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有利
①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隨著社會在不斷的變化,以前的重男輕女也逐漸減少了許多,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人跟男人一樣工作賺錢,下面我整理了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1
比如,《民法典》第1082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者終止妊娠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女方提出離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處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除外。
《民法典》第1087條第一款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民法典》第1088條規定,夫妻一方因撫養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雀顫睜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一方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民法典對女方懷孕、離婚財產分割、離婚補償等規定,都體現了對女性權益的特別保護。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2
一、職場、公共場所性】騷擾
一直以來困擾著諸多職場女性,此前立法並不明確,此次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用言語、行為等方式實施性】騷擾,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同時,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理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實施性】騷擾。這條規定可以說是對女性朋友的一個特別保護。
二、過去婚姻法中規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且婚後未治癒的
婚姻無效,也就是說,這類患者是沒有結婚權利的。民法典第1053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未如實告知的,結婚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使這類患者也有結婚的權利,但有如實告知義務,對方有知情權和自主決定婚姻是否有效的權利,而不是直接被法律規定為無效婚姻,保護了婚姻各方的權利。
三、民法典把「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
應當自婚姻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改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把請求維權的時間延長了。
比如,有被拐賣的婦女被強制要求進行登記,但一直無法擺脫囚禁受脅迫的狀態,多年以後終於逃出來了,卻因錯過了訴訟時效而無法據此撤銷婚姻。此次民法典的規定將行使撤銷權的時間節點從擺脫脅迫行為頃歲後開始起算,切實保護了受脅迫婦女的權利。
四、原來繼承法對胎兒繼承權
相關規定為「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除此以外沒有進一步的規定。而民法典第十六條總則編對胎兒利益保護有了更具體明確的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都說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保護了胎兒的權利,也是對母親最大的保護。
五、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范圍擴大
民法典第1062條新增了「其他勞務報酬和投資的收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這條規定,對於辭職照顧家庭和子女的全職太太來說是非常有力的經濟保障。
六、民法典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吸收了最高院的相關司法解釋
正式成為法律規定。第1064條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除此以外都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除非債權人有證據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這條規定保護了較少參與丈夫社會事務的女性,防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負債」,或者丈夫在離婚時突然主張要求女方承擔共同債務的情形。
七、民法典婚姻家庭洞喚篇中有很大的亮點
原來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去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只要資料齊備,婚姻登記機關就當場辦理離婚證。而民法典規定了一個月的「冷靜期」,協議離婚時先登記,一個月過後夫妻仍堅持要離婚的,才正式辦理離婚手續。
這一規定防止了意氣用事草率離婚現象,對於保護婚姻的穩定性、降低離婚率將發揮積極作用。對於任性的小女生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訴訟離婚中也相應規定了「冷靜期」。民法典第1079條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這條規定,既可以理解為是法律設定的一個訴訟離婚的「冷靜期」,也可以理解為對確實經過冷靜期仍確定要離婚的夫妻,第二次訴訟時應當作出離婚判決,避免了久拖不離的現象,保護了女性的離婚自由權。
八、婚內出軌導致離婚,受害方能否獲賠
原來婚姻法規定可提起損害賠償的情形有:重婚、家暴、出軌、虐待,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增加了「有其他重大過錯」情形,擴大了離婚損害賠償范圍;
比如婚姻被撤銷的或者最終婚姻被確定無效的,離婚的時候也可以索要賠償。這個規定對於婚姻中總是處於弱勢的女性來說,是一個兜底保護條款,最大程度保護了女性權益,有利於解決婚內出軌等離婚損害賠償糾紛。
九、民法典物權編最大的亮點就是增加了「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
這個權利確定的立法目的是多元的,但對女性朋友來講,至少保障了兩種情況下的合法權利,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生活需求。比如老人喪偶後再婚,配偶去世後子女要求再婚後的老人立即搬離,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老年女性中,如果產權所有方為另一方設立居住權並進行了登記;
那麼另一方根據設立的時間一直居住該房產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另一種情況是在一線城市離婚時,房產價值較大,客觀上不便於分割,那麼一方享有所有權,另一方享有一定時間的居住權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處理方式。這兩種情形,對於婚姻中處於較弱地位的女性來講,既維護了她們的權利,也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
民法典對女性有什麼好處3
1 、不離婚也可以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民法典第166條的規定,如果男方有隱藏、轉移、毀損夫妻共同財產、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共同財產的行為,或者女方的父母患重大疾病急需醫治,而男方拒不支付相關醫療費用,則女方有權在不離婚的情況下向法院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 、三個期間,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根據民法典第182條的規定,女方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終止妊娠後6個月內,因這三個時期女方的身體、精神都比較敏感脆弱,因此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女方提離婚或法院認為有必要受理男方的離婚申請則不受這一限制。
3、 脅迫婚姻可以撤銷
曾遇見這樣的案例,女方在打工期間與男方相識、交往,相處一段時間後,女方認為雙方不合適想分手,但男方堅決不同意,並多次揚言:如果不和他結婚,就殺死女方一家。
迫於男方的威脅,女方遂與男方登記結婚。
婚後男方對女方大打出手,女方不堪忍受,這時她便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雙方的婚姻關系。
考慮到在脅迫婚姻中,女方因被脅迫陷入恐懼或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可在脅迫行為終止之日或者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向法院提出撤銷婚姻的申請。
4、 可以約定夫妻共同財產歸女方所有
根據民法典第165條的規定,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前或婚後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基於法律規定,我們可以和男方簽訂婚內財產協議,明確約定雙方的個人財產及夫妻共同財產的歸屬,給自己充分的物質保障。
5、男方的個人債務不需要女方償還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的規定,如果男方對外舉債,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需要男方自己償還,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這筆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基於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
此外,像男方賭博、吸毒欠下的債務,女方千萬不要幫忙償還,可以咨詢律師協助處理。
6、 離婚時,女方可以多分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民法典第187條的規定,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一般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法院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7、 離婚時,女方可以請求經濟補償
在婚姻家庭中,全職媽媽不僅要撫育子女、照顧老人,還承擔著繁多的家務勞動,由此喪失了職業發展等諸多機會,離婚時則可以依據民法典第188條的規定,向男方主張離婚經濟補償。
8、 離婚時,女方可請求經濟幫助
根據民法典第19條的規定,如果女方離婚時陷入生活困難,連基本的生活都很難維持,有負擔能力的男方應當給予適當幫助。
9、 離婚時,女方可請求損害賠償
根據民法典第191條的規定,如果男方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雙方離婚的,無過錯的女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①重婚;
②與他人同居;
③實施家庭暴力;
④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⑤有其他重大過錯。
10、 女方更容易取得子女的撫養權
根據民法典第184條的規定,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撫養;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協議不成的,由法院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已滿八周歲的子女,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在生活中,孩子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通常比較長,感情也更好,離婚後,孩子若由女方撫養更適宜孩子成長,法官可能會著重考慮這一點,並結合孩子本身的意願來作出判決,因而在離婚案件中女性當事人更容易取得子女撫養權。
② 民法典的十大亮點是什麼
民法典的十大亮點如下:
1、父債子還,夫債妻還,並不合法。
2、小區共有財產收入歸業主。
3、禁止高利放貸。
4、妻子有權要求小三追回所有財產5、商場餐廳等地摔倒,可要求賠償。
6、出嫁女兒,享有平等財產繼承權。
7、無論同居多久,沒有結婚證都不算夫妻。
8、侄子外甥可繼承遺產,不必收回國家9、女婿拒絕養岳父母,不違法。
10、冒充有錢人騙婚,不屬於婚姻無效。
③ 民法典的亮點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存在許多亮點,舉例如下:
1、首次對居住權做出了規定。《民法典》首次在用益物權中增加居住權,房子只要設立了居住權,即使沒有房產證,也可長時間乃至終生居住。一方面,保障老人對房子終身居住的權利,老有所依;另一方面,通過房屋所有權的出讓獲得經濟收入,老有所養。
2、胎兒享有繼承權。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3、保護業主合法權利。《民法典》明確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除此之外,民法典還規定了小區電梯廣告、外牆廣告收入歸業主共有。
4、規定了離婚冷靜期。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夫妻雙方向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的,婚姻登記機關不會立即辦理離婚了登記,而是有30天的冷靜期,一方在30天不想離婚的,可以撤銷離婚登記申請。
5、擴大了遺贈撫養范圍。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相較於現行的繼承法,增加了遺囑扶養協議的范圍,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二百八十二條 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 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④ 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七個方面
法律分析: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二、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 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三、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四、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五、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六、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七、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⑤ 聯系實際思考民法的重要意義
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准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法是保障市場體制正常運行的有效法律形式。
民法的主體制度使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能夠作為獨立平等的主體進入市場;法律行為制度賦予當事人以廣泛的行為自由和活動空間;物權制度控制著主體對各種物品的權利限度,同時也保護著主體對特定物品的正當權利。民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有助於協調商品交換者的利益沖突,引導他們開展正當競爭。民法不僅有效地穩定市場秩序,而且能夠推動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為市場交換的高速運行提供方便。債權制度的確立,實現了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離,使商品交換在信用制度的擔保下,跨越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有力地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行。民法的代理制度,有助於避免事必躬親;居間制度使得人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行紀制度使憑借專業組織為自己謀利成為可能。時效制度則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簡言之,民法為現代化市場提供一般規則與市場主體的基本行為規范,使他們可以遵循這些規則進行活動,並使市場秩序獲得保障。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
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
民法是私法,要求劃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劃分政治生活和市民生活。在市民社會和市民生活中,實行私法自治原則,要求國家公權力不得隨意介入、干涉,這有利於抑制公權力的不當擴張與膨脹。權力機關不法或不當侵害民事權利,也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必將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綜上所述,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基本法,自其誕生以來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與作用無疑是讓人震撼的。由此,人們對於民法社會作用和地位的認識和探究就應該不斷地深化與提高。而且,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具體內容的揭示,更要深入剖析制約或促進其功能發揮的諸要素,以民法的功能研究為切入點,洞察民法與社會其他現象的互動規律,實現民法的自我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