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古代羅馬刑法

古代羅馬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1-08 01:30:37

① 聽起來輕松自在,實施起來惡心又恐怖!這是古代羅馬的怎樣一種刑罰

在古羅馬的時候有非常多的刑法。而聽起來輕松,施捨起來又非常惡心的刑也法有幾種。第1種就是古羅馬的浴桶刑。第2種就是由古羅馬的暴君設立的一種殘酷的刑法叫做動物刑法。


很多貴族喜歡的都是老虎。因為他能將犯人迅速撲倒,並快速吃個精光。而有少部分極其變態的人喜歡熊,因為熊會疾風驟雨的將犯人殺死,再慢慢的將犯人一口一口的吃掉。

② 列舉,著名古代法學

德國著名的法學家耶林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亡,宗教隨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羅馬帝國不僅在當時成就了並遠播了古代社會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體系——羅馬法,而且,整個中世紀西歐法學智識的發端與發展就是一部羅馬法的詮釋與發展史。在古代羅馬遺留給後世的諸多遺產中,羅馬法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其影響逾千年而不衰。

以歷史的長時段鍛造羅馬法。正如羅馬城不是一天造起來的一樣,羅馬法也不是一夜之間驟成的。從公元前451年至前450年間的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的問世,到公元530年至533年完成的《國法大全》中的《優士丁尼法典》、《學說匯纂》和《法學階梯》為止,羅馬法歷經了一千餘年的發展。它從最初一種狹小和簡陋的農村共同體的法,發展成一種強大的城邦國家的法,進而發展成一種帝國的法。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有賴於多項因素,撇開政治的、經濟的這些宏大的背景性的動因不論,僅就法本身來看,在一千餘年的時間跨度中,羅馬法從粗陋質朴走向精細縝密,有賴於法學家窮經皓首地著書立說,親力親為地解答、撰約、協助訴訟,條分縷析地對每一項法律規則的討論與爭鳴;有賴於裁判官通過擬制訴訟和擴用訴訟的方式,在司法實踐中擬制某種法定要素,或參照已有的法定訴訟形式,對社會中新衍生出的而立法又來不及規定專門的司法救濟手段的情況和關系,以具體、靈活、變通的做法提供司法保護,以至於裁判官法成為市民法的活的聲音;還有賴於普通社會民眾的參與與推進。可以說,羅馬法諸項法律規則的形成,發端於當事人對糾紛的提起,確定於裁判官的裁決與處理,抽象化、理論化於法學家的著述。由羅馬法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法律規則、法律制度、法律理念乃至法學傳統的形成,必須假以時日,不可能百十年間一蹴而就。在一千多年的時光流轉中,那些對日常生活的持之以恆的關注,那些對因社會變遷而引發的新問題、新挑戰的不斷的回應,那些對司法實踐的一再的審慎的反思,最終沉澱為了一種規則體系、一種邏輯體系和一種意義體系。不誇張地說,羅馬法系積千年人類生活經驗和理性智慧鍛造而成的。

以追求藝術的精細與完美之心雕琢羅馬法。古代羅馬法並不單純是法條文本、皇帝敕令或法學家的解答與著述的集合物,超乎文本和法典之上的是法的精神與法的理念,從中我們可以明白無誤地發現,羅馬人不是僅僅把法律作為經時務世的技術工具,而是將法律作為體現了一定價值觀念的藝術來對待的。公元1世紀初期的法學家P?J?塞爾蘇斯定義道:「法(ius)是善良和公正的藝術」。優士丁尼的《學說匯纂》中注稱:善良指合乎道德,公正即合乎正義。由此又引申出,「法」當是符合正義的。烏爾比安指出:法律是關於神和人的學問——是關於公正和不公正的科學;法的箴言不是別的,就是誠實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這些是古代社會對法和法學最精練的概括與說明。由此,有學者斷言:「羅馬法是歐洲文化史上最偉大的精神力量之一」(薩拜因)。

羅馬法的實踐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面,體現在流傳甚廣的諸多法律格言中。這些法律格言涉及各個方面。在法的一般理論方面的格言有:法不是針對個別人的,而是為所有人普遍創設的;法律應當能被所有人理解;通曉法律不在於了解它的文字表述,而在於掌握它的精神和實質;違反法律原則的規定不應得到因循;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法則產生於事實;對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諒的;任何人不得通過損害他人的方式為自己獲利;行使自己的權利以不損害他人權利為限等。在刑法方面的格言有:刑罰應當成為對人的改造;法律考慮激憤者,激憤者卻不考慮法律(指刑法一般對在激憤狀態中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減輕處罰);疑罪從無;任何人均無義務指控自己有罪等。在私法方面的格言有:公法不得被私人簡約變通;契約起源於意願,隨後變為必須遵守的義務;和解協議相當於已決案;不得要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的給付;不得推定任何人遺棄自己的財產物;不情願者之間締結不了婚姻等。在程序方面的格言有:訴訟只不過是通過審判獲取應得之物的權利;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動審判;審判員不得審理與己有關的案件;法官只知法,事實須證明;舉證的義務由主張者而不是否認者承擔;一目瞭然之事無須證明;單一證據不能證明,與其他證據相結合可以證明;判決應當與請求相對應;一事不再理等。我們還很難發現其他哪個民族有如此豐富的法律格言。而且,這些格言不是類似於我國古代宋、明、清時期的律學讀本或訟師秘本中的僅僅是方便記誦的法律歌謠,而是對法律規則高度濃縮化後的藝術錘煉的結晶。今天,透過這些格言,我們仍能夠領略到規則背後的信念。今天,也仍有法學家堅持這樣的見解:「在任何時代中,法的確定性都是通過如下方面得到保證:一是法律藝術,它居於統治地位;二是法學,它的任務局限於形成法的技術因素……;三是立法,它相對於法學只能居於次位,其任務是構成法的政治因素。」(

③ 古羅馬的酷吏和刑罰

割喉刑

割喉始終是古羅馬所特有的刑罰,因此有"羅馬刑"之稱。它的要旨就是割斷喉嚨。與砍頭刑 不同的是:在此刑中,頭和軀干並不分離,但這兩種刑的行刑原則是一樣的,因為犯人主要是由於窒息、失血過多以至腦部失血而死,其直接原因在於頸動脈和主動脈被切斷。割喉刑用的是匕
首。但羅馬的刑罰中卻從未將"割喉刑"列為主要的死刑手段。

在古羅馬的角斗場里,兩個角鬥士中受傷的一方會在倒下後舉起自己的膀子,並用左手無名指指向觀眾,一方面是通過這樣的手勢承認失敗,而另一方面是請求觀眾從寬。這時,勝利者會來到他面前,做一個單腿跪地的造型,並控制住他的頭,將刀深入他的頭下,再昂起頭,等待觀眾的裁決,如果失敗者在角斗過程盡了全力並勇敢而靈巧,博得觀眾的喜好,他們就會舉起手示 意赦免,如果他的表現不令人滿意,他們就會伸出大姆指向下判他去死,如果這樣,競技場主席 便會喝一聲:"割喉"!

割喉的確帶有幾分榮譽與悲壯的意味。

割喉刑也用於制裁羅馬的意識形態對手---基督教徒。

④ 歷史上古羅馬有個刑法叫「浴桶刑」到底有多殘酷

浴桶刑的殘酷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折磨,其最恐怖的地方在於這一刑罰對人類精神層面的打擊,它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的心理防線,因此浴桶刑也成為了世界古代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之一。

當犯人和奴隸們想到自己每日泡在這令人嘔吐的浴桶中,心理防線肯定會大受沖擊,內心必定生不如死,所以浴桶刑根本就是把犯人當成畜生羞辱,半點沒留人的尊嚴,這也許就是浴桶刑為何能成為古代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中的一種的原因了。

⑤ 外國刑法中的復仇思想

【摘要】西方法律文明下復仇制度有著清晰的歷史演進過程,與東方文明有著相似性和區別性。本文旨在通過對古代外國主要法學體系的形成背景、發展進程和主要觀點的提煉,從歷史角度把握古代復仇法律制度。

【關鍵詞】復讎問題;傳統社會;復仇爭議;司法;榮辱觀念

一 古希臘、羅馬法復讎問題法律規定

古希臘為歐洲文明搖籃,作文明之端也復仇盛行。古希臘法律制度中,代表公權力的司法機關和司法程序誕生,因私力救濟的復仇循環才得以有效限制。代表原始正義的復仇邁向了城邦的法庭裁判正義. 私力救濟讓位於公權力。作為古希臘的姐妹文化的古羅馬復讎問題也有清晰的脈絡.在吸收古希臘文化基礎上有相當進步。查士丁尼時期的《國法大全》規定對人私犯產生輕微傷害侵權之債,規定禁止復仇,均強制以賠償代替對於家較為嚴重的殺人、重傷現象還可以選擇賠償或復仇。最高裁判官法最終確立對人身體、健康、生命的侵害一律實行強制性賠償復仇為法律禁止。羅馬《卡馬威刑法典》第二十條同時規定了含有精神賠償的雙重賠償制度,進一步制約復仇。

可見先期羅馬法規定肯定同態復仇同時對侵害他人身體者也要罰金同時考慮到了當事人的主觀情況,足見羅馬是較開化的法律。羅馬法後期基本上否定了同態復仇理念,而以文明的賠償和刑事責任代替復仇。

二 兩大法系成型期的復讎問題法律規定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也經歷了同態復仇階段。受到古希臘、古羅馬法影響的德國先是承襲古希臘、古羅馬法律.在蠻族入侵後因襲蠻族習慣和法典形成羅馬---日耳曼日法律.初期復仇現象多發,統治者採取了限制。日耳曼法代表《撒克利法典》中規定了不同等級的人命價格。貴族自由人至奴隸的價格,還規定殺死女性要賠償更高的價格。在其後期發展中,查理大帝為了避免復仇的無休止循環主張以"和平金"代替復仇的方式. 因此發布敕令:為了避免罪惡的增加,也免基督徒尋仇不已,凡是受到魔鬼誘惑而殺了人的罪犯,應和解並向被殺者的家屬付予適當的賠償。在完成民間的賠償後還需要向國王或者領主交納罰金,公權力干預了私仇,達到對復仇的限定。《德國民法典》規定:"不法侵害他人的身體或健康,或剝奪他人自由者,被害人所受侵害雖非財產上的損失,亦得因受損害,請求賠償相當的金額,在精神和物質層面給以撫慰,以雙重民事賠償達到制約刑事復仇的目的。法國則自十九世紀中期也肯定雙重民事賠償制度,如德國經歷了相似的歷史過程,但是對於復仇的態度是總體上禁止的。大陸法系關於復仇的歷史是與侵權法歷史基本一致的,經歷復仇時期和損害賠償時期,或者說在大陸法系復仇與侵權是有著緊密關系的。可見以賠償金錢來代替復仇是發展趨勢。

英美法系的英國諾曼征服前後對於復仇規定有較大差異, 諾曼征服前的習慣法時期復仇現象是大量存在的,諾曼征服後對復仇等野蠻的行為加大了限制的力度,復仇作為制度和習慣法逐步消失。英美法系的美國法制基礎高,認識到復仇屬於一種粗陋的方式。英美法系於此發展經歷四個時期,最後訴訟程序取代了暴力復仇,法律文明代替了野蠻行為。

三 古代其他國家復讎問題法律規定

在東方各文文明地區復仇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大致也經歷與中國一樣的過程和階段。古希伯來法淵源為摩西律法基本原則《摩西十誡》,在《舊約》對同態復仇有具體記載,摩西以上帝代言人的口吻傳達了上帝關於同態復仇的命令,可見古希伯來對復仇在初期是支持的。

古埃及法早期從肯定同態復仇逐步限制最終消失,其中對後世文明包括古巴比倫法、古希伯來法和古希臘法有很大影響.伊斯蘭法的宗教意味濃重伊斯蘭法規定:"侵犯人身的強暴行為如殺人罪和傷害罪,適用同態復仇或賠償金制度,殺害穆斯林的處罰比殺害非穆斯林的處罰嚴重得多" 《古蘭經》記載:"今以殺人者抵罪為你們的定製,公民抵償公民,奴隸抵償奴隸,婦女抵償婦女。如果屍親有所寬赦,那麼,一方應依例提出要求,一方應依禮給予賠償"。

古印度法也有關於同態復仇的規定,依照《摩奴法典》,出生低微的人毆打出生高貴的人,按照毆打的部位切除其相應的部位,用手打人斷其手,用腳踢人斷其足,與婆羅門同席烙其臀,"凡國王決定的對其親者的法令和對其仇者的法令,即使你不贊成也不得違抗它"。古巴比倫法以《漢穆拉比法典》為雄,其規定了一個復仇法原則即犯罪分子應當受到和他施加給受害人完全相同的傷害或損失來作為懲罰其規定了復仇法。規定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倘彼折斷自由民之骨,則應折其骨;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落其齒。這是明顯的同態復仇承認同等報復手段被的正當性。而後的時代復仇法漸為與損害相當的賠償代替。直至罰金成為惟一的刑罰,規定傷人一眼,如所傷者為自由人,罰金為白銀60雪克爾;如所傷者為奴隸,罰金為白銀30雪克爾。至此,刑罰的輕重,除與傷害程度有關外,還與當事人的身份、地位有關。

可見,在古代時期由於歷史因素,不同文明對於復仇都是曾經大肆放縱,後逐步限制和禁止的,這放映了文明發展與法治進步的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M] 商務印書館,1997年。

[2]〈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商務印書館1996年。

[3]〈美〉霍貝爾 :周勇譯《初民的法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4]<美>查德o波斯納 : 蘇力 譯《法理學問題》[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

[5]蔣忠新 譯《摩奴法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6。

[6]〈法〉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M]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1。

[7]〈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 吳象嬰 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⑥ 古羅馬有個酷刑叫「浴桶刑」,這刑法到底有多恐怖

「浴桶刑」是十一種最殘酷刑罰中的一種。「浴桶刑」,顧名思義,就是把人的四肢包括整個身體軀干都禁錮在浴桶中,只露出一個頭來的一種刑罰。浴桶刑的目的就在於禁錮被處罰者的行動,慢慢的將其折磨致死。浴桶刑與我國古代的「骨醉之行」相同,只不過我國古代是將人泡在酒壇中,更為嚴酷和折磨。

綜上所述,「浴桶刑」的恐怖之處在於其對人心理上造成的壓力。隨著受刑時間的延長,受刑者的下半身會慢慢在自己的排泄物被腐蝕,這對受刑者來說既是生理上的痛苦,又是心理上的折磨,很多人會受到莫大的屈辱,這是對人心理的一種重創。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在心理上慢慢的折磨人致死比直接在生理上折磨人致死更加的可怕。

⑦ 割喉刑的羅馬的刑法

割喉始終是古羅馬所特有的刑罰,因此有羅馬刑之稱。
但羅馬的刑罰中卻從未內將割喉刑列為主要的死刑手段容。
在古羅馬的角斗場里,兩個角鬥士中受傷的一方會在倒下後舉起自己的膀子,並用左手無名指指向觀眾,一方面是通過這樣的手勢承認失敗,而另一方面是請求觀眾從寬。這時,勝利者會來到他面前,做一個單腿跪地的造型,並控制住他的頭,將刀深入他的頭下,再昂起頭,等待觀眾的裁決,如果失敗者在角斗過程盡了全力並勇敢而靈巧,博得觀眾的喜好,他們就會舉起手示意赦免,如果他的表現不令人滿意,他們就會伸出大拇指向下判他去死,如果這樣,競技場主席便會喝一聲:割喉!
割喉的確帶有幾分榮譽與悲壯的意味。

⑧ 民法和刑法的庭審區別是什麼

民法,是指一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近代「民法」一詞,來源於古羅馬「市民法」。在古代羅馬早期,調整羅馬本國公民即羅馬市民相互之間關系的法律,被稱為市民法。 後來,各國在轉譯「市民法」一詞時,採用了與本國語言相應的詞彙。在日本研究西方民法理論和制訂民法典時,把西方國家使用的「市民法」一詞,用漢字表達為「民法」。這一用法後來傳入我國,遂沿用至今。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根據不同的角度,人們在使用「民法」這一概念時,賦予其不同的含義: 首先,民法可分為形式意義上的民法與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所謂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編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謂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及判例法、習慣法等。比如,在我國,在民法典尚未制訂的情況下,《民法通則》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繼承法》等是民事單行法規。而在我國《憲法》以及其他部門法或者法規中,凡是涉及民事問題的法律規定,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為狹義的民法與廣義的民法。狹義的民法指部門意義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別法;廣義的民法的范圍相當於傳統的私法的范圍,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別法(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均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我們所學習的民法,是指實質意義和廣義上的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二者最大的區別調整的關系不同。

⑨ 古羅馬刑法重嗎

很重!和中國古代的差不多!

角鬥士一般都是罪犯或者奴隸!

熱點內容
美國將中國告上法院 發布:2025-10-12 10:15:45 瀏覽:843
法律法規編號查詢 發布:2025-10-12 10:12:01 瀏覽:127
購法院胸徽 發布:2025-10-12 10:06:51 瀏覽:703
勞動合同法三十八 發布:2025-10-12 10:06:05 瀏覽:185
法院新媒體 發布:2025-10-12 10:05:29 瀏覽:367
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不受 發布:2025-10-12 10:05:20 瀏覽:531
西政經濟法學院 發布:2025-10-12 10:03:43 瀏覽:951
項目部材料超耗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9:47:53 瀏覽:528
疫情防控法治措施 發布:2025-10-12 09:47:52 瀏覽:732
武大經濟法考研經驗 發布:2025-10-12 09:28:41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