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國民法典建議稿

中國民法典建議稿

發布時間: 2021-01-09 06:36:38

民法典的中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我國首部民法典編纂今年或啟動
2015年3月,張德江表示,將抓緊研究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200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民法典草案,但最終由於內容復雜、體系龐大、學術觀點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終未能實現。
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缺乏共識,需要處理好法典編纂和單行法的關系。此外,中國的民法典編纂,要借鑒國外有益的立法經驗,更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反映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要求,在實踐中需要權衡。

❷ 梁彗星是否有參與民法總則的編纂

作為專家,提供了專家意見及建議,但沒有參加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法學會黨組決定成立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2015年4月14日,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等出席會議。

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會議由張鳴起副會長主持。張鳴起首先代表中國法學會黨組宣布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立,並宣讀成員名單。張鳴起擔任小組組長、王利明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按姓氏筆畫排序)馬新彥、王偉國、王軼、尹田、劉士國、孫憲忠、李仕春、李永軍、李存捧、楊小平、楊立新、楊震、張所菲、陳小君、趙旭東、高祥、郭明瑞、崔建遠、溫世揚、譚啟平。王軼、杜林擔任小組秘書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處成員組成小組秘書處。

張鳴起傳達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15年以來組織召開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座談會、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會議和民法總則座談會等三次民法典編纂會議的情況,就相關會議圍繞民法典編纂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框架結構、工作計劃和工作步驟等共識內容作了介紹。

王利明教授就提交領導小組會議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徵求意見稿)」的編寫過程做了介紹。該專家建議稿是在王利明教授2004年編纂出版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總則編)基礎上,廣泛吸收學界其他專家建議稿內容而形成的徵求意見稿。王利明教授希望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多組織小型系列學術研討會就該徵求意見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見,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也會組織小型系列學術研討會廣泛徵求商法學界、知識產權法學界、社會法學界、民事訴訟法學界、法理學界、法制史學界等各領域專家意見,徵求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以及整個民法學界、民法實務界意見,以形成凝聚基本共識、代表學界主流意見的正式建議稿。

❸ 「民法典時代」是什麼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3)中國民法典建議稿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誕生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的民法典翻開了第一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新中國幾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國民法典」夢想邁出堅實一步,必將為華律網建設築牢根基,為奮進中國提供不竭動力。

編纂民法典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華律網建設邁上新高度一部民法典,提升的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編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法律傳統、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編纂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體人民的夢想,更凝聚著國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壯志。幾度滄海桑田。

❹ 哪裡能找到《綠色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

這個肯定找不到電子版的.一般電子版的都是通俗讀物或暢銷書,這類專業書一是沒人把他翻成電子版,二是也沒多少人要電子版.

❺ 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重新啟動民法典編纂對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 形成完備的民商事法律規范體系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其中,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以及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在民事及商事領域就需要制定民法典,從而使民事活動、商事活動由一整套系統的、完備的、具有邏輯體系的法律來進行規范。

2、 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而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是民法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依法治國需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同樣意味著要加快民法典的制定。

3、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而民法是規范民事主體行為的規則,民事主體無論在經濟活動中如訂立和履行合同,還是家庭生活中如結婚、離婚,均應遵循。如發生民事糾紛,訴請法院裁判時,法院應以民法作為裁判基準 。因此,通過制定民法典,統一裁判規則,從而使民事案件審理有統一的裁判基準,進而實現「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4、對全民進行法律教育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民法典規定民事生活、商事活動的行為規則,並為法院裁判案件提供法律依據。通過將現行的民法通則及各民事單行法進行科學、系統編纂形成民法典後,必將成為對全民進行民商事法律教育的教科書,也會是增強全民法治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的有效規范和指引。

二、 重新啟動民法典編纂的可行性

1、 市場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社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已確立,市場經濟領域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雖然中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活力和生命力。

2、 公民的法律素養在不斷提高

經過「六五」普法,公民的法律素養在不斷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及義務意識在不斷增強,公民懂法、守法、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

3、 法學理論研究已很深厚

民法典第三次編纂從1979年開始至今已30多年,在這30多年時間里,中國民法學界以梁慧星教授、江平教授、王利民教授等為代表的民法學家們進行了持之以恆、深入、細致的研究,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文章及著作。對幾種代表性的編纂思路和方案,以及民法典編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論證,法律研究深厚,成果卓著。

4、法學教育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30多年的法學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法學人才,人才儲備充分。

5、司法審判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中國在民商事方面30多年的司法審判,積累了大量的審判經驗,也培養了大批具有豐富經驗的民商事法官。同時,法官對於民商事法律規則的不足及各單行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6、其他國家的經驗可資借鑒

目前已編纂了民法典的國家及民法典有: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荷蘭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蒙古民法典、越南民法典、哈薩克民法典、吉爾吉斯斯坦民法典、土庫曼民法典等。據中南政法學院民法典研究所的統計,現在世界上有113個國家有民法典。其中,歐洲32國,南北美洲24國,非洲34國,亞洲23國。此外,還有若干國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中國在制定民法典方面,有大量可資借鑒的經驗。

7、 民法典編纂已具備良好的基礎

在梁慧星、鄭成思、王利明、巫昌楨、唐德華、費宗禕起草的專家建議稿基礎上,經過討論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已於2002年12月提交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第一次審議,並在新聞媒體予以了公布。在此基礎上,結合2002年之後中國民事、商事領域發展的實際,重新啟動民法典的編纂已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❻ 行為人自身過錯造成的損害適應什麼法條

侵權責任法解讀第二十六條:過錯相抵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與有過失」或者「過失相抵」的規定。

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讓侵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有失公允。因此,侵權人可以被侵權人的過錯為由進行抗辯,要求減輕自己的侵權責任,主要是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

一、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應當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在立法過程中,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應當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曾經存在過不同意見,簡要如下:

從大陸法系有代表性的國家或地區的立法來看,多數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制度規定在債法總則,因為「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既適用於侵權責任,也適用於違約責任。例如《德國民法典》第254條規定:「損害的發生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損害賠償的義務與賠償的范圍,視當時的情況特別是損害的原因主要在何方而決定之。即使被害人的過失僅限於對債務人既不知也不可知的,有造成異常嚴重損害的危險怠於防止或者減少損害時,也同樣適用前款規定。於此准用第278條的規定。」該條即是規定在《德國民法典》第二編「債的關系法」中的第一章「債的關系的內容」之中。我國台灣地區也是如此。大陸法系也有少數國家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分別規定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賠償規定中。例如《日本民法典》第722條第2款規定:「受害人有過失時,法院可以斟酌其情事,確定損害賠償額。」該條即是規定在《日本民法典》第五章「不法行為」之中。

從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來看,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制度基本用於解決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研究員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侵權行為法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主持起草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中的侵權行為編,均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規定在損害賠償一章中。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建議將「過失相抵」規定在損害賠償部分,即本法的第二章。理由是:「與有過失(過失相抵)」不應作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即使侵權人沒有對被侵權人的過錯進行抗辯,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法院也可以減少侵權人的損害賠償數額。例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217條規定:「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損害賠償金額,或免除之。重大之損害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前二項規定,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准用之。」
也有些同志建議將「與有過失(過失相抵)」規定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之一。理由是:(1)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當然可以作為侵權人的抗辯事由。侵權人可以據此要求減少自己的損害賠償數額;(2)侵權人即是債務人,其對債權人所享有的抗辯權需要法律予以明示。侵權人進行抗辯並提供證據後,法院應當考慮侵權人的主張,在有證據證明被侵權人也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應當減少侵權人的損害賠償額;(3)從理論上講,抗辯事由不僅包括免除責任的情形,也包括減輕責任的情形。而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發生的過錯,屬於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情形;(4)將被侵權人的過錯作為侵權人的抗辯事由,並不妨礙在侵權人沒有據此抗辯的情況下,法院在確定損害賠償額時可以主動考慮被侵權人過錯的情形,即法院可以斟酌被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確定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
二、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范圍

在立法過程中,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范圍問題一直存在爭論。特別是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是否適用於無過錯責任,我國理論界的爭論由來已久。簡要如下:

(一)與有過失(過失相抵)應當適用於無過錯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研究員主持起草的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侵權行為法編第1630條的「理由」中陳述:「無過錯責任只是不考慮加害人有無過錯,並不是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按照受害人過錯的大小,減輕直至免除加害人的賠償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的法理並不矛盾。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案件中適用過失相抵原則,實質是用受害人的過失抵消加害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基本採納了上述觀點。其第二條規定:「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按照該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的是無過錯責任,即在無過錯責任的案件中,如果受害人有重大過失,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但受害人屬於輕微過失的,不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從國外的立法來看,《俄羅斯民法典》採納類似的觀點。該法典第1083條第3款規定:「受害人有重大過失而致害人無過錯,且其責任不以過錯為必要時,應減少致害人賠償的數額或者免除其賠償損害,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對公民生命或健康造成的損害,不得免除賠償損害。」

(二)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僅適用於過錯責任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認為與有過失(過失相抵)僅適用於過錯責任。理由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從該條中的「也」字可以看出,侵權人因為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才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即侵權人有過錯,才能談得上受害人也有過錯。該條實質上強調了侵權人的過錯責任。

從國外的立法來看,《蒙古國民法典》採納了類似的觀點。該法典第394條規定:「受害人對造成損害或擴大損害程度也有疏忽或者漫不經心的,則可考慮當事人的過錯減少加害人的責任額。」

從本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來看,與有過失(過失相抵)的適用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

1.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不包括對與有過失進行抗辯

按照本法第七十條規定,民用核設施的經營人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前提下,才能免除責任。如果損害是由受害人的過失,哪怕是重大過失造成的,也不能減輕民用核設施經營人的責任。

2.法律規定只能以受害人的重大過失進行抗辯

承擔無過錯責任的主體只有能夠證明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前提下,才能對受害人進行抗辯,即要求減輕自己的責任。例如:(1)按照本法第七十二條規定,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度危險物的佔有人、使用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只有能夠證明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才可以減輕佔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2)按照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只有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的重大過失造成的,才可以減輕責任。(3)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3.法律規定可以受害人的與有過失進行抗辯(1)按照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七條和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上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能夠證明損害是部分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的,相應減輕其賠償責任。

(2)按照本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三、與有過失與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關系
在立法過程中,有些同志建議將本條中的「過錯」改為「過失」。理由是:(1)從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立法來看,都強調的是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過失;(2)「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是受害人故意造成自己損害,則不是減輕行為人責任的問題,而應當適用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即免除行為人的責任。

本法沒有採納上述意見。理由是:如果損害完全是由於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即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是受害人的故意,應適用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完全免除行為人的責任。但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故意,而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則屬於減輕侵權人責任的問題。例如,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酒後且嚴重超速度行駛的,對機動車駕駛人也不能免除責任,而只能是減輕責任。

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如果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但行為人有輕微過失的,是否構成與有過失的問題。例如社會上已經發生的不少機動車「碰瓷」的案例,「碰瓷」行為基本是在機動車違規並線或走非機動車道等輕微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實施的。在立法過程中,多數同志認為機動車駕駛人對「碰瓷」的人不應給予賠償,即應當免除機動車駕駛人的責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主持起草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第30條的「立法理由」陳述:「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范圍,如果受害人具有故意,而加害人只有輕微過失,加害人也可以免責。在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范圍,若受害人故意,加害人即可免責。」

❼ 如何評價剛剛發布的民法典61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企業法內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容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則認為: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❽ 有中國民法典這本書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在編纂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內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容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熱點內容
民法典舊樓 發布:2025-10-11 21:13:44 瀏覽:369
地方某某法規的制定 發布:2025-10-11 21:12:01 瀏覽:8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新版在哪裡查看 發布:2025-10-11 21:01:56 瀏覽:453
被掛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5-10-11 21:01:49 瀏覽:996
經濟與道德的協調性 發布:2025-10-11 21:01:02 瀏覽:584
如何認定物流的立法 發布:2025-10-11 20:56:25 瀏覽:992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釋義 發布:2025-10-11 20:46:52 瀏覽:789
購房的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1 20:28:43 瀏覽:723
婦女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10-11 20:03:28 瀏覽:338
合同法第75條件 發布:2025-10-11 20:02:31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