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鞅的刑法

商鞅的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1-10 22:20:11

『壹』 據說商鞅變法的刑罰十分嚴重,是否有違倫理道德

商鞅變法的刑罰十分嚴重,是否有違倫理道德要看從哪個角度來分析。商鞅變法帶有強烈的法家思想,商鞅也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用制度和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亂世出重典,盛世施仁政,這種思想也得到了大部分政治家的認可,成為很多政治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思想。在秦國經常會看到一些少耳朵,少鼻子的人,這些都是遭受過秦國刑罰處置的人物,商鞅變法中的法律條件極為苛刻。

特殊時刻就要採用特殊之法,商鞅變法的效果證明了這一切。商鞅變法幫助秦國走向了強大,也是秦國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為秦國的滅亡埋下了重大隱患,這就是硬幣的兩面性。

『貳』 商鞅是用什麼刑罰處死,當時的皇帝是誰

公元前338年,秦孝抄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絕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舉兵抵抗,結果失敗,被車裂而死。

『叄』 商鞅的車裂之刑是什麼刑罰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六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史料記載:

車裂古時稱為轅或車轅。《周禮·秋官·條狼氏》中雲:「誓馭曰車轘。」前人註解說:「車轘,謂車裂也。」可見,早在周代就已實行車裂之刑。
明清小說寫到某人慘死時,愛用這樣的一句套語:管教他「死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漢書》中彭越。」李存孝是唐末晉王李克用的義子,原名安敬思,因受李存信讒害被迫反叛,李克用把他擒獲,帶到太原,「車裂於市」。彭越是漢初開國功臣,劉邦採納呂後意見,以謀反罪把他車裂處死,並滅其宗族。一提及車裂之刑,令人談虎色變,足見這是古代的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
春秋戰國期間,車裂之刑使用得相當普遍,戰國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兩次變法,奠定秦國兵強國 富的基礎,卻激起舊貴族勢力的憤恨,孝公死後,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太子的老師)誣陷商鞅謀反,秦惠王以車裂之刑殺之。

『肆』 商鞅死於哪種刑罰

車裂

『伍』 商鞅的「重刑」思想是什麼

所謂「重刑思想」,是先秦法學家為推行「法治」而提出的思想主張,指輕罪重罰,就是用內恐怖手段製造一容種威懾力量,驅使民眾就統治階級之范。即公開主張「禁奸止過,莫若重刑」。

商鞅的重刑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種以刑去刑的重法思想,是和以德去刑的儒家思想針鋒相對的。他認為如果像儒家那樣主張輕刑和德治,勢必助長姦邪而「以刑至刑」,只有輕罪重罰,才能使「民莫敢為非」,「一國皆善」。

正是基於「重刑反於德」的邏輯,商鞅把「以刑去刑」、「以殺止殺」的重刑思想發展到極端①。他認為法的任務在於「治奸人」,而不是「治善人」,對付「奸民」的手段只能是重刑。刑法重,民眾就不敢犯法,這樣便都不敢做壞事,就使全國的的民眾都變「善」了,即「不賞善而民善」。可見商鞅法治的本質是對人民的鎮壓。

『陸』 太子駟究竟犯了什麼法,商鞅具體給予什麼刑罰

太子駟究竟犯了什麼法,史詩並沒有記載,但是商鞅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由,從嚴處置了公子虔和公孫賈二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實施第一次變法。要變法自然會觸動舊貴族的利益,他們也就會千方百計的阻撓變法。公子虔和公子賈是太子嬴駟的老師,他們引誘太子破壞新法,商鞅決定依法處理太子,但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刑,就把公子虔的鼻子割掉,在公子賈的臉上刺字,從此沒人敢犯法了,也使商鞅與太子駟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

(6)商鞅的刑法擴展閱讀:

太子駟恨商鞅入骨。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駟繼位,稱王,為秦惠文王。商鞅禍難臨頭。公子虔指使其門徒誣告商鞅謀反,秦惠文王隨即下令將商鞅逮捕。

商鞅聞訊匆忙逃到邊關,想要投宿。旅店主人不知道他是什麼人,對他說:「商丞相新法規定,容留沒有證件的人住宿,要坐班房,我們實在不敢收留你。」商鞅仰天長嘆,這才意識到新法的某些條文太苛刻了,以致作繭自縛。

商鞅逃到與秦國緊鄰的魏國,魏國人痛恨商鞅欺騙公子卬,襲擊魏軍,把他押回秦國。商鞅脫身潛回其封地商,糾集兵士襲擊鄭縣(位於今陝西省華縣東)。秦朝廷派軍隊追捕商鞅,在黽地(位於今河南省澠池縣西)將商鞅擊殺。接著,秦惠文王下令把商鞅的屍體運回咸陽,以謀反罪將其車裂,並誅滅商鞅全家。

『柒』 簡述商鞅的型無等級和以刑去刑的思想

1、刑無等級是先秦法家倡行法治。刑罰不論等級、貴賤、親疏的主張。商鞅認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史記·商君書列傳>)。針對「刑不上大夫」的禮治,提出「壹刑」:取消貴族特權,勵行法治。《商君書·賞刑》:「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

韓非進一步提出:「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篇》)。以法為本,事斷干法,否定奴隸主貴族「禮有差等」的舊傳統。「刑無等級」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為建立封建法制提供了思想基礎。

2、以刑去刑是指對犯罪用重刑懲處,使人畏刑而不敢犯法,從而達到不用刑罰的目的。這是先秦時期法家重要的法律思想,以商鞅.韓非為代表。商鞅主張「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其「重刑」的含義,一方面是「刑多而賞少」、「先刑而後賞」、「重刑輕賞」,另一方面是.加重輕罪的刑罰,這樣才能"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7)商鞅的刑法擴展閱讀

法家思想

商鞅在變法之爭時提到的「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就成為了秦國政治的指導原則,使秦國領先於山東六國。其次,商鞅執法不避權貴、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堅決貫徹了法家的這一主張。最後,法家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商鞅一樣抱著法家「明法」的態度和精神來推行政治改革,讓百姓知曉法律。

獨立思想

商鞅獨立的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商鞅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布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一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刺激農業發展,一方面打壓工商業。其次,商鞅主張重刑厚賞。

商鞅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賞,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國家安定。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嚴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賞立信。第三,商鞅主張重戰尚武,具有軍國主義思想。最後,商鞅主張國家應統一民眾的心智,制定統一的制度,實現統一的目標。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門學派,名為商學派。商學派經過建立、開拓、發展、定型和後勁五個階段,配合秦的歷史,逐漸成為主宰秦國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無等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以刑去刑

『捌』 商鞅在歷史上經歷的車裂是怎樣的一種刑罰,有多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在對於同類的懲罰上沒有哪一個比人類更加殘忍的了,即便是在動物世界中最頂級的掠食者也不會想到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懲罰叛逆者。我們知道在秦朝的商鞅在變法之後就被車裂處死,還有我們熟知的嫪毐也是如此,後來被封為長信侯,可是最後也是被車裂處死了。那麼 車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刑法呢?又是怎麼操作的呢?

在車裂的過程中,犯人會先被問吊,這種吊法不會讓人直接死亡,然後行刑人將受刑人的腹部剖開取出內臟以及男根,並且將這些器官在犯人的眼前燒毀,非常的殘忍,在很多的地方甚至會將這些直接讓犯人吃下,最後再將犯人斬首,這樣的死法才是最為殘忍的,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是極大的傷害和摧殘。

『玖』 有人說商鞅的刑法過於殘酷不利於社會的和諧也有人說他的刑法是誰順利改革的保

同意後者。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商鞅所處的春秋時代和之後的戰國時代專都是群雄並起的亂世,這屬個時候嚴苛的刑罰有利於社會穩定,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他所推崇的法是有利於秦孝公及其後繼者的統治的,雖然秦惠王處死了商鞅,但是商君雖死,商法猶存。這就說明他的變法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的,不可否認的是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拾』 商鞅變法中 最嚴酷的是什麼刑法

腰斬:從罪犯腰部將罪犯切成兩段(或兩段以上)的刑罰,其目的是延長罪犯死亡的時間,增加其痛苦(因人體主要器官位於上半身,故腰斬後至死亡尚有一段時間)。

司馬遷在《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中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並,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他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熱點內容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學 發布:2025-10-10 23:54:44 瀏覽:244
14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10-10 23:45:38 瀏覽:332
酒店起火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23:41:07 瀏覽:111
以行政法規分為 發布:2025-10-10 23:03:03 瀏覽:499
唐帥律師 發布:2025-10-10 22:54:18 瀏覽:82
2018輕二經濟法誰 發布:2025-10-10 22:50:38 瀏覽:571
勞動法周末休息 發布:2025-10-10 22:10:51 瀏覽:245
沂南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10 22:10:42 瀏覽:380
名詞解釋管理道德 發布:2025-10-10 22:08:32 瀏覽:95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第24條 發布:2025-10-10 22:01:28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