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勤勉義務
❶ 勤勉義務的董事勤勉義務的標准
根據法律中對公司董事勤勉程度高低要求的不同,各國法中有關公司董事勤勉的標准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寬松的一般勤勉標准,以美國為代表。在美國,董事只需要對公司事務盡到一般勤勉義務即可,只要董事不存在重大過失行為,就無須對公司的損失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在美國,商業判斷規則可保護董事免於承擔一般過失行為的賠償責任。並且,按照美國示範商業公司法(以下簡稱MBCA)與各州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有權在章程中以約定的形式免除董事違反勤勉義務、構成重大過失、但未違反忠實義務行為的部分甚至全部賠償責任。
二是一般勤勉標准,以英國為代表。在此類型中,董事須盡到普通謹慎主人的合理注意,具體地根據董事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如對於不具有專業資格和經驗的非執行董事來說,只要其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對於執行董事和具有專業資格或經驗的非執行董事,則需要盡到同類專業人員應該履行的技能和注意。
三是嚴格勤勉標准,以德國、法國為代表。嚴格勤勉又可稱為高度勤勉,是相對於一般勤勉而言的。在此種勤勉標准下,任何過失,不論如何輕微,董事都應當避免,否則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是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以日本為代表。此類勤勉標准介於一般勤勉與嚴格勤勉之間,如日本2005年公司法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善良管理人的勤勉義務,該義務來源於羅馬法上的善良家父義務,是一種嚴格勤勉要求。該法同時又規定公司有權以章程等形式免除雖然違反勤勉義務、但出於善意並無重大過失的董事在法定數額之內的賠償責任,又具有一般勤勉標準的特點。
從上述四類公司董事因違反義務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情況來看,相關國家對董事勤勉程度的不同要求與其本國法律中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機制的健全程度是成反比的,即,訴訟機制越發達的國家,其對董事的勤勉標准要求越低;反之,則越高。如美國針對董事的訴訟機制最為發達,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也最為寬松;在德國,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很不發達,執法者通常以行政甚至刑事制裁來取代民事責任,董事遭遇民事訴訟索賠的情形非常少見,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最為嚴格;而日本雖然在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因二戰之後受美國法影響甚大,相關法律制度借鑒美國法的痕跡明顯,其對董事勤勉的要求嚴於美國而寬於德國。
我國公司法 關於董事勤勉標準的規定屬於典型的嚴格勤勉標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該規定,董事只要違反一般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規定與德國和法國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由於我國公司法、證券法中追究公司董事民事責任的訴訟機制正趨於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對董事已產生明顯的威懾力,故公司法中對董事勤勉義務的嚴格要求難免造成董事經營上的謹小慎微與保守,不利於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和股東的根本利益。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公司法中有關董事嚴格勤勉標準的規定與擴大公司自治的立法初衷並不合拍,更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在強化董事責任訴訟機制的同時,適當放鬆對其勤勉標準的要求,借鑒日本的做法實行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
❷ 法律上對勤勉義務的理解
所謂「勤勉義務」,就是要求董事處理公司事務時能像處理個人事務時那麼認真和盡力,或者說董事必須以一個謹慎的人在管理自己的財產時所具有的勤勉程度去管理公司的財產。
也稱注意義務或審慎義務,和忠實義務一並構成公司董事和高管法律義務的兩大種類。忠實義務的著重點在於董事行為的目的和做出決策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是否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勤勉義務的著重點則是董事行為本身和做出決策的過程是否盡職和是否到位。
在美國,有關董事勤勉義務,最常被引用的正式表述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示範公司法修正本》,其表述是,董事在履行職責時必須,1.懷有善意;2.要像一個正常的謹慎之人在類似的處境下應有的謹慎那樣去履行職責;3.採用良好的方式,這是他有理由相信符合公司利益的最佳方式。另一個是來自1966年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判例:一般的審慎之人在類似情況下處理其個人事務時應盡到的勤勉、注意與技能。
董事的勤勉義務,在大陸法系也被稱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善管義務」,在英美法系則被稱為「注意義務」。董事的勤勉義務是指董事在管理公司事務過程中負有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和勤勉並且使之達到法律所要求的標準的義務。
董事勤勉義務的標准:
根據法律中對公司董事勤勉程度高低要求的不同,各國法中有關公司董事勤勉的標准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寬松的一般勤勉標准,以美國為代表。在美國,董事只需要對公司事務盡到一般勤勉義務即可,只要董事不存在重大過失行為,就無須對公司的損失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在美國,商業判斷規則可保護董事免於承擔一般過失行為的賠償責任。並且,按照美國示範商業公司法(以下簡稱MBCA)與各州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有權在章程中以約定的形式免除董事違反勤勉義務、構成重大過失、但未違反忠實義務行為的部分甚至全部賠償責任。
二是一般勤勉標准,以英國為代表。在此類型中,董事須盡到普通謹慎主人的合理注意,具體地根據董事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如對於不具有專業資格和經驗的非執行董事來說,只要其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對於執行董事和具有專業資格或經驗的非執行董事,則需要盡到同類專業人員應該履行的技能和注意。
三是嚴格勤勉標准,以德國、法國為代表。嚴格勤勉又可稱為高度勤勉,是相對於一般勤勉而言的。在此種勤勉標准下,任何過失,不論如何輕微,董事都應當避免,否則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是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以日本為代表。此類勤勉標准介於一般勤勉與嚴格勤勉之間,如日本2005年公司法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善良管理人的勤勉義務,該義務來源於羅馬法上的善良家父義務,是一種嚴格勤勉要求。該法同時又規定公司有權以章程等形式免除雖然違反勤勉義務、但出於善意並無重大過失的董事在法定數額之內的賠償責任,又具有一般勤勉標準的特點。
從上述四類公司董事因違反義務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情況來看,相關國家對董事勤勉程度的不同要求與其本國法律中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機制的健全程度是成反比的,即,訴訟機制越發達的國家,其對董事的勤勉標准要求越低;反之,則越高。如美國針對董事的訴訟機制最為發達,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也最為寬松;在德國,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很不發達,執法者通常以行政甚至刑事制裁來取代民事責任,董事遭遇民事訴訟索賠的情形非常少見,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最為嚴格;而日本雖然在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因二戰之後受美國法影響甚大,相關法律制度借鑒美國法的痕跡明顯,其對董事勤勉的要求嚴於美國而寬於德國。
我國公司法 關於董事勤勉標準的規定屬於典型的嚴格勤勉標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該規定,董事只要違反一般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規定與德國和法國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由於我國公司法、證券法中追究公司董事民事責任的訴訟機制正趨於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對董事已產生明顯的威懾力,故公司法中對董事勤勉義務的嚴格要求難免造成董事經營上的謹小慎微與保守,不利於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和股東的根本利益。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公司法中有關董事嚴格勤勉標準的規定與擴大公司自治的立法初衷並不合拍,更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在強化董事責任訴訟機制的同時,適當放鬆對其勤勉標準的要求,借鑒日本的做法實行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
❸ 如何理解公司法上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專占公屬司的財產。無以下行為的,則可認定為忠實勤勉。
公司法第148條規定: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❹ 公司法---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勤勉義務
你明白勤勉義務抄的內容就知道了
監事也有勤勉義務 但不需要單獨提出來
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 表明目前我們國家從法律上是不倡導監事的勤勉義務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監事的日常工作活動必須嚴格按照公司監督內部控制制度來走,是一個規范性很強的部門,而且必須保證完全的獨立性,所以勤勉義務不適合監事
❺ 公司法中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的聯系區別
勤勉義務,又稱注意義務,善管義務,是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該誠信地履行對公司的職責,在管理公司事物時,應當以一個理性的謹慎的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所應表現的勤勉和技能來履行其職責,以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遵守法律法規公司章程。
2,在履行職務時不得越權。
3,熟悉公司業務以及經營管理狀況
4,出席董事會,監事會,並以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來發表觀點
5,向股東(大)會,社會公眾等如實提供公司資料
6,列席股東(大)會,並接受質詢
忠實義務,有稱誠信義務,是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和監督時,應該以公司的利益為己任,為公司最大的利益履行職責,當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發生沖突時,應該以公司利益為重。
忠實義務有以下幾點:1,不得侵佔公司財產。
2,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獲取非法利益。
3,禁止越權使用公司財產。
4,競業禁止義務
5,限制自我交易
6,禁止篡奪公司機會義務
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是董事最為重要的兩項義務,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1,義務屬性不同,注意義務是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務方面的要求。忠實義務是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誠實信用方面的要求。
2,兩類義務的功能不同,注意義務是為了追求公司經營的最佳效果,促使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合理的履行職務。而忠實義務主要是為了避免義務人自身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發生沖突,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司利益。
3,兩類義務的判斷標准不同。對於注意義務的履行很難以客觀的現象為標准,經常需要經過主觀分析來加以判斷。而對於忠實義務的履行,一般有明確的客觀標准。
4,責任的形式也不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違反注意義務所承擔的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他們都以公司遭受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行為的損害和責任人有過錯(故意或重大過失)為構成要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僅僅是違約責任,並且不以公司有損害為主觀有過錯為構成要件。
詳細請參考《公司法》第148條-149條
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❻ 請問公司法中規定的董事的 勤勉義務 是否等同於 注意義務
你說的對。
勤勉義務又稱為注意義務或善管注意義務,是指董事履行職責時,應當為公司的最佳利益,具有一個善良管理人的細心,盡一個普通謹慎之人的合理注意。
❼ 《公司法》規定董事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你是如何理解商業判斷原則的
忠實義務是公司的權力行使者作為誠信義務人必須在行駛其職權的時候,善意地從事行為,並出於對公司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僅僅促進其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利益[1]。其核心要點在於,公司利益在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行事准則中,應當始終高於其自身的利益。但是公司法對於忠實義務的具體涵義沒有給出界定,而是在整部法律的不同地方零星地規定了與忠實義務有關的一些條款。
公司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從「忠實」的字面含義來講,忠實義務理所當然地要求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不能利用其自身擔任公司某特定職務、從而享有特定的職權的便利,以其自身的關聯關系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這里的「關聯關系」,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定義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不應當將利用「關聯關系」的行為一概地理解為違反忠實義務,現實中關聯關系下的交易大量存在,許多還是為了公司的利益而採取的做法,因此只有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利用這種關聯關系達到「損害公司利益」這一標准時,才被認為是違反忠實義務的。
❽ 法律上對誠信與勤勉義務的理解
所謂「勤勉義務」,就是要求董事處理公司事務時能像處理個人事務時那麼認真和盡力,或者說董事必須以一個謹慎的人在管理自己的財產時所具有的勤勉程度去管理公司的財產。
也稱注意義務或審慎義務,和忠實義務一並構成公司董事和高管法律義務的兩大種類。忠實義務的著重點在於董事行為的目的和做出決策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是否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勤勉義務的著重點則是董事行為本身和做出決策的過程是否盡職和是否到位。
在美國,有關董事勤勉義務,最常被引用的正式表述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示範公司法修正本》,其表述是,董事在履行職責時必須,1.懷有善意;2.要像一個正常的謹慎之人在類似的處境下應有的謹慎那樣去履行職責;3.採用良好的方式,這是他有理由相信符合公司利益的最佳方式。另一個是來自1966年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判例:一般的審慎之人在類似情況下處理其個人事務時應盡到的勤勉、注意與技能。
董事的勤勉義務,在大陸法系也被稱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善管義務」,在英美法系則被稱為「注意義務」。董事的勤勉義務是指董事在管理公司事務過程中負有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和勤勉並且使之達到法律所要求的標準的義務。
董事勤勉義務的標准:
根據法律中對公司董事勤勉程度高低要求的不同,各國法中有關公司董事勤勉的標准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寬松的一般勤勉標准,以美國為代表。在美國,董事只需要對公司事務盡到一般勤勉義務即可,只要董事不存在重大過失行為,就無須對公司的損失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在美國,商業判斷規則可保護董事免於承擔一般過失行為的賠償責任。並且,按照美國示範商業公司法(以下簡稱MBCA)與各州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有權在章程中以約定的形式免除董事違反勤勉義務、構成重大過失、但未違反忠實義務行為的部分甚至全部賠償責任。
二是一般勤勉標准,以英國為代表。在此類型中,董事須盡到普通謹慎主人的合理注意,具體地根據董事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如對於不具有專業資格和經驗的非執行董事來說,只要其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對於執行董事和具有專業資格或經驗的非執行董事,則需要盡到同類專業人員應該履行的技能和注意。
三是嚴格勤勉標准,以德國、法國為代表。嚴格勤勉又可稱為高度勤勉,是相對於一般勤勉而言的。在此種勤勉標准下,任何過失,不論如何輕微,董事都應當避免,否則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是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以日本為代表。此類勤勉標准介於一般勤勉與嚴格勤勉之間,如日本2005年公司法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善良管理人的勤勉義務,該義務來源於羅馬法上的善良家父義務,是一種嚴格勤勉要求。該法同時又規定公司有權以章程等形式免除雖然違反勤勉義務、但出於善意並無重大過失的董事在法定數額之內的賠償責任,又具有一般勤勉標準的特點。
從上述四類公司董事因違反義務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情況來看,相關國家對董事勤勉程度的不同要求與其本國法律中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機制的健全程度是成反比的,即,訴訟機制越發達的國家,其對董事的勤勉標准要求越低;反之,則越高。如美國針對董事的訴訟機制最為發達,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也最為寬松;在德國,針對董事的民事訴訟很不發達,執法者通常以行政甚至刑事制裁來取代民事責任,董事遭遇民事訴訟索賠的情形非常少見,其對董事的勤勉要求最為嚴格;而日本雖然在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因二戰之後受美國法影響甚大,相關法律制度借鑒美國法的痕跡明顯,其對董事勤勉的要求嚴於美國而寬於德國。
我國公司法 關於董事勤勉標準的規定屬於典型的嚴格勤勉標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該規定,董事只要違反一般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規定與德國和法國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由於我國公司法、證券法中追究公司董事民事責任的訴訟機制正趨於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對董事已產生明顯的威懾力,故公司法中對董事勤勉義務的嚴格要求難免造成董事經營上的謹小慎微與保守,不利於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和股東的根本利益。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公司法中有關董事嚴格勤勉標準的規定與擴大公司自治的立法初衷並不合拍,更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在強化董事責任訴訟機制的同時,適當放鬆對其勤勉標準的要求,借鑒日本的做法實行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