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創新宣傳民法典

創新宣傳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01-07 02:16:15

❶ 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用什麼配樂朗誦材料最好急!!!求高人指點!最好給點這方面的文章和配樂!!

祖國啊……

趙麗宏

我是一隻小鳥
飛翔在你浩茫的天廓
你時而陰時而雨
陽光,卻從沒有消失
我是一尾小魚
穿梭在你連天的碧波
你時而平靜時而翻騰
最終,還是還給我清澈
祖國啊……
這是一個多麼動人的字眼
親切如慈母的微笑
纏綿如戀人的訴說
你是我春天蔥蘢的綠蔭
你是我秋天金黃的收獲
你是我夏天清涼的微風
你是我冬天溫暖的篝火
祖國啊……

想起你
我的心弦就忍不住顫動
歌聲弦上流淌
淌成汨汨江河
想起你
我的情懷便無法靜止
思緒羽化成輕雲
飛上高天,飄向大地
俯瞰遼闊的山河
祖國啊……

你是我童年的夢幻
是飄忽的油燈下
老祖母神奇迷離的故事
是生離死別的碼頭上
父親含淚的叮囑
你是故鄉的泥土
那麼渾厚那麼樸素
你是祖先鐫刻的碑林
凝結智慧也凝結血淚
你是三峽絕壁的棧道
中斷而又開鑿
你是黃河岸邊的堤壩
倒塌而又壘築
你是遠航的風帆
從古到今,高揚不落
穿越千灘萬壑
祖國啊……

你不只是一幅
形似雄雞的地圖
更不是幾句口號的組合
你是歷史,你是現實
你是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的
希望和寄託
在出土的青銅和陶瓷里
有你斑駁豐繁的回憶
在崛起的高樓巨廈中
有你神采飛揚的風格
你的嘆息是那樣深沉悠長
你的召喚是那樣不可抗拒
祖國啊……

我曾為你悲哀
也曾為你驕傲
我曾為你痛苦
你曾為你歡樂
你是一顆種子
在我心中發芽抽葉
長成一顆綠蔭婆娑的大樹
你永不會枯萎,永不會倒伏
因為你的根
已經深扎進我的靈魂
融入我的血液我的骨骼
祖國啊……

憂傷迷茫的時侯
我一遍一遍呼喊著你
你是海潮盪滌污濁
把澎湃的激情
注滿我的肺腑
你教我愛,教我真
哪怕面對絞索
也不能把赤誠的良心
拱手交出
活一天
就要全心全意愛你一天
直到我化成飛灰塵土
祖國啊……

配樂就當然是<黃河頌>最好拉..

❷ 我國民法典為什麼需要創新與突破

一、民法典是民法科學化的基本形式和標志
民法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法律部門,民法學是一門科學。民法學有科學性,民法也有科學性;如果民法沒有科學性,或者不可能有科學性,那麼民法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依據。
民法的科學性源於何處?源於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規律性。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的是自然人。人要生存就需要有物質資料,就需要有財產權;人活得自由、有尊嚴,就需要有人身權。隨著商品經濟發展,法人也成為民事主體。民法是調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是調整社會生活關系和商品經濟關系的基本法。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各部分都有其豐富的內容,各有其不同的特點,但有共同性,有共同的理念、原理、原則。明確了民法的理念、原理、原則,就能掌握民法發展的大方向和規律。民法的理念、原理、原則集中體現在民法典中。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重視個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注重商品交換,發展市場經濟。伴隨著的是民事立法的大發展,成果輝煌。立法機關宣布,2010年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已經形成的民法體系是初級層次的體系,不夠完善,科學化程度不高。例如:缺少民法總則;缺少債法總則;關於人格權的規定不能適應新情況;單行法之間存在著重復、矛盾、沖突,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民事司法的統一、公正、高效和權威性,是產生社會矛盾的原因之一。這些問題都屬於立法問題,不能用司法解釋的方法解決。
進一步說,即使全部單行法都修訂好了,而不將其整合為民法典,也不是高層次的、科學的民法體系。因為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有其內在的聯系和規律性,單行法各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不能體現民法整體的內在聯系和運行規律。《物權法》和《合同法》各自獨立,沒有民法典,不能反映合同是債法的組成部分,不能反映債是財產的組成部分。物權關系和債權關系以及其他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之間,不僅是互相聯系的,而且往往是互相轉換、互相制約的,其聯系、轉換、制約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則。例如:市場交易可以請他人代理,需要適用代理制度;買賣合同可能會發生不動產轉移,需要適用不動產登記制度;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可以採用擔保方法,需要適用擔保制度;請求履行合同、清償債務不能沒有期限,需要適用時效制度;違約或者侵權的,需要適用責任制度;為了維護民事主體的權益和民事秩序,需要有健全的民事主體制度,等等。這些制度各有不同的具體規則,它們是密切關聯的整體。只有民法典才能全面規范民法的基本內容,形成總則與各法分則結合的完整體系,體現全部民法規范的內在聯系、規律性、邏輯性和科學性。有了條理清晰的民法典,處理民事關系就能以簡馭繁、事半功倍。反之,沒有民法典,單行法則不好掌握、處理號民事關系,會事倍功半。
世界民事立法發展史證明,民法典是民事立法科學化的基本形式。歐洲聯盟的民法典草案於2008年完成,這個草案進一步說明了民法典在立法上發展的趨勢。民法典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程度的很重要的標志,我們不應當忽視民法典在我國的重要性。我國是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為世界文明、包括法治文明做過卓越的貢獻。雖然當今我國的民事立法還不夠完善,但是我們有後發優勢。制定一部符合我國國情、21世紀的先進的民法典,將是我國法治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將是對世界法治文明的新貢獻。
二、民法典能夠充分體現民法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關系每個人的切身權益,因此民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部門。在19世紀中後期歐洲的語境中,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具有一種實質上的「憲法性」的地位,這在歐洲學界基本上得到公認。知道當代,這樣的判斷仍然得到歐洲各國學者廣泛認同。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黃右昌說:「根本法有二:一為憲法,一為民法,其他非憲法的附屬法,即民法的附屬法。」本世紀初日本學者星野英一說:「民法是與憲法並列的法律,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的基本理念和構造,而民法規定的是社會的基本理念和構造。」但是,在我國,民法作為非常重要的法律部門,不能與憲法平起平坐,更不能只有單行民事立法民法典才能充分體現民法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民法的功能。
不同的法律部門,功能不同,不可偏。我國自古就有「重刑輕民」的傳統觀念,1949年建國以後這種觀念還長期存在。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媒體上經常這樣講:「要用經濟的方法、行政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管理經濟。」這里講的與經濟的方法、行政的方法並列的法律的方法,實際是指制裁經濟犯罪的刑罰方法。改革開放以來,民法的地位空前提高。但是,全民的民法觀念和民事權利觀念的提高還需要一個過程。至今,還在一些人、包括少數領導幹部的心目中,加強法治就是加強政法,加強政法就是加大處罰、嚴打的力度,不懂得民事立法在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是「重刑輕民」典型表現。
作為《法國民法典》起草者之一的波塔利斯說過,民事法律「即使不是構成政府的基礎,也是維系政府之所在」;「只有私權利才能保障公權力。」行政權力直接維護社會安定,民事權利為社會安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礎牢,則上層穩。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是長治久安法,是強國之法。
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要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在於人民當家作主,保護人民的利益。民法是民事權利法,民事權利是人們生產和生存的基本權利。確認、規范和保護民事權利,是民法的基本目的、基本任務、基本作用。通過民法規范和保護民事權利,調動全民的積極性,對於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義重大。從這個角度說,民法是富民之法。
「以人為本」是當代我國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治理的基本理念,充分保護民事權利,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內涵。民事權利是人們生存之本。本者,根也,不傷根,不離本,充分保護民事權利,乃富民強國之道。民法典能夠充分發揮民法的功能,為了強國富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民法典。
民法是裁判規范,具有裁判功能。只有單行民事立法,沒有民法典,造成法官查找法律、適用法律、解釋法律等諸多困難,難以充分發揮民法的裁判功能。民法又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具有行為規則和指南功能。只有單行民事立法,沒有民法典,人們難以懂得民法是什麼;有了民法典,便於人們適用民法。
民法還是人們保護自己民事權利的工具,是人們與侵害民事權利者作斗爭的武器,具有法律工具和法律武器的功能。法國民法典是拿破崙親自領導制定的。拿破崙希望法國民法典能為法國人民人手一套,這一點基本上做到了,民法典成了宣傳法國大革命成果工具。如果我國人民基本上都知道我國有一部保護民事權利的民法典,那就標志著我國的法治文明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三、全國深化改革需要民法典
全國深化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就對市場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法典全面規范商品歸屬規則、商品交換規則和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制度,從而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據。
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實質是限制行政權力,加強民事權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這是轉變重行政權力,輕民事權利的傳統觀念,改善官民關系,社會發展的基本途徑。民法典的制定、頒布和實施有利於推動這項改革和鞏固這項改革的成果。民法典確立全面的民事權利體系,就為正確處理行政權力和民事權利的關系奠定法律基礎。在此基礎上,實現在民事上「法無禁止即可行」,在行政上「法無授權不可行」,從而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民主法治改革。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等。民法是集中體現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的基本法。民事法律關系的實踐活動是民主法治生活的大學校、大課堂。制定、頒布和實施民法典,不僅對於完善民主法治制度有重要意義,而且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識。
民事立法不僅要描述社會,而且應當引領社會發展。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被海外學者譽為中國的「民事權利宣言」,事實上《民法通則》在較長時期成了改革開放的推進器。未來的我國的民法典應當成為中國的「民事權利經典」,成為全國深化改革的推進器,成為宣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工具。

❸ 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創新點是什麼

1、主要內容: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2、主要創新點: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

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3)創新宣傳民法典擴展閱讀: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熱點內容
汾陽法院起訴 發布:2025-10-12 20:36:11 瀏覽:512
兩部黨內法規 發布:2025-10-12 20:34:35 瀏覽:631
合同法中規定預付款 發布:2025-10-12 20:23:19 瀏覽:426
三小條例6 發布:2025-10-12 20:23:17 瀏覽:681
內幕交易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2 20:00:34 瀏覽:343
傳統道德批評 發布:2025-10-12 20:00:33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模擬法庭案例 發布:2025-10-12 19:55:32 瀏覽:391
社會組織管理政策法規選編 發布:2025-10-12 19:39:21 瀏覽:839
刑事訴訟法中對證據 發布:2025-10-12 19:26:19 瀏覽:596
阜陽招法律顧問 發布:2025-10-12 19:24:35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