)民法典居住權條款擴展閱讀
新司法解釋:認定持續性、經常性的家暴為虐待
民法典出台後,相配套的司法解釋也將同步更新。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聞發布會稱,已全面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並修改制定了第一批與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介紹,為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注重引導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弘揚家庭美德,促進家庭文明建設。此次公布的司法解釋中在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家庭暴力的基礎上,將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認定為虐待,體現了對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鮮明價值導向。
㈤ 有了民法典,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善
1. 物業斷水斷電催繳物業費怎麼辦?
可以起訴物業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條第三款規定:
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根據該條款的規定,意味著中國首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禁止物業公司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2.住宅用地70年期滿怎麼辦?
自動續期費用按法律繳納或減免
根據《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民法典在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不過,目前法律及行政法規對於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是否繳納費用及如何繳納費用上也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3.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怎麼辦?
無償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草案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民法典草案增加的「居住權」,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5.公維基金難啟動怎麼辦?
降低業主共同管理事項與表決比例
公維基金本是小區業主為了維修養護小區內的共用設施、設備及公共區域而交納的款項。民法典草案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一是明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居民委員會應當對設立業主大會和選舉業主委員會給予指導和協助。二是適當降低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
6. 房東要賣房租戶怎麼辦
房屋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權
民法典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的要求,保護承租人利益,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視為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
㈥ 民法典物權編新如何明確居住權,解決業主維權與維修難題
《民法典(草案抄)》
第二百七十四條襲 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二百七十五條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間;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