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2名詞解釋
❶ 求 刑法罪名大全 名詞解釋 要全的
刑法() 刑法(1) 1、刑法學 、刑法學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規定的犯罪、刑專事責任和刑罰的科學。屬是法學的一個重要部門。 2、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具體地說,刑法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 刑法 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 法律。 3、廣義刑法 、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刑法典、單行刑事法律和附屬刑法。 4、狹義刑法 、狹義刑法是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
❷ 刑法學-名詞解釋3
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之性交,或者明知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而與之發生性關系的行為。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職務侵佔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 失火罪是指由於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過失釀成火災的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故意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行為.
投放危險物質罪—— 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破壞交通工具罪(刑法第116條,第119條第1款),是指故意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交通工具作為特定破壞對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即自己職務上主管、負責或者承辦某項公共事務的職權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條件。索取他人財物的,不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均可構成受賄罪。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必須同時具備「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條件,才能構成受賄罪。但是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正當,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實現,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職務上主管、管理、經手公共財物的權力及方便條件。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受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是指因承包、租賃、聘用等而管理、經營國有財產。國有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和國有保險公司委派到非國有保險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的,以貪污罪追究刑事責任。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非國有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的,以貪污罪追究刑事責任。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禮物,依照國家規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數額較大的,以貪污罪追究刑事責任。
❸ 刑法名詞解釋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專系的科學。屬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❹ 刑法學復習,名詞解釋1. 不作為 2. 危險犯 3. 刑事責任 4. 法定量刑情節 5. 危害行為 6. 刑事責任能力 7.
不作為: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的法律義務,並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專
危險犯:屬以對法益發生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是危險犯。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
法定量刑情節:指刑法明文規定的在量刑時必須予以考慮的能夠影響刑罰輕重的事實情況。
危害行為:是由行為人的意識、意志支配的危害社會的身體動靜。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犯罪的故意:指行為人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
犯罪既遂:犯罪的一種基本形態,學界關於犯罪既遂的標准存在著爭論。
犯罪對象:犯罪行為所侵害的人或物。體現犯罪客體。
犯罪主體特殊身份:是指刑法規定的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行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資格、地位或狀態。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
預備行為:指做實施犯罪前的准備工作。
❺ 刑法學考試中名詞解釋和簡答題的重點部分
一般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版
一罪與數罪的問權題,包括競合犯、牽連犯等等;刑罰中的主刑和附加刑;緩刑、假釋、自首等等;犯罪構成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量刑的參考依據,犯罪動機、犯罪心理、手段、方法、時間、地點、危害結果等等;犯罪過程中的未遂犯,中止犯,能犯的未遂、不能犯的未遂等等;犯罪年齡,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無刑事責任能力。犯罪管轄問題;屬人管轄、屬地管轄第;犯罪法律適用問題,是否有溯及力。
❻ 刑法學-名詞解釋2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回科學。它答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❼ 刑法學犯罪名詞解釋
犯罪名詞解釋: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集體所有或公民私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權利,以及其它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危害社會行為,都是犯罪,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❽ 刑法學名詞解釋: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簡單說就是根據犯罪行為發生地實施管轄,溯及力是指刑法相關規定的追溯力。客體是指犯罪行為。
你是學法律的?
❾ 刑法學名詞解釋
1、形式特徵 正當化行為是一種非罪行為,既然不是犯罪,本不應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但正當化行為不同於一般的非罪行為,它在形式上與犯罪具有相似性。實質特徵正當化行為雖然與犯罪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它與犯罪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正當化行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法律特徵正當化行為在法律上規定不認為是犯罪,或者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中不認定為犯罪,因而在定罪過程中應予排除。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化是非犯罪化。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其具有時間性、自動性、客觀性、有效性這4大特徵。3、兩罪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佔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佔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4、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5、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6、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刑事立法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我國刑法總則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這一體系由不同的刑罰方法組成。各種刑罰方法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從而為刑事司法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奠定了基礎。第二,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總則根據各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第三,設立了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犯罪體系,而且還為各種具體犯罪規定了可以分割、能夠伸縮、幅度較大的法定刑。這就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對犯罪人判處適當的刑罰。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7、訴訟欺詐 、合同詐騙罪、非法集資罪、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8、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都列出來了,希望你滿意(感覺像是刑法分論的主觀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