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董事會表決
『壹』 公司法中對董事的提名是如何規定的
董事換屆選舉一般由股東提名,前一屆董事會對該股東的提名形成決議,然後以董事會的名義提交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通過。通常原董事會在將被提名名單提交股東會前,根據股東的持股比例、董事名額的分配情況等在股東之間進行協商,但這種內部醞釀,是公司控股股東及主要股東之間相互權利和利益的博弈,並不透明。《公司法》第103條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提名董事。
董事包括獨立董事和非獨立董事,要選舉產生公司董事,首先需要提名候選人。對於獨立董事提名,在《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有所規范,其中第四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並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可以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但對非獨立董事,如何提名目前卻缺少明確規范,由於非獨立董事其實把控上市公司發展方向、深度參與公司實際運作,因此他們的提名其實更加關乎上市公司的未來。
當然,為落實好《公司法》第四條規定的"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股東權利,
《公司法》103條第2款也間接賦予了股東對董事的提名權,規定"單獨或合並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向股東大會提出臨時提案",股東可以根據該條規定,不經過公司董事會,以臨時提案的方式向股東大會行使選舉或更換董事的提名權。
但總體來看,目前董事提名缺乏法規制度規范,雖然《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訂)》明確規定,公司應當在章程中規定董事、監事提名的方式和程序,以及累積投票制的相關事宜,但這種規定的規范層次太低,上市公司自主性較大,使得董事提名權主要受大股東控制。比如,有上市公司規定"在章程規定的人數范圍內,按照擬選任的人數,由連續18個月以上單獨或合並持有公司發行在外有表決權股份總數5%以上的股東,按持股比例提出4名非獨立董事建議名單",這些"土政策"甚至違反了《公司法》103條的有關規定。
『貳』 董事會決議通過條件,是需要多少董事同意
按照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版須經全體董事權的過半數通過。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不過,公司的章程可以另行約定對於特殊事項董事會決議的通過條件,但是不得低於公司法的規定半數通過。
根據《公司法》規定和公司章程,一般董事會做出的決議須經董事會二分之一以上董事表決通過方可作出。其中,對公司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發行債券,公司分立、合並、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聘任或解聘總經理,修改公司章程等,須經出席會議的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董事會決議反對票與贊成票相等時,由董事長裁決。
『叄』 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行使哪些職權
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行召集股東會會議,並向股東會報告工作、執行股東會的決議、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等職權
根據《公司法》第四十六條 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1、召集股東會會議,並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2、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3、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4、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5、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6、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
7、制訂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8、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9、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並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11、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3)公司法董事會表決擴展閱讀:
《公司法》第四十七條 董事會會議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
第四十八條 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董事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肆』 公司變更董事和監事,請問是做股東會決議還是董事會決議
一般進行董事會決議即可,事後需要報告給各個股東。
董事會決議是董事會就公版司有關問題進行權表決而形成並代表董事會意見的文件。原本由股東(大)會決議的許多事項轉由董事會作出決議,公司的意思決定機關事實上已經分解為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因此,董事會對享有最後決定權的事項所作的決議,自然也應當屬於公司的意思表示。
根據公司法第三十八條 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二)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
只有在不是由職工擔任董事、監事的時候,才需要召開股東會議。
(4)公司法董事會表決擴展閱讀
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 Director),是指由公司股東(大)會或職工民主選舉產生的具有實際權力和權威的管理公司事務的人員,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經濟活動。
監事(supervisor ),是公司中常設的監察機關的成員,又稱「監察人」,負責監察公司的財務情況,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職務執行情況,以及其他由公司章程規定的監察職責。
他們的仍免等都需要經過董事會與股東會。
『伍』 什麼是董事會一票否決權
在投票選舉或表決中,只要有一張反對票,該候選人或者被表決的內容就會被否定。這種一票否決機制又稱為一票否決權。
掌握有一票否決權的人或者團體組織都是身處要職、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擁有一票否決權又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5)公司法董事會表決擴展閱讀:
1、有限公司能在章程中設置一票否決。
《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司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有限公司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
可見,《公司法》允許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公司章程對董事會和股東會的表決方式作出特殊約定,董事和股東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
2、股份公司不能在章程中設置一票否決權
《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份公司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
《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股份公司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
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可見,不同於有限公司,《公司法》並未允許股份公司通過公司章程授予董事和股東一票否決權。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是開放式公司,需要更注重保護公眾利益,對於組織機構的表決權機制的運作,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不允許股東自由約定。因此,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中設置「一票否決權」缺乏相應的理論基礎。
『陸』 《公司法》中對董事的提名是如何規定的
董事一般由股東會選舉產生,見《公司法》第38條。
在三種法定情形下由職工選舉產生,見《公司法》第45條第2款:
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成員中也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
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
《公司法》第68條:「國有獨資公司設立董事會,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第六十七條的規定行使職權。董事每屆任期不得超過三年。
(6)公司法董事會表決擴展閱讀:
《公司法》關於董事義務的規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1、董事負責公司的日常運作和管理工作。
2、董事的權力是受信管理公司。「受信」表示他們有誠實信用的責任。他們行事必須以公司的利益為依歸,並須按照指定的目的運用權力。
3、董事在辦理公司業務時如有疏忽,必須就疏忽而引起的損害對公司負責。
4、《公司條例》對董事職責有嚴苛的規定。例如,遇有公司清盤,如果所經營的生意看來是意圖欺詐債權人或其它人士,法庭可能判決明知而參與欺詐行為的人必須個人承擔公司的債務和其它責任。
5、如果公司清盤,看來參與公司成立、創辦的人士或任何高級人員、清盤人或接管人有誤用、留存公司任何款項或財產或須對此負責或承擔責任,或該人士因有關公司的失當行為和有違職責行為成罪,法庭可以迫令該人士向公司交出或付還款項或財產,或以賠償形式注入資產。
『柒』 公司法中有沒有規定董事會成員可以直接擺免董事長
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選舉和罷免辦法由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有限公司與董事長有關的規定如下:
《公司法》第一百零九條: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 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檢查董事會決議的實施情況。副董事長協助董事長工作,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履行職務;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履行職務。
第一百一十條:董事會每年度至少召開兩次會議,每次會議應當於會議召開十日前通知全體董事和監事。 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監事會,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董事長應當自接到提議後十日內,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 董事會召開臨時會議,可以另定召集董事會的通知方式和通知時限。
第一百一十一條: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 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因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沒有權力直接罷免董事長,要罷免董事長必須召集董事會,以董事會決議的形式作出。
此外,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從董事會成員中指定,董事會無權選舉或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