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信訪電話
㈠ 最高院信訪申訴和申訴的區別
最高院信訪申訴和申訴的區別如下:
1、主體不同
申訴的主體通常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而信訪的主體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目的傾向性不同
申訴除了尋求爭議的解決外,還附帶或保留有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制裁或處罰侵權者的權利,而信訪更多是通過與政府的溝通協商來解決問題。
3、對象不同
申訴的對象主要是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而信訪的對象可以是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等。
4、法律依據不同
申訴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力,而信訪是國家行政法規賦予的權利。
5、處理方式不同
申訴通常涉及法律程序的重新審查,而信訪則更多是行政性質的溝通和協調。
最高人民法院申訴和信訪的處理流程如下:
1、填表
初次來上訪或申訴的人需要到指定窗口領取並填寫一張表格,上面要求填寫基本信息,包括來訪人基本信息、申訴原因、對何裁決不服等。表格需在接待日的特定時間領取,並蓋有當天日期。
2、交表
填好表格後,申訴人需到交表窗口提交表格。表格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交給法院,下部分由申訴人保管作為回執。法院工作人員會根據表格輸入基本信息,並對申訴目的進行分類。
3、排隊等叫名
交表後,申訴人可以在接待室的電子顯示屏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法院會通過廣播通知申訴人進入辦公區接受談話。
4、談話
被叫到的申訴人需持回執條和身份證件接受法官談話。談話前需接受安檢,律師在最高法院沒有免檢特權。法官會詢問案件相關情況,並要求申訴人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案件和申訴理由。
5、等待審查結果
法院會對申訴材料進行審查,並根據情況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材料合格且符合再審條件,法院會考慮立案,並轉交給其他合議庭審查。材料不符合要求,法院可能會退回要求補正。
對最高人民法院的信訪答復或申訴結果不滿意,可以採取措施如下:
1、搜集新證據申請再審
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或裁定,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向檢察院申請抗訴
判決已經生效,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
3、通過信訪途徑反映情況
還可以通過信訪途徑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信訪人可以委託代理人參與信訪,信訪人對信訪結果不滿意可以申請聽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第二百五十三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㈡ 信訪受案范圍
法律分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受理信訪事項的行政管理機關以及鎮(鄉)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意見或者不再受理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批復》[(2005)行立他字第4號]第一條規定,信訪工作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門授權負責信訪工作的專門機構,其依據《信訪條例》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承辦、協調處理、監督檢查、指導信訪事項等行為,對信訪人不具有強制力,對信訪人的實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質影響。信訪人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信訪條例》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或者不履行《信訪條例》規定的職責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也就是說,我們跑到政府來信訪,只是一個「告狀」行為,實際解決糾紛的概率較低,而且,因信訪而與政府之間發生的矛盾,比如不服政府信訪機構不履行《信訪條例》所規定的的職責,也是不能通過將政府告上法庭來解決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 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
㈢ 最高法院信訪申訴中心地址
朝陽區紅寺村316號。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最高法院信訪申訴中心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紅寺村316號。法院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工作具有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群眾權益和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通過信訪渠道,可以及時了解社情民意,解決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訪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些復雜或涉及法律爭議的問題還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法院對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本級法院工作實施監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法院和專門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法院監督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
㈣ 人民法院執行申訴信訪案件核銷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對於受理的信訪案件,以及上級法院交辦的信訪案件,經核查符合下列標準的,可以在執行申訴信訪系統中按程序核銷。(一)反映的執行案件不存在或查找不到;(二)該申訴信訪不應由該法院受理;(三)反映的問題不構成執行申訴信訪案件;(四)反映的問題不屬實;(五)重復申訴案件;(六)無理訪案件;(七)信訪終結案件;(八)已化解的案件。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關於辦理涉執申訴信訪案件辦理流程規范》第十五條 交辦信訪案件的核銷申請,經執行法院審核同意後,層報至上級交辦法院核查。上級交辦法院應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核查;對符合核銷條件的,在執行申訴信訪系統中提請核銷;對不符合核銷條件的,在執行申訴信訪系統中提請繼續督辦。經本執行部門信訪負責人審核同意,提請核銷的交辦信訪案件予以核銷;提請繼續督辦的交辦信訪案件退回執行法院重新辦理。
㈤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基礎設施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明確了相關設施和工作要求。根據這一通知,立案信訪場所的建設需遵循《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法[2002]260號和建標[2002]229號),確保面積充足且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在布局上,立案場所和信訪接待區應分開設置,以體現專業性和舒適度,環境需整潔明亮,營造莊重且方便的氛圍。同時,選址需注重標識明確、交通便利,便於群眾輕松進出。
在工作方式上,立案信訪工作提倡開放辦公,如櫃台式或窗口式,以確保安全有序的同時,提供便利的服務。場所內會配備休息座椅、飲水設備以及衛生設施,還提供筆墨紙張、復印、列印、電話、傳真、網路等必要服務,以滿足當事人需求。
為了便於當事人理解和訴訟,法院會提供詳盡的訴訟指南、來訪須知和風險告知書等資料。一些條件優越的法院還會增設公示屏幕、電子觸摸屏和傳呼系統,以增強信息透明度。
在信息公開方面,法院會在顯眼位置公示服務承諾、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法院及法官的相關信息,以增強公眾對司法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最後,為了保障公眾安全,立案信訪場所會配備必要的安檢設備,如手持安檢儀、液體檢測儀、通道式X光物檢儀,以及防爆桶和防火毯等,確保安全有序的環境。
(5)最高人民法院信訪電話擴展閱讀
法發[2009]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