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鬧與刑法
『壹』 刑法的修改在維護誰的權益
刑事立法及修改,應當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充分體現民意,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但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一些罪名的修改及設立,顯然出現了偏差,對私權利與公權力的保護,出現了不同的標准,明顯向公權力發生了傾斜,過多強調了體制內權力的保護。例如:關於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行為,雖然在草案中,將現行刑法中不入罪的情況取消,代之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但僅僅如此,是否可以對此類犯罪進行遏制?是否充分體現了對私權利的保護?恐怕未必。不久前,「拐賣兒童一律死刑」的呼聲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雖然「一律死刑」的要求不具有合理性,法律不能盲從,但其中體現出民眾對此類犯罪的痛恨及恐慌是真實的。我們不能因為民眾最終的訴求不合理,而忽視民眾提出訴求的動因。孩子,作為民眾與社會關注的焦點,被拐賣的現象,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其具備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忽視。其中,購買市場的存在是產生這一社會問題的驅動力,所以,對收買人加大處罰力度,以阻斷市場經濟鏈條,是解決途徑之一。當然,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已經將收買人的處罰加重了,按照《草案》的提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取消不入刑的情況,而代之以適當從輕或減輕情節。即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但我國刑法對收購贓物的行為,最高刑期為有期徒刑七年(見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收購贓物屬於該犯罪的行為之一)。顯然,收買贓物比收買婦女、兒童的量刑要重很多。兩個罪名進行橫向比較時,法律對人的保護竟然低於對贓物的保護,明顯出現了罪刑失衡的情況。對收買者量刑過輕顯然是對民眾私權利的保護不力。可能,有人會說,收買贓物與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不能進行這種橫向比較,二者成因不同。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成因較為復雜,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都量以重刑。重刑僅僅是治標,而建立全社會有效防範機制以及加大宣傳才是根本。誠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性,我們對任何的社會問題應更切中於解決根本問題,而不能強硬地採用刑法或重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那麼,「醫鬧」入刑的問題呢?《草案》將「醫鬧」入刑。明確了刑事處罰是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醫鬧」的成因比購買婦女、兒童的成因簡單么?「醫鬧」的產生,一方面是一些人以非法獲利為目的,為索取高額賠償,採用極端方式逼迫醫院「和解」。另一方面,目前醫患之間溝通機制不順暢,患者通過正常渠道解決醫療糾紛的難度較大。醫患糾紛不斷。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由於正常的醫患沖突過多,才催生了「醫鬧」的現象。懲治「醫鬧」是必要的,但單靠刑法不能營造出正常的醫療秩序,更不會解決醫患矛盾的深層次問題。當醫院有此依據後,又會導致多少患者的正當訴求無法保護,會有多少患者鋃鐺入獄。那麼,為什麼在「醫鬧」的問題上,刑法會強硬地將其入刑?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無需考慮復雜成因,進行疏導教化呢?如果醫院不是體制內企業(雖然存在民營醫院,但體制內醫院依然是主流,而且「醫鬧」現象多發生於體制內醫院),法律是否會以如此強勢的態度為其提供支撐呢?還有,《草案》將刑辯律師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明確入刑,作為維護法庭秩序的保障。真有那麼大的必要麼?當然,《草案》沒有單獨指向刑辯律師,但是其中含義也是不語自明的。刑辯律師作為私權利的代言人,天然的與公權力的認識會存在差異。在當今思想多元化的時代,一些刑辯律師出於對法律的不同理解,在履行職務及捍衛法律尊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當,甚至極端的行為對抗公權力,確實令司法公權力不快。雖然有律師個人行為准則因素參雜,但與司法整體失信不無關系,這是一段歷史時期的產物,是可以通過律師執業准則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司法人員行使相應處置權進行調整,完全可以保障司法活動的正常進行。對於《草案》所提及的問題,現存的法律規定中均已存在相應的處罰規定,只不過沒有上升到刑事處罰層面。但將之入刑,顯然是在濫用立法權力。究竟是律師法庭上的不當言行已經達到了刑事處罰的標准,還是公權力的不滿在通過法律進行發泄。現實生活中,被人罵一句,連行政處罰都難涉及,怎麼輪到律師就需要判刑呢?當公權力將法律作為一己私器,肆意濫用,使律師屈從於公權力,是否考慮過對私權利的傷害。其實,對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人加大處罰力度與「醫鬧」入罪、刑辯律師入罪,三者間本沒有可比性。但仔細品味三者間的立法原由,自然就存在了較大的反差。在保護私權利立法時,必須保持客觀、理性、謹慎。一旦涉及對保護公權力立法時,可以大刀闊斧一些。究其根本,可能還是立法者對於公權力受到傷害的認同感更濃重些,更加的感同身受,因為,他們本屬一個階層。法律,實現社會整體利益的國之公器。一旦成為某階層實現利益的工具,就是一個國家悲哀的開端。
『貳』 11月1日刑法新九條對醫鬧嚴打,那十一月一日之前的醫鬧會案新法判決嗎
處理完的不適用,沒有處理完的的,適用新規定
『叄』 醫鬧刑法什麼時候實施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醫鬧入刑,涉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相關的內法律依據:容
《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組織、資助非法聚焦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致使國家機關工作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肆』 關於醫鬧刑法地52條
醫鬧屬於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回條【聚眾擾亂答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