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護案例
A. 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有什麼區別能舉例說明嗎
社會保護是指社會在社會生活環境中,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
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通過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所實施的一種專門保護。
B. 請說出四大保護的定義並分別舉出一個例子
不知道你說的四大保護指的是哪一方面,用在什麼地方?如果針對的是未成版年人,那麼定義權如下:
社會保護,是指在社會生活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神州的保護,社會生活環境不同於家庭環境,也不同於學校環境,社會保護是特指在社會生活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國家司法機關通過依
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所實施的一種專門保護措施。
學校保護,是指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並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
家庭保護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監護和教育的義務及其職責。
比如,未成年人,家庭對其應依法撫養、監護,保證其接受教育的權利。
C.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案例分析
1、 陳孝昭認為出版社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復制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章第一節第十條第五款)
2、 該糾紛可以通過協商和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
3、 訟爭照片的著作權人是陳孝昭
4、 陳孝昭提供的照片底片,從證據種類角度講,屬於物證。
5、 陳孝昭提供的照片底片,從證據分類角度講,屬於本證。
6、 陳孝昭提起侵權訴訟的訴訟時效是自知道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也就是2008年3月15日,有效訴訟期為2年,最長不得超過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章第三節第十一條第五款,也就是從2003年算起在這50年內每次不得超過2年就主張一次權利,回答者注)
7、出版社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章第二十條(第二十三條 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而定。如果版權所有人陳孝昭事先聲明不許使用,出版社就構成了侵權,如果沒有則不構成侵權。就本案而言,版權人只提供了擁有版權的證據,沒有提供未經授權不允許使用申明的證據,出版社根據該條可以使用,不構成侵權。
(當然這裡面存在一個小爭議,也就是鄉土教材屬於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但是否屬於該條規定的「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這需要有關證據支持)
D. 未成年人保護典型案例(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各一個)
16歲的華華(化名)虛報年齡進入一家服裝廠打工,沒料到他受工傷後版,此事竟成了老闆拒付賠權償金的理由。所幸的是,法院支持了他的訴訟請求,他獲賠4萬余元。
華華來自洪湖農村。去年7月,他初中畢業後經鄉親介紹,來漢到一家服裝廠做小工。他雖然未滿18歲,但長得人高馬大。鄉親便對老闆李某謊稱華華剛滿18歲。
華華如願進入服裝廠。誰知,當年10月,他做工時不小心將左手卷進機器中,為此斷了兩根指頭,經鑒定為9級傷殘。他的家人找到李某要求享受工傷待遇,老闆拒絕了:「華華系童工,沒有就業資格,不能享受傷殘賠償金。」
今年2月,華華無奈之下將李某訴至漢陽區法院,索賠5萬余元。
法院審理認為,華華和李某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因華華系未成年人而無效,但依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李某未盡審查義務,非法僱用童工,致使華華受到傷害,應予以賠償。
前日,法院判決華華獲賠4萬余元。
E. 書的種類有哪些
為什麼會沒有用?那麼我想知道的是,你的心靈雞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看到的。
如果說你是通過手機看到的,那麼確實是沒用,那隻是找了我們的見識,增加了我們的口才,甚至說給了我們一個吹牛裝逼的機會。
如果說你是通過紙質書籍看到的,我覺得還是有用的,起碼你在寫作的時候,起碼你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會用一些犀利的話語。
如果說你還感覺到沒有一點用,那說明你只是間接性地去學習,只是通過一些手機呀,或者是說其他渠道來認識這些雞湯,我覺得有點偏頗。
當然了,我們可以認為雞湯都是一些已經成功的或者經歷過的人在總結的一些經驗和知識,怎麼可能沒有用,只能說明你的方式,你的方法不對,你堅持的時間不夠長,只要你讀書,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去學習,一定會有用的
F. 給出一個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案例,如何區分它是司法保護還是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是指直接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
社會保護是指通過打擊犯罪分子,來保護未成年人
G. 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實例
這個也太多了吧
H. 初一政治處處保護 社會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司法保護案例 各舉一例 不要長篇大論 盡量縮成一端
停網吧屬於社會保護;媒體報道不透露未成年人姓名屬於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的例子:人民法院成立審理未成年日犯罪的法庭,由少年預審組,少年法庭組成,專門負責少年犯罪的預審,起訴和審判。採取區別於成年人的偵察、起訴和審叛的方式,做到寓教於審,審教結合。
家庭的司法保護多體現在家庭暴力案件的審理方面,對虐待家庭成員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溓以虐待罪追究刑事責任,受害方並可提出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法院都應當予以受理並依法支持。如劉某長期受丈夫楊某虐待,不堪忍受起訴離婚,楊某接到起訴,回家就將劉某暴打,致劉某骨折,鑒定為重傷。法院隨即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楊某立案偵查,後經偵查終結,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和虐待罪數罪並罰,判處楊某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民事部分也判決准予劉某與楊某離婚,並判令楊某賠償劉某物質及精神損失52000元。
學校保護: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這個法律,不僅是給未成年人定的,也應該是給學校的每個教師定的。從一起起老師侵害學生的案件中可以看到,不少教師心裡就沒有裝著這個法,他們不但沒有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甚至在殘害著未成年人。教師以暴力侵犯我們的行為,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使之喪失在校園中對老師的信任感與依賴感。更為嚴重的是,這將會造成未成年人心理的扭曲,使之出現反社會人格,並帶有較強的攻擊性,可謂貽害無窮。
①2000年3月15日上午,江西南昌市蓮塘某中學,在上第四節課的時候,有十幾名高一(1)班的學生因未完成李老師頭一天留下的6道數學作業題,便遭到每題抄寫1000遍、一共6000遍的體罰。作為高一的學生,面對這個令他們膽戰心驚的天文數字,只是逆來順受,沒有及時反映到校長那裡,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②西安雁塔區魚化鄉老煙庄某小學二年級老師懲罰未完成作業的學生出了個「損招」。2000年3月25日上午,肖老師命令未完成作業的12名學生(7個男生,5個女生),當眾脫褲子,並在教室里轉一圈示眾,班主任還指派兩名班幹部對不聽話的學生強行脫褲子。
③據《雲南日報》報道,4月3日晚7時30分,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中學初一(4)班的學生正在晚自習。歷史課教師聶朝寬發現學生張波及另外兩名學生沒完成作業時,便將3名學生叫到黑板前罰站。好動的張波與坐在二排的一名學生用粉筆頭互相打鬧,聶老師便上前連扇張波10個耳光,把16歲的張波扇倒在地。張波當場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聶老師還認為張波是假裝暈倒,抓著頭發拎起又補了兩個耳光。過了幾分鍾,不見張波起來,驚慌失措的聶老師連忙叫上10多個學生將張波送往鄉衛生院搶救。晚上9時,張波經搶救無效死亡。死者的學生現場目擊:張波是被聶朝寬老師活活打死的。村民王某告訴記者,他的孩子跟張波在一個班讀書,每次孩子從學校回家來,都訴說他和同學被校長和聶朝寬等老師打罵懲罰。孩子說,去上村鄉中學不是讀書,是坐牢,環境太惡劣了。
I.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的基本原則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應當以是否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於農村集體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為基本條件,並結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作為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一般原則。
二、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
1、父母雙方均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者父母一方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且依法登記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則該父母之子女自出生時起認定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因合法的婚姻、收養關系,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將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員,認定取得本集體組織成員資格。
3、因國防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原因,通過移民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將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員,認定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三、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喪失
1、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死亡,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自死亡時起喪失。
2、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自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時起,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3、遷入本市各區縣(自治縣)所轄街道辦事處或者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鎮,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自取得非農業戶口之日,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4、遷入第七條以外的其他城鎮,轉為非農業戶口,且納入國家公務員序列或者事業單位編制的,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的確認,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未改變戶籍性質和退出承包地之前,一般不宜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四、幾類特殊人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
1、農嫁女或入贅男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應當以是否在配偶對方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於對方農村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為基本判斷標准。
(1)農女嫁出後,在男方較為固定生產、生活,並依賴於男方土地作為基本生活保障的,無論其戶口是否從原集體經濟組織遷出,均應認定具有嫁入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農女嫁出後,戶口仍在原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地亦未收回,但本人或者與其配偶均外出務工,並未在男方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應認定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3)農女嫁到第八條所稱的城鎮,戶口遷入男方,無論其在娘家生產、生活,還是在城鎮生活,只要未納入國家公務員序列或者事業單位編制(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除外)的,應認定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4)農女嫁出後,因為離婚,又回原籍居住生活,但戶口未遷回,應認定具有嫁入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但在原籍重新分得了承包地的,可以認定為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入贅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參照上述精神確定。
2、外出就學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畢業後在城市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不依賴於農村集體土地之前,不應認定其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3、服兵役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其中任幹部的,或者按政策應當進行轉業安置的士官,一般應認定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4、勞改、勞教和服刑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5、非因生活需要,而是出於利益驅動或其他原因,僅將戶口掛在集體經濟組織的,不應認定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6、將非農業戶口遷回原籍,成為農村戶口,但不承包經營集體土地,而是以退休工資等其他穩定性收入作為基本生活保障的回鄉退養人員,應認定為不具備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9)司法保護案例擴展閱讀: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概念:
雖然現有法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卻被大量的法律法規所使用。《憲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物權法》都有相關規定。從中可以看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以土地等集體所有財產為根本,以農業等生產經營為目的,以一定范圍內的農民為其成員的經濟合作組織,其有權對農村土地進行發包,組織生產經營、管理,進行收入分配。
在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表現為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合作社等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之間具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某些程度上類似於公司與股東的關系,只有具有成員資格,才享有相關成員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集體土地等財產的集體所有權,有將這些財產交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的義務,並享有土地承包、收益分配等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以簡要地定義為,具有該村合法村民資格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的村、組居住生活,並以該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依法登記常住戶籍並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權利義務關系的當事人。
參考資料:網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北大法律信息網- 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問題的紀要
J. 韓公主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案例改編的吧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麼回事越詳細越好,謝謝!!!
《韓公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2004年1月蔚山廣域市中心的女中學生(中學2年級,14歲)在聯系自己朋友的時候按錯了一個號碼,打到了密陽市某男子高校了,男子高校高中生花言巧語的誘惑說是「緣分」讓我們聽到了對方的聲音。然後偽裝成要和對方耍朋友狀邀請女生和她的朋友們一起來見個面。
數日後13歲的親妹妹和16歲的表姐3人到了密陽,密陽的男學生把她們介紹給了由密陽3個學校組成的不良團體「密陽聯合」的首領。首領帶了10個人把她們拖到一處簡陋的旅館實行了毆打,輪流發生關系。
在捏到女生把柄(施暴過程中的相片,真名,學校班級,住所地址等)後,要挾發到網上,多次威脅,在旅館中,「桑拿」中,高校運動部的巴士中,公園中,用工具粗暴玩弄,輪流發生關系,搶奪錢物。
女學生因為被粗暴的工具侮辱過後身體出現異常被送往婦科,在8月精神方面已經受不了了,服安眠葯自殺。未果陷入昏迷,見女兒的情況異常後母親報警。
2004年12月7日,警察控制住41名男學生後對其中17名主要嫌疑人和其他嫌疑人24名申請逮捕令。 12月11日對其中12名嫌疑人以「涉嫌特殊強奸」罪名逮捕狀發出,逮捕。 警察在調查中發現在昌原市也有兩名中學生被用同樣的手段被20人集體強行暴力侵犯的嫌疑。各方面都有「應該不止這么多被害人!」的呼聲。經進一步詳細調查後各項加害人升至70人。
次年5月17日,雖然對各個疑點進行調查,但是只發出了「犯罪嫌疑人41人,被害者3人,其餘證據不錯無法確認」的通知。 過後,警察收到被害人的證言,繼續調查加害人家族對被害人3名女學生在事件調查過程中的威脅行為的調查。
在關於案件的草草了事的調查中,最後判定:關於警察對被害人的住所,家族,學校等個人情報流失的違法行為進行損害賠償,但是關於搜查過程中的人權侵害問題中,因為違法的尺度無法確認,所以證據不足不成立。
(10)司法保護案例擴展閱讀:
事件影響
2005年2月13日,國家人權委員會對該事件的調查過程中的人權侵害行為進行調查,對被害者的調查不當問題的證據搜查,到目前為止的29份證詞全部勸告改善,也對方法進行規定指導。
但效果不明顯,多次發出對調查過程隨時抽查。最後在大韓民國女性部的記者會面的過程中披露出警察的粗暴言論和行為,對被害人保護不充分等事實。
經過此次事件後為防止再一次的人權侵害,促進教育廳對性侵事件處理和性教育的長期對策的方案在媒體面前公布,本地的蔚山女性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組成「集團暴行事件特別對策委員會」對蔚山南部警察署進行抗議訪問,促進對真相的徹底調查。
過後蔚山南部警察署對對被害人暴言,暴行的發言進行了承認。警察署長公開謝罪。14日蔚山警察廳對該事件調查警察對被害人的人權侵害的問題和保護部充分的問題進行確認。
對警察署長進行處分,對當案件的負責人(科長),有關幹部進行處分,對該案件主要負責人進行人事處分(勸退)。
由此事件改編的電影《韓公主》於2013-10-04(釜山電影節)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