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保證責任
㈠ 民法典多個保證人沒有約定擔保份額
保證人一起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償還責任。
㈡ 民法典581條如何理解
《民法典》將「保證合同」放入合同編中,作為有名合同獨立成節,從六百八十一條至七百零二條,共二十二個條文。以下我們將從《民法典》與我國現行有效的保證規則比較的視角,對其中變化較大的條文進行梳理與解讀。
保證合同從屬性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條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保證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關於擔保合同的從屬性,新舊條文在明確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方面沒有變化,變化的是但書條款。舊條文規定的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新條文中刪去了這一當事人可意思自治的范圍,直接明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結合2019年《九民會紀要》的法律精神,擔保合同的從屬性可以理解為:
1.除了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開立的獨立保函外,其他主體開具的獨立保函一律不具有獨立性。
2.從屬性表現在——從債權的產生、效力、范圍與強度都不能超出主債權。如擔保合同中約定的擔保債權范圍、違約責任、履行期間等,均應嚴格按照主債務范圍進行界定,超出主債務的任何約定都是無效的;據此,一直爭議的主債務人破產時,根據《企業破產法》相關規定,在破產受理日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債務停止計息,而對保證人是否仍應計息的爭議,即應蓋棺定論。根據上述從屬性擔保與獨立保函的區分理論,我們認為如果非獨立保證,應當停止計息。而如果是獨立保函,則不應受主債務范圍的影響,其擔保的債務范圍可能會超出主債務。
由此可見,《民法典》與《九民會紀要》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將擔保的根本屬性定位為從屬性,從而有效規范民商事活動中部分擔保權人利用主體優勢地位隨意約定獨立擔保形式、擴大擔保責任范圍等違背立法本意的行為。
㈢ 2020年民間借貸擔保人民法典實施後承擔什麼責任
無論是在民法抄典實施之後還是實施之前,只要給別人擔保的話,那麼就要承擔保證責任,只不過是承擔擔保責任的方式是不一同的。
這是之前如果沒有約定保證方式的話,一般都是連帶保證。而在民法典實施之後,如果沒有約定的話,那就是一般保證。
㈣ 新民法典實施以前法院判的連帶責任保證現在能改判嗎
不能,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維護生效判決的既判力。
㈤ 民法典實施前發生的擔保民法典實施後起訴如何裁定擔保責任
事件發生在民法典實施之前,適用之前的法律規定。
㈥ 民法典之前簽的擔保人未約定擔保方式怎麼處理
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版約定不明權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2、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有權拒絕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而在連帶責任保證情況下,如果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3、即將實施的《民法典》, 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按照一般保證來對待,比起現行法視為連帶保證責任,有了本質的變化。因此,在《民法典》實施後, 在發生借貸款關系時,若有擔保人願意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務必要讓擔保人簽「連帶責任保證人」,而不能簡單地寫「擔保人」。
㈦ 民法典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為什麼沒有設定上限
是設定了上限的啊。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條
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版證責任的期間,不發生權中止、中斷和延長。
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但是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的,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