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為准
Ⅰ 民法典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什麼為准
法律分析:遺囑人立有數份遺囑,且內容相抵觸的,推定變更、撤銷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民法典》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改變了多份遺囑內容不同時的效力位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條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條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並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簽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
Ⅱ 勞動合同法和民法典以哪個為准
法律分析:以蔽胡民法典為准,民法典施行後,合同法就廢止了,但是民事訴訟法沒有影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知嫌。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搭並手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Ⅲ 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什麼記載的時間為准
第十五條 【出生和死亡時間的認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本條是關於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規定。出生和死亡均是法律事件,能夠引起一定的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者消滅。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確定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本條將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作為確定自然人出生時間、死亡時間的最基本依據。
出生證明,即出生醫學證明,記載有新生兒的姓名、性別、出生時間、父母親姓名等。出生醫學證明由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部門統一印製,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統一編號。出生證明是記載出生時間的原始憑證,具有證明出生時間的准確性和規范性,因此本條將出生證明記載的時間作為確定自然人出生時間的最基本的依據。
死亡證明是指有關單位出具的證明自然人死亡的文書。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公民死於醫療單位的,由醫療單位出具死亡醫學證明書;公民正常死亡但無法取得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的,由社區、村(居)委會或者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公民非正常死亡或者衛生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屬於正常死亡的,由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死亡公民已經火化的,由殯葬部門出具火化證明。死亡證明是記載死亡時間的原始憑證,具有證明死亡時間的准確性和規范性,因此本條將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作為確定自然人死亡時間的最基本的依據。
Ⅳ 民法典檔案年齡認定最新規定
民法典檔案年齡認定最新規定明確指出,確定勞動者真實年齡應以戶口簿或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為准。這一規定基於《民法典》第十五條,指出自然人的出生時間應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為准,而無相關證明的,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時間可作為參考。若存在足以推翻前述記載時間的證據,則以該證據所證明的時間為准。因此,需堅持登記公示的權威性,企業在判定職工年齡時,應遵循《民法典》指引,依據勞動者戶口簿或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判斷其是否已達到退休年齡。
在實際操作中,這一規定強調了登記公示的重要性,要求企業在員工年齡判定時,以官方登記信息為依據。《民法典》為解決年齡認定的爭議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確保了員工權益的合法保護。企業需嚴格遵守這一規定,避免因年齡判定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同時,這一規定也提醒員工,確保個人身份信息的准確與及時更新,對於維護自身權益至關重要。
Ⅳ 中國三大基本大法是……
是的,其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制定和執行的基礎。當其他法律與憲法相沖突時,要以《憲法》為准,《民法》和《刑法》也不例外。
Ⅵ 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記載的時間為准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民法典》第十五條的具體理解
本條闡述的是證據規則如何適用的問題,共包括三層含義:
1、可以證明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首要絕對證據是出生證明和死亡證明。
出生證明即出生醫學證明,是由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印製,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統一編號,出生醫學證明必須由批准開展助產技術服務並依法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構簽發。我國從1996年1月1日開始使用《出生醫學證明》,2005年7月1日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啟用新版,目前使用的是第五版《出生醫學證明》,全國已經聯網。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的相關規定,在具有助產技術服務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內出生的新生兒,由該機構負責簽發;在途中急產分娩並經具有助產技術服務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處理的新生兒,由該機構負責簽發;具有《家庭接生員技術合格證書》的人員接生的新生兒,由新生兒出生地縣(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定機構負責簽發;其他情形由新生兒出生地縣(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定機構負責簽發。
1988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第一條和1990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的第一條均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准;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准。沒有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
相對於之前最高法院的兩個意見,民法總則對於自然人的出生和死亡時間的確定規則做了完全相反的規定。《民法典》的規定既符合人之常情,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一個新生兒出生,第一個獲知准確信息的應該是新生兒出生所在的醫療機構。此時,整個家庭都沉浸在新生命降臨帶來的巨大喜悅當中,不會及時地去給新生兒申報戶口辦理戶籍登記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我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孩子一出生就立即申報戶口的。另外,民法通則及最高法院的兩個意見均出台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時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醫療衛生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很多新生兒並沒有在相關醫療機構出生,更談不上出生醫學證明。在廣大農村,很多孩子都由當地接生婆接生,直到要上學的年齡,才想起給孩子上戶口;也直到上戶口的時候,才去回憶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生的。所以,基於當時的具體情況,民法通則及最高法院的兩個意見關於公民出生時間的確定就規定了戶籍證明為首要證據,這也是無奈之舉。但是,這樣的做的惡果就是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公民戶籍登記的出生時間與實際出生時間不符的情況,給國家人口統計和管理帶來很大的隱患
相對於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出具分不同的情況。死於醫療衛生單位的,由醫療衛生單位出具死亡醫學證明;對公民正常死亡無法取得醫院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的,由居(村)委會或衛生站(所)出具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或衛生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屬於正常死亡的,由公安司法機關出具死亡證明;已經火化的,由殯葬部門出具的火化證明來證明死亡的事實。民法總則確立了死亡證明為自然人死亡的首要絕對證據原則,填補了民法通則及最高法院的兩個意見關於公民死亡認定的立法空白。我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八條規定,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2、在沒有出生證明和死亡證明的情況下,可以認定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其次絕對證據就是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可以認定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唯一適用的前提就是沒有出生證明或死亡證明。因此,從證據的證明力來看,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是排在出生證明和死亡證明之後的。這里的戶籍登記是指公安機關在辦理戶口登記時所記載的內容,當然包括自然人的出生時間、籍貫、父母信息等等。這里的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是指可以認定自然人身份的合法有效的記載,如醫院就診登記信息、申報社會保障時所記載的信息、入托入學入伍時登記的信息等等。
3、有其他可以推翻出生證明、死亡證明、戶籍登記、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所載明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證據,該證據則可以成為認定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相對證據即推定認可的證據。推定證據是相對證據,本身不具有絕對的證據效力,其要發揮證據的證明力則需要以其他條件成就為前提。同時,司法實踐中,若要啟動對推定認可的相對證據的認定,則需要舉證人充分舉示證據來證明該證據可以被採信的理由,這個舉證責任要分配清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