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妨害公務司法解釋

妨害公務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07 08:05:09

❶ 一般交通肇事逃逸後頂包者怎樣處理

交通肇事逃逸找人頂包然後自首,這是兩個情節的認定與處罰,逃逸找人頂包屬於交通肇事逃逸的加重情節,但是自首可以成為法官量刑(或處罰機關的)的法定減輕情節。

交通事故逃逸者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責任,不向公安機關報案,也不採取措施搶救傷者和公私財產而逃離現場的交通事故當事人,以及發生事故後棄車逃逸的當事人,對於處罰的力度要根據行為人的情節嚴重而栽制。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關處罰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後逃逸,並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

開車撞死人「頂包人」行為的處罰

首選需要確定的是,肇事司機是否構成犯罪。

1、肇事司機構成犯罪

1)「頂包人」如果是一般主體(非第二種羅列的情形),則應定包庇罪;

2)「頂包人」如果是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冒名頂罪,則應定偽證罪。

要正確區分包庇罪與偽證罪的界限:

偽證罪與包庇罪都是故意犯罪,都有幫助犯罪的人掩蓋罪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犯偽證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法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2、肇事司機不構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構成犯罪的,以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0條(妨害公務),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綜上所述,在任何情況下當事人進行包庇罪犯的應當受到包庇罪的處理,這在法律上受到認可的。同時,包庇行為的確認應當根據事故逃逸者所構成的事故嚴重情況而定。希望廣大群眾早處理事故或者矛盾的時候要積極配合相關執法人員的工作,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❷ 請問在什麼情況下個人的銀行帳號會被凍結

在下面情況下,個人銀行賬戶可能會被凍結:

1、銀行卡是信用卡(貸記卡),如果被凍結,可能是信用卡出現過異常交易,比如惡意套現、偽造信息、密碼連續錯誤等,個人銀行賬戶都有可能被銀行凍結。

2、可透支的銀行卡,銀行會根據實際償還能力來給制定透支份額,當透支超出份額銀行會立刻冷凍你的個人銀行賬戶。

3、銀行卡是借記卡,如果被凍結,一種是錯帳凍結,就是說銀行交易時將錢錯誤地多給到了儲戶賬號上,那麼銀行可能會把多的部分凍結掉。一種是司法凍結,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司法機關因辦案的需要可以向銀行申請冰結銀行卡。同時海關,稅務機關等部門也是有權凍結的。

4、不論是什麼銀行卡,如果輸入密碼三次連續出錯,銀行系統會自動把個人銀行賬戶卡密碼鎖住,與凍結差不多,但不是凍結。24小是過後會自動解除。

6、個人銀行賬戶如果被連續掛失多次,被銀行方面認為有惡意掛失的嫌疑而予以凍結。

(2)妨害公務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個人銀行賬戶被凍結後應該這樣做:

1、若是配合司法機關辦案,本人是無法申請解凍的,只能等公檢法出具解除凍結通知書後,銀行才會予以解凍,只能去找公檢法機構。

2、若是其他行為,只要你最終能提供你交易流水相對應的購銷合同、出入庫單憑證等相關資料,證明自己不存在洗錢行為,所有交易均具備真實的貿易背景,無任何違規行為,那麼銀行會給你進行解凍結

❸ 妨礙公務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給予治安處罰,叫阻礙執行職務,阻礙執行職務罪屬一般治回安案件。

❹ 妨害公務罪中造成較大社會影響或者嚴重後果指什麼有無司法解釋或者規定

應該是指對執行公務的人員造成了重傷甚至死亡,或者引發了群體性事件吧

❺ 聽說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有一個關於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的司法解釋誰知道

【法規名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頒布部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頒布時間】 2007-08-30
【實施時間】 2007-08-30
【效力屬性】 有效
【正 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

近年來,在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法律文書過程中,一些地方單位、企業和個人拒不執行或以暴力手段抗拒人民法院執行的事件時有發生且呈逐年上升的勢頭。這種違法犯罪行為性質惡劣,社會危害大,嚴重影響了法律的尊嚴和執法機關的權威,已經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中央政法委在《關於切實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通知》(政法〔2005〕52號文件)中,特別提出公、檢、法機關應當統一執法思想,加強協作配合,完善法律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犯罪行為。為貫徹中央政法委指示精神,加大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執行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等規定,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下列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二、對下列暴力抗拒執行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以妨害公務罪論處。

(一)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圍困、扣押、毆打執行人員,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二)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以及執行公務證件,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其他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執行,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三、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實施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對該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和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分別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和妨害公務罪論處。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本《通知》第一條第四項行為的,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或者濫用職權,有本《通知》第一條第四項行為的,同時又構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五、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

六、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執行的,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應當立即出警,依法處置。

七、人民法院在執行判決、裁定過程中,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人涉嫌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妨害公務案件過程中,應當密切配合、加強協作。對於人民法院移送的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和妨害公務罪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及時立案偵查,檢察機關應當及時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審判。

在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妨害公務案件過程中,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正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九、人民法院認為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可提請人民檢察院予以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立案偵查的,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十、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後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妨害公務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決定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十一、公安司法人員在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妨害公務案件中,消極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法依紀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十二、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執行,執行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請分別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熱點內容
發揮政府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發布:2025-10-12 16:49:20 瀏覽:935
財政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2 16:49:15 瀏覽:763
業務員合同期內曠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16:44:30 瀏覽:688
刑辯律師價格 發布:2025-10-12 16:44:21 瀏覽:865
反恐怖法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16:36:01 瀏覽:484
2018與2016刑事訴訟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2 16:21:24 瀏覽:124
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規的總稱 發布:2025-10-12 16:16:33 瀏覽:278
江蘇法律服務機構人員 發布:2025-10-12 16:16:27 瀏覽:921
中央巡視條例最新 發布:2025-10-12 16:13:00 瀏覽:13
合夥建房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2 16:06:05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