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是一部法律

民法典是一部法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0:53:00

民法典頒布後我國一共幾部法律

我國的法律不是按部來計算的,所以計算不出來的

⑵ 民法典不包括原哪部法律內容

民法典復不包括行政訴訟法。《中華制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義在於:

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2)民法典是一部法律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它關繫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誕生註定將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歷程中的里程碑被載入史冊。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桂冠給了民法彰顯著民法的重要性。它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我們要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⑶ 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是

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版高2.25米,上周長權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3)民法典是一部法律擴展閱讀:

《漢謨拉比法典》較為完整地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使其發展到完善地步。它公開確認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並對各種法律關系作了比較全面的規定。

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強大的標志之一,它消除了原來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一起來。古巴比倫王國時灌溉系統進一步發展,改善了揚水工具。

耕犁有所改進,附設有播種漏斗。青銅工具普遍使用,手工業生產提高。制磚、縫紉、寶石匠、冶金、刻印工、皮革工、木匠、造船工和建築工等,可見手工業的分工已經相當細。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國內外的商業貿易也有了發展。

⑷ 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是

《漢謨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布內的法容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和結語約佔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語言豐富,詞藻華麗,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是一篇對國王的贊美詩。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⑸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民法典是一部法律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⑹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中華民國民法典》。
《中華民國民法》是中國歷史上第回一部頒答布實施的民法典。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以憲法、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法制編製法為主幹的六法體系的形成,標志著當時中國在西方先進法文化和移植與法律資源的本土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標志著以近代法律理論為指導、具有近代特徵的法律制度在中國的成長與確立。開始於清朝末年的中國法律近代化進程至此得以初步完成」。
《中華民國民法》十分強調對社會公益的保護,它以社會本位主義為民法典的立法原則,將對社會公益的保護貫徹到了法典的每一個角落。
⑴以維護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為原則。⑵對所有權進行限制⑶對契約自由進行限制⑷無過失責任的引入⑸酌情減免義務人的責任。5、強調平等原則在民法典中的應用
《中華民國民法》所規定和體現出來的平等,不僅包括男女平等,而且包括雇傭人與受僱人的平等、債務人與債權人的平等、承租人與出租人的平等、以及所有權人與佃權人之間的平等,內容非常廣泛。同時,在重視形式平等的基礎上,更致力於追求實質上的平等,尤其體現在對弱者的特別扶助,使其在社會上與強者處於平等地位。

⑺ 徐曉峰為什麼需要一部民法典 需要一部怎樣的民法典

5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就不斷呼籲和企盼我國制定和頒布民法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民法典至今未出台,成為我國法制史上的一大憾事。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條件已經具備,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那麼,我國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我國應該制定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這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了參與這部法典制定工作的著名法學家王利明教授,請他就此發表看法。目前,我國正開始著手制定一部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旨在全面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重要法律——民法典。為此,記者就這部法典的有關問題,采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利明教授。
他認為,制定民法典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行依法治國戰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王利明對記者說,要理解民法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重要性,就必須要了解民法的地位和作用。民法是深深植根於商品經濟、並作用於商品經濟關系的。在市場經濟生活條件下,民法的平等、等價、公平及誠實信用等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最基本的法律規則,而民法的各項基本制度,如民事主體、所有權、債和合同、代理、法律行為等都是規范市場經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市場經濟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法律特別是以民商法規則的健全程度為標志的。如果我們要確認我國的經濟是以平等、等價和自由競爭為內容,由市場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流轉和組合的市場經濟,那麼就應加強民商法的作用,盡快制定民法典。如果沒有健全的民商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市場經濟賴以建立的條件,也不能形成成熟的市場經濟。民法的重要功能不僅僅體現在對市場經濟的調整和促進作用上,而且還表現在對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的充分保障方面。他認為,法治的基本精神,在於對權利的合理確認和對權利的充分保障。我國民法所確認的公民所享有的人身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都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民法在內容上不僅對各項民事主體的權利要實行平等的保護,而且對於公民的權利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侵害以後,也允許公民可基於侵權行為制度訴請賠償,這就可以防止行政專橫,有效地捍衛自身的權利。民法不僅通過民事權利的保障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價值以及生活的安定,同時還擴大到對憲法及其他法律所確認公民享有的各種經濟文化權利(如勞動權、自由權、環境權、受教育權、休息權等)的保障,當公民的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時,均可藉助法律獲得救濟。制定民法典,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王利明解釋說,我國在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判例不能作為法律的淵源。法官並無制定法律的權力,而只能適用法律,以處理各項糾紛。就民事、經濟案件的裁判而言,法官所依據的基本規則就是民法。如果缺乏系統完備的民法典,必將會使法官在處理案件時,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一部民法就能解決法官的全部法律適用問題。即使在已經頒布民法典的國家和地區,由於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難免出現法律的滯後問題,法律調整漏洞的存在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立法機關對法典進行不斷修改,法官也可以依據民法的一些基本規則,採用類推或解釋等方法,填補法律漏洞。然而,如果沒有一部民法典,很多糾紛的解決缺乏法律依據,各種法律漏洞的填補方法也就難以運用。王利明指出,制定民法典,還可以為各類行政規章的制定提供依據,從而保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他說,由於沒有民法典,民法的規則極不健全和完善,因此很多重要民事關系的調整規則不能通過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留下了法律調整的空白。這些空白,在很多方面是通過國務院各部委的規章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規章予以填補的。僅以房地產制度而言,由於我國物權制度很不健全,建設部和各地政府頒布了大量的規定。例如關於房屋登記、期房買賣、登記備案、房屋租賃等,我們可以將這些現象稱為「規章調整」。「規章調整」與「法典調整」相比,存在許多缺陷。我們可以藉助民法典的制定,為各項規章的制定提供指導,使其合理化,凡是與民法典的規定相矛盾、相沖突的規章規定,都是無效的。據介紹,迄今為止,不僅一些主要的大陸法系國家都早已頒布了系統完備的民法典,而且一些受大陸法系傳統影響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像越南等經濟改革起步較晚的國家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頒行了民法典。俄羅斯在經濟改革開始以後,即著手開始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可見民法典也成為檢驗一個國家法制發展程度的標准。王利明說,從世界各國民法典制定所費時日來看,或長或短,情況不完全相同,考慮到民法典內容確實十分復雜,我們不應倉促頒行,但也無須用十年甚至數十年時間來解決。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而且也因為現實經濟生活的急切呼喚,使我們無法長期等待。從國外的立法來看,法國民法典這樣一部前所未有、帶有藍本意義的民法典的制定,只用了15年。而蘇俄民法典的制定費時更短,僅用了5年時間。我們預計,從現在著手,到下世紀初,我國應該能夠完成民法典的制定工作。
制定民法典,無疑是我國法制建設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我國應當制定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呢?王利明的觀點是,我國所制定的民法典,應當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科學而又先進的民法典,這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典的內容和體系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首先是立法精神的確定。王利明認為,在立法精神的確定方面,應當十分注重對民事主體的權利的保護和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我國正處於一個新舊體制轉軌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機關直接干預民事關系現象並沒有消失,在很多方面,政府對民事關系的不適當的、甚至過度的干預仍然存在,當事人在從事交易活動方面的必要的自由仍受到限制,這與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盡量尊重當事人的自由,從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當然,我們強調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並不是允許當事人享有絕對自由,甚至容忍其濫用民事權利,合理的、必要的國家干預仍然是需要的。除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以外,應充分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民事權利,只有這樣,才能為行政權的行使確定必要的范圍,為法治社會的建立奠定基礎。其次是民法典的立法體系問題。王利明指出,民法典的立法體系,大致可區分為兩種:其一為羅馬式,又稱法學階梯式,為法國及受其影響的國家所採用;其二為德意志式,又稱潘德克吞式,為德國及其追隨者採用,其中最被人稱道的是後者。該種體系的最大特色,是設總則篇,規定民法的共同制度和規則,另有債權、物權、親屬、繼承篇。就我國民法典而言,民法典要體系化,必須有總則篇,從而使各項民事法律制度有共性的內容得以在總則中體現,也可以達到立法簡潔的目的,尤其是像法律行為制度,可用高度抽象的規則來填補合同法等法律調整的空白,這就嚴格區分了物權和債權,對於民法分則體系的完善也有必要。王利明強調,民法典的分則部分應包括傳統法典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制度,如人格權制度、侵權行為制度、知識產權制度等,對此人們的意見並不統一。關於人格權制度。王利明指出,傳統民法欠缺人格權的規定,各國關於人格權的法律,主要是由司法發展起來的。許多學者主張,盡管人格權法非常重要,但可以在主體制度和侵權行為制度中加以概括、規定。我認為這一觀點是不妥當的。人格權之所以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制度,是因為民法中兩類基本的權利,就是財產權和人身權(其中主要是人格權),這是民法的兩個支柱,既然財產權可以分為債權、物權等各項制度,人格權為何不能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制度?否認人格權作為一項獨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實際上還是受到了「重物輕人」的立法觀念的影響,是不可取的。關於侵權行為制度。王利明認為,侵權行為法應當從債法體系中分離出來,從而成為民法體系中獨立的一支。侵權行為法歸屬於債法並非天經地義,因特定的文化及法律因素作用所導致的英美法系侵權行為法的獨立模式,更具其合理性。而在國際法的債法體系中,侵權法並沒有找到適當的位置,債法體系主要是以合同法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債法主要是合同法,學者對債法性質的表述(如認為債法是交易法、任意法),完全不符合侵權法的性質。債的一般規則主要適用於合同之債,而不完全適用於侵權之債。將侵權法置於債法之中,極不利於侵權法的發展。所以,侵權行為法從債法中獨立,應是創建我國新的民法體系的組成部分。這種獨立並不否認債的概念及規則,而是使其更加合理和清晰,進而與其他法律規范共同構成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體系。關於知識產權制度。王利明說,知識產權制度是否應包括在民法中,爭議很大。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有其特殊性,並不完全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應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一觀點不夠妥當。我們不否認知識產權制度的特殊性,但歸根結底,知識產權仍然是一種民事權利,其本質屬性是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結合,而且我國民法通則已在民事權利一章中專設知識產權一節。現行的合同法律制度,也對知識產權的轉讓和利用設有專門規定。這就說明,我國現行法已認為知識產權制度屬於民法的組成部分,因而,我國未來民法典中,應包含知識產權法的內容。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學者主張採用民商分立的體制,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時,還應制定商法典或者商法總則。王利明認為,民法與商法均有調整交易關系的內容,且進入交易活動以後,很多情況下是無法分清商事主體與民事主體、商事行為與民事行為。因此,民商分立的最大缺點就是立法上產生相互矛盾和重復,而民商合一的優點恰恰是能夠解決這種矛盾和重復,使交易規則統一化、國際化,有利於司法體系的內在協調。所以,我們應堅持民商合一體制,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時另行制定商事法規,但不能也不必要單獨制定商法典和商法總則。盡管人們對民法典的內容和體系還存在著一些不同意見,但是這些都可以在不斷的研究和探討中逐漸形成共識。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部有中國特色的先進的體系完整的民法典的問世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現實。如果說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和20世紀初德國民法典的問世,成為世界民法發展史上的重要成果,那麼21世紀初中國民法典的出台,必將在民法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法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抄大三次會議表襲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的法律。
作為中國第一個用「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將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它將守護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它也霸道的將現行的民法通則和物權法等相關法律不再保留。但是它卻由之前的法律合並而成的。其中包括了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家庭婚姻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編,總共1260條。
不管是衣食住行,生產經營,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等,我們每天都將與它打交道。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它都給每個公民帶來了嶄新的體驗。
1、為人事權利提高保護,這是史上第一個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法典。不僅僅是將以往人格權利的整理,而是對人格權利的全面保護。
2、為家庭和諧提升助力。法律更周全的保護了家庭的和睦。
3、為社會治安增添光彩。對於人民需求保持高度敏感性,新增內容不少是針對輿論以及熱議的立法回答,中國社會治理得到了有效提升。

⑼ 清末制定的一部單獨的民法典叫做什麼

清末制定的一部單獨的民族法典草案叫做《大清民律草案》
參考: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國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對以後的民法立法有一定影響。草案由沈家本、伍廷芳、俞謙三主持的修訂法律館起草。自1907年正式著手,一方面聘請日本法學家松岡義正等外國法律專家參與起草工作;另一方面則派員赴全國各省進行民事習慣的調查。
主要內容
《大清民律草案》條文稿共分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五編,1569條。其中,總則、債權、物權三編由松岡正義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體例和內容草擬而成,吸收了大量西方資產階級民法的理論、制度和原則。而親屬、繼承兩編則由修訂法律館和禮學館起草,其制度、風格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許多封建法律精神,仍沒有超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和基本信息模塊裡面的完成時間有沖突,辛亥革命爆發時間為10月0日,因此,本草案的完成時間應該為1911年的8月),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的腐敗統治隨即迅速崩潰。因此,這部民律草案並未正式頒布與施行。
《大清民律草案》遵循的立法原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採納各國通行的民法原則.(2)以最新最合理的法律理論為指導。(3)充分考慮中國特定的國情民風,確定最適合中國風俗習慣的法則,並適應社會演進的需要。
分析與評價
制訂民律草案前三編所依據的主要是各國的現有成文法和最新法學理論,後兩編則以中國的傳統禮教與民俗為依據。這對民律草案的內容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民律前三編以"模範列強"為主。民律前三編在起草者松岡義正的影響下,以日、德、瑞士民法典為參照,體例結構取自德國民法典。在總則編中,採取了私有財產所有權不可侵犯、契約自由、過失致人損害應予賠償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在債權編中,規定了債權的標的、效力、讓與、承認、消滅以及各種形式債的意義和有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等。在物權編中主要規定了對各種形式的財產權的法律保護及財產使用內容等。這些內容主要以西方各國通行的民法理論和原則為依據,對中國舊有習慣未加參酌,因而體現出明顯的資產階級民法的特徵。
民律後兩編"以固守國粹為主"。根據民律草案的起草原則,所有涉及親屬關系以及與親屬關系相關聯的財產關系,均以中國傳統為主。立法者具體提出這兩編主要參照現行法律、經義和道德,雖也採納了一些資產階級的法律規定,但更多的是、注重吸收中國傳統社會歷代相沿的禮教民俗。第四編"親屬"對親屬關系的種類和范圍、家庭制度、婚姻制度、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監護、親屬間的撫養等作了規定。這一編體現了濃厚的家族本位特色,確定了家長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第五編"繼承"規定了自然繼承的范圍及順位、遺囑繼承的辦法和效力以及對債權人和受遺人利益的法律保護。這一編同樣體現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家族的傳承觀念遠遠重於個人的物質利害得失。
《大清民律草案》前三編與後兩編的迥異,使整部法典的風格難以統一。從整體上二來說,由於急功近利,法典一味強調對最先進民法理論和立法成果的吸收,故而在許多方面與中國實際嚴重脫節。就法典本身來說,《大清民律草案》雖然不太成熟,但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對以後的民事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熱點內容
法律法規編號查詢 發布:2025-10-12 10:12:01 瀏覽:127
購法院胸徽 發布:2025-10-12 10:06:51 瀏覽:703
勞動合同法三十八 發布:2025-10-12 10:06:05 瀏覽:185
法院新媒體 發布:2025-10-12 10:05:29 瀏覽:367
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不受 發布:2025-10-12 10:05:20 瀏覽:531
西政經濟法學院 發布:2025-10-12 10:03:43 瀏覽:951
項目部材料超耗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9:47:53 瀏覽:528
疫情防控法治措施 發布:2025-10-12 09:47:52 瀏覽:732
武大經濟法考研經驗 發布:2025-10-12 09:28:41 瀏覽:189
經濟法基本原則包括 發布:2025-10-12 09:27:03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