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文件
刑法淵源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是錯誤的理解。
刑法的淵源包括:
1.刑法典
系統性地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即狹義的刑法。是指1997年全國人大出台的刑法,包括刑法修正案。
注意:刑法修正案的來由,目前有七個刑法修正案。
2.單行刑法
刑法典之外,獨立地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法律。目前我國的單行刑法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1998年12月29日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創設騙購外匯罪;將逃匯罪的主體由國有單位擴大到所有中國的單位;將非法買賣外匯定為非法經營罪)
3.附屬刑法.
即附帶規定於經濟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一些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如《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
注意: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專門規定犯罪與刑法的規范,後者是其他法律規范中附帶指明罪刑規范。但我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附屬刑法,因為我國的附屬刑法實際上是對於刑法典內容的重申,即單獨地依靠附屬刑法並不能給行為人定罪量刑。
4.變通規定
(1)含義: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涉及犯罪與刑罰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廣義刑法的內容。
(2)特點:這種規定只在該特定區域適用。
『貳』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2)刑法典文件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