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的刑法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酷刑嗎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刑法仍保留生命刑,即死刑,執行時分為槍決跟注射死刑。
其他古代如凌遲、斬首等早已沒有。
㈡ 古代有種刑法把四肢都砍了裝在一個大罐子里,這種刑罰叫什麼
人彘。
㈢ 戴笠發明了哪些酷刑
二戰四大拷問酷刑,全部針對女兵和女特務,戴笠最喜歡用前兩種
說起二戰除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正面殺敵,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情報站。這種戰斗往往比上戰場更加殘酷,因為情報站往往伴隨著酷刑,為了獲取有用的情報,會想盡各種辦法讓俘虜坦白,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二戰時期曾使用過的四種酷刑。
坐冰塊
這種刑法國民黨軍統局戴笠在對付日軍女特務過程中,參考古書發明的一種刑法。顧名思義就是讓衣衫襤褸的日本女特務坐在冰塊上接受審問,時間越長肌膚受到的凍傷越深,很少有人能堅持40分鍾。有的女特務甚至試圖在中途自殺,來結束這種折磨。這種刑法在冬天時使用更有奇效。對那些訓練有素的日軍女特務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有不少女特務很快就坦白交代一切了。
騎木驢
這個刑法同樣是戴笠將軍用於對付日軍女特務的,他參考了古代的酷刑書籍。這種刑法比坐冰塊更加殘忍,它是讓日軍女特務坐在一個豎起40cm長的木棍上,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女特務接受審問,一旦她不老實交代,旁邊的人就把她的身體往下按,能清醒的挺過這種刑法的人至今一個也沒有。甚至有的女特務剛一聽到要給自己上這種騎木驢刑法,馬上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吃燒烤
這里當然不是如今我們說的燒烤,而是相當殘忍的酷刑,它是二戰時期日本專門針對美國女兵的酷刑。原來一開始日本人對這些女兵們說請她們吃燒烤,這些女兵們信以為真,然而事實上所謂的「吃燒烤」只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炮烙之刑。日軍用燒紅的鐵塊在衣衫襤褸的美國女兵身上烙來烙去,就像是烤東西一樣,大部分的女兵都在這種極度痛苦的環境下死去。二戰時期日軍的殘忍簡直令人發指。
笑刑
這種刑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讓犯人一直大笑,直到他交代或者因狂笑致缺氧而死亡。這是17世紀歐洲30年戰爭期間發明的一種酷刑。卻在二戰時期被德軍多次使用。整個刑法就是將犯人五花大綁,讓他動彈不得。然後在犯人的腳底塗滿蜂蜜,讓山羊不停的舔舐,直到犯人坦白一切或者大笑而死。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受不了撓癢,而這種奇癢無比的酷刑讓人想都不敢想。
二戰時期一位親眼目睹德軍殘忍酷刑的人寫下了一本書,書中描寫受刑者從忍笑、大笑、放聲大哭到泣不成聲的過程。笑刑會引起強烈的生理反應,包括嘔吐、失去意識、求饒。
這四種刑法只是二戰時期人們熟知的幾個,還有比這更殘忍數倍的刑法。戰爭年代的可怕遠遠不是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所能想像的。
㈣ 十二酷刑里的什麼刑法最殘忍
任何一種酷刑都是常人不能忍受的。
㈤ 刑法中最殘忍的是什麼
夾棍\釘指等在最後)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漁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鋸 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車 裂
即五馬分屍,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烹 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 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 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棍 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斷 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 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 洗
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縊 首
我國古代初時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鴆 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凌遲」酷刑,亦作「陵遲」,是指山陵斜坡逐漸低下,含有慢慢之意,又俗稱為「剮」。因其規例在千刀之上,「凌遲」還可通稱為「千刀萬剮」。唐律尚無「凌遲」,五代才特置。馬端臨《文獻通考》說宋代中後期始用「凌遲」,但不常用。《宣和遺事》記章敦在越州時,專事慘刑,有「刀掊」、「釘手足」、「剝皮」、「斬頸」、「拔舌」,但不見「凌遲」。元代「凌遲」載於法典刑律,具體行刑較少。
只是到了明代,「凌遲」用語頻繁起來,較為典型的是明代《瑞嚴公年譜》、《漁樵話鄭本末》,其中對「凌遲」的詳述,使人見其具體步驟——
「凌遲」時搭起一座棚子,棚前豎起一根上有分叉的粗木桿,劊子手手持磨得鋒快的鐵鉤、利刃,三聲炮響後便開始,規例是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剮得肌肉如大指甲片,一條一縷,密麻叢集,猶如刺蝟。初動刀時,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了。主要是因受刑者受驚,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剮畢開膛,血都從這里流出去了。「凌遲」後將受刑者五臟、軀體、頭都吊在桿上示眾,監刑官舞紅旗,策快馬,飛馳宮中,向皇帝報告刀數……
對犯人採取這樣厲害的「凌遲」,是因明初朱元璋就執刑甚嚴,當時官員們竟用鳩血染衣帶,一有捕拿,即吮帶死,以免受酷刑折磨。據《明史》、《明實錄》,當時刑法無所不用其極:
朱有熺以掠食人肝腦為能事,朱憲逼奸婦女或生置棺中燒死,或手刃剔其臂肉,剜目耳。還有的活埋露首,使其慢死,或讓受刑人吃自己兒子被割下的鼻、舌。朱國楨《涌幢小品》說兩廣都督韓觀殺人成性,竟用人皮當坐褥,吃人眼。夏允彝《倖存錄》說一徐姓術士,因罵魏忠賢被捕,手足被釘在門板上,遍體澆上瀝青,用椎敲,一會兒舉體皆脫,其皮殼儼若一人……
人皮
祝允明《野記》中的有關記載更讓人慘不忍睹:
高皇惡頑民竄逃緇流,聚犯者數十人,掘泥埋其頭,十五並列,特露其頂,用大斧削去,一削去數顆頭,謂之「鏟頭會」。國初重辟,凌遲處死外,有「刷洗」,裸置鐵床,沃以沸湯,以鐵刷刷去皮肉。有「梟令」,以鉤鉤背懸之。有「稱竿」,縛置竿彼末,懸石稱之。有「抽腸」,亦掛架上,以鉤入穀道,鉤腸出,卻放彼端石,屍起腸出。
即使一般的刑法,執行起來也十分殘酷。如《詔獄慘言》,記敘明代鎮撫最為普通的五種刑具:一種是「械」。堅木製成,長一尺五寸,闊四寸多,中鑿兩孔,著臂上,就是受刑時也不脫,殺人最便利。一種是「鐐」。鐵制,又稱「鋃鐺」。長五六尺,盤左腳上,因右腳受刑不方便。
一種是「棍」。楊、榆木製成,長五尺,曲如匕,執手處,大似人小指,著肉處徑可八九分。每用棍,用繩束其腰,二人踏繩的兩端,使受刑人不得轉側。又用繩系兩腳,一人負之背,使不得伸縮。
一種是「拶」。楊木製成,長尺余,徑四五分。每用拶,兩人扶受刑者起,跪在索上,力束木的兩端,隨即用棍左右敲,使受刑者更加痛苦。
一種是「夾棍」。楊木製成,長三尺余,去地五寸多,貫以鐵條,每根中各綁拶三副。凡夾人,則直豎其棍,一人扶之,安足其上,急束繩索,仍用棍一具,交足之左,使受刑者不能移動。又用一根長六七尺、圍四寸以上的大杠,從右邊猛力敲足脛,使足流血灑地……
這幾種刑具,是中國古代刑法中最基本的,看來簡單,但用起來極苦,如明人所說:「棍則痛入心脾,每一下著骨,便神魂飛越矣!」燕客《天人合征紀實》敘楊漣、魏大中等「六君子」在獄中受「棍刑」,毒打30棍,股肉就已經腐爛了,只得用帛急忙纏上。尤其是「受全刑」,即械、鐐、棍、拶、夾棍等刑具同時上,被《明史·刑法志三》稱為:「五毒備具,呼暴聲沸然,血肉潰爛,宛轉求死不得。」
以至在明代,許多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給他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幾種刑具和酷刑:阿里·阿克巴爾《中國紀行》說中國犯人在監獄中:
帶著鐐銬和鏈子,固定在鐵樁上,頭發也被拴在鐵釘上。即使這樣還不讓他們自在,他們的腳被板夾住,背上和胸上纏著100碼長的鏈子和刑具,恐怕要壓斷了肋骨。帶著鐐銬和鏈子的犯人,被強力推進高度只有一臂長,三角形的又小又窄的籠子里時,「為了關上籠子把他的頭壓低到和四肢擠在一起,好像沒有骨頭的一堆肉塞在籠子里,打開籠子後,這個人帶著鏈子和鐐銬被拉上來時,使我們嚇掉了魂」。
克路士《中國志》這樣說道:犯人「把指頭放在棍里,然後使勁拉繩子使骨頭嘎扎作響」,「足刑很厲害和痛苦,刑具是兩塊方木條,約四拃長,一邊用一根絞鏈連接。他們拿繩系在另一側,足踝夾在中間。他們用槌子打木條頭」。
拉達《記大明的中國事情》記載:
官員一聲吆喝,五六名劊子手就撲向可憐的犯人,馬上把他按到地上,扒掉他的褲子。他這樣面朝下爬著,一名劊子手緊緊按住他的腳,另一個按頭,再一個高舉上述的竹板或棍子,使勁打他大腿後的肉,直打到叫住手為止。他們每打五下,便轉過身子好打另一邊。這時候,另一名劊子手跪著大聲報打的次數,那簡直太野蠻,挨過六十下的人難逃一死。
這三位外國人看到的只不過是明代最最普通的刑法,但已使人真切感到其刑的殘酷了!這些酷刑一般來講,主要是對下層官吏和平民施行的,特別是對那些「犯上作亂」者。清嘉慶八年(1803),因刺嘉慶而被當場捉住的內務府廚役陳德,在審訊時就已經是徹夜熬問,擰耳跪煉,掌嘴板責,刑夾押棍……經嘉慶親審,陳德被處以「凌遲」。據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載:
執行時,從陳德的耳、鼻、乳割起,左右臂上碎割,成魚鱗形狀。然後再右臂,再胸和背。一開始還見血,過一會兒血流盡了,只流黃水。當割完上身時,陳德忽然張開眼睛叫道:「快些。」監刑者卻說:「上有旨,令爾多受些罪。」仍慢慢碎剮陳德!
以仁義自我標榜的嘉慶,對「大逆不道」者是從不心慈手軟的,對陳德的「凌遲」,充分暴露了統治者對反抗者所能夠採取的極端的報復手段。可是把所有的酷刑,都用「階級斗爭與壓迫」來概括,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像晉靈公從台上彈人,觀其避丸巢;王元吉當街而射,觀人避箭;妲己置蠆盆,觀其楚毒以為樂;齊後主置蠍浴斛,令人裸浴,觀其叫號則大喜……這些並沒有直接刑事緣由的酷虐之刑,並不是階級的、政治的影響,而是一種野蠻的文化觀念的表示。《通典》記錄北齊時對濫劣秀才飲一斗墨水的懲罰,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描繪了所謂的「炮烙」:「約高二丈,圓八尺,上、中、下用三火門,將銅造成,如銅柱一般,里邊用炭火燒紅」,人被剝去衣服,「將鐵索纏身,裹圍銅柱之上,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須臾,煙盡骨消,盡成灰燼」。但此酷刑並非用於反抗的平民,而是對付臣僚。徐學聚《國朝典匯》說嘉靖年間朱觀淫戲無度,常使男女裸體群浴,無復人禮,「左右有陰議及色忤者」,他就加用「炮烙」。這表現了一種殘忍的文化心態。而東林黨人左光斗,也受「炮烙」,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說他「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這卻是階級內部不同政治派別的斗爭所造成的。
所以,對酷刑要具體分析。而且,酷刑也不是單純為摧殘皮肉而設,酷刑施行的主要目的是警告,是示法。
《草木子余錄》記述朱元璋嚴於吏治,「凡守令貪酷者,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府州縣衙之左,特立一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官府公座旁,各懸一剝皮實草之袋,使之觸目驚心」。
這一慘無人道的酷刑,從本質上講是統治者企圖以殘忍手段奴役下屬的意識的投影,但它冠冕堂皇地歸入了法制的軌道之中,這在客觀上對貪污受賄的官員還是有很大的震懾作用的,就像歷史學家分析的那樣:明初吏治之所以較好,這與朱元璋常用、大用酷刑,也有一定的關系。為了使更多的人服服帖帖,古代統治者將酷刑的主要目標定在平民百姓身上,這一現象在清代尤為突出。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真實地記述了道光年間四川的酷刑:監獄里的犯人,有的裝入籠內,一日而斃,有的則用鍋煮,「慘酷不可言狀」。如捉到造反的「匪」,不問真偽,先打400小板,還有重打二三千小板再訊供,罪名莫定,就在大堂上打死,腦裂骨折……由於酷刑濫施,甚至錯捉入獄的人,也往往被屈打成招。清代劉省三所寫的公案小說集《躋春台》,其中有一篇《雙冤報》,就描述了王氏和魏有仁這對男女表親,在酷刑下被迫屈招的情形:
釘竹簽十指鮮血噴,痛得奴死去又還魂。不招供太爺刑法狠,招得來又辱了先靈。……不得已把供來招認……這一陣夾得魂飛盡,痛得我屎尿一齊傾。想不招表嫂已招認,要辯脫除非問閻君。因姦淫謀毒表弟,大老爺施恩快松刑。
清代的官吏還挖空心思,不斷在刑具上「推陳出新」。李伯元所寫的《活地獄》,就較典型地反映出了由於刑具的厲害而造成的殘酷景象:如,「一雙鐵鞋,放在火里燒紅,著在腳上,這叫『紅綉鞋』」。其實這是明代天啟年間魏忠賢的義子許顯純發明的「紅綉鞋」的延續。還有「過山龍」,「是叫錫匠打一個彎曲的管子,扯直了要夠二丈多長,把犯人赤剝了,用管子渾身上下盤了起來,除掉心口及下部兩處。錫管子上邊開一個大口,下邊開一個小口,用百沸的滾水,從這頭澆進去,周流滿身,從那頭淌出去。這個開水,卻不可間斷」。
這與謝肇淛《文海披沙》所說的萬曆時福建某官府中盤在犯人腰間的「錫蛇」是一樣的。審訊犯人時往「錫蛇」的空心裡灌開水,犯人受不住燙,只好屈招……相形之下,清代「過山龍」要比明代的「錫蛇」更殘酷,這是一個總的趨勢。
再如行刑時最常用的板子。《活地獄》中已出現了鐵板子,用它打人,「打上十幾板子,大腿上的肉都會一片片的飛起來,連肉帶血飛的滿處都是。等到打至十幾下,肉已飛完,便露出骨頭。他此時便吩咐掌刑的,不要拿板子平打,卻用板子橫在大腿上亂敲,砍的骨頭殼殼的響。有的還將骨頭打開,骨髓標出來好幾尺遠……」
㈥ 請問古代凌遲酷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與其他死刑一樣,部分犯人會在被送往刑場前,先遊街示眾。到了刑場,會把犯人捆綁在刑場上,通常是一條柱子上。與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樣,大部分的凌遲行刑容許百姓圍觀,有時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凌遲為樂。
部分受刑者,不論男性或女性會被脫下全身衣服,讓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於群眾目前。只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蓋重要部位。這做法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對受刑者的一種凌辱。
行刑時,施刑者多以漁網網住受刑者,再順著魚網輪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塊割下。受刑的刀數不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因受刑者而異也因朝代而異。宋朝時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割之前會先打斷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後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時往往超過千刀,甚至達三千刀之說。王明德說:「凌遲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體無余臠,然後為之割其勢,女則幽其閉,出其臟腑,以畢其命,支分節解,菹其骨而後已。」,「千刀萬剮」至此名實相符。
鄧之誠《骨董續記》卷二「寸磔」條有雲:「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劉瑾四千二百刀,鄭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銘日記亦言之。」但據記載劉瑾實際上共被割了三千多刀,本計劃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劉瑾蘇醒後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劉瑾已一命嗚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數、或者死囚的斷氣時間不當,劊子手都可能會受罰。理論上凌遲要割至最後一刀時,犯人剛好斷氣;但亦有傳說家屬有時可以買通劊子手,一刀就把心臟刺破,提早結束犯人的生命以減少痛楚。
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從乳頭開始,再把雙乳割下,然後才割胸肌,接著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會接著割生殖器;然後輪到大腿、雙臂、腹肌、臀部。最後割耳、鼻、眼、唇。
下刀的時候助手負責報告刀數,割下來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來等待驗查;但亦有丟到地上,甚至是賣給旁觀的群眾。明武宗的宦官劉瑾,受刑後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錢的價錢賣給圍觀的民眾。到了清末,殘肢會被放進一個籃內示眾。有時凌遲以後會再以利刃梟首,用巨斧銼屍。
後期,部分受刑者會先被施以鴉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長其痛苦。清末則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屬這方法。
這個方法的所有動作均由左邊部位開始,之後才割右邊相應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後割肱二頭肌,接下來則是大腿,再之後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後則是割小腿,最後一刀是梟首。頭顱會被吊起,和放在籃內的殘肢一起示眾。
(6)酷刑的刑法擴展閱讀:
現代記錄
1910年後,中國凌遲犯人的消息開始在歐洲聲名大噪,因為1904、1905年法國士兵所拍攝的照片,當時藉由明信片形式編輯成冊,開始大肆風行。1905年4月中國宣告廢除凌遲。
「凌遲」,在法國被視為「中國酷刑」的極致代表,引發無數的作家和藝術家的靈感,甚至一直延續到1960年喬治·巴岱耶的照片集發行出版,這些照片後來曾被陳界仁重新繪制。這些圖像象徵著中國及其歷史、文明,類似的風格至今仍然持續影響著西方人。
19世紀末,法國公使馬蒂尼翁博士在華親眼目睹中國凌遲刑,寫道:「按照習慣,首先是剜除雙乳及胸部的肌肉,然後是雙臂外側和臂部前側的肌肉,然後依次剔除身體其餘部分的肌肉。血淋淋的肌肉堆在專門用於此刑的柳條籃里。幾個小時以後犯人死去時,他已經關節離斷。」
20世紀初,亨利·諾曼,德國犯罪學家羅伯特·亨德爾(1926年)都目擊並描述過中國凌遲行刑的場面。
㈦ 「蠆盆」這種刑法,為何能堪稱歷史第一酷刑
“蠆盆”這種刑法,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酷刑,這主要是因為受刑的人是被許多蟲子活活咬死的,在這個過程中會非常的痛苦,並且還要一直感受那種絕望,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煎熬,提起蠆盆這個刑法我想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紂王和妲己,因為這個刑法就是由妲己發明的,而妲己正是紂王的寵妃,紂王是歷史上特別有名的昏君,而他和妲己所做的事情,更是令人發指,只要想想就會恨得牙根直癢癢。
蠆盆就是把萬蟲放在一個大坑之中,裡面有蛇、蠍子等各種毒物,然後脫光她們的衣服,將她們扔進大坑之中,直到活活被咬死,真的是殘忍至極。
㈧ 我國現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為什麼沒有酷刑
三、中國關於反酷刑的立法及相關保護措施
(一)中國反酷刑立法
如上所述,不少國際條約含有反酷刑條款,但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卻是其中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之一。聯合國安理會從1984年10月開始適用該公約,1986年中國政府簽署了它;198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一步批准了該公約,1988年11月3日該公約開始對中國生效。除此而外,中國還於1998年10月5日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目前正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4條第一、二款分別規定:「每一締約國應保證將一切酷刑行為定為刑事罪行……」。「每一締約國應根據上述罪行的嚴重程度,規定適當的懲罰」。這就是說,各締約國應當在自己的刑法典中增設各種具體的酷刑罪並附設法定刑。據此,作為已經簽署和批准了該公約的主權國家,中國業已通過一系列國內立法作出了反酷刑的照應性規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國刑訴法典和刑法典先後於1996年和1997年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強化人權保障和反酷刑也是其修改目的之一。據此,中國現行刑法典通過六個法條,設立了七種涉及酷刑的犯罪。即,根據中國現行刑法典第238、245、247、248、254條和第443條的規定: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者,構成非法拘禁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者,構成非法搜查罪:「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者,構成刑訊逼供罪或暴力取證罪:「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定從重處罰」。[18]
――「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關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員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者構成虐待被監管人犯罪:「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者,構成報復陷害罪。
――軍職長官「濫用職權,虐待部屬,情節惡劣,致人重傷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構成虐待部屬罪。
除了上述罪狀、罪名規定外,對此七種酷刑犯罪,我國現行刑法相關條文還逐一設定了相應的法定刑。表明我國業已認真而全面地履行了《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4條規定的國內相關立法義務。
我國現行刑訴法典第43條也就以刑訊逼供的方法非法收集證據的酷刑行為作了明確規定。該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
――除上述法律規定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中也含有若干禁止酷刑的法律規定。
(二)中國有關反酷刑措施
自批准《聯合國反酷刑公約》以來,除相關立法外,中國還採取了下述多項措施來預防和反對酷刑。包括:
第一,廢止「收容審查」制度。中國刑訴法在修改前曾經有過「收容審查」規定,最初,它本是用作維持治安秩序的行政處分,但這一規定確曾使得許多人未經指控而被關押。自80年代以來,特別是在幾次「嚴打活動」中,「收容審查」制度更為公安機關廣泛使用並一度失控、以致成為中國的主要人權問題之一,曾遭到國內外人士的廣泛批評。[19] 顯然,這一制度不僅有悖《世界人權宣言》的規定,也屬於廣義的酷刑行為。特別是在面對嫌犯的場合,容易發生刑訊逼供等酷刑犯罪問題。加之,這一規定太過方便拘禁任何人,特別對那些批評、舉報過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人、控告人等不利。因而,這一制度的廢止,可謂中國履行《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的重大進展。
第二,通過酷刑取得的口供或證據無效的規定。為了更加卓有成效地防止酷刑,除了中國刑法典第247條的規定和刑訴法典第43條的規定以外,中國還在刑事司法程序中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司法措施。即以由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6月29日發出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形式,制定了明確的補充規定,確認以酷刑方法取得的口供和證據無效。
第三,改革現行勞動教養制度。現行勞動教養制度的主要依據是國務院1982年發出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這一試行辦法又源於1957年國務院的《關於勞動教養的決定》。在此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這一制度主要適用於那些實施了違法行為但對其還不足以科處刑罰的人。為了通過教育改造他們,國務院決定對這些人採取較刑罰相對更輕的處分――勞動教養。然而,事實上,由於立法的疏漏和執行過程中的錯誤,反而產生了不少問題。例如,從遭受勞動教養的人被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期限及限製程度可看出,這種懲罰比之因適用刑罰而被判處兩年管制刑或拘役刑者實際上更加嚴厲。中國的管制刑上限為2年、下限僅3個月;拘役刑上限6個月;下限僅1個月。而勞動教養的期限可達1~3年;必要時,還可以再增加1年。[20] 在司法實踐中,已經發現了如下案件:即批評或投訴了某個公安機關的人則被公安機關決定勞動教養。這種不合理的規定和事實表明:改革這一制度勢在必行,否則,難以確保公民基本人權,對那些針對公職人員的批評人、控告人、申訴人或舉報人來說,更是如此。
基於上述理由,自從完成了現行刑法典的修改以來,中國立法機關一直在嘗試著制定一項新的法案或一項新的勞動教養條例。過去幾年間,有關立法機關一直在徵求方方面面的意見,例如學術機構、各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各級國家機關,包括正在適用著這一制度的公安機關的意見。各界人士已經提出了大量的立法建議。其中,多數人主張在保留現有勞動教養制度基礎上改革之。例如有人主張在大中城市設立「治安法庭」,專門負責審理由治安部門提請審批的勞動教養案件。[21] 少數人主張在廢除現有勞動教養制度基礎上改革。例如,有一種觀點主張:對於違法行為不足以構成犯罪的人可給予治安行政處罰或「保安處分」:對那些行為已經構成輕微犯罪而毋需刑罰處罰的人,就可以採用這種保安處分――而此類「處分」規定可以被增設並包容於現行刑法典有關保安處分專章之中;也可以另行草擬專門的保安處分法。例如現行的勞動教養處分就可以經改造後植入現行刑法典或專門的保安立法中,並名之為「勞作教養處分」或「強制收容矯治處分」。它與現行勞動教養制度的本質不同點在於:前者須由法官判決;後者卻在事實上由公安機關裁決。在教養的方式、期限和地點上,前者既是法定的,又富有彈性――處罰期限將根據受處分人的自新狀況及對社會的危險程度酌情增減;而後者既非嚴格意義的法定,又失諸相對固定和僵化。[22]
第四,匿名舉報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制度。所謂舉報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括舉報一般違法案件、刑事犯罪案件、違背黨紀、政紀等各類案件。「匿名舉報」,顯然有利於國家對舉報人的保護,否則他們可能因其「舉報」遭到公職人員的報復。特別是公職人員通常掌握一定公職權力,這就使其存在將其報復心理外化為酷刑或其他殘忍行為的客觀條件。而這種行為是違反現行刑法典第254條規定的,情節嚴重者將構成報復陷害罪。為此,匿名舉報制度的規定,顯然不僅有利於對大小腐敗官員的進一步披露和揭發,而且有利於國家和社會對舉報人的權益保護。
第五,強化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司法和執法的監督。過去幾年間,關於對《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的執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而強化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司法和執法的監督,很有必要。經過多方努力,過去數年間,中國已在涉及或可能涉及酷刑的案例審判及監督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度公報,1999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共收到123件由全國人大代表提交的議案或提案。對此,最高法院已在規定期限內全部處理或作答完畢。同時,1999年間,全國人民法院共審理了6,788件國家賠償案件,比1998年增加了8%。1999年全國法院還審理了96,793件再審案件,其中21,862樁案件被改判。考慮到人民群眾告狀難的情況,全國各級法院都設置了「院長公開接待投訴日」。1999年間,全國法院共收到和受理了一千零六十九萬件公民投訴案件。同年,法院審決了14,069件由檢察機關提出抗訴的案件。其中,3,185項判決已經由人民法院改判;3,751項判決被維持;951樁案件已經由檢察機關撤回抗訴;1,429樁案件被發回原審法院再審;4,753樁案件由人民法院調解解決。[23]
最後是大眾傳媒對司法與執法的監督。過去幾年間,中國各種大眾傳媒也加強了對執法的監督――特別是涉及到對有關人權保護的監督。許多有關報復陷害、非法拘禁、刑訊逼供、暴力取證、非法搜查、對被拘禁人的肉體懲罰和虐待案件等,都是由報紙、雜志或中國網站上的網頁及其有關書籍曝光的。例如發生在山西省嵐縣的李綠松因批評縣政府當局慘遭酷刑的案件,就是媒體最早發現並披露的。
四、關於中國反酷刑立法及其執行述評
自從《聯合國反酷刑公約》在中國生效以來,中國在反酷刑立法及其執行上已有很大進步。這一點,前文已經逐一述及,也為世人所廣泛承認。然而,我們還應看到,在此過程中,還有不少亟待關注或改進的問題。特別是在基層一級,國家工作人員、警察等對有關批評人、控告人、申訴人、舉報人等實施酷刑的現象依然存在,個別地方還相當嚴重。為此,特提出立法、司法、執法建言如下:
首先, 一般而言,一國憲法應當對有關國際法在國內法律體制中的地位作出規定,中國憲法卻沒有這方面規定。盡管根據中國某些基本法的規定,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基本上採用「二元制」的立法法的結論,中國憲法卻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
例如,《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4條規定:「每一締約國應保證將一切酷刑行為定為刑事犯罪」。根據本條精神,中國現行刑法典第247、248、254、443條等設定了相應的犯罪――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罪、報復陷害罪、虐待部屬罪等――這就從基本法對國際法的照應立法角度,表明了我們的「二元制」立場。
但是,僅有基本法的照應立法顯然不夠,在憲法中明確這一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接入原則仍有必要。這不僅是一個國家法制健全的表現,也因為惟有「二元制」立法原則的正式確立,我國對《聯合國反酷刑公約》及其他國際法文件的系統接入及其適用才能依法而有序地進行。為了盡快接入和適用,當前我們有必要研究、借鑒他國經驗――例如丹麥在此方面的經驗。主要經驗是:丹麥議會一旦批准了某項國際條約,該國議會會立即展開一個有關現行丹麥法與該國際條約是否兼容的調查程序。爾後,丹麥議會將啟動一個積極轉換或直接接入某項國際法到國內法的程序。[24] 對此,中國立法機關所作的有關兼容性調查看來遠不如丹麥議會所作的多。個別時候,對外交部主持簽署或參與的國際條約,我國「議會」的工作機構――全國人大法工委甚而久久未予獲得情況通報、更甭說兼容性調查了。可見,立即強化這種調查和從事某些國內法的相應修改或補充,至關重要。
其次, 一般而言,轉換或接入國際法於國內法的工作,很容易滯後於執行某些國際法的需求。中國憲法因而宜於作出國際法優於國內法的法律適用原則來,當然,中國業已宣布保留的條款應當除外。在此問題上,現今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有所明確規定。該法第142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鑒於《民法通則》僅適用於民事領域,因而在憲法中對此原則作出全面規定,將減少在各基本法中逐一規定它的立法成本,有利於憲法體系的完善;同時有助於國際法在國內部門法體系中的適用方式的規范以及有益於國際法與部門法的法律實效的提高等。
再次,為了減少酷刑並最終消滅之,有必要在現行刑法典中增設酷刑罪專章。關於本章的基本構架,我們認為,首先,本章宜當按照《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1條的規定確定酷刑定義。其次,宜采列舉規定的方式規定若干酷刑的具體行為。同時,對各種酷刑行為,應分別設置出具體而對應的酷刑罪名。現行刑法典中所規定的若干酷刑犯罪如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報復陷害罪、虐待被監管人罪、非法搜查罪、非法拘禁罪、虐待部屬罪等都應包括進去。再次,對酷刑罪,應當明確界定其為身份犯或不純正身份犯,[25] 因而應結合《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1條的規定,對其主體身份作出明確規定。最後,《聯合國反酷刑公約》所規定的其他殘忍或虐待行為,也宜規定於本章之中。當然,鑒於《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16條已經明確確定此類行為不屬於酷刑。所以,很清楚,對此其他殘忍或虐待行為,不宜設定為狹義的酷刑犯罪范圍。但如前所述,因其性質上仍屬廣義的酷刑,因而有必要在本章一並規定,並為其設置相應的、性質上屬於保安處分的非刑罰處分。
第四,刑事訴訟法宜繼續修改以符合反酷刑的要求。首先,刑訴法典應當明確規定由刑訊逼供取得的口供或證據無效。如上所述,雖然現行刑訴法典第43條已規定禁止通過酷刑手法獲取口供或證據,卻沒有明確規定這樣的證據無效。當前,這種無效的依據僅來自司法解釋。這種「解釋」,無論就其適用的效應還是從立法完善上看,都不能與「立法」本身相提並論。
第五,中國監獄法及其他有關規定應當增設關於被拘留人或囚犯可以自由地會見其所在拘留所或監獄的上一級長官或獄內檢察官的規定。而且,這種會見還應當安排在任何第三人的聽力、視力所及范圍之外的「私下」進行。當前,現行監獄法第47條僅僅規定寫給上級監獄機關或司法機關的信不能被檢查。該法第48條還規定,囚犯可以根據有關規定會見他/她的親屬,監護人,而非任何上一級司法官員或檢察官等。這對於確保此類囚犯的人權而言,遠非完善。
第六,設立一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直接領導的反酷刑委員會。與歐洲防止酷刑公約不一樣的是,歐洲防止酷刑公約設定了一個用以禁止酷刑的雙重保護機制:司法機制(歐洲人權法院)和預防性的非司法機制(歐洲反酷刑委員會)。因而它可以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來相對有效地預防和遏制酷刑。
相比之下,聯合國反酷刑公約沒有下設專門的人權法院,有鑒於此,締約國內的各級法院可謂國內反酷刑的司法機制;但迄今為止,我國尚欠缺禁止酷刑的非司法機制。為此,我們設想,可以通過設立一個反酷刑委員會的途徑來彌補這一不足。
考慮到《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13條明文規定:「每一締約國應確保凡聲稱在其管轄的任何領土內遭到酷刑的個人有權向該國主管當局申訴,並由該國主管當局對其案件進行迅速而公正的審查。應採取步驟確保申訴人和證人不因提出申訴或提供證據而遭受任何虐待或恐嚇」。據此,我們認為建立這樣一個委員會完全符合該條規定精神。它的設立宗旨正是為了確保酷刑得到「迅速而公正的審查」。為此,該委員會可以受理那些主張遭到酷刑或虐待人的投訴,定期檢查被拘留人或囚犯的待遇;發布各種反酷刑的信息。當然,這些活動都是通過非刑事司法程序來進行的,但它可同司法程序殊途同歸,以最大限度地預防、防止和減少酷刑與虐待。
第七,定期公布由各級檢察機關、各級人民法院或其他權威機構受理的反酷刑及其他殘忍、虐待案件的數據資料。根據《聯合國反酷刑公約》第11條規定精神,每一締約國應經常有系統地審查對在其管轄領土內遭到任何形式的逮捕、扣押或監禁的人進行審訊的規則、指示、方法和慣例以及對他們的拘留和待遇的安排。因此,定期公布上述數據,經常檢查辦案質量,對於全面履行公約規定、有效預防酷刑頗有裨益。
第八,改進警察文化。當前,對於任何想要執行一項新的警察策略的人而言,最大的障礙很可能是很難改變現在正在進行和實施中的警察文化。[26] 縱觀中國歷史,「刑訊逼供」幾乎已經成為當局辦案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根除此類病態的警察文化,國家和政府曾採取多種措施,包括法律措施或立法措施以圖根除它。時至今日,無可懷疑,此類文化已在刑偵工作中根深蒂固的滲透於人的血液與意識之中,政府要在短時間內根除它是不可能的。[27] 然而盡可能地改善這一狀況卻是可行的。因而,除了法治措施外,我們還應通過各種社會政策、文化教育、人權意識的灌輸等來逐漸改進這一病態文化。當前,在各種改進措施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是,政府應當鼓勵、倡導社會建立更多的關於反酷刑的非政府組織。據了解,在羅馬尼亞就有一個相當健全的、動態而篤定的非政府組織網路。現在,這一網路在羅馬尼亞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已包括120萬個非政府組織,其中不少組織正在為有效防止酷刑孜孜工作。所以採用各種非政府組織來改進此類病態文化是必要且可行的。
最後,改進現行權力配置;強化對權力的限制和監督。許多學者提及,「酷刑是對民主的反動」:「酷刑可以說是一種很強的反民主的武器」:「酷刑是權力的工具」。[28] 這些觀點均有其正確性和合理性。但另一方面,追根溯源,權力的過分集中且缺乏監督,也是滋生酷刑的土壤和根源。因而,沒有對權力的限制和監督,也就沒有酷刑的遏制、根除乃至消滅。特別是對警察的權力應當進一步地限制和監督,其中某些權力可配置給上文提及的反酷刑委員會或相關檢察官、法官。惟其如此,一個更富效率的遏止酷刑機制方才可望最終形成並良性運營。
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