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原則在民法中的地位
『壹』 民法中公平原則與平等原則的區別在哪
平等原則是指在民法關系中,各權利主體的權利義務都相同,沒有人有特權版,在責任承擔和權利享受上都權是一樣的,如在適用法律時,都受用侵權法,而不是行政法;公平原則是指既指程序上的公平,也指結果上的公平,在實踐多為結果上的公平,如一方沒有過錯,但另一方有損失,在公平的角度講,沒有過錯的一方,亦應當給予一定的補償(而非賠償).
『貳』 民法中的平等原則
《民抄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將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作為其調整對象的必然表現。民法的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也是全部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礎。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徵就體現在主體之間的平等性上。
平等原則最本質的內涵就是人格的平等,即形式平等、起點平等、機會平等(否則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平等待遇)、同等情況同樣對待。平等原則構建了市場經濟的基礎,在政治層面上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則。正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近現代社會的各項民主制度。現代法治社會以貫徹「平等原則」為特徵,而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必然要求具體體現為民法所確認的主體的平等地位和責任自負原則、造成損害應根據損益相當的准則進行賠償的原則、對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平等保護的原則等,民法的這些原則都是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
我國民法的平等原則的具體表現是: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隸屬,享有平等的法律人格;2)具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自由平等地協商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3)平等地受到保護。
『叄』 民法的公平原則和平等原則,兩者怎麼區分
A為中國人 B為外國人 在中國兩人享有的民事權利都是平等
A為中國人 B為外國人 同時違反中國法律同樣的行為 法院判決一樣為公平
『肆』 民法平等原則的內容
民法的平等原來則,又自稱為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指民事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具體地說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互不隸屬、地位平等,各自能夠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旨,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
『伍』 民法總則中的平等原則的內容是怎樣規定的
『陸』 中的平等原則與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有何
您好!請您來完整描述您自的問題。
我國憲法和民法都規定了平等原則。憲法的平等原則范圍更廣,其包含的法理是同樣的人應當受到同樣的對待。而民法的平等原則僅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之間的地位平等。
憲法的平等原則是民法平等原則的基礎,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憲法的平等原則在民事關系中的具體體現。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柒』 為什麼說平等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 平等原則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現代社會,隨著在生活、生產領域保護消費者和勞動
者的呼聲日高,平等原則的內涵正經歷從單純謀求民事主體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顧
在特定類型的民事活動中,謀求當事人具體法律地位平等的轉變。我國民法明文規定這一原則,強調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意在以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為背景,突出強調民法應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二) 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自願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只有在地位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志自由。自願原則同樣也是市場經濟對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場上,准入的當事人被假定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因此,民事主體自願進行的各項自由選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障,並排除國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預。自願原則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則。雖然有商品經濟就有合同自由的觀念,但合同自由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卻是遲至近代民法才得以確立。當然,合同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一部合同自由的歷史,就是合同如何受到限制,經由醇化,從而促進實踐合同正義的記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社會公平,注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對合同的自由有諸多限制。
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療等領域所存在的強制締 約,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定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三) 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捌』 民法上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有什麼區別
民法上的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回有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雙方答,在民事活動中的行為均應遵循這樣的准則。中國民法的平等原則是當今商品經濟規律的屬性,是現代法制的基本原則,在當代不同國家不同階級屬性的人類社會,固然其階級性質有別,但在不同的民事法律制度上,相同的一點都是把平等原則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和調整商品關系的基本方針。
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公平原則強調在市場經濟中,對任何經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則為准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