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財產是

民法中的財產是

發布時間: 2021-01-09 18:55:21

A. 民法中財產關系中的財產義務是什麼請從一個初學者的角度解釋。

財產責任是指由民事違法行為人承擔財產上的不利後果,使受害人得到財產上補償的民事責任,如損害賠償責任。
①以財產執行為內容的民事擔保責任。在責任范圍上有有限財產責任、無限財產責任、連帶財產責任之分。財產責任對於責任人意味著某種附條件的義務:在主債務人有支付能力的條件下,責任人不直接承擔債務,僅負有不得減少或抽逃設保財產的義務;在主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責任人負有以設保財產清償債務的強制性義務,這一般通過破產程序或連帶償債程序實現。在法律上,對財產責任人的擔保責任范圍設有數額限制者,稱為有限責任;對其擔保責任范圍不設限制者,稱為無限責任。
②違約或違法行為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財產性民事法律後果。民事責任的主要形式。各國法中財產性責任形式主要包括返還財產、恢復原狀、排除妨礙、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它們主要適用於給他人造成財產損害或損失的違法行為。

B. 《民法總則》中財產關系是什麼意思

您好,財產抄關系(property relation),生產襲關系的法律用語,即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
特徵: 1.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的地位
2.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發生的
3.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有償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C. 民法中關於法人財產的部分在哪找

1、《民法通則》關於自然人和法人部分。
2、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對法內人的概念作了容明確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3、《公司法》中有更明確的規定。
4、《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D. 哪些是民法中最基本的財產形式多選題

物權是和債權相對應的一種民事權利,它們共同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財產形式。財產權的靜止狀態體現為物權,在運動狀態中又表現為債權,物權和債權反映著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基本的財產關系。 物權和債權盡管都屬於財產權的范疇,但和債權相比較,物權是支配權,而債權是請求權,債權人一般不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而是請求債務人依照債的規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 除此外,物權具有自身的特點,表現在: 第一,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債權人的請求權只對特定的債務人發生效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債權又被稱為對人權。債權要成為物權必須要完成一定的公示方法。 第二,物權具有優先性,債權具有平等性。物權的優先性,首先表現在當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優先於一般的債權。物權的優先性還表現在,同一物上有數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物權優先於後設立的物權,這就是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 第三,物權能夠對第三人產生效力,物權都具有追及性,所謂追及的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不管輾轉流通到什麼人手中,所有人可以依法向物的佔有人索取,請求其返還其物。任何人都負有不得妨礙權利人行使權利的義務,無論何人非法取得所有人的財產,都有義務返還。 第四,在權利設定上的區別。物權設定時必須公示,動產所有權以動產的佔有為權利象徵。動產質權、留置權亦以佔有為權利象徵,而不動產則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等亦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公示常常伴隨著物權的存在。而債權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它並不具有公示性,設立債權亦不需要公示。因此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設立某項物權,如未公示,可能僅產生債權而不產生物權。物權的設立採取法定主義,物權的種類和基本內容由法律規定,而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種類。然而債權,尤其是合同債權,主要由當事人自由確定。當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公共道德,則可以根據其意思設定債權,同時又可以依法自己決定債的內容和具體形式。 第五,物權和債權的保護方法不同。

E. 民法中跟財產權有關的內容

《民法通則》規定: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
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七十九條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第八十條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F. 《民法總則》中財產關系是什麼含義

您好,財產關系(property relation),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即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版產品的權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
特徵: 1.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的地位
2.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發生的
3.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有償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G. 民法中的財產關系和經濟法 有什麼區別

1、財產關系

網路對財產關系的定義是: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其特點是主體地位平等、自願發生、受價值規律支配。那麼,這與民法中的平等原值、自願原則(意思自治)及經濟法中的遵循價值規律原則是向匹配的。從定義上來說,經濟法強調的是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國家調控),而民法上強調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是界限(區別)之一吧。
但是同時,民法規定和調整平等的(經濟)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我們又是在經濟活動中(受經濟法調整)開展經濟活動的,界限還真不明顯……
2、民法中涉及哪些財產關系
那就得對「財產關系」進行分類了,該如何分類?民法中對財產的處置主要是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佔有關系、支配關系和流轉關系。(同時,大民法中的《婚姻法》中還有「夫妻共同財產關系」,我覺得只是主體為夫妻二人的差別而已)。民法中有財產的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所有權、用益權和債權等,經濟法和商法中同樣也包含,只是商法的主體主要是商事主體(企業法人、社團法人等),經濟法的主體是國家(調控)行政部門,如稅收部門等。從三種財產關系的分類上而言,若論是否有界限,我覺得主要在參與的主體同。
3、經濟法和商法中有沒有涉及到財產關系
結合財產關系的定義和分類,我覺得財產關系既然是一個法律概念,那麼它應該是貫穿於所有的法律,或者所有的部門立法都會考慮到的,畢竟它是生產關系在法律層面的體現。肯定是有啦,但還是離不開上述的三種分類。

H. 民事案件中什麼叫做涉及財產關系

民事案件一般都是侵權糾紛,在侵權中涉及了財產關系:比如給付、繼承、財產處分、合同債權債務等等,就是涉及到財產關系了。

I. 民法中法人財產與其成員財產是如何區分的

這句話是錯的。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關鍵:
1、平等主體
這是判斷是否受民法調整的關鍵。
2、法律規范的總和
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民法典。

J. 財產關系在婚姻法和民法中的區別

1、主體不同

財產關系在婚姻法中調節的對象是夫妻雙方之間,其主體相對確定,而民法中財產關系調節的對象一般不確定。而民法中財產關系的相對人則是不確定的,去商廈買衣服相對人是商廈。

去飯店吃飯相對人是飯店。從婚姻法上分可以由夫妻共有財產關系、夫妻個人所有財產關系。民法上則有共同共有關系、按份共有關系等等,比婚姻法的財產關系要復雜得多。

2、調整關系不同

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以法定為原則,以約定為例外,即法定共同所有制,但可以約定個人所有制;民法中的其他財產關系一般以約定為主,即財產關系的內容主要以當事人約定為主。

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產生、並依附於身份關系,而民法中的其他財產關系的當事人之間不必然存在身份關系。二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遵循民法建立相應財產關系的基本原則,本質上都建立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之上。

3、法定從屬不同

婚姻家庭法屬於民法一部分,區別於刑法行政法,具備民法的基本特徵,私權自治。婚姻家庭法總的財產關系有其特殊性,特殊在與人身關系(尤其表現為身份關系)的附著性。

具體表現為,身份關系影響和決定財產關系。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繼承法里的繼承。此外,夫妻財產公有制也是一個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夫妻財產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產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

熱點內容
公務員考試舞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1 09:20:53 瀏覽:732
國際民事訴訟法當事人 發布:2025-10-11 09:10:40 瀏覽:346
國家標準是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10-11 09:06:17 瀏覽:357
心得體會司法所 發布:2025-10-11 09:05:36 瀏覽:133
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是的責任 發布:2025-10-11 08:54:21 瀏覽:494
一次性補償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1 08:48:00 瀏覽:420
瓊中地方法院 發布:2025-10-11 08:46:53 瀏覽:920
公司監製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1 08:46:52 瀏覽:665
銀行法律法規考試資料 發布:2025-10-11 08:35:46 瀏覽:205
萊山法院電話 發布:2025-10-11 08:35:02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