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葯司法解釋
刑法解釋: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罪定義、量刑】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解釋】本條是關於生產、銷售假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對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構成要件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生產、銷售假葯罪有以下構成要件:1.行為人在主觀上只能是故意。2.行為人必須有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應當指出的是本條所指的葯品,僅限於人用葯品,不包括獸用葯品。3.生產、銷售假葯,只要足以危害人體健康,即構成犯罪,並不要求一定要有實際的危害結果發生。鑒於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極大危害性,刑法把危險犯就作為處罰對象,把對人體健康已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作為加重處罰的一個情節。所謂「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是指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貽誤診治的;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或者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分的。由於假葯的成分復雜,是否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也並不完全相同,要作具體分析。有些葯品雖然是假葯,沒有什麼療效,但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如以紅糖為主要成分冒充感冒沖劑,以蘿卜干冒充天麻或人參,雖然不能治病,但對人體機能也沒有什麼損害,因此,一般也不作為生產、銷售假葯處理。
對於生產、銷售假葯的處罰,本條分為三個檔次:對於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
本條第二款是對假葯的含義所作的解釋。「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根據《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假葯包括:1.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2.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以假葯論處:1.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3.變質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6.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㈡ 怎樣界定假葯劣葯
一、關於假葯的定義為:
1、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回。
2、以非葯品冒充葯答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1.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3.變質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的原料葯生產的。
6.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二、關於劣葯的定義為_: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1.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3.超過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窗口未經批準的;
5.擅自添加著色劑、防腐劑、香料、矯味劑及輔料的;
6.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㈢ 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仁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九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製假生產技術的,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
第十條 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從重處罰。
構成本罪同時構成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
[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 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 :
第二條 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售用於防治傳染病的假葯、劣葯,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葯罪或者生產、銷售劣葯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㈣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和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區別
生產和銷售假葯按照《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處罰。你應該很清楚了,這里就不講了。
關於會不會刑事處罰這要看具體情況,1.有沒有造成「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2.視賣出去的假葯有多少金額而定。
依據是《刑法》第141、149和140條之規定:生產、銷售假葯,如果達不到「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就不構成生產、銷售假葯罪,但是如果構成了其他犯罪,還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如果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或者葯品的貨值金額達到15萬元以上,就要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來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以上你講的生產銷售假葯情況,獲利30餘萬元,還要要看具體生產和銷售額是多少,以最高生產或銷售額算。參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之規定,可能問題比較嚴重。
參考資料:《葯品管理法》《刑法》
㈤ 銷售假葯到底怎麼判刑呢
《中華人民來共和國刑法》第源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生產、銷售假葯50萬元以上,即被認定為"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㈥ 出售假葯本身是否構成犯罪詳見....
什麼跟什麼嘛, 又是一堆冒充專家的, 十五萬的是假冒偽劣商品。 這個問題問的是回銷售假葯答劣葯罪。 在2010年5月27日兩高的司法解釋沒出來之前, 沒造成嚴重後果, 沒危害他人身體健康, 沒達到五萬銷售額的, 就是不追究了。
本來這個還可以按照走私罪來處罰的, 又沒到五萬, 也是沒法處理。 你應該算運氣, 公安直接找,那應該拘留30來天就取保出來了。 如果是工商或者葯監, 那就要罰款至少五萬。
進口葯, 本身是含有有效成分的,鑒定的話性質應該是劣葯。 如果不是血液製品,不是癌症急救葯品, 不是孕婦兒童使用, 也不是避孕類葯品的話, 應該沒什麼事, 如果是的話, 那麼恭喜你, 一萬的銷售額一樣可以判你!
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假葯、劣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假葯、劣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9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1次會議、2009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
為依法懲治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維護葯品市場秩序,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此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一)依照國家葯品標准不應含有有毒有害物質而含有,或者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
(二)屬於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避孕葯品、血液製品或者疫苗的;
(三)以孕產婦、嬰幼兒、兒童或者危重病人為主要使用對象的;
(四)屬於注射劑葯品、急救葯品的;
(五)沒有或者偽造葯品生產許可證或者批准文號,且屬於處方葯的;
(六)其他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情形。
對前款第(一)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難以確定的,可以委託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檢驗。司法機關根據檢驗結論,結合假葯標明的適應病症、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情況認定。
第二條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以上傷害,或者輕度殘疾、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或者有其他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重度殘疾、三人以上重傷、三人以上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十人以上輕傷、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三條 生產、銷售的劣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以上傷害,或者輕度殘疾、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或者有其他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劣葯被使用後,致人死亡、重度殘疾、三人以上重傷、三人以上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十人以上輕傷、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後果特別嚴重」。
第四條 醫療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假葯而使用或者銷售,符合本解釋第一條或者第二條規定標準的,以銷售假葯罪追究刑事責任。
醫療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劣葯而使用或者銷售,符合本解釋第三條規定標準的,以銷售劣葯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生產、銷售假葯、劣葯,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產、銷售假葯罪或者生產、銷售劣葯罪等犯罪的共犯論處:
(一)提供資金、貸款、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的;
(二)提供生產、經營場所、設備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的;
(三)提供生產技術,或者提供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的;
(四)提供廣告等宣傳的。
第六條 實施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犯罪,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七條 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發生時期,生產、銷售用於應對突發事件葯品的假葯、劣葯的,依法從重處罰。
第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