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消極罪刑法

消極罪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1-09 07:21:02

『壹』 刑法哪一條有解釋故意傷害罪

一、故意傷害罪是刑法第幾條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並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傷害罪是如何進行認定的

1、客體要件

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應注意的是,侵害的是他人的身體權,因此,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一般不認為是犯罪。只有當自傷行為是為了損害社會利益而觸犯有關刑法規范時,才構成犯罪。

2、客觀要件

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1)要有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的方式,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亦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

(2)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是非法進行的

如果某種致傷行為為法律所允許,就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3)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損害,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腳踢、推拉撕扯,不會造成傷害結果的,則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傷害結果其表現可多種多樣,有的是破壞了他人組織的完整性,如咬去鼻子、砍斷手腳;有的是損害了他人器官的正常功能,如聽覺、視覺、味覺喪失,精神失常等。但就結果的嚴重程度而言,則有3種形態,即輕傷、重傷或死亡。如果沒有造成輕傷以上的傷害如沒有達到傷害等級或雖達到等級卻屬輕微傷,則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貳』 非法侵入住宅罪刑法有幾個等幾,最輕的怎樣量刑

《刑法》規定的非法侵入住宅罪,只有一個量刑等次,依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回。最高可處三年答有期徒刑,最低是拘役。
相關規定:
《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規定:
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的行為。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非法搜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手段惡劣的;
2、非法搜查引起被搜查人精神失常、自殺或者造成財物嚴重損壞的;
3、司法工作人員對明知是與涉嫌犯罪無關的人身、場所非法搜查的;
4、3次以上或者對3人(戶)以上進行非法搜查的。

『叄』 有誰知道刑法裡面八大惡性犯罪指的是什麼啊

八大惡性犯罪指的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具體理由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3)消極罪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的功能法的功能是法的制定、實施在客觀上能夠產生的作用或者說效果,從邏輯上講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但一般僅指積極作用,刑法的功能是刑法的制定、實施在客觀上能產生的積極作用,法律的作用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兩類。

一般認為刑法有以下三種功能: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

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法益保護功能: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人權保障功能:刑法的規定限制了國家司法機關在刑事司法中的行為——要依法辦事,不得濫捕濫判,從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侵害。

西方有些學者稱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憲章」,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罪刑法定是實現刑法保障功能的最主要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肆』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如何處罰

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適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條 屬人管轄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4)消極罪刑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普遍管轄權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一條 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

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伍』 行為人以消極的身體動作違反刑法的命令規范而工程犯罪的,屬於純正的不作為犯嗎

您好,抄行為人以消極的襲身體動作違反命令性規則而構成犯罪的,屬於純正的不作為犯。例如遺棄罪,只能由不作為構成犯罪,即法律要求應盡扶養義務而拒絕。《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遺棄罪】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行為人以消極的身體動作違反刑法的禁止性規則而構成犯罪的,屬於不純正的不作為犯。比如放火罪,其罪本身可以由不作為也可以由作為的方式。《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禁止性規范和命令性規范是法理學上的,命令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都是義務性規范。

命令性規范是要求法律關系主體應當從事一定行為的規范,即規定必須為一定行為的義務的規范。

禁止性規范是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不應當從事一定行為的規范,即規定必須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的規范。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陸』 行為人以消極的身體動作違反刑法的禁止性規范而構成犯罪的,屬於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我想問的是,消極的

你所謂的消極的身體動作在我學的理論里叫不作為。

不純正不作為犯罪,指的是該犯版罪既可以是作為權方式犯罪,也可以是作為方式犯罪。這類罪名很多——例如,故意殺人罪。可以是作為的方式殺,拿刀主動去砍;也可以是不作為方式,餓死自己的嬰兒父母。

『柒』 求教刑法:不作為犯罪

答案應該選BCD。B、D可以由不作為構成沒有問題,貪污罪以不作為構成的情形比較少見,比如公務員收到禮物本應上交卻私自留下,應該可以構成不作為的貪污。

『捌』 哪些行為屬於刑法上的不作為

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用六個字簡述就是應為、能為、不為。就其法律特徵而言則具有隱蔽性、消極性、間接性和違法性等。

罪名

1)《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遺棄罪】

2)《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3)《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條【戰時拒絕、逃避徵召、軍事訓練罪;戰時拒絕、逃避服役罪】

4)《刑法》第三百八十條【戰時拒絕、故意延誤軍事訂貨罪】

5)《刑法》第三百八十一條【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罪】

6)《刑法》第四百零四條【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7)《刑法》第四百二十九條【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

8)《刑法》第四百四十條【遺棄武器裝備罪】

9)《刑法》第四百四十一條【遺失武器裝備罪】

10)《刑法》第四百四十四條【遺棄傷病軍人罪】

11)《刑法》第四百四十五條【戰時拒不救治傷病軍人罪】

12)《刑法》第四百一十六條【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

13)《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14)《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丟失槍支不報罪】

15)《刑法》第四百條【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16)《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玩忽職守罪】等。

犯罪分類

純正不作為犯

純正不作為犯是指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只能由不作為構成的犯罪,它是以不履行特定義務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說,在我國現行刑法中,行為人的行為但凡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都可根據法律的規定定罪量刑,因此,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成立必須以構成要件齊備為前提。例如,遺棄罪,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等。所謂「純正」指的是該類犯罪只能由不作為行為構成,而不能由作為行為構成。同時,在純正不作為犯罪的犯罪構成中,對法定義務的違反,是該類犯罪成立的前提,也是該類犯罪構成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中的重要內容。

不純正不作為犯

所謂不純正不作為犯,是指行為人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的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例如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交通肇事後逃逸甚至放任更嚴重危害後果發生的間接故意殺人案件等。

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學者眼中,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認為不純正不作為犯是行為人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該觀點是我國目前的通說。

(2)認為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了法規中以作為形式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叫不純正不作為犯。這種觀點是日本目前的通說。

(3)認為不實施法律期待的一定行為並因此而導致一定結果構成的犯罪叫不純正不作為犯。這種觀點目前是德國的通說。

不純正不作為犯是不作為犯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犯罪形態,其構成之復雜,再加之我國目前對於不純正不作為犯罪只是通過刑法理論予以確認,在現行刑法中並無相關明文規定,因此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認定比較困難。

混合不作為犯

我國有學者根據刑法分則對具體犯罪的不作為模式,除了把不作為犯分為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外,還提出了另外一種不作為犯,即混合不作為犯。所謂混合不作為犯的表述為「混合不作為犯是指既有作為又有不作為共同構成的犯罪形態」,「混合不作為犯的特點在於作為與不作為必須同時存在才能構成犯罪,如果只有作為或者只有不作為,則不能成立該犯罪」,例如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抗稅罪和走私罪便同時包含作為和不作為兩種行為。在抗稅罪中不交稅是不作為行為,抗拒收稅則是作為行為;同樣,在走私罪中,不如實申報出入境物品是一種不作為行為,逃避海關檢查卻是作為行為。

『玖』 刑法 故意傷害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回者管制答。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拾』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熱點內容
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發布:2025-10-11 15:25:06 瀏覽:734
青少年學習宣傳民法典 發布:2025-10-11 15:10:58 瀏覽:203
中央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10-11 15:10:21 瀏覽:715
法院是黨委書記 發布:2025-10-11 15:01:56 瀏覽:401
比較法學探析 發布:2025-10-11 14:55:13 瀏覽:647
經濟法概論b題庫 發布:2025-10-11 14:29:56 瀏覽:886
大理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11 14:29:01 瀏覽:990
法官信條 發布:2025-10-11 14:26:11 瀏覽:920
欠薪罪立法 發布:2025-10-11 14:26:09 瀏覽:878
公司子公司法人 發布:2025-10-11 14:11:50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