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優先權解釋

司法優先權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08 10:41:08

A. 軍屬有哪些司法優先權

什麼叫司法優先權?你懂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何況司法權有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跟軍隊或者跟軍隊家屬有什麼關系嗎?所以有些問題你搞清楚再來問好吧?

B. 司法拍賣未提前通知優先權人,有何後果

法院沒有義務去通知優先權人,你作為優先權人在拍賣前需要向法院申報並表明自己是優先權人。

C. 專利申請中優先權的定義中「相同主題」如何理解,司法解釋中如何界定

在專利法不同的條款中,判斷是否「同樣」或者「相同」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判斷新穎性時,是將在後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在先申請的說明書記載的內容進行比較。「專利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所述的『同樣的發明創造』是指對要求保護的發明創造相同。在判斷時,應當對兩份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進行比較,說明書及其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

D. 司法考試的一個問題

《專利法》第29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E. 淘寶司法拍賣的時候優先權

我國《合同法》第230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內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容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2,上條規定了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但拍賣中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如何行使,法律、法規卻未規定。

F. 專利申請中優先權的定義中「相同主題」如何理解,司法解釋中如何界定

相同主題一般指的是要求保護的客體相同,在後申請主張的權利要求,如果在先申請版中有權,則可以主張優先權。
相同主題比較簡單的解釋就是:是否在同一領域,技術方案是否基本相同,解決的問題是否相同,達到的效果是否基本一樣

參考: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6.2節中對是否涉及相同主題的核實的規定中,明確規定:進行上述第(1)項核實,即將在先申請的申請文件整體看作說明書,判斷在後申請的各項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否以其為依據,即得到其支持。如果在後申請的某項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在先申請的申請文件充分公開的技術內容中能夠得到或概括得出的,則該項權利要求能夠享受在先申請的優先權,否則拒絕給予其優先權。

望採納!

G. 司法拍賣中使用人有沒有優先權

有租賃關系並被認可的租賃人,有優先權。
請大家了解:簽訂了委託拍回賣合同,交的費用是拍答賣公司提供在拍賣會上叫賣你提供的拍品的服務費用,並不等於就能把拍品賣出去了,能收到賣出去的錢回來的。無論結果能不能成功賣出去,拍賣公司收的服務費按雙方簽訂的委託合同是合理費用,不會退的。

H. 實際施工人是否享有工程款優先權

1、實際施工人應首先向合同相對方(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主張權利。 《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 「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實際施工人主要是指轉包、違法分包合同中的承包人。實際施工人往往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簽訂合同,他們是轉包或違法分包合同的相對人。實際施工人向轉包人、違法分包人起訴主張權利,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此毋庸置疑。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主要是倡導性地告訴各級人民法院:實際施工人起訴索要工程款的,首先應當向與其有合同關系的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主張權,這是實際施工人主張權利的主渠道和主導方向。 2、實際施工人可以發包人為被告直接起訴。 實踐中,承包人與發包人訂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後,往往再將建設工程轉包或違法分包給實際施工人。按照合同的相對性來講,實際施工人應當向其有合同關系的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主張權利,而不應當向發包人主張權利。 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法律不允許建設工程的轉包與違法分包,轉包和違法分包合同違反我國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而是無效的。根據無效合同的法律後果,雙方返還財產的原則,既然實際施工人已經為發包人履行了工程建造任務,那麼發包人對實際施工人付出的勞動就應當付出對等的勞動價值。這符合我國民法通則「平等、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另外,由於轉包或違法分包合同是無效的,無效合同的相對性已經弱化,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可以視不同情況允許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因此,實際施工人直接以發包人為被告是合乎情理的,也是符合我國民法基本理論的。 然而,考慮到合同相對性原則,《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沒有明確指出,實際施工人可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而是規定「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該款的真正含義首先是「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3、為方便案件審理,人民法院可追加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為了方便案件審理,《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時人,考慮到案件的審理涉及兩個合同關系,如果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不參加到訴訟的過程中來,許多案件的事實難以查清,法律責任難界定。所以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追加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案件的第三人;實際施工人也可以發包人、承包人為共同被告主張權利。這樣既能夠方便查清案件的事實,分清當事人的責任,也便於實際施工人實現自己的權利。 4、 發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還同時對實體問題進行了規定,即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發包人已經將工程價款全部支付給承包人的,發包人就不應當再承擔支付工程價款的責任,在此情況下,實際施工人只能要求收到價款的承包人支付工程款。 但哪些價款屬於「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呢?《司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都沒有予以明確。筆者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案件實踐,以及建築業計算工程造價的規則理解,工程價款范圍應包括(1)實際拖欠的工程款及其逾期付款利息;(2)施工進程中發包人簽證確認的價款;(3)由於發包人的責任導致實際施工人的停工、窩工損失。 1、在法律時限內行使訴權 由於《司法解釋》賦予實際施工人直接起訴發包人的權利,如果發包人拖欠工程款,而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又不願起訴發包人的,實際施工人要及時提起訴訟,否則可能會失去其應有的籂海焚剿蒔濟鋒汐福摟權利。《合同法》第286條規定了承包人對建設工程有優先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的優先受償權,但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實際施工人如果也想利用優先受償權來追討工程款,那麼就要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 2、 把握發包人應當對實際施工人承擔的責任。 首先,由於《司法解釋》規定發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因此,實際施工人提起訴訟前,應當了解發包人是否已經向合同相對方承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如果發包人已經向轉包人支付了全部工程款,而轉包人沒有向實際施工人付款,此時實際施工人就應當將轉包人列為被告,而不應當向發包人提起訴訟。 其次,實際施工人在行使訴權時,應當按照相關的合同進行工程造價的結算。要了解和掌握發包人欠款的事實就應當與發包人結算工程款,核對收付款情況,確定已經支付的工程款和尚未支付的工程款,以便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如果難以與發包人進行工程款結算的,實際施工人可先與轉包人結算工程款,並收集相關的付款憑證、往來函件以及涉及價款和經濟簽證等。為在法院主持下結算或司法審價鑒定時提供充分的依據。 3、實際施工人在提起訴訟前,要提供工程質量合格的依據。《司法解釋》生效後,工程質量是否合格成為支付工程款的關鍵依據。《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應予支持。《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由於多數實際施工人是通過轉包獲得工程的,轉包合同是無效的,那麼是否能按無效合同結算工程款,就要看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了。

I. 稅收民事司法應該怎樣理解

稅法與民法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公法與私法的關系。稅法作為一個新興的部門法大量借用了民法的概念、規則和原則,對稅收領域的各項活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不僅大量體現在稅收實體法制建設過程中,對稅收程序法也有越來越大的影響。由於稅收權力的債權性質,對各類稅收進行債權保護,需要在稅法上設定相關的民事司法保護制度予以救濟。其中稅收的優先權、代位權、撤銷權制度等,都是有關稅收債權的重要保護制度。
①稅收優先權
按照民法對優先權的定義,稅收優先權是指當國家征稅的權力與其他債權同時存在時,稅款的徵收原則上應優先於其他債權。《稅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稅務機關徵收稅款,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先於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執行。納稅人欠繳稅款,同時又被行政機關處以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的,稅收優先於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②稅收代位權、撤銷權
稅收代位權是指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而對國家稅收即稅收債權造成損害時,由稅務機關以自己的名義代替納稅人行使其債權的權利。稅收撤銷權是指稅務機關對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濫用財產處分權而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行為,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管法》第五十條對稅收代位權、撤銷權作了框架性規定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者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而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稅務機關可以依照該規定行使代位權、撤銷權的,不免除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尚未履行的納稅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J. 雙重優先權原則的我國的司法解釋

我國沒有明確規定雙重優先權原則,但是在司法解釋中,也體現了這一內原則,例容如:
1957年最高人民法院第1480號文件規定:「關於合夥經營的企業與獨資經營的企業均負有債務,獨資企業無力償還時,拍賣合夥企業的財產,應先清償合夥企業所負債務,然後才能就各合夥人按比例分得部分,清償其獨資企業所負債務。」
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聯營合同若干問題的解答》中也規定了雙重優先權原則:「聯營體是合夥組織的,可先以聯營體的財產清償聯營債務,聯營體的財產不足以抵債的,由聯營各方按照聯營合同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清償。」

熱點內容
原始點療法治療糖尿病 發布:2025-10-12 06:25:20 瀏覽:42
注冊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6:21:09 瀏覽:192
道德觀古詩 發布:2025-10-12 05:51:21 瀏覽:199
鄉鎮法律服務所屬事業單位嗎 發布:2025-10-12 05:48:41 瀏覽:614
行政復議知識框架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05:39:58 瀏覽:915
工傷保險支付條例 發布:2025-10-12 05:32:14 瀏覽:138
正規律師 發布:2025-10-12 05:30:37 瀏覽:894
人民法治記者劉青 發布:2025-10-12 05:30:32 瀏覽:409
如何建立為僑法律服務平台 發布:2025-10-12 05:29:21 瀏覽:440
刑事訴訟法15條可以國家賠償 發布:2025-10-12 05:24:50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