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刑法
❶ 正確確定罪名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2002年3月和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要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的決定》和4個刑法修正案,先後聯合發布了《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和《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這是「兩高」為貫徹執行上述決定和刑法修正案而作出的重要司法解釋。
一、罪名的概念和確定罪名的原則
罪名,是指法律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的名稱。
罪名與罪狀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有所區別。我國刑法分則條文規定了各種具體犯罪,這些條文的結構形式一般都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分是罪狀,後半部分是法定刑。所謂罪狀,就是對某一具體犯罪構成特徵的描述。但是,罪狀並不等於罪名。罪名包含在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罪狀之中,是對某種犯罪的本質特徵或者主要特徵的高度概括。而罪狀如上所述,則是對某種具體犯罪構成特徵的描述,它包括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其范圍比罪名要廣。
正確確定罪名,對刑事司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確定罪名有利於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有利於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恰當量刑。在1997年6月召開的第四次全國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強調:「依法准確認定犯罪性質,是審判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只有嚴格依法認定犯罪,正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才能准確打擊犯罪,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枉不縱。只有準確確定罪名,正確區分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才能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制裁。」
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都有具體的罪狀和具體的法定刑。這應當是確定罪名的最一般原則。筆者認為,正確確定罪名,還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法定原則(又稱合法原則)。即必須嚴格根據刑法分則條文中對罪狀的描述來確定罪名。罪狀與罪名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不能離開法律規定的罪狀濫定罪名,應當使罪名都有嚴格的法律規范性。這里應當強調指出的是,法定原則是確定罪名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原則,其他原則都是由它派生出來的。
(二)准確原則(又稱科學原則)。罪名應當主要反映犯罪行為的本質特徵,因此,應當以犯罪行為侵犯的直接客體為主來確定罪名。因為,犯罪侵犯的直接客體反映了某一犯罪的最本質特徵,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犯罪性質也不相同。應當盡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現犯罪主體、罪過,但如果此罪與彼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犯罪主體或者罪過形式上,為了有利於劃清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必要時也可以在罪名中出現主體、罪過。
(三)簡括原則。罪名應當嚴格根據罪狀來確定,但如上所述,罪狀不等於罪名,除簡單罪狀外,不能將罪狀直接作為罪名。罪名應當在罪狀的基礎上,選擇最能反映某一犯罪本質的名稱,對罪狀進行高度概括。因此,罪名應當簡潔、概括,避免冗長、啰嗦。
(四)明確原則。罪名必須明確,不能籠統、含混。因此,罪名的文字表述盡量要做到顧名思義,避免使用可能產生歧義或者可以有兩種以上解釋的詞語,以便於在司法實踐中正確理解和適用。有的罪狀很長,如果實在無法高度概括,則寧可罪名長一些,也要保證明確。
(五)約定俗成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按以上原則確定罪名很難統一時,就可以採用約定俗成的辦法。這是確定罪名的具體方法上的要求。約定俗成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人民群眾。如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的貪污罪,就是人民群眾同社會上的犯罪行為作斗爭而長期在民間流行的法律用語。二是來自司法實踐。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失決水、過失爆炸、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
二、刑法修正與兩個「補充規定」確定的罪名
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罪名的規范化、統一化,應當是立法機關的任務。從國外立法例來看,許多國家的刑法典(包括美國模範刑法典)都實現了罪名立法化,即以立法的形式對刑法中的罪名作出明文規定。但我國無論是1979年刑法還是1997年刑法都沒有對罪名作出規定,而這又是當時刑事司法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後,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用司法解釋的形式實現罪名的規范化。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論證,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51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共確定罪名413個,並於1997年12月16日頒布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對刑法分則罪名作出全面、系統、明確的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為貫徹執行修訂後的刑法採取的重要措施。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制定、發布了《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實踐證明,上述司法解釋的頒布、施行,對准確認定犯罪性質,正確確定罪名,提高辦案質量和刑事司法水平,起到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1997年修訂的刑法頒布施行後,為了適應同犯罪作斗爭的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又於1998年、1999年和2001年先後制定了《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簡稱《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簡稱《刑法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簡稱《刑法修正案(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簡稱《刑法修正案(三)》)。《決定》和3個刑法修正案對刑法分則作了一些補充和修改,司法實踐中亟須對新罪名予以增補,並對部分原定罪名作出相應變更。最高人民法院於1997年制定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雖然對刑法分則的所有罪名均作了明確規定,但近幾年來司法實踐反映其中有的罪名在適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予以完善;對少數幾個罪名「兩高」規定不相一致,也需要加以協商。為了嚴格司法,便於司法機關在辦理相關案件中統一認定罪名,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02年3月26日制定並發布了《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簡稱《補充規定》),增設了5個新罪名。該《補充規定》公布後,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簡稱《刑法修正案(四)》)。2003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刑法修正案(四)》,聯合發布了《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簡稱《補充規定(二)》,對《刑法修正案(四)》的罪名作出了解釋。
(一)兩個「補充規定」根據《決定》和刑法修正案新增設的罪名
兩個「補充規定」根據《決定》和刑法修正案確定新增設罪名9個,加上刑法原有罪名413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確定),這樣,截至2003年8月15日,刑法共有罪名422個。新增設的9個具體罪名是:1.資助恐怖活動罪(刑法第一百二十條之一,《刑法修正案(三)》第四條);2.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一,《刑法修正案》第一條);3.騙購外匯罪(《決定》第一條);4.僱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之一,《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條);5.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6.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條);7.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製品罪(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刑法修正案(四)》第六條);8.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9.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三款,《刑法修正案(四)》第八條第三款)。
(二)兩個「補充規定」根據《決定》和刑法修正案修改的罪名
鑒於《決定》和刑法修正案對刑法分則有關條文的罪狀作了修改,因而罪名也相應作了修改,其中有的還取消了原有的罪名。兩個「補充規定」確定共修改罪名17個,其中取消原有罪名10個,修改和取消的具體罪名是:1.投放危險物質罪(取消投毒罪罪名);2.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取消過失投毒罪罪名);3.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取消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罪名);4.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5.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危險物質罪;6.走私廢物罪(取消走私固體廢物罪罪名);7.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8.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取消徇私舞弊造成破產、虧損罪罪名);9.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准文件罪;10.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11.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12.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13.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取消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罪名);14.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取消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罪名);15.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取消非法佔用耕地罪罪名);16.非法採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取消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罪名);17.非法收購、運輸盜伐、濫伐的林木罪(取消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罪名)。
(三)《補充規定》修改的其他罪名
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中,有幾個罪名的規定不一致,影響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統一認定罪名。為此,「兩高」經協商,對有關罪名取得了一致意見,在第一個《補充規定》中作了規定,涉及5個罪名,並取消原有罪名4個。具體罪名是:1.濫用職權罪;2.玩忽職守罪(取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罪罪名);3.徇私枉法罪
❷ 我國刑法中有哪些罪名是絕對確定的法定刑
絕對來確定的法定刑:
1、劫持航自空器而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航空器嚴重破壞的;
2、拐賣婦女、兒童罪、情節特別嚴重的;
3、暴動越獄罪、聚眾持械劫獄罪的首要分子或積極參加者、情節特別嚴重的。
法定刑立法模式主要為相對確定主義,但同時也存在絕對確定的情形,且為死刑立法,這種情形總體上是非常少見的,在數罪並罰中並罰規則的運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2)確定刑法擴展閱讀:
法定刑還分為以下兩種:
一、絕對不確定法定刑,是指在刑法條文中對某種罪只籠統地規定「依法制裁」、「追究刑事責任」,卻未具體規定刑罰的種類和量刑的幅度。這種立法方式,因為賦予了審判人員過於寬泛的裁量刑罰權力,不利於適用法律的統一,所以現各國也基本不用。
二、相對確定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則條文中明確規定對該種犯罪適用的刑種和刑度,並對最高刑和最低刑作出限制性的規定。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有較大的裁量幅度,便於審判機關根據犯罪人的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刑罰,已經為世界各國普遍採用,也是我國刑法分則條文中普遍採用的形式。
❸ 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
是的,因為現在很多非國企和事業單位存在行賄受賄的商業賄賂現象,此種修改為大勢所趨。
❹ 確定是什麼罪名由哪個部門來決定
最初罪名是由偵查機關立案時確定,最終由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判決做出最後罪名和刑期。
❺ 確定刑法法律部門的標準是
刑法是當代抄中國法律體系中一個基本的法律部門,刑法規定犯罪和刑罰。
劃定法的部門主要是依據兩個標准,一是調整對象,一是調整方法。刑法有自己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刑法主要規定刑罰和犯罪。
確定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標准,就是看刑法是否有自己的調整對象(很主要)、調整方法。
❻ 受害人諒解如何確立刑法權威
在刑事案件中,來對於被害人諒源解的情形,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取得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以及認罪、悔罪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積極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其中搶劫、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
9.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取得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以及認罪、悔罪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積極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其中搶劫、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❼ 刑法中的確定刑
第121條,劫持航空器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
第239條,綁架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第240條,拐賣婦女,兒童罪.犯8種加重情節或者加重結果的,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第317條,暴動越獄罪,聚眾持械劫獄罪.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
第383條,貪污罪,第386條,受賄罪.個人貪污或者受賄在10萬元以上的,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個人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上午,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
第433條,戰時造謠惑眾罪.戰時勾結敵人造謠惑眾,動搖軍心的,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判處死刑.
前兩個罪名屬於比較典型的確定法定刑,後面5種都是情節特別嚴重,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標准,但是判處的刑罰確實是確定的死刑或者無期徒刑.
❽ 刑法確定罪名的介紹
刑法確定罪名或刑法罪名是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法條相對應的罪名,罪名的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單行刑法、刑法修正案的內容來單獨或聯合發文確定相應法條對應的罪名。
❾ 刑法確定的新罪名有哪些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的新罪名:
1、危險駕駛罪2、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取消回生產、銷答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罪名)3、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4、虛開發票罪5、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6、組織出賣??器官罪7、強迫勞動罪(取消強迫職工勞動罪罪名)8、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9、污染環境罪(取消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10、食品監管瀆職罪
??=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