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關於高空拋物

民法通則關於高空拋物

發布時間: 2021-01-10 08:08:35

1. 關於高空拋物中的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拋物人明確的高空拋物案件,由拋物人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版責任;拋物人不明確的高空權拋物案件,如果物業公司沒有盡到管理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沒有張貼禁止高空拋物的通知及醒目標識;拋物人不明確,但可以確定一個具體范圍的,則所有可能實施拋物行為的人應當共同承擔被害人的損失。
窨井是用在排水管道的轉彎,分支,跌落,等處,以便於檢查,疏通用的井,學名叫檢查井。同理,埋設在地下的電訊電纜檢查井,電力電纜檢查井,也叫窨井。窨井也就是地下室的意思。

2. 關於高空墜物的法律規定

一、關於高空墜物法律規定有哪些?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四條規定
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1.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又稱准共同侵權行為。《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4條前段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據此,共同危險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情況。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行為人都實施了行為,但無法辨別究竟是誰的行為造成了受害人的損失,因此屬於因果關系的推定問題。
而在高空拋物侵權責任中,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但這個人混雜在一定范圍(比如,整個建築物)的人群中,不知道究竟是誰實施了侵權行為。因此,高空拋物侵權是行為的推定,而不是因果關系的推定。
由於上述區別,高空拋物侵權行為不能等同於共同危險行為的處理。
2.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
將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當作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來處理,是一些法院處理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時的基本思路。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是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此種情形下,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2)民法通則關於高空拋物擴展閱讀: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有如下不同: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的行為,即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而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所有或者管理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
盡管《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6條將《民法通則》第126條的適用范圍擴展到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第16條第1款第1項),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第16條第1款第2項),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第16條第1款第3項)等情形,但從第126條文義中明確規定責任主體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角度,尚不能將第126條擴張解釋到可以涵蓋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
《法國民法典》第1384條第1款規定,任何人不僅對因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而且對應由其負責之人的行為或由其照管之物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法國民法典》這種關於一般侵權行為的三分法,被後世立法及學說所繼受。
高空墜物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高樓中拋擲和墜落的物可能會致人受傷,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侵害他人利益,最重要的是這屬於社會的不文明現象,我們一定要避免這類不文明現象的出現,既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他人的安全著想,更是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
延伸閱讀:
高空墜物傷人的賠償標準是怎麼樣的?
高空墜物歸責原則是怎樣的
高空墜物責任怎麼認定

3. 關於高空拋物中的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四條規定

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內有人承擔侵權責任容。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窨井是指港澳及廣州市稱為沙井,是城市地下管線中轉、控制的地下空間。其地面出入口稱沙井口或者窨井。窨井通常被窨井蓋覆蓋。

(3)民法通則關於高空拋物擴展閱讀:

高樓拋擲物、墜物致人損害責任的特點:

1.因高樓中拋擲和墜落的物致人損害: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

2.物品是從高樓中拋擲或墜落而導致他人損害。

3.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

4.歸責原則上的特殊性:主要採取公平責任原則,例外情況下採取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4. 高空拋物有條例規定嗎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來人民法院自網站發布了《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一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對於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意見同時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一般不得適用緩刑:多次實施的;經勸阻仍繼續實施的;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後又實施的;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5. 高空拋物砸傷人的起訴書代理詞

好來居高空拋物案「法律責任分析已有 259 次閱讀 2008-08-03 20:11 標簽: 高空 物業管理 拋物 責任 法律 來源:《中國物業管理》2008年第3期 作者:鹿欽連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深圳「好來居高空拋物案」在近兩年後終於迎來了一審判決。一審法院駁回了原告對73名業主的賠償要求,同時認為物業服務公司未能盡力履行職責,判決其承擔30%的責任。本人認為此案在沒有查清關繫到影響責任認定的一些基本事實,沒有準確界定物業服務企業在物業服務當中所應承擔的職責之前,就做出如此判決確有許多不妥之處。案件回顧2006年5月31日下午,小學四年級學生鍾某放學回家,在走至位於南山區南山大道與海德二道交叉口處的「好來居」大廈北側的人行道時,被從樓上「落下」的玻璃擊傷頭部,後經南山區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後,南山警方進行了現場勘驗,但是警方未給出玻璃是從具體哪一業主家掉落的書面調查結果。鍾某的父母把「好來居」有可能高空拋物的73個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都告上了法庭,要求各被告賠償原告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約76萬元,並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對《民法通則》第126條的理解《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它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這是我國《民法通則》對建築物及設施等致人損害的規定,簡稱建築物致人損害。(一)建築物致人損害的歸責原則包括江平、 王利明教授在內的民法學界專家都普遍認為《民法通則》126條所規定的賠償責任是過錯推定責任,按照民法理論過錯推定仍然屬於過錯責任的范疇,但它又與普通的過錯責任不同。過錯推定是由法律假定行為人有過錯,因此受害人無須對行為人的過錯進行舉證和證明。行為人如果要免除自己的責任,則有義務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這實質上是一種部分舉證和證明責任的倒置。基於這種考慮,構成此類侵權責任,仍以過錯為要件。(二)物業服務企業不是《民法通則》126條意義上的管理人根據126條規定建築物致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的「所有人」,根據《物權法》的有關規定不難理解和認定,但是什麼是「管理人」,本人認為一審法院的理解有些偏頗。從世界范圍考察,各國民法對此類侵權行為的責任人的規定不盡相同。如法國《民法》規定為所有人;德國《民法》規定為所有人、佔有人和保養義務人。各國民法都沒有規定「管理人」。我們認為,《民法通則》126條規定的管理人相當於外國民法中的佔有人,業主也依法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同時根據國務院的《物業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根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理論和物業管理的定義,可以看出業主是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將其對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權利部分委託給物業服務企業。所以物業服務公司是對建築物的共有部分進行管理,而不是對建築物專有部分進行管理。同時物業服務企業對共有部分進行管理,既不是共有部分的佔有人,也不是共有部分的使用人,因此不是126條意義上的「管理人」。所以「好來居高空拋物」案件的原告要求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好來居物業的管理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於法無據。對建築物墜物、拋物的法律責任分析無論是拋物還是墜物致人損害,對於建築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言並無無本質區別。比如全國人***工委起草的《民法草案

6. 高空拋物誰來處理

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抄高空襲拋物導致行人受傷的相關法律

只能按照我國相關民事傷害來處理.
1.首先先尋找到拋物的人
2.一定保存好砸傷你的那個東西
3.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現在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差
所以,出現這樣的不好行為現象

我想國外很少有這種事情
所以國外根本就不需要立法!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見面禮 發布:2025-10-11 02:46:00 瀏覽:403
普法法治信仰 發布:2025-10-11 02:40:23 瀏覽:405
審美與道德 發布:2025-10-11 02:30:17 瀏覽:37
法律碩士可以去高校當老師嗎 發布:2025-10-11 02:28:36 瀏覽:379
刑法19條 發布:2025-10-11 02:14:14 瀏覽:759
經濟法有必要聽網課嗎 發布:2025-10-11 01:58:54 瀏覽:795
法律援助離婚和好 發布:2025-10-11 01:52:30 瀏覽:84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 發布:2025-10-11 01:43:30 瀏覽:211
陝西法治片 發布:2025-10-11 01:41:20 瀏覽:51
公司不按勞動法給產假怎麼辦 發布:2025-10-11 01:35:16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