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人代表的范圍

公司法人代表的范圍

發布時間: 2021-01-09 00:15:43

❶ 公司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有什麼區別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法人代表不是一個獨立的法版律概念,權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❷ 企業法人代表的職責范圍

企業來法人職責
一,企業法定代表源人,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決策人,對本庫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負有全面責任.
二,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國家政策.
三,制定企業年度建設和發展的工作思路.
四,面向市場規律,搞活企業,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五,積極推進保糧新技術的應用,加強企業現代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六,注重改善職工物質文化生活,豐富職工業余文化活動,加強勞動保護,重視安全生產,防止人身傷害和責任事故的發生.
七,堅持一業為主,搞好多種經營,實現以企業全面發展.
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積極開展智力投資;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文化,業務教育,支持採納合理化建議,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和愛崗敬業精神,調動職工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九,維護和保障職工代會的權益,積極鼓勵和支持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工作,充分的揮他們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
二,工作范圍
1,按時收集,整理,匯總各類統計數據和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時編制,報關種類統計報表.
2,定期檢查統計的儲備糧油數量與實際庫存情況是否相符,按規定做好實物台帳工作.
3,有權揭發和檢舉統計工作中的違法亂紀行為.

❸ 同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不同經營范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嗎

一個人可以同抄時擔任兩個公司的法襲定代表人。相關法律對此沒有禁止。
法律依據:《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 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
(四) 因犯有貪污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5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3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5年的;
(五) 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的;
(六) 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
(七) 個人負債數額較大,到期未清償的;
(八) 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❹ 法人代表觸犯刑法是否不能當法人代表幾年范圍內

法人代表觸犯刑法不能當法人代表。如果法定代表人犯罪入獄,就會版被取消法定代表權人資格。

《公司法》第13條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二)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三)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公司違反前款規定選舉、委派董事、監事或者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該選舉、委派或者聘任無效。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出現本條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應當解除其職務。

❺ 請問公司法人授權和法定代表人授權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所授權的范圍有什麼區別

公司授權就是公司以公章的形式授權,法定電表人本身就可以對外處理公司事務,所以法定代表人作出的授權也可以視為公司的授權(要根據具體內容確定是法定代表人對公司事務的授權還是對本人事務的授權)

❻ 法人超越范圍的行為,效力如何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二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公司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公司應當在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由此可見,我國法律禁止法人超經營范圍經營。如果法人超越經營范圍從事了經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一條則規定:「公司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此條規定是對超越經營范圍的法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的規定,但實踐中經常發生的問題是,法人超越經營范圍與他人簽訂了合同,該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在合同法頒布前,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均認定企業法人超經營范圍從事的經營活動無效。我國司法實踐一般認為,由於法人的行為能力是一種特殊行為能力,法人只能在其核准登記的生產經營和業務范圍內活動,如果超越其經營范圍和業務范圍,即為超越能力范圍的行為,或稱「越權行為」,其行為是無效的。在合同法頒布後,有的同志認為,基於合同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超越經營范圍所訂立的合同將不按照無效合同處理。筆者認為,單純依據合同法的這一規定尚不能得出超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有效的結論。 國外公司法中,超越經營范圍一般有兩種後果:一是公司從事未經政府批準的行業而經營的,這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因而可以由行政機關主動採取措施;二是公司超越章程中規定的經營范圍的,股東對此有訴權,法院根本不必考慮公司是否超越經營范圍。在此情況下,超越公司經營范圍不能對抗第三人。在第三人從公司取得或向公司轉移財產之前,股東得以公司為被告,公司得以董事、經理為被告,請求法院禁止越權行為,由此對第三人造成直接損失的,由公司負賠償責任。越權行為可歸咎於董事、經理的疏忽或故意的,由董事、經理對公司負賠償責任,在第三人已經從公司取得或向公司轉移財產之後,股東、公司均不得以越權無效對抗第三人,除非第三人在簽約時明知或應知公司或公司董事、經理超越了經營范圍。 國外公司法關於越權理論的最新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筆者認為,單純地宣告超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無效,弊大於利。 第一, 不利於對善意相對人的保護,在合同的訂立與履行過程中,善意相對人可能不知道對方企業法人與之訂立的合同超越了對方的經營范圍,這樣,法律一概確認企業法人超越經營范圍所訂立與履行的合同無效,極易發生由於越權法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失卻要由善意相對人承擔的情況,這有悖於民法的公平原則。 第二,如果對超越經營范圍的合同無論因何種原因發生均認定為無效,這會使許多合同隨時處於一種可能被確認為無效的狀態中,因而不利於當事人嚴格遵守合同,極有可能破壞合同必須信守原則。 第三,如果將全部超經營范圍而為的交易都宣布為無效,不僅不利於鼓勵交易,而且還會造成極大的財產浪費,增加交易成本。 針對我國實際生活中「超越經營范圍」問題的特殊性,即因多數企業的章程和營業執照所規定的經營范圍非常籠統、簡單而不能完全涵蓋其實際的經營范圍,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此條是對代錶行為的對外效力問題的規定,但該條是否是對越權無效理論的詮釋,不無疑問。所謂代錶行為,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實施的行為,法定代表人對外代表法人從事經營活動時,其職權是由法律和公司章程決定的,其活動的內容和范圍主要是由法人規定的,其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法人的職能。因此,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就是法人自身的行為,其行為的後果由法人承擔。其他組織也是如此。應當承認,合同法此條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越權無效理論。但其與傳統的越權無效理論並不完全相同:第一,它只是有條件地承認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有效,即只有當相對人是善意時合同方有效。第二,它規定只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才有效。那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否有效?該法並未規定,還有待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釋。 合同法出台後,為了貫徹執行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該司法解釋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其中,關於超越經營范圍除外規定即國家限制、特許和禁止經營三種情況,目前主要是指工礦等產品中的煤炭、天然氣、成品油、軍用車輛和原油等,以及農用產品中的糧食和棉花等。此條規定,應當看做是對合同法規定不明的補充。該司法解釋公布後,有的同志認為,司法解釋第十條的規定與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相沖突,對於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即使在合同法頒布後,仍然會因為違反了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而被宣布為無效。這是因為,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的規定均是強制性規定,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該合同因為違反了法律的強行性規定而無效。筆者認為,這涉及到對有關法律規定的理解:民法通則和公司法雖然禁止法人(公司)超越經營范圍經營,但對法人(公司)超越了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的後果(效力)均沒有規定。換言之,民法通則和公司法僅禁止法人(公司)超經營范圍經營,但並未規定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或者從事的交易無效。由於兩法對超越經營范圍的合同的效力沒有規定,那麼,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的法律後果就沒有成為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因此,尚不能從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中得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無效的結論。 綜上所述,對越權交易的效力,應當分別不同情況,具體處理:第一,在企業法人的越權行為盡管超出了經營范圍,但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且又未損及國家、有關當事人和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只要合同本身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且合同已經履行或能夠實際履行的,應認定為合同有效。第二,越權交易行為的相對人是善意的,而越權法人是故意或過失的,而且是由有過錯的一方主動提出確認合同無效請求的,應認定合同為有效。

❼ 公司法規定法人的決策權范圍

你可能混淆了法人與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概念。
法律術語中 法人 是相對於 你我他這種有著血專肉之軀的 自然人 的擬制主體「人」的概念。
法定代表人是屬代表法人主體行事的 自然人。

對外而言,法定代表人的工作行為都是代表法人的行為、
對內而言法定代表人的決策范圍 收到公司章程的制約 行為規范受到一定的法律制約 法律要求有效法定代表人的對外行為 應有權有利

❽ 法人和企業法人哪個范圍更大

當然是法人
法人里包括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只是法人的一種

熱點內容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李主任 發布:2025-10-11 18:46:13 瀏覽:350
國民法典被稱為什麼 發布:2025-10-11 18:41:47 瀏覽:510
我國行政法也可以規定處罰 發布:2025-10-11 18:41:47 瀏覽:32
經濟法概論形成性考核冊完整版 發布:2025-10-11 17:57:13 瀏覽:671
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11 17:53:23 瀏覽:488
牛裂之刑法 發布:2025-10-11 17:28:44 瀏覽:778
關於合同法的案例視頻 發布:2025-10-11 17:22:08 瀏覽:382
公共法律實體平台建設應明確法律服務機構 發布:2025-10-11 17:21:08 瀏覽:916
等法院判決要多久 發布:2025-10-11 17:18:51 瀏覽:214
萬安縣律師 發布:2025-10-11 17:18:39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