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考點一

民法考點一

發布時間: 2025-05-04 17:13:27

A. 2019法考備考考點【民法】債的分類

知識點債的分類

【思維導圖】

一、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1、按照債的設定及其內容是否允許當事人以自由意思決定,債可以分為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2、意定之債,是指債的發生及其內容由當事人依其自由意思決定的債。合同之債和單攜悶扮方允諾之債均為意定之債。

3、法定之債,是指債的發生及其內容均由法律予以規定的債。侵權行為之債、無因辯灶管理之債和不當得利之債均屬法定之債。

4、區分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的意義在於:前者貫徹意思自罩如治原則,在債的客體、內容及債務不履行的責任等方面均可由當事人約定;而在後者,債的發生及效力均由法律規定。

二、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

1、根據債的標的物的不同屬性,債可劃分為特定之債和種類之債。以特定物為標的的債稱為特定之債,以種類物為標的的債稱為種類之債。在前者,債發生時,其標的物即已特定化;在後者,債成立時其標的物尚未特定化,甚至尚不存在,當事人僅就其種類、數量、質量、規格或型號等達成協議。

2、區分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的意義在於:

(1)其一,在特定之債,除非債務履行前標的物已滅失,債務人不得以其他標的物代為履行,而種類之債則無此問題;

(2)其二,在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下,特定之債標的物的所有權可自債成立時發生轉移,標的物意外滅失的風險隨之轉移,而種類之債標的物的所有權及其意外滅失風險則自交付時起轉移。

三、單一之債與多數人之債

1、根據債的主體雙方是單一的還是多數的,債可分為單一之債和多數人之債。

(1)單一之債,是指債的主體雙方即債權人和債務人均為一人的債;

(2)多數人之債,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至少有一方為2人或2人以上的債。

2、區分單一之債和多數人之債,有助於准確地確定債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單一之債中,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簡單明了。多數人之債則既涉及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又涉及多數債權人之間或多數債務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法律關系較為復雜。

四、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

1、對於多數人之債,根據多數一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不同狀態,可分為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

2、按份之債,是指債的多數人一方當事人各自按照確定的份額享有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債。其中,債權人為兩人以上,各自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的,稱為按份債權;債務人為兩人以上,各自按照確定的份額分擔義務的,稱為按份債務。在按份債權中,各個債權人只能就自己享有的債權份額請求債務人給付和接受給付,無權請求和接受債務人的全部給付;在按份債務中,各債務人只對自己分擔的債務額負責清償,無須向債權人清償全部債務。

3、連帶之債,是指債的多數人一方當事人之間有連帶關系的債。所謂連帶關系,是指對於當事人中一人發生效力的事項對於其他當事人同樣發生效力。連帶之債有連帶債權和連帶債務之分。在連帶之債中,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債務的連帶債務人,有權要求其他連帶債務人償付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4、區分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的主要意義在於二者的效力不同。在按份之債中,任一債權人接受了其應受份額債務的履行或任一債務人履行了其應負擔份額的義務後,與其他債權人或債務人均不再發生任何權利義務關系。在連帶之債中,連帶債權人的任何一人接受了全部債務的履行,或者連帶債務人的任何一人清償了全部債務時,雖然原債歸於消滅,但在連帶債權人或連帶債務人內部則會產生新的按份之債。

五、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根據債的標的有無選擇性,債可分為簡單之債和選擇之債。

1、簡單之債,是指債的履行標的具有唯一性,債務人只能按照該種標的履行、債權人也只能請求債務人按該種標的履行的債。

2、選擇之債,是指債的履行標的有數種,債務人可從中選擇其一履行或債權人可選擇其一請求債務人履行的債。

3、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簡單之債的標的無可選擇,而選擇之債則可在數個標的中選擇履行。

六、主債與從債

1、在存在從屬關系的兩個債中,根據其不同地位,可分為主債和從債。

2、主債是指能夠獨立存在,不以其他債的存在為前提的債。

3、從債是指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以主債的存在為存在前提的債。主債和從債是相互對應的,沒有主債不發生從債,沒有從債也無所謂主債。主債與從債之分常見於設有擔保的債中,被擔保的債(如買賣合同、借貸合同之債)為主債,為擔保該債而設之債(如保證合同、抵押合同之債)為從債。

七、財物之債與勞務之債

1、根據債務人所負給付義務的不同內容,債可分為財物之債和勞務之債。凡債的標的為給付財物的,為財物之債,如買賣合同之債;債的標的為提供勞務的,為勞務之債,如委託合同之債。

2、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財物債務可強制履行,而勞務債務則不得強制履行。

【真題再現】

甲、乙與丙就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門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書》,由甲、乙分別賠償丙5萬元,甲當即履行。乙賠了1萬元,餘下4萬元給丙打了欠條。乙到期後未履行,丙多次催討未果,遂持《調解協議書》與欠條向法院起訴。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13-3-12,單)(B)

A.本案屬侵權之債

B.本案屬合同之債

C.如丙獲得工傷補償,乙可主張相應免責

D.丙可要求甲繼續賠償4萬元

B. 2020專升本民法必背考點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確立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3、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四、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

1、財產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

2、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3、單一民事法律關系和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4、權利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和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基本特徵為客觀性和法定性。民事法律事實的意義在於能引發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

2、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即民事法律關系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發生變化。

3、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包括絕對消滅和相對消滅。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1、自然事實。包括事件和狀態。

2、人的行為。指與人的意志有關,直接體現人的意志,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2)民法考點一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與分類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民事法律規范只是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它本身並不能在當事入之間發生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民法規定了租賃關系,指出了產生租賃關系的各種條件,但該規定並不是租賃關系,而只是人們的行為准則。當事人之間要建立租賃關系,就需要有一個客觀情況,即訂立租賃合同這種客觀情況就是租賃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民事法律事實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中是否包含當事人的意志,也可以把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

1、事件

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事實。例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的經過等。這些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其一旦發生,便會在一定的主體之間發生、變更或消滅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人的死亡會引起財產繼承關系;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使時效完成,從而使原有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等。

2、行為

指當事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即與當事人意志直接相關的客觀事實。例如簽訂合同、實施代理等。行為可以分為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凡是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或為國家法律所認可的行為是合法行為,這種行為在民法上主要表現為民事法律行為。凡是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引起某一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幾個,這種由幾個法律事實共同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情況,稱為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例如遺囑繼承關系的發生,即要有有效的遺囑行為,又要有遺囑人死亡的事實,遺囑行為和遺囑人死亡兩個法律事實,就是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C. 民法典考點解讀匯總

通常情況下,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其中其他組織是我國民法中的特有概念,是為了解決合夥組織等沒有法人資格,但又不是自然人的組織的民事主體地位而獨創的。(一)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1.自然人自然人不僅包括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一種,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取決於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司法解釋又補充道,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且能保持當地生活水平的一般狀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2、法人法人應當具備四個條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3.其他組織(二)、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之間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種類包括:其實總的來說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只有行為一種,但如果真的是如此則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故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為物、行為、智力成果、商業標志以及人身權益權利 五類。

D. 法學專升本民法必背考點

民法的概念和意義:

1、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民法典是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邏輯體系編纂並予頒行的 民事立法文件。《民法通則》不是民法典,而是民事單行法,其為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民法和商法在大陸法系國家,有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兩種立法模式。

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是指基於自然規律而產生的人。自然人是相對法人而言的法律概念。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自然人。

E. 司法考試民法重要考點:專利侵權行為

司法考試網為您整理提供了司法考試民法重要考點:專利侵權行為,關於民法的相關聯系我們都不陌生,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說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那麼關於民法專利權制度相關的知識點你記住了多少?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由於發明創造是一種智力成果,因此保護范圍只能通過權利要求確定。

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以權利要求內容為准」指以權利要求書中明確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所確定的范圍為准,也包括與該必要技術特徵相等同的特徵確定的范圍。

△「等同特徵」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徵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並且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聯想到的特徵。

2、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准,簡要說明可以用於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要受到產品類別的限制,即只能是同類產品才屬於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題例】(08·卷三·單· 24)

二、專利侵權行為的概念

1、概念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

2、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三、專利侵權行為的類型

1、直接侵權行為的形態。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1)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滲譽;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叢喚段專利的行為。,具體包括:

A、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非專利權人在自己為生產經營目的而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的非專利產品上擅自標鏈則註上他人專利標記和專利號的行為。

B、在廣告宣傳中擅自使用他人專利號的行為,而誤導他人的。

C、在合同中擅自使用他人專利號,誤導他人的。

D、偽造或者變造他人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2、間接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所謂間接侵犯專利權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下述兩種:

(1)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

(2)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給他人使用的行為。

△此時受讓人若利用了該項專利技術製造了專利產品,那麼受讓人和轉讓人構成共同侵權,要承擔連帶責任。

(3)其他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權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三、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

1、停止侵害

2、損害賠償:

(1)能夠證明實際損失的以實際損失為准

(2)不能證明實際損失的以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為准

(3)若上述兩種都不能證明的則由法院參照專利實施費自由裁量

(4)依照前兩種情形請求損害賠償的,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3、專利權的訴訟時效。

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算,專利權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該專利權仍在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害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自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題例】張某2002年1月經申請獲得了某項專利權,趙某在未經其許可的情形下一直從2003年3月1日起就製造該專利產品,張某一直沒有起訴,直到2006年12月1日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趙某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其自2003年3月1日起的損失。問是否能夠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能得到支持。對於損害賠償的要求法院只能支持自2004年12月1日起至現在這兩年期間的損害予以賠償,在此之前的損害賠償不予支持,因為已經過了訴訟時效。

4、在提起侵權之訴前權利人所可以採取的臨時措施。《專利法》第61條。

《民事訴訟法》第93-96條和第99條的規定:

(1)可以在訴前請求法院責令停止侵權行為,被稱作訴前禁令,在民事訴訟法上則被稱作訴前行為保全或者先予執行。

(2)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3)訴前證據保全。

(4)無論是訴前財產保全還是訴前證據保全均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部分的規定。

F.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部分會出現哪些法律題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常見考點:

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人身關系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財產關系主要包括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等價有償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尊重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

(三)民事法律的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由主體、內容和客體三要素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根據《民法通則》規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國家是特殊的民事主體。

(四)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物權法

(一)物權及其種類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三大類。

(二)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1.動產交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繼承法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

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民事訴訟法

(一)管轄

民事訴訟管轄,是指確定不同級別人民法院之間和同級各個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我國民事訴訟法結合我國審判實踐,規定了下列幾種管轄:級別管轄、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指定管轄和移送管轄。

1.級別管轄 :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民事訴訟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案件: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3)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有兩類:第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第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2.一般地域管轄及其例外:

(1)一般地域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3)專屬管轄

(4)共同管轄與選擇管轄

(二)訴訟參加人

訴訟參加人有: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理人。

(三)保全與先予執行

1.保全保全分為:訴前保全,訴訟保全。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辦法。

2.先予執行

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追索勞動報酬的;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經典例題

【例1】下列做法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是( )。

A.某公立大學以其教學大樓產權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

B.某鄉鎮企業以所屬土地所有權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

C.某農民以所屬宅基地的使用權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

D.某國有企業以所屬土地使用權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

【例2】甲向乙購買了一隻羊,錢已付,因天黑路滑,甲決定明天再來牽羊,乙將甲所買的羊與自己的羊一起拴在門口樹下,當晚雷雨交加,將甲所買的羊與乙的羊一起擊死,此事件中乙是否需要賠償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有過錯,乙應該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B.乙有小部分過錯,乙要承擔小部分賠償責任

C.乙有大部分過錯,乙要承擔大部分賠償責任

D.乙沒有任何過錯,乙不用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例3】甲乙丙三人合夥開一飯店,店名為「客來香」,依法登記。甲全權負責飯店對外事務。顧客丁來店中用餐時,被服務員戊不小心燙傷。丁欲向法院起訴,則( )。

A.被告應為「客來香」飯店

B.甲乙丙為共同被告,並註明「客來香」字型大小

C.被告應為甲

D.甲和戊為共同被告

1、【答案】D

【解析】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A項的「教學大樓」屬於以公益為目的的學校,不得抵押;B項的「土地所有權」不得抵押;C項的「宅基地」不得抵押;D項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正確。

2、【答案】A

【解析】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本題中羊被擊死時還由乙佔有,故乙應該承擔標的滅失的風險,賠償甲的損失。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3、【答案】B

【解析】此題為司法考試相關題目。關於個人合夥的訴訟主體資格,規定在《民訴意見》第四十條中。本題是對該條文的考察。根據《民訴意見》第四十條的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結合本題來看,本題應以甲乙丙三人為共同被告,並註明「客來香」字型大小,因此,B項正確,A、C、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B項。

G. 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民法所有權共有理解思路

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民法所有權共有理解思路

一、主要內容

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同一財產共同享有所有權。共有主體稱為共有人,共有的客體稱為共有物。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一)按份共有

1.按份共有的概念

按份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同一財產按照各自份額享有所有權。

《物權法》第103條規定,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

2.按份共有的內部、外部關系

(1)按份共有的內部關系

①共有物的佔有、使用、收益

各共有人應當在其份額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否則,就是對其他共有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其他共有人可要求侵害人承擔民事責任。

②共有物的管理及費用負擔

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

對共有物進行重大修繕、改良行為,由擁有共有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③共有物的處分

按份共有人對自己份額的處分,無需徵得其他共有人同意,同等條件下,其他共有人有優先購買權。

按份共有人對整個共有物的處分,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2)按份共有的外部關系

在對外關繫上,共有人承擔連帶債務,償還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按份共有人,有權向其他共有人追償。

(二)共同共有

1.共同共有的概念

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基於共同關系對同一財產平等地享有所有權。

2.共同共有的內部、外部關系

(1)共同共有的內部關系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

(2)共同共有的外部關系

在對外關繫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3.共同共有的類型

(1)基於夫妻關系而產生的共同共有

(2)基於家庭共同生活關系而產生的共同共有

(3)基於繼承關系而產生的共同共有

(4)基於合夥關系而產生的共同共有

二、理解思路

這部分文字部分很多,沒必要一個個去讀,直接劃出框架就能理解裡面的知識和考點了,框架如下:

(一)考點

考點①共有的分類。直接以多選題的方式問共有包含哪些種類?(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考點②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概念。這個地方主要是以案例的方式考察,給你一個案例問你這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這里區別的關鍵就是看提干是否給出約定或者按照法律規定為共同共有,如果沒有約定為共同共有,或者約定按照份額,這就是按份共有。按份共有是常態,共同共有是特殊情況。案例1:張某是某企業的一名高管,其配偶是李某。還有兩個女兒小甲和小乙,一個兒子小丁。有一天張某在出差的途中出車禍當場死亡,那麼在繼承開始後財產分割之前,張某的個人合法財產歸誰所有?(在繼承關系中,如果被繼承人死亡,繼承開始後財產分割前,其遺產屬於繼承人共同共有,這是法律規定的)案例2:甲、乙、丙三個農民各出1萬元買了一輛農用運輸車,對於共有方式沒有明確約定,那麼此時屬於按份共有,各佔1/3的份額。

考點③按份共有專有部分的處分,不需要其他按份共有人的同意,但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這部分知識點主要是以案例方式考察。案例:甲、乙、丙按份共有一套房屋,甲佔30%、乙佔25%、丙佔45%,現在乙想轉讓自己25%的份額,那麼是否需要經過其他共有人的同意?(不需要,乙對自己的專有部分享有處分權,無需他人同意,但是其他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如果乙想要把整套房屋都賣出去,那麼是否又需要經過其他人的同意?(需要,按份共有人處分共有物等重大事項需要經過份額佔2/3以上多數共有人同意。)

考點④共同共有人處分共有物等重大事項,需要經過全體共有人同意。這部分知識點可以單獨用案例考察共同共有處分權的問題,也可以結合善意取得來考察。案例1:甲和乙是夫妻,現在共同擁有一套房屋,丈夫甲未經妻子同意能否將這套房屋出賣?(不能,因為共同共有中,處分共有物等重大事項需要經過全體共有人同意)。案例2:甲和乙是夫妻,現在共同擁有一套房屋,丈夫甲未經妻子乙的同意擅自將房屋賣給不知情的丙,丙以合理價格取得了這套房屋,並且完成了登記。那麼這套房屋的所有權是誰的?(屬於丙,善意取得)

考點5.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對外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案例1:甲:甲、乙、丙按份共有一套房屋,甲佔30%、乙佔25%、丙佔45%,並且約定甲、乙、丙輪流居住這套房屋。現在在家居住期間,房屋瓦片脫落砸傷了行人丁,那麼丁找誰承擔責任。(甲乙丙承擔連帶責任)

案例2:甲和乙是夫妻,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丈夫向好朋友丙借了1萬元用作共有的房屋裝修,到期甲沒有還錢,那麼丙可以找誰承擔責任。(夫妻對外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二)考察方式:

這個地方多以案例方式來考察,可以出單選題、多選題甚至不定項

(三)真題回顧

1.下列關系中,不屬於共同共有關系的是()。

A.小王和小張各出資2000元購買一頭牛

B.甲與其鄰居對一面牆的歸屬.發生爭議

C.二人在共同生活期間所購買的生活用房

D.夫妻中一方的經營收入

答案:A。解析:按份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同一財產按照各自份額享有所有權。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基於共同關系對同一財產平等地享有所有權。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A項沒有明確約定是共同共有,屬於按份共有。B項是基於相鄰關系而享共同共有,所以B屬於共同共有。CD選項屬於夫妻關系而享有的共同共有。所以正確答案是A。

2.陳某,李某各以40%與60%的份額共有一間房屋,出租給王某。現陳某欲將自己的份額轉讓,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李某有優先購買權,王某沒有優先購買權

B.王某有優先購買權,李某沒有優先購買權

C.李某,王某都有優先購買權,兩人處於平等地位

D.李某,王某都有優先購買權,李某的優先購買權優先於王某的優先購買權

答案:D。解析:按份共有人轉讓自己的份額時,無需經過他人同意,但是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所以陳某轉讓自己的份額的時候,按份共有人李某享有優先購買權。另外,在租賃關系中,房屋所有權人轉讓房屋時,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所以承租人王某也有優先購買權。但是按份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更優先於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熱點內容
民法中的清風 發布:2025-05-04 19:33:47 瀏覽:585
法學講的是什麼 發布:2025-05-04 19:27:15 瀏覽:667
重慶大學非法學 發布:2025-05-04 19:27:11 瀏覽:319
澗西區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04 19:26:25 瀏覽:357
社會工作能力中的卡片法 發布:2025-05-04 19:20:22 瀏覽:45
城管條例處罰規定36條 發布:2025-05-04 19:15:25 瀏覽:751
地產公司投資並購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04 19:15:21 瀏覽:25
行政訴訟法的由來 發布:2025-05-04 19:12:12 瀏覽:406
關於保障律師 發布:2025-05-04 18:53:19 瀏覽:41
深圳電信號碼百事通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04 18:51:09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