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合並說

刑法合並說

發布時間: 2021-01-10 06:37:07

㈠ 單行刑法為何不合並到《刑法》

單行刑法抄,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規定進行部分補充、修改或廢除部分刑法規定的單行規范性法律文件。1979年舊刑法實施之後、1997年新刑法實施之前,立法機關一共頒布過二十四個單行刑法。新刑法實施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一個單行刑法,即《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你說的這一個,應該就是《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㈡ 刑法中的並科原則是什麼意思

並科原則,又稱相加並科原則,即對數罪分別定罪量刑後,絕對相加,合並執行。內並科原則是指對數容罪分別宣告刑罰,然後數刑相加,合並執行。並科原則雖在理論上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既過於嚴酷,且很難執行。特別是數罪中有宣告死刑或無期徒刑的更無法合法執行。
並科原則又被稱為累加原則、相加原則、合並原則等。該原則是數罪並罰中的一個原則,要求在對某一犯罪人判處有數個刑罰時,將其數個刑罰相加,一並對該犯罪人科處。並科原則作為一個古老的數罪並罰原則,由於其閃爍著「一罪一刑」、「每罪必罰」、「數罪數罰」的正義思想,因而在當今世界范圍內仍有大量的國家在刑法中採用此原則來處理數罪並罰中的有關問題,只是採用此原則的范圍各有不同而已。中國《刑法》中也規定了這一原則。

㈢ .刑法合並處理的原則是

數罪並罰么?服刑期間發現漏罪的:先並後減,服刑期間犯新罪的:先減後並

㈣ 犯不同種類的罪行,該如何數罪並罰。(詳細點)

一個人犯不同種類的罪行,在數罪並罰時,應該先就各個犯罪根據犯罪情節確定應處的刑罰,然後再根據《刑法》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的規定進行數罪並罰,確定一個具體的宣告刑。
《刑法》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後發現漏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後又犯新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㈤ 刑法分論中哪些罪是數罪並罰的,哪些又是歸為一罪的有什麼原則

數罪並罰的原則,是指對一人所犯數罪合並處罰所依據的原則。即對數罪回怎樣實行並罰的答准則。從世界各國的立法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則:
1、並科原則,又叫相加原則。根據「有罪必罰」和「一罪一罰」的刑法原則,對數罪分別宣告刑罰,然後數刑相加,合並執行。
2、吸收原則。基於「重刑吸收輕刑」的思想,在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中,選擇其中最重的刑罰為執行的刑罰,其餘較輕的刑罰被最重的刑罰所吸收,不予執行。
3、限制加重原則。以數罪中最重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或者在數罪分別宣告的數刑的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決定執行的刑期,並規定刑期最高不得超過一定的限度。
4、折衷原則,又叫綜合原則,即以上述其中一種原則為主,其他原則為輔,而不是單獨採取其中某一種並罰原則。
以上四種數罪並罰的原則,並科原則失之過嚴,帶有濃厚的報應刑主義的色彩,並且,實際上難以執行,也無必要,因此,世界上單純機械地採用並科原則的國家極少。吸收原則因為一人犯數罪,只以最重刑論處,在某些情況下出現了一人犯數罪和一人犯一罪所處刑罰相同的不合理現象,從而違背了罪刑相適應原則。

㈥ 合並執行什麼意思

刑法中合並抄執行又稱數罪並罰襲。

數罪並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後,按一定原則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數罪,指一人犯幾個罪。各國刑事立法規定構成數罪的時間界限有所不同:有的規定發生在判決宣告以前,有的規定在判決確定以前,還有的規定在刑罰執行完畢以前。
中國刑法規定,在判決宣告以前犯幾個罪的是數罪,但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尚未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的,也是數罪,應按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㈦ 什麼叫刑罰合並

刑罰合並,指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應當適用合並適用的原則,即當同一稅收違法行為既違反行政法規范又觸犯刑律而發生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並合時,原則上應該予以合並適用(即既要追究其刑事責任,給予刑罰處罰,又要追究其行政法律責任,適用行政處罰)。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責任,有效地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比如,對偷稅、抗稅的犯罪人,僅予以刑罰處罰並不能挽回犯罪人給國家造成的損失及其應履行的法定義務,還必須由有關行政機關責令其補繳稅款,或停止其發票的供應及使用等。

但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應當合並適用與實際上是否合並適用不可混同。由於實際情況復雜,有時會出現某些不能合並或者無須合並適用的情況,如人民法院已判處罰金後,稅務機關就不能再處罰款;稅務機關罰款後,量刑時可折抵罰金。因此,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合並適用只是一般原則,在具體對偷稅罪合並適用時應視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予以銜接。在稅務執法工作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情況:法人或其他組織有稅收違法犯罪行為的,如果人民法院依法追究了單位的刑事責任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稅務機關還可對該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適用稅務行政處罰,主要是指能力罰如停售發票和責令限期改正稅收違法行為等。某些犯罪情節輕微,法律規定可以免予刑事處分的,根據全國人大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免刑後,稅務機關應依法給予犯罪者以相應的行政處罰。

㈧ 刑法上「重疊的因果關系」怎麼理解

張明楷《刑法》第來五版,對此的原文自: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行為,單獨不能導致結果的發生(具有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但合並在一起造成了結果時,就是所謂重疊的因果關系。
可以理解的是,重疊的因果關系是在符合構成要件的前提下而言的,「具有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隱含的意義是明知--放任的故意,不明知但有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至少要存在過失,最終導致結果的現實發生應當肯定因果關系存在,形態為既遂(故意犯罪的既遂或者過失犯罪)。如果連具有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性都沒有,那就不必納入刑法的評價了

㈨ 關於《刑法》數罪並罰中的「先並後減」和「先減後並」兩種規則的疑問!!

1.漏罪,先並後減。

如甲犯搶劫罪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刑罰執行2年後又發現他在判決前還犯有盜竊罪,應判10年有期徒刑。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2.新罪,先減後並。

對於服刑期間犯的新罪要「先減後並」,如,被告人犯甲罪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執行10年後又犯新罪,對新罪判處8年。應當將沒有執行的5年與新罪的8年實行並罰,即在8年以上13年以下決定執行的刑期。

如果決定執行12年,則被告人還需服刑12年。加上已經執行的刑期,被告人實際執行的刑期為22年。先減後並要比先並後減的結果要重:一是實際執行的起點刑期提高了,二是實際執行的刑期可能超過刑罰規定的數罪並法定最高刑的限制。

拓展資料:

數罪並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後,按一定原則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數罪,指一人犯幾個罪。各國刑事立法規定構成數罪的時間界限有所不同:有的規定發生在判決宣告以前,有的規定在判決確定以前,還有的規定在刑罰執行完畢以前。

數罪並罰的原則包括:

1.各國刑法所採取的原則主要有吸收原則、並科原則、限制加重原則與混合原則

2.我國刑法對數罪並罰採取的是混合原則。



㈩ 醉駕兩罪合並取其重是什麼意思

一般情況下,指的是按照兩個罪名中,最重的一個量刑判決。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的產生 發布:2025-10-11 06:05:56 瀏覽:733
羅江司法局 發布:2025-10-11 06:00:42 瀏覽:300
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發布:2025-10-11 05:57:52 瀏覽:325
共同承擔債務承諾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1 05:54:01 瀏覽:203
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線咨詢 發布:2025-10-11 05:43:47 瀏覽:535
新聞報道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1 05:42:30 瀏覽:655
2014萬國系統強化班刑法分則 發布:2025-10-11 05:36:17 瀏覽:410
醫保詐騙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11 05:27:39 瀏覽:394
法治思維推動人大工作 發布:2025-10-11 05:20:59 瀏覽:39
行政法律關系的例子 發布:2025-10-11 05:15:42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