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有多少條
1. 民法總則包括哪幾章,
導言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節 民法的概念和歷史沿革
第二節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第三節 我國民法的本質和基本原則
第四節 民法和鄰近法律部門的區別
第五節 我國民法的體系
第六節 新中國的民事立法
第七節 我國民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與完善
第二章 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 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第二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
第三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四節 民事法律事實
第三章 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
第一節 民事權利
第二節 民事義務
第四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節 公民的民事法律地位
第二節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
第三節 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
第四節 公民的人身權
第五節 監護
第六節 公民的住所
第七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八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九節 合夥
第五章 法人
第一節 法人的概念和條件
第二節 法人制度的歷史發展和法人的分類
第三節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四節 法人的機關及其責任
第五節 法人的清算
第六節 企業法人
第七節 非企業法人
第八節 聯營法人
第六章 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
第一節 國家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必要性
第二節 國家作為民事主體的特殊性
第七章 物
第一節 物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物在法律上的分類
第三節 貨幣與有價證券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制度概述
第二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和構成要件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行為人
第四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
第五節 意思表示的真實
第六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第七節 違法民事行為的種類及後果
第八節 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九章 代理制度研究
第一節 代理制度的產生及其歷史發展
第二節 代理的概念、適用范圍、基本分類和要件
第三節 代理權
第四節 無權代理及其後果
第十章 期日和期間
第一節 期日、期間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期間的分類和計算
第十一章 時效
第一節 時效概論
第二節 訴訟時效概述
第三節 訴訟時效的種類和期間
第四節 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
2. 民法通則126條對應民法總則多少條
《民法通則》中關於侵權的民事責任(含第126條),在《民法總則》中不再專門作內出規定,這部分容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侵權責任法》的第85條中。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3. 中國民法總則有過幾次修訂
您好,《民法總則》發布不久,目前並沒有經過修訂。於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內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此外容是《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至今沒有修改過。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4. 民法總則17條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
一、民法總則條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二、民法總則中針對未成年人的規定還有哪些?
1、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民法總則》第36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1)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2)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3)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滿18周歲後仍可追究侵害方責任,要求其給予民事賠償。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3、未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4、未成年人8周歲後的發明受保護和承認
未成年人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關愛、教育和保護下成長。如果上學期間有了發明創造,根據民法總則,也是受到承認和保護的。
5、未成年人會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十八條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6、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第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17條是針對未成年的人年齡作出規定的一條法律。我國民法總則規定了十八周歲以下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反之十八周歲以上的則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為自己作出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還應由其父母監護,另外民法總則中也承認了胎兒的民事權利。
5. 民法總則立法的議案,提出多少個條文
2016年6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民法總容則(草案)》。
民法總則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期間的計算、附則,共186條。主要內容有:
(一)關於基本原則和法律適用規則
(二)關於自然人
(三)關於法人
(四)關於非法人組織
(五)關於民事權利
(六)關於民事法律行為
(七)關於代理
(八)關於民事責任
(九)關於訴訟時效
此外,草案還對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除斥期間、期間的計算等內容作了規定。這些規定既延續了現行民事法律中科學合理的內容和制度,又吸收近年來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民事司法實踐經驗,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6. 民法通則第79條對應民法總則多少條
《民法通則》第七來十九條 所有自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7. 民法總則127條,金額多少才會被警方立案
《民法總則》第復127條規定:「法律對數制據、網路虛擬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一規定標志著數據、網路虛擬財產正式進入民法調整和保護的范圍,彰顯了《民法總則》的時代特徵。同時,「法律對……有規定」,意味著立法對於二者的保護還將有進一步的發展。
不管金額多少與維護自己的權益並不沖突,目前法律沒有相關具體的規定。
8. 最新民法總則143條有哪些相關規定
《民法總則》第143條撇開形式要件,直接規定了有效的要件,在法技術上是回不妥當的。更嚴重的是答143條與153條第1款發生了矛盾,該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也許有人會做這樣的解釋:153條第1款是143條的例外,或者是效力的特別規定,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這是解釋不通的,因為143條規定的是「有效」要件,143條規定的是「無效」事由,兩者是一正一反的。還應當指出兩點:(1)153條第1款前半句與後半句是矛盾的。(2)「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是啥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宛如文字游戲。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行為違法了就不行,但不導致不行的就行」。盡管德國學者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有所論述,但還有個水土服不服的問題呢。
9. 新民法總則第74條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民法總則》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是: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